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分数:2.00)A.脉沉迟而实B.日晡潮热C.身热不扬√D.腹胀拒按解析:解析:大纲内容,六经辨证要点太阳病证、阴明病证、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考察点: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目较简单。
2.下列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表现(分数:2.00)A.发热恶寒B.头痛自汗C.鼻鸣干呕D.脉浮数√解析:解析:太阳中风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
3.下列哪项不属于阳明病证的表现(分数:2.00)A.发热重恶寒轻√B.大汗出C.大渴引饮D.苔黄脉洪大解析:解析:阳明病证又可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阳明经证表现为身大热。
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
阳明腑证表现为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4.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或苔白腻,脉沉缓,此属(分数:2.00)A.少阴寒化证B.太阴病证√C.厥阴病证D.中焦病证解析:解析:太阴病证是指脾阳虚弱,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泻泄,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
5.阳明病腑证的脉象可见(分数:2.00)A.洪数脉B.浮脉C.数脉D.沉迟而实√解析:解析:阳明腑证表现为日晡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6.少阴病热化证的脉象是(分数:2.00)A.沉细B.细数√C.微细D.沉迟解析:解析:少阴病热化证的临床表现为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医学类试卷]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https://img.taocdn.com/s3/m/f51eae77bed5b9f3f90f1c7e.png)
[医学类试卷]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3题)(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征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症特点的是( )(2011年第22题) (A)时有缓解(B)按之不痛(C)喜温喜按(D)硬满拒按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虚实真假鉴别要点的是( )(2010年第22题)(A)脉有力无力(B)舌质的老嫩(C)语声的高低(D)怕冷的轻重4 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数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6题)(A)风热表证(B)风热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痰热壅肺证5 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8年第22题)(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6 “至虚有盛候”是指( )(2005年第22题)(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虚实转化7 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 )(2003年第21题) (A)低热潮热(B)两颧潮红(C)无汗而自汗(D)口燥咽干(E)舌红少苔8 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 )(2001年第19题) (A)精神不振(B)面色苍白(C)舌质淡嫩(D)大便溏薄(E)小便清长9 虚热证的临床表现有( )(2000年第22题) (A)精神不振(B)少气乏力(C)形体消瘦(D)舌质淡嫩(E)口淡有涎10 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应审查( )(1997年第24题) (A)寒热(B)头痛(C)腹痛(D)咳嗽(E)身痛11 以下哪项是亡阳的表现( )(1993年第22题) (A)汗出热而成(B)面赤肢温(C)脉浮数而空(D)口渴饮冷(E)以上都不是12 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大无力,属于( )(1993年第27题)(A)表寒里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热证转化为寒证13 鉴别表证和里证的要点,下列哪.项最主要( )(1992年第24题)(A)脉浮或沉(B)舌苔白或黄(C)有无头身疼痛(D)有无恶寒发热(E)有无咳嗽咯痰14 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属于( )(1992年第25题)(A)表热里寒(B)真热假寒(C)上热下寒(D)真寒假热(E)表寒里热15 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干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2009年第26题)(A)上寒下热(B)真寒假热(C)表热里寒(D)真热假寒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热证表现的是( )(2008年第23题)(A)壮热恶热(B)两颧潮红(C)便秘尿黄(D)舌红苔黄17 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2007年第21题)(A)阴盛格阳(B)阳气暴脱(C)阴盛阳虚(D)阴阳俱衰18 阳盛格阴是指( )(2006年第25题)(A)真热假寒(B)表寒里热(C)热证转寒(D)真寒假热(E)表热里寒19 风寒束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 )(2011年第26题) (A)咳嗽痰稀(B)苔白脉浮(C)咽喉肿痛(D)发热恶寒20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第23题) (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21 下列选项中,与亡阳证形成无关的是( )(2009年第27题) (A)阳气虚衰基础上的恶化(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C)大汗大泻大失血而致阳随阴脱(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22 下列选项中,属于阴虚证典型表现的是( )(2007年第22题) (A)发热恶寒(B)五心烦热(C)精神萎靡(D)苔黄脉细23 下列哪项是阳虚证的典型表现( )(2006年第26题)(A)神疲乏力(B)形体消瘦(C)形寒肢冷(D)舌暗脉细(E)大汗淋漓( )24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 )(2006年第28题)(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E)咳嗽25 注意力不集中,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甚则哭笑无常,语无伦次,属于( )(2005年第23题)(A)悲则气消(B)思则气结(C)惊则气乱(D)恐则气下(E)喜则气缓26 腹痛肠鸣,呕吐泄泻可见于( )(2005年第24题)(A)风淫证候(B)寒淫证候(C)暑淫证候(D)湿淫证候(E)火淫证候27 下列哪项不是湿邪为病的特点( )(2004年第21题)(A)困重(B)闷胀(C)酸楚(D)无汗(E)舌苔腻浊28 身热恶热,汗多,尿黄,口渴,疲乏,舌红苔白,脉虚数者,应诊断为( )(2003年第22题)(A)风淫证(B)实火证(C)虚火证(D)暑淫证(E)燥淫证29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血瘀的常见因素( )(2003年第23题) (A)寒凝(B)气滞(C)气虚(D)外伤(E)阴虚30 气逆证多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2003年第24题) (A)脾、肺、肾(B)肝、肺、胃(C)肺、胃、肾(D)肝、心、肺(E)心、肾、肺31 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坐卧不安,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属于( )(2002年第27题)(A)热壅于肺(B)热扰胸膈(C)热在肺胃(D)热迫大肠(E)热入心包32 寒淫证候的临床表现是( )(2001年第21题)(A)肢体麻木(B)四肢抽搐(C)角弓反张(D)手足拘急(E)皮肤痞痒33 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病证是( )(1998年第27题)(A)脉浮数(B)舌苔干(C)有汗(D)咳嗽(E)口渴34 下列哪项不属于火淫证候的特征( )(1997年第23题) (A)壮热面赤(B)面红耳赤,烦躁(C)吐血,衄血(D)斑疹或痈脓(E)面色黄晦35 头痛眩晕,昏厥,呕血,见于( )(1993年第24题) (A)气虚证(B)气陷证(C)气滞证(D)气逆证(E)气脱证36 恶热,汗出,口渴,疲乏,尿黄,舌红,苔黄,脉虚数,属于( )(1993年第25题)(A)伤风(B)温燥(C)火淫(D)伤暑(E)中署36 A.寒热错杂B.真热假寒C.真寒假热D.表里俱寒E.表里俱热(2005年第86,87题)37 烦热欲去衣被,胸腹温,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缓则治本A.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应滋养肺肾B.气虚自汗,应补气C.新感已愈而转治宿疾D.大出血的病人,应紧急止血正确答案:D解析:缓则治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2.“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A.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B.正虚不甚,邪势方张C.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D.邪盛为主,急于补虚反会助邪正确答案:C解析:先扶正后祛邪:正虚为主,虽有实邪但机体不耐攻伐。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3.塞因塞用针对的病机是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正确答案:C解析: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其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病证中假象的性质相同,故又称为“从治”。
具体含义及用法:(1)热因热用:又叫以热治热,指用热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又叫以寒治寒,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以补开塞,指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以通治通,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适用于因实邪内阻而出现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4.滋阴以制阳的治法属于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正确答案:A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包括:(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5.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因制宜中的“因人制宜”A.老人多虚,治宜补法,实邪须攻,应兼顾扶正老年慎泻B.小儿多伤食或寒温不调,慎用补法,勿投峻剂,药量宜轻少年慎补C.妇女宜注意经带胎产等疾患D.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正确答案:D解析:因人制宜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订治疗用药原则。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诊断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病因辨证)【圣才出品】

第7章病因辨证7.1 考纲要求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与火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
7.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风淫证候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其证候分析1.概念风淫证是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2.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表7-1 风淫证的证型、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例1】(A型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风淫证候的是()。
[2012年研]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㖞斜【答案】B【解析】风淫证候是指感受风邪引起的证候,亦称为外风证。
主要表现为恶风,微发热,头痛,汗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不适,舌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颈项强直,口眼斜,口噤,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等;或皮肤瘙痒,瘾疹;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此外,风邪还可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疼痛、突然面睑浮肿等症状。
B项,眩晕欲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不属于风淫证候。
【例2】(A型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
[2010年研]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答案】C【解析】外风证:风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导致卫外功能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
风邪袭表: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等。
风邪袭肺,肺失宣肃,出现咳嗽、咽喉痒痛、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风客肌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
风历关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
风袭经络: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重则肌肉僵直、痉挛、抽搐等。
C项,“头摇不定”为内风证的表现。
【例3】(A型题)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风淫证候?()[2006年研]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
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
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嗽,气喘等。
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正确答案:B解析: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A.少腹硬满或不满B.口渴引饮或不渴C.小便自利或不利D.大便泄泻或秘结正确答案:C解析: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
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A.胃B.脾与胃C.胃与大肠D.大肠正确答案:C解析: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
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
“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
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A.发热的高低B.有无神志变化C.有无燥屎内结D.腹满的轻重正确答案:C解析: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A.阳明病证B.厥阴病证C.太阴病证D.少阳病证正确答案:D解析: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6.外邪最易侵袭何经A.厥阴经B.太阳经C.阳明经D.太阴经正确答案:B解析:循经传是指按伤寒六经的顺序相传者,即太阳病证一阳明病证一少阳病证一太阴病证一少阴病证一厥阴病证。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7.下列哪项是太阴病“腹满”的病机A.腑气不通,气机壅滞B.湿郁化热,气机逆乱C.纳运失常,胃失和降D.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正确答案:D解析:太阴病“腹满”的病机是脾阳虚弱,寒湿内生,气机阻滞,故见腹满时痛。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2(总分:1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因辩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1年第23题)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征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八纲辨证的应用,属于应用型考题。
寒邪袭表,寒性收引故头身疼痛而无汗,寒邪与卫气相争于体表,故有恶寒发热;寒不化水,津液未伤,故流涕、口不渴、萏白而润,脉浮紧也是风寒袭表的表现。
故选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症特点的是( )(2011年第22题)A.时有缓解B.按之不痛C.喜温喜按D.硬满拒按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虚实真假的临床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真虚假实病机多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其本质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时有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
腹胀喜温喜按应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所致。
故选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虚实真假鉴别要点的是( )(2010年第22题)A.脉有力无力B.舌质的老嫩C.语声的高低D.怕冷的轻重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虚实证的鉴别,属于理解型考题。
虚实真假的鉴别包括:①脉象。
②舌象。
③言语发声的高亢与低弱。
④病人体质的强弱。
故选D。
4.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咽痛,发热微恶风寒,舌红苔薄黄,脉数者,所属的证候是( )(2010年第26题)A.风热表证B.风热犯肺证C.肺热炽盛证D.痰热壅肺证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风热犯肺的临床表现,属于应用型考题。
本证多有感受风热的病史,以咳嗽、咳痰为主证,病位在肺,伴有发热微恶风寒说明为表证,口干咽痛、咯痰黄稠、脉数说明是热性病。
综合看来应选B。
5.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2008年第22题) 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八纲辨证中表里证的鉴别要点,属于应用型考题。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不属于风淫证候表现的是A.恶风汗出B.眩晕欲仆C.皮肤瘙痒D.口眼歪斜正确答案:B解析:风淫证: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苔薄白,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
或为突起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起肌肤麻木、口眼歪斜;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2.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A.风寒表证B.风热表证C.暑邪夹湿表证D.风寒夹湿表证正确答案:A解析:风寒犯肺证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因风寒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感,最易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而上逆,则为咳嗽、气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咯痰色白质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咽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喉痒。
风寒袭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表,故见微恶风寒;卫阳抗邪,阳气浮郁在表,故见发热;风寒犯表,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3.不符合外风证表现的是A.皮肤瘙痒B.颜面麻木C.头摇不定D.游走性关节疼痛正确答案:C解析:外风证:①外感风邪。
风邪侵袭人体常伴寒邪、热邪而发病,称为风寒表证或风热表证。
②风邪袭表。
③风客肌肤。
风邪侵犯皮肤,出现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见于风疹、荨麻疹、皮炎。
④风历关节。
风寒湿邪侵犯关节而成痹证,其中风邪甚于寒湿邪,呈游走性关节痛者,称为风痹或行痹。
⑤风袭经络。
外风侵袭经络可出现半侧面部麻木及口眼歪斜,此为面瘫。
知识模块:病因辨证4.不可见于风淫证候的是A.发热恶风B.皮肤瘙痒C.半身不遂D.四肢抽搐正确答案:C解析:风淫证候是对外感风邪所引起证候的概括,具体可表现如风邪袭表,可见恶风微热,汗出,头痛,喷嚏,鼻塞流涕,脉缓等;风客肌肤,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瘾疹等;风邪犯肺,可出现咳呛,气喘等;风中络脉,损伤筋膜,可导致轻者局部麻木、拘急、口眼歪斜,重者强直、口噤、震颤、抽搐、角弓反张等;风邪夹寒湿痹阻经络,可出现游走性关节疼痛等;风邪犯肺,导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可出现颜面浮肿,迅速遍及全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试卷1-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患者关节疼痛,沉重不移者,属于
【A】.行痹
【B】.着痹 (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痛痹
【D】.热痹
本题思路:行痹属于风邪致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
,故肢体关节疼痛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着痹属于湿邪
致病,湿为阴邪,重浊黏腻,故关节疼痛具有沉重不移
的特点;痛痹属于寒邪致病,寒淫证具有凝滞,收引的
特性,故关节表现为拘急冷痛;热痹属于火热之邪致病
,为阳热之邪,关节疼痛并有发热感。
2.下列各项,不属于燥淫证的是
【A】.干咳少痰
【B】.咽喉疼痛
【C】.脉数有力 (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大便干燥
本题思路: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
难度。燥邪侵袭,易伤津液,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
,咽喉干燥疼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脉
象偏浮等,脉数有力是火热证的表现。
3.凉燥与温燥的共同点是
【A】.有汗
【B】.无汗
【C】.脉浮数
【D】.干咳少痰 (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
难度,选项具有一定迷惑性。凉燥与温燥均属于燥邪治
病,燥邪的临床变现为皮肤干燥甚或皲裂,脱屑,口唇
,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
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除
以上表现外,凉燥常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缓
或浮紧等表寒症状;温燥常有发热有汗,咽喉疼痛,心
烦,舌红,脉浮数等表热症状。
4.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A】.无汗出
【B】.有汗出 (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大汗出
【D】.冷汗出
本题思路:此题可用排除法,风邪治病,风为阳邪,其
性开泄,故汗出;无汗为寒淫证的表现。大汗出见于火
热证,冷汗见于亡阳证。
5.湿淫患者头重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属于
【A】.内湿
【B】.外湿 (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湿伤关节
【D】.湿渍肌肤
本题思路:湿淫证可表现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以肢体困
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
病位在体表,是湿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内湿以脘
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等为主,病位在内脏,是湿
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所致。湿淫患者头重如裹,
遍体不舒,四肢懈怠,病位在体表,故属于外湿。
6.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A】.湿邪
【B】.热邪
【C】.风邪 (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