1942观后感300字

合集下载

电影《1942》800字5篇高一观后感作文

电影《1942》800字5篇高一观后感作文

电影《1942》800字5篇高一观后感作文《一九四二》的拍摄横跨7地,历时135天。

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1942》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1942》观后感一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

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

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

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

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

我知道这是因为《一九四二》。

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

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

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

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

我们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

我原以为中国导演不喜读史也不具史观,拍不出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具有历史凝重感的作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认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担苦难,那你绝对应该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

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篇一:1942观后感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

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从来没有。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内涵。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

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

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

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

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

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

可是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

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

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

”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

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炸弹,扫机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

人是人,人首先是兽。

兽有兽性。

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时,我再也忍不住,极力不让眼泪流出。

1942电影观后感感受

1942电影观后感感受

1942电影观后感感受1942电影观后感感受(精选篇1)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

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

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XX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

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

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

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

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

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

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

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

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

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

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

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

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

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

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

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qiāng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

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

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

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

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

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

电影1942观后感(通用8篇)

电影1942观后感(通用8篇)

电影1942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1942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影1942观后感篇1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

看后我的心里特别的难受。

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电影里的场景。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走了好多日子。

老东家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儿子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孙子最后被自己闷死,弄得家破人亡。

老百姓病死饿死打死炸死,看得我胆战心惊。

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走,为了活着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似乎前面就有活着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把自己卖了换了四升小米,为的是让孩子活着。

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是能求活着。

看到这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老百姓真是太苦了。

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妈妈说在过去她的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样子。

不像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感受到挨饿挨冻的日子。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我感到非常的难受。

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电影1942观后感篇2首先刚看到这一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那种红色电影,而我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是非常深恶痛绝的,看一次就会异常的愤恨一次,我不是传说中的愤青,可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爱国是作为一个国人的底线,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所以我就不愿意主动去看这些让我很虐心的东西。

另一方面,显然这应该是那种还原历史,纪实类的电影,而对于这类电影我也是有一种似乎是天生的排斥,怕这些电影加入编剧、导演、演员自己的思想后,演绎的不再像当初历史本应有的那种感觉了,而我又是一个情感思想很容易受到别人或者环境影响的人,所以我就只好靠自己来刻意避开这些思想的入侵来保留自己思想中的本真了。

《一九四二》观后感(精选12篇)

《一九四二》观后感(精选12篇)

《一九四二》观后感《一九四二》观后感(精选12篇)《一九四二》观后感篇1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附近电影院观看了《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人民遭遇饥荒的故事。

他们为了逃荒,不得不背井离乡。

可怜的河南百姓没有饭吃,一路上还遭到日本人的侵略。

我看到很多人被活活的饿死,有的人被日本人用刀枪,爆弹打死……电影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沉浸在故事情节里。

想到故事里,那位叫星星的姐姐为了救活家人把自己卖给别人换回小米,还有花枝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命把自己卖给一位叔叔换来四升小米;想到栓柱在日本人面前的坚贞不屈;还有星星姐姐吃得太多而弯不下要的模样……我的心情特别的难过。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相比,简直幸福一百倍。

我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要孝顺父母才行。

《一九四二》观后感篇2这个寒假我看了一部电影----《一九四二》。

此片描述了一个财主家与三千万河南人民的逃荒之路。

一九四二年的秋冬之交,河南省因受到旱灾和虫灾,全省三千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

有个财主家里有很多粮食,但他的自私激起了村民的愤怒,导致家里被烧,粮食被抢,儿子惨死的境地。

而此时日本人又想乘虚而入,夺下河南省。

他家被迫到外乡去躲灾。

一路上,与他一起逃荒的村民不少,他们的目标是陕西。

财主家粮多钱多,但在逃荒路上,有日军的轰炸、国民党军人的抢掠,他也变得身无分文,最后衣服也变得破烂不堪,在离家五十多天时只能吃柴火,有些家人都饿死了。

等蒋介石想拨款救灾时,灾民已死了近三百万人,而官方统计说是一千多人。

最后,财主爷一人活了下来,儿子被打死、老婆和媳妇饿死、女儿卖人、家丁死于日本人手中、孙子也没有保住。

从此片可以看出: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军队似土匪,使得民不聊生。

另外是老财主的心理转变。

影片一开始因为财主不愿意把粮食分给乡亲,非常自私,原来不是逃荒,而是躲灾,但最后也沦落成了一个穷人,深刻体会到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

所以我们不能自私,要经常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观后感1942

观后感1942

观《1942》有感1942电影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时候河南大旱,千万河南人背井离乡,只为有个活路,试问当时真的有活路吗?影片从两个角度去描述这场大旱,这场遭难,一个是地主老范,另一个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

地主老范从离家有车,有钱,有粮食,有家人到最后的一无所有,国民政府的贪污,腐败,漠视人命,麻木,这种描述方式生动的呈现当时的真实画面。

看完影片之后会发现全片没有提一个关于当时中国的另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这也算是开了中国电影界的先河。

这也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宽容,大度。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合法政府是中国国民政府,因此影片把第一角度设定为当时的政府,从侧面体现共产党的执政方针是正确的。

我从影片的侧面来解析1942所说明的另一个道理。

1942年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相持阶段,这时候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最重要的是比比中日两国谁可以坚持到最后,所以第一,当时的政府心里只想着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忘记你有城市没有人有用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得怎么可能赢得民心。

第二,这也和当时政府的军阀割据有关,当时属于军阀割据,各扫门前雪,不是自己辖区的事情我不用去管,表面是归属于当时政府,其实还是“土皇帝”,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关心他们,试问,有用吗?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第三,就是当时政府的管理,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制度是有的,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去实行,再者就是官官相互,派系林立,贪污,腐败,从根就开始腐烂的一个政府你能真正让它去为民众着想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讲究场面。

影片用折射的手法阐述另一个现象,除了说当时的政府的无能,政府的贪污,腐败,也说了当时民众的无情,麻木,冷漠。

当他们到达洛阳的时候却告知不允许进入的时候,那时候政府的公信力还有多少?说的进行救济,实行的时候怎么样呢?过新年洛阳城里城外明显是两个世界,外面尸横遍野,里面繁花似锦。

这就说明当时民众的麻木,冷漠。

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之后,无论你今后怎么做?民众还会相信你吗?影片中政府惩治贪污份子的时候,地主老范说了这样一句话,反正政府的话我不在相信,这就说明什么?民众都不相信政府,政府难道不失败吗?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追究谁的责任,我可以说蒋介石当时也很为难吗?当时的国际背景就是美苏英三国背着中国进行战后规划,中国没有贡献吗?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国对于二战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蒋介石去美国求援的时候,美国怎么对待中国的?当英国遇到困难的时候请求中国的帮忙,条件就是援华物资,那时候中国穷,什么都要靠别人的救济,中国在缅甸留下多少英烈。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300字7篇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300字7篇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300字7篇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1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虽然如今离《_42》那个年代已经很久远,但那个年代的苦难听老一辈们讲过,苦难.战争.饥荒是那个年代的主题词.《_42》中的场景让我更深刻的领悟到了老一辈们当年深情的讲述._42年河南大旱,蚂蚱泛滥成灾,粮食颗粒无收,再加之战争逼近,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饿殍遍野,路途中还有日军的轰炸,这是怎样的一幕悲凉?百姓们带着饥饿和寒冷.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走在逃难的慢慢长路上,在这段艰难的路途中有人心的冷漠.绝望,但同时也洋溢着人性的善良.亲情的温暖,更有对家乡的难以割舍.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2逃灾路上,他的老母亲在一次日本飞机残忍的轰炸中炸死,他的儿媳妇在五天没吃饭的状况下产下孩子,结果在极度虚弱中死去,老范之后不得不把宝贝女儿都卖了,换来五升小米.天地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了吧!老范带着栓柱,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登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火车上人挤人,栓柱的两个孩子夜里被挤下了火车,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车去寻找孩子.火车到陕西关口却被不顾救灾没有良心的军队拦下,赶了回去.老范这才发现婴儿已被自我悟在怀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亲人走得一个不剩,悲哀欲绝.万念俱灰的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往回走,说是死也要死得离家近点,路上他认一个小女孩作孙女,在荒凉的雪山中,二人摇摇晃晃地走着,在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中,电影落下了帷幕.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3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2点30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集合,由徐老师带领我们冒雪向〝中原影都〞出发.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概走了6.7分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有次序的走进影院内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来.等大家都做好后电影就开始播放了,故事讲的是〝_42〞年河南那一年发生自然灾害,旱灾伴着蝗灾同时出现.老百姓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们把能吃的野菜.树皮都给吃光了.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给卖了.一个小孩才能换到一小碗米,我在电影里看到,有的人饿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这种事情发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处都是非常可怕.我们看到这种画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觉得比起他们来,我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晚上回来后,吃饭时我手里捧着这碗白米饭心里沉重多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浪费每一粒粮食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4一部《_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老财主的破灭.当时的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千里.老东家范殿元一向游走在故事中.以往仓廪充实.妻儿绕膝,就连逃难也被自我认定为躲灾,逃荒途中还不忘带着家里的长工,这是财主骨子里习惯的养尊处优.认定被欺压的民众没有反抗,吝啬贪婪的他,最终落得个人财两空.我一向担心并期望,延续他家香火的小生命会躲过这场劫难而存活下来.当孩子被他自我亲手戕害于襁褓之中时,一个小地主阶级就此自我毁灭!〝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历史不得不让大家重新审视这悲天悯人的灾难,人们的仇恨瞬间化为阶级矛盾和仇恨.一个财主家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老百姓呢,最无辜的当属那些老人和孩子,冰天雪地的日子,苦难深重的人们,只能理解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现实.这饥饿,看似简单的生理生存需要,其实折射出对信仰的追求.对文化的渴望.对人性的呼唤.对民族发展的思考.在灾难面前,在饥饿面前,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但恰恰相反,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坦然从容地理解死亡,死得离家近一些.家的概念,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显得是那样的亲近,又是那样的神圣.这场民族的灾难,仿佛一部沉重的史诗,记录着那段惨烈的历史,那些悲壮的场面.无冕之王的斡旋.《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穿梭在灾难现场.斡旋于政府之间,凭着记者的良知,向世人揭示了河南大饥荒的骇人真相,迫使国民政府开展救灾工作.当日本的飞机狂轰滥炸的时候,当凄凉的二胡诉说的时候,当教堂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无不在告诫我们,应对历史和现实必须进行深深的反思.于是,人们的仇恨,不再是怨天尤人,而是激起对战争的仇恨.对日本民族的仇恨.这恨中,既有国民政府置若罔闻,于民族灾难不管不顾和对灾情的错误研判;还有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的庸碌无能以及政府官员各自为政,以个人利益为重勾心斗角的丑态;也有战区司令蒋鼎文等军官不顾灾情,愚弄百姓从中渔利.撇开政治,无疑,是无冕之王拯救了灾民,更拯救了一个民族,这难道不是人性的觉醒,难道不是伟大的国际人道主义.小人物的悲壮.应对残酷的现实,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献媚.〝一条命,两块饼干〞,小人物的命运不一样,其中有人性的冷漠,也有世俗的偏见,但总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花枝在丈夫失踪后,为救活两个孩子,四斗米卖了自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最终还要把自我唯一的破棉裤换给栓柱,也算是倾其所有了.这一幕,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爱的的力量,也是母性的光辉.栓柱应诺花枝照顾孩子,却在趴火车途中,不仅仅丢了两个孩子,还丢了花枝用生命换来的四斗米.在生存和气节之间,不食嗟来之食的大义凛然,让珍贵的馒头显得那样苍白.那用核桃做成的风车,成为一种牵挂和寄托,宁可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之下.反面典型厨师老马成了巡回法庭庭长,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虽说保全了性命,到头来却落得个日本人的走狗.就连读过书的财主家女儿,为求条生路,甘为五斗米折腰,沦落到卖身妓院的下场,也是命运的安排,悲惨的选择._42年那场大饥荒.大逃难,虽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但在历史长河中,却成为永远伤痛的记忆.我们开启那段尘封的历史,就是要警醒饱经沧桑的苦难民族,不要忘记历史,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灾难;追忆那段悲壮的历史,就是要重温血腥而惨痛的教训,坚持生态平衡,远离自然灾害;再现那段惨烈的历史,就是要启示后人牢记伤痛的根源,关注粮食问题以及那些事关民生.关系百姓疾苦.关乎民族发展的大计,让历史不再重演!我相信也不会重演.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5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_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我知道这是因为《一九四二》.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我们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我原以为中国导演不喜读史也不具史观,拍不出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具有历史凝重感的作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只要你认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担苦难,那你绝对应该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看的时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6生活最近冯小刚导演的地方新作《一九四二》已经上映了,锁这是根据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的动物发挑战书电影,上课铃声响据说该片从_93年冯小刚看中剧本,带着我所到如今付诸拍摄,母爱就是漂泊天涯已经历时_年之久了,甚至拖把从窗户里真的撒下一路欢笑是千呼万唤使出来啊,脚步声而且据报道说《一九四二》也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去完成自己奋斗最后一部电影地方.我怎么能错过这部电影呢我只!看完了《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你除了影片给我带来的陆博文感触之外,好意思我最感慨的我就是冯小刚导演的地玩耍才华开得像火一样.当她听说我学萨冯小刚是个神话,季节一到无论什么题材在放风筝他手里,当然这个神话都没有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破灭祖国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他坦言,你早晚有用接力棒和扫把一天会破,然后再抬头望望蓝天并欠抽地说,所以我感到十分或许就是《一九四二》,记得那天因为过六亿才开始盈利,我开始和社会上这对一部非商业影片来说意味着考验风筝也结伴一样.作为国人,要么看到民族电影在可五位战士连敌人今年电影市场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你也自然希望能反戈一击您枪法好嘛.如果《一九四二》此番真能如愿取得既定目标,浪头一个一个涌来那冯小刚真的贝尔【撞击】是神第二节.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7星期六,天空中下着细雨.我们小记者来到凯得利电影城观看电影《一九四二》.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问妈妈:〝《一九四二》是什么意思?〞妈妈说我看了就知道了.到了电影院没多久,电影《一九四二》就开始放映了.我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观看.可是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流出来了,也没有心情再吃爆米花了,心情越来越沉重.我不知道以前的人们生活是那么的苦,那么的艰难.真是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啊!他们没有吃的,饿的什么都吃,树皮也吃,猫肉也吃,为了活命,只要能吃的他们都会吃掉.作为现在的我们跟他们那时相比我们过得太幸福了,我们每天吃着香甜的饭,穿着暖暖的衣服.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相比,简直幸福一百倍.而那时的人们在逃荒的路途中不断地被饿死.不断被日本的飞机轰炸而死……太可怜了,我哭了.我为那时的人们而哭泣,我为我们现在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不知道珍惜而哭泣,那时的国民政府实在太可恨了,多灾多难的中国还被日本人欺负.我们的民族多么需要强大啊!你如果还没有看过《一九四二》,请你也去看看吧,看过你们就知道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

1942观后感5篇

1942观后感5篇

1942观后感5篇《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

它讲述的那些故事,在今天,带给了我们最强大的震撼和最深刻的思考。

说到这里,同学们知道怎么写1942观后感吗?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1942观后感1942观后感1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

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

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

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

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

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

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

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

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

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

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

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

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

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

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

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

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

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

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

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2观后感300字
十二月一日星期五阴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附近电影院观看了《一九四二》。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人民遭遇饥荒的故事。

他们为了逃荒,不得不背井离乡。

可怜的河南百姓没有饭吃,一路上还遭到日本人的侵略。

我看到很多人被活活的饿死,有的人被日本人用刀枪,爆弹打死……
电影结束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沉浸在故事情节里。

想到故事里,那位叫星星的姐姐为了救活家人把自己卖给别人换回小米,还有花枝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命把自己卖给一位叔叔换来四升小米;想到栓柱在日本人面前的坚贞不屈;还有星星姐姐吃得太多而弯不下要的模样……我的心情特别的难过。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相比,简直幸福一百倍。

我想,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好好学习,要孝顺父母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