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介绍42页PPT
广东省博物馆(恐龙与海洋馆)

悬挂在中庭上空的海洋鱼类标本
七、《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以各地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 龙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动物骨架标本为载体,提供了一个了解古生物发生、进化和 消亡的知识平台。
雄风犹在
从后侧角度看恐龙伟岸的身躯
俯瞰展厅 布局和灯光运用极佳
恐龙化石
完整的恐龙化石
五、《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介绍地处热带、亚热带,具有 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广东所拥有的丰富而独具岭南特色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展览 分为山地森林生态景观,灌丛、田间、草地景观和湿地景观三个大部分,每个部分 采用大量的剥制和模制标本,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海洋动物世界——海洋 馆》利用新馆特有的大空间, 营造出辽阔深邃的海洋环境, 展示了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 广东所具有的丰富海洋动物资 源。展览特别选取了几种大型 海洋哺乳动物、30多种海洋硬 骨鱼类和20多种海洋软骨鱼类、 大量的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无 脊椎动物等几大类最具代表性 的海洋动物,采用剥制标本、 骨骼标本、漫画、图片和多媒 体等多种展示形式,将观众带 入一个生动的海洋动物世界, 穿插其中的趣味园和知识窗等 寓教于乐,使观众快乐收获知 识。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于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215号的广东省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广东省博物馆大院原是清代广东的贡院,占地面积4.3万m2,院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并辖有广州鲁迅纪念馆。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旧贡院)。
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完成。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管理的广州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
国家一级文物——清代牙雕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多平方米的4倍。
几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
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
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反映了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此外,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现在,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从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
广东省博物馆历史展馆讲解词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分四部分,展示广东历史文化风貌。
请看第一篇——南粤源流。
1、在广东韶关曲江县马坝镇狮子岩洞穴遗址中发现了广东省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的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2.8万年。
中科院专家复原出了“马坝人”形象。
这是一中年男性个体,属早期智人。
一同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它们属华南地区第四纪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当时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湿多雨,动物繁多。
2、在韶关曲江的石峡遗址中,发现了石器生产工具、玉器、炭化稻谷等。
经研究,石峡古稻是一个从原始栽培稻向现代稻种过渡的杂合种群,是华南地区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之久。
石峡文化的墓葬大部分是迁葬墓,随葬品往往是两套,一套是连同人骨从原墓迁移过来的,一套是迁葬时新埋进去的,两套随葬物的陶器、石器数量大体相当。
二次葬时有琮、璧等陪葬。
玉璧、琮分别是祭祀天、地的礼器。
遗址中出土了几千件陶器,随葬品多寡显示当时已有贫富分化。
石峡文化以农业为主,兼事采集和狩猎经济。
广东境内咸头岭遗址、高明古椰遗址、屋背岭遗址和横岭山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为探讨广东历史提供最直接的证据,被评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3、广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已发现陶器,历代烧制陶器的窑穴也见于全省各地。
早期陶器采用手制法捏制而成,三足盘、圈足盘,是先做盘身,再贴接口沿,然后附上三足、圈足或把手。
4、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出兵桂林郡、象郡,兼并了包括广西和越南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赵佗在位六十多年间,推动了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5、冼夫人是高凉郡俚人渠帅,历经梁、陈、隋三朝,驰骋岭表六十多年,着力促进俚人社会的进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多次受朝廷册封,被高凉及附近俚汉各族尊称为“岭南圣母”。
6、梅关,位于今韶关南雄大庾岭,古称“塞上”,秦代称“横浦关”,宋代称“梅关”。
广东省博物馆PPT课件

.
8
馆藏类别: 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瓷之国度”的美称。绚丽多姿的陶瓷文化是 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篇章,独具魅力。
广东省博物馆的陶瓷器收藏,经过四十余年的积累,不仅成为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主要项目之一,而且以其品种丰富、窑口较齐 全、精品较多而居于全国博物馆的前列。
在馆藏陶瓷器中,从新石器时代本地出土的陶器,到甘肃、青 海出土的彩陶;从青翠的原始青瓷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汉代陶冥器; 从汉代、六朝的青瓷到隋唐的“南青北白”;从五代至宋、元的著 名窑口,到明清官窑、民窑多姿多彩的产品;还有独特的紫沙陶、 广东石湾陶、广州织金彩瓷等等。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这些 丰富的藏品,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当时的工艺、技术,也包括了 当时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 杂项类
.
2
自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广东省博物馆通过
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大量珍贵文
物,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种形式和题材
的陈列展览,努力向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藏品收藏保管与科技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教育推
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2008年5
.
4
建筑结构:新馆建筑结构新颖,设计独特,采用巨型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在中部沿 边长67.5米的方形四周布置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剪力墙上端设置8榀跨度为67.5 米且两端各悬挑23米、高6.5米的大型空间钢桁架,沿悬臂桁架外端设4榀封口桁架, 再在封口桁架下伸边长6米的箱型钢吊杆,悬吊3~4层楼面体系。这种悬吊结构体 系,在国内尚属罕见,在境外也只有德国宝马汽车大厦、香港汇丰银行等极少个案。
馆最老资格镇馆之宝
•
(从1959年国庆向公众开放,此砚即为镇馆之宝)
广东省博物馆

公交车 广州市内乘坐18、886、669、293路公交车在冼村路南站下;或乘坐40、407路公交车在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 地铁 广州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B1出口,向前行至广州歌剧院,再沿临江大道向东行200米;或地铁5号线猎德站D 出口,向前行至冼村路,再向左沿冼村路南方向行约200米。APM大剧院站B出口,乘扶梯至花城广场,右行到博 物馆西门。 广东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 多张。作为广东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 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广东历史文化陈 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所获荣誉
1994年10月,广东省博物馆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12月,馆保卫科在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表彰1996-1997年底省直机关、文化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进集体 和个人的决定”中获奖。 2007年9月,获“广东省文化厅系统首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2009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2011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 2020年5月,在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活动中,获得“优胜奖”。 2020年12月,被授予“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2022年,广东省博物馆的出境展“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 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2022年9月,广东省博物馆的“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 传奇”展、2014年度的“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入选“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
广东博物馆先例分析1课件

广东博物馆先例分析1
新馆环境:新馆址西面是广州大 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 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 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 相望。
广东博物馆先例分析1
二、设计构思
中 国传Βιβλιοθήκη 统漆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的设计构思, 将博物馆
比喻成一个盛满珍宝的
同时也与广州歌剧
院在空间关系上互相 配合,营造出完整的、 有较好延续性和连贯 性的绿化公共活动场 所。
广东博物馆先例分析1
联系主入口的是建筑内部 居中布置的中央大厅,形成 交通核心。是主要的公共空 间,是博物馆“宝盒”的核 心。
中央大厅入口层的面积近 6000m2,顶面为采光屋面, 高度为 38m。
代表作:
巴黎巴士底歌剧院 日本东京国家剧院 香港半岛酒店二期 博鳌蓝色海岸 长城脚下公社 广州市图书馆新馆 北京道一号 上海九间堂
广东博物馆先例分析1
四、空间组织分析
1、外部空间组织
由4个重要文化建筑 第二少年宫下、广东省 博物馆、广州市歌剧院 和图书馆共同构中轴重 要节点。
广场北侧为标志性高 层建筑—“ 双塔“ ,往 南则与广州市另一重要 的标志性建筑—电视观 光塔隔江相望,并形成 了城市的该条轴线。
利用或虚或实的隔断,吸引观 众层层而进自然地形成为功能 流线形式和功能达成统一的有 机整体。 从中庭回廊、从展台前厅、从 休息过厅、这种空间层次感渗 透终始。
广东博物馆先例分析1
五、交通流线分析
为与城市公共绿地
应,给予公众充足的 活动和观赏空间,达 到人、建筑、环境的 自然融合,建筑主体 向东做了较大的红线 退让,与城市环境作 出了有机的结合。
广东省博物馆(2)

广东省博物馆(2)广东潮州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福建福州木雕并称中国三大民间传统木雕流派。
潮州木雕主要流行于粤东的旧潮州府属地区,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通雕蟹篓形梁托粤博《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厅,展出木雕实物200多件。
置身其中,只能用美仑美奂、琳琅满目来形容。
可以说,到粤博,不进潮州木雕展厅就算是白来了。
金漆木雕牡丹如意除了在《广东省博物馆(1)——镇馆重器》中说到的清同治七年十二联磨金漆画豳风图大寿屏外,展厅中同时展出的还有一套形制、大小基本相同的清道光三十年十二联磨金漆画西湖风景图大寿屏。
寿屏正面大屏肚以金漆手书贺寿序并题写寿联一副:“海屋筹添堂上祥开寿域,云璈乐尧庭前彩戏春风。
”大屏肚设内、外两层方栏,内方栏为通雕缠枝花卉纹;外方栏由上、下横肚及左右两侧企肚组成,其中上横肚及左右企肚饰通雕人物故事,。
下横肚为浮雕梅、兰、桃、菊、牡丹等名花异卉。
下门肚则以变形云蝠纹作开光,开光内浮雕博古、瑞兽纹。
寿屏背面装饰尤为精彩,外方栏饰浮雕博古炉瓶,内方栏则嵌饰通雕缠枝花卉,大屏肚内以黑色推光漆为地,绘饰精细的铁线描金漆画,其中首、尾两屏为八仙骑八兽,其余10屏全景式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风景名胜。
此外,还有清代不同时期的6联、9联、10联金漆木雕寿屏、围屏,也都是难得一见的木雕精品。
6联描金漆画寿屏9联金漆木雕人物花卉嵌书画小围屏屏风左右两侧还配有一对“屏头狮”光绪十一年10联金漆木雕大寿屏同样的,除了在《广东省博物馆(1)——镇馆重器》中说到的最大型号的金漆木雕神龛外,潮州木雕艺术展厅内还有几件形制相同、尺寸稍小的金漆木雕神龛,做工也是异常的考究。
还有单独陈列的通雕小神龛门扇。
几件与祭神、游神以及日常生活相关的金漆木雕实用器具最值得关注。
金漆木雕茶担。
一种礼仪用具,平时存放于祠堂,遇有游神赛会活动时用来盛放茶水,随游神队伍出巡,向参加游神活动的人员提供茶水,同时亦借此显示游神队伍的不凡气派。
广东省博物馆介绍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文物最多、考古收获最 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 大的一座。它的发现,为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 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 质文化的发展、南越历史,以及广州早期城市的历史发展、 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 汉越民族文化的融汇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发掘后, 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 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 墓室就地保护,并在其旁边辟建了占地1.4万平方米的西汉南 越王墓博物馆。 越王墓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 14000平方米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以古墓 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 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 斗型封土。 斗型封土。该馆是广州越秀山一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 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 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 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该馆作为广 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人们了解广州历史的一个重要 教育与参观场所。 教育与参观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