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 风和日丽B. 四季如春C. 累风骤雨D. 阴转多云(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表述正确的是()A. 赤道地区降水少于极地地区B. 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少于内陆地区C.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D. 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答案】(1)B(2)C【解析】【分析】(1)气候是大气的多年的平均状态,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累风骤雨,阴转多云,描述的是天气;B符合题意。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多于内陆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7月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点评】(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比如几分钟内或者几天内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以及阴晴、冷暖等。
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比如几个月内或者数百年内温度、降水、风、日照等气象要素以及天气过程的统计状况。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c.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是()A. 河谷农业B. 水田农业C. 旱作农业D. 绿洲农业(2)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北方地区的是()A. AB. BC. CD. D(3)每年春季和初夏,威胁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普遍问题是()A. 寒潮问题B. 春旱问题C. 台风问题D. 洪涝问题【答案】(1)C(2)C(3)B【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800毫米之间,耕地以旱地为主,为旱作农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常遭受台风袭击,以下天气符号表示台风的是( )A. B. C. D.2.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A.每年的1月B.每年的2月C.每年7月D.每年的8月3.看卫星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表示海洋B.蓝色表示陆地C.白色表示云雨区D.云层厚的地方一定下特大暴雨4.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1月月平均气温为﹣4.7℃,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30.7℃B.﹣4.7℃C.21.3℃D.22.3℃5.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是( )A.中午12时和晚上12时B.上午12时和日落后C.午后2时和日出前后D.午后2时和日落后6.如图为某区域1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7.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相比( )A.东岸多B.西岸多C.一样多D.不一定8.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9.关于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有( )①热带地区降水一定多②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③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A.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图示意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示意南亚此时盛行夏季风(西南风),带来大量降水B.乙图示意南亚此时盛行冬季风(东北风),气候凉爽宜人C.丙图示意南亚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丙图示意南亚气候类型是一年可分为三季的热带季风气候11.热带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A. 东部和中部B. 东南部和南部C. 中部和南部D. 西部和南部12.新加坡的居民喜喝"肉骨茶","肉骨茶"虽名为茶,但实为混合中药、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个小时的浓汤。
专题04 天气和气候(专项测试)(解析版)

专题04 天气和气候(测试)解析版(时间90分钟,共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东边日出西边雨C.东莞夏季高温多雨D.明日大风降温【答案】C【解析】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明日大风降温”描述的是天气,“东莞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气候,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下图是某地一周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4℃微风﹣5~7℃微风﹣2~11℃微风﹣1~11℃微风﹣7~8℃北风4~5级﹣8~1℃北风4~5级﹣4~4℃北风5~6级2.图示一周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A.周二B.周三C.周四D.周五3.关于本周天气说法正确的是()A.周二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B.周四天气阴转晴,气温回升C.周六小雪转多云,气温下降D.周日烈日炎炎,要注意防暑降温【答案】2.D 3.A【解析】2.周二日温差为-5℃-7℃=-12℃;周三日温差为-2℃-11℃=-13℃;周四日温差为-1℃-11℃=-12℃;周五日温差为-7℃-8℃=-15℃,故图示一周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周五,排除ABC,选D。
3.周二天气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A叙述正确;周四天气多云,气温下降,B叙述错误;周六小雪转多云,气温有所回升,C叙述错误;周日温度为-4℃~4℃,气温相对较冷,不用防暑降温,D叙述错误,故排除BCD,选A。
搜集到某区域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根据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可以判定()A.降水甲地多于乙地,甲为迎风坡B.降水甲地少于乙地,乙为迎风坡C.降水甲地多于乙地,甲位于内陆D.降水甲地少于乙地,乙位于沿海5.根据甲、乙两地7月气温可以判定,该区域()A.气温1月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B.气温1月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C.气温7月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D.气温7月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答案】4.A 5.B【解析】4.由图可看出,甲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湿润气流在此处凝结,产生降水,降水较多;乙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也可根据图中表格中的年降水量的数值看出,甲地年降水量为1030mm,乙地年降水量为350mm,因此甲地的降水多于乙地。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10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下列诗句描述气候的是()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 A【解析】【分析】解:气候指的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述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景象,形容的是春天的气候特征。
故答案为:A【点评】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最大特点是多变,直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广影响。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研究气候的科学是气候学,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2.下列关于气温与降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答案】 B【解析】【分析】A. 气温的测定是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 1.5米的阴影处米测量,故A正确;B.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测量四次,然后求四次测量气温值的平均值,故B错误;C.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苞等,统称为降水,故C正确;D. 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以了解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故D正确。
故答案为:B【点评】日均温全称日平均气温,气象学术语,指一天24小时的平均气温。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日最高、最低气温平均,4个定时平均(即02时、08时、14时和20时平均)和24小时平均法。
采用不同观测方法会对气温序列产生不同影响。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洋流;④地形;⑤人类活动。
3.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数字与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 ①—热带雨林气候B.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C.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D. ④—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A【解析】【分析】解:亚洲幅员辽阔,气候深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今年五月下旬有几天时间,益阳的日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都明显比北京低,其原因是()A. 益阳的纬度比北京高B. 益阳的海拔比北京高C. 益阳距海洋远D. 益阳5月下旬多阴雨天气【答案】 D【解析】【分析】今年五月下旬有几天时间,益阳的日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都明显比北京低,其原因是益阳5月下旬多阴雨天气,气温相对更低些。
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除了我们长讲的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地形因素,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下雨刮风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读四地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丁地位于赤道附近B. 甲地全年少雨,丙地夏季多雨.丁地冬季多雨C. 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和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D. 乙地适宜种植油橄榄、柑橘,丙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答案】 D【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种植油橄榄、柑橘;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
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丙地位于温带地区。
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小学六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太阳直射于()的地方,昼夜时间相等。
A. 赤道B. 北极圈C. 南极圈D. 热带2. 若气温持续下降,降水凝结为冰晶,形成()天气现象。
A. 阴天B. 晴天C. 下雨D. 下雪3. 发生在大气中的雷电现象导致空气急剧扩张,产生巨大响声,这种现象叫做()。
A. 降水B. 雷暴C. 雾D. 台风4. 城市的气温高于周围乡村的现象叫做()效应。
A. 社区B. 范围C. 岛屿D. 城市5. 强烈的气压梯度会形成()。
A. 雷暴B. 台风C. 阵雨D. 雾二、判断题1. 气压变化大的地方,会有明显的气候变化。
(√ / ×)2. 受大洋的影响,离海洋越近的地方,季节变化越明显。
(√ / ×)3. 地球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
(√ / ×)4. 雨滴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 ×)5. 低气压的地方气温较高,并且有大量的降水。
(√ / ×)三、填空题1. 地球上的可用淡水总量非常(),只占地球总水量的()。
2. 美国金伯利地貌主要分布在()州。
(拼音)3. 中国的()地带气温最低,冻土较多。
4. 辽宁位于我国的()区。
5. 森林繁茂的地方,降水量通常()。
(较高 / 较低)四、解答题1. 什么是气候?气候如何形成?2. 什么是季风?季风对周围地区的影响有哪些?3. 请简要介绍四季的特点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4.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5. 解释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说明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B4. D5. B二、判断题1. √2. √3. √4. √5. √三、填空题1. 有限,0.3%2. 加利福尼亚3. 青藏4. 东北5. 较高四、解答题(略)。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练习题(附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 风和日丽B. 暴风骤雨C. 四季如春D. 电闪雷鸣【答案】C【解析】【分析】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期、稳定的大气状况,以上四句话中,“风和日丽”、“暴风骤雨”和“电闪雷鸣”表示的是天气状况,“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气候状况。
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关键是学生掌握天气是短时间发生的,气候是长时间的变化。
2.读郑州市2019年1月18﹣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郑州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A. 1月19日B. 1月20日C. 1月21日D. 1月22日(2)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A. B. C. D.【答案】(1)A(2)B【解析】【分析】(1)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题中郑州市1月19日空气质量指数达到209,在这几天中最为严重;(2)阅读表格资料可知,对郑州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西风6级;读图可知,表示雾,表示西风6级,表示多云,表示阴;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点评】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3.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B. 睛转阴,东南风3级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D. 睛转阵雨。
西北风6级【答案】 A【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
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六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学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学习题及答案(这是一个根据给定题目进行格式处理的范例,实际的文章内容请根据需要自行撰写)六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学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气象状况。
2. 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温度高,植被丰富的气候区属于热带气候区。
3. 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受到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的影响。
4. 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季节变化较明显。
5. 季风气候区的特点是冬季较冷,夏季较热,降水集中,且季风转向。
6. 我国的季风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大陆和太平洋的影响。
7. 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适合发展农业。
8. 干旱的气候对农业发展不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二、选择题1. 气象观测是进行气象预报的基础,通过观测可以获取什么信息?A. 温度和湿度B. 风向和风速C. 降水和气压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2. 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最为重要?A. 高海拔B. 地理位置C. 大洋洲D. 飞机飞行答案:B. 地理位置3. 下列哪个气候类型适合农业发展?A. 干旱气候B. 寒冷气候C. 温暖湿润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C. 温暖湿润气候三、解答题1. 请简要解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例如一天或一周内的温度、湿度、降水等情况。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气象状况,通常是按年份统计的气象数据,反映了一个地区常年的气象特点。
2. 请描述热带气候区的特点。
答:热带气候区通常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温度高的特点。
这种气候适合植物的生长,所以植被丰富。
同时,由于热带气候区接收的太阳辐射比较集中,温度高,会导致局部的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的形成。
3. 请解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答:季风气候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
在冬季,亚洲大陆上的冷空气流向海洋,形成干燥的季风。
而在夏季,暖湿的海洋气流吹向亚洲大陆,形成潮湿多雨的季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周练卷(六)天气与气候 班级
姓名
小组
右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 1. 判断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①甲地气温大于
③乙地气温小于 A. ①③ B. C.②③ D.
甲地是盆地
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 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图示地区植被若遭到破坏,易导致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6. 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③
D.
°°C 4°C
①④
②④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单位: )
1000
/咖亠
* ■ ■—
1 —
2 题。
()
②甲地气温小于0°C ④乙地气温大于4°C
(
D
hPa )。
判断6— 7题。
()
B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 4题。
3. 这种情形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 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 天气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 干旱.台风 D. 暴雨.低温
5. 下图反映全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是
90"
7. 该气压中心形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船只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顺风顺水
B. 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期
D.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萎
8. 假如一座高3000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
图。
9. n地的风向是()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B. C.东南风D.东北风
10. 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m.n两地都晴
B.m.n 两地都有雨
C. m地有雨,n地晴
D.m 地晴,n地有雨
11. 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
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完成12—
13题。
12. 甲.乙气候类型的分布都()
A.处于迎风坡
B. 向高纬延伸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
D.向低纬延伸
13. 关于甲.乙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读图回答9—11题。
A.甲气温年较差小
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
C.乙年平均气温低
D.乙夏季降水丰富
15. 若乙地纬度与丙地大致相当且大气环流形势相同, 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
的主要原因是()
A. 乙地处于山地北侧,丙地处于山地南侧
B. 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
C. 乙地受海洋影响小,丙地受海洋影响大
D. 乙地海拔低于丙地
16. 有关四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位于埃及南部
B. 乙地可能位于美国西北部
C.丙地可能位于印度西北部
D.
丁地可能位于我国南部
17. 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 限。
读图分析回
答以下问题。
J 觀
80
如 Q 40 80 160 1 紐
度)
(口 他米)
14.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B. C.丙地雨季的开始早于丁地 D.
降来5!
吒盘
降术81 {電) (屢
米}
()
1500
T
甲地平均温高于乙地 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丁地
(1)西经30°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中A 到C 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 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角度分析这里种植 水稻的有利条件。
厂200- 等高线 〜20*C 20°等温线 7^河流
L 鼻涂山脉 30
O 城市
(2 )分析甲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试说明PQ 两地的气候差别。
18.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200C 等温线西半段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选择题:
17. (1 )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
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随着纬度升高,冬季昼长变短•太阳高度变小,冬夏温差扩大)
(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在落基
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显著(从海陆位置和地形两方面评分)(3)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区,气温年较差较大,夏季温暖,年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
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从热量•水分和水热组合评分)
18. (1)西半段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由于西侧海洋为秘鲁寒流经过地区,
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2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适合
大规模经营;距海港近,有利于商品经营。
(3)P点是地中海气候,冬季
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多雨。
由于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年降水丰富。
而Q
点地处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