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起重器设计讲解
机械设计作业——螺旋起重器的设计

机械设计作业——螺旋起重器的设计题目:螺旋起重器的设计一、概述螺旋起重器是一种利用螺旋结构实现起重和搬运功能的机械设备。
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起重量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流、港口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的螺旋起重器设计,包括其工作原理、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传动系统设计等内容。
二、工作原理螺旋起重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螺旋结构的特点,通过旋转螺旋来实现起重和搬运。
具体来说,当螺旋结构与物体的接触面产生摩擦力时,通过旋转螺旋可以使物体沿着螺旋轴向移动,从而实现物体的提升或下降。
此外,螺旋起重器还可以通过改变螺旋的旋转方向和速度来控制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三、结构设计1.整体结构新型螺旋起重器的整体结构包括基座、螺旋轴、螺旋叶片、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部分。
其中,基座是整个设备的支撑结构,螺旋轴和螺旋叶片组成了起重器的核心部分,传动系统为设备提供动力,控制系统则实现对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2.螺旋轴和螺旋叶片设计螺旋轴是螺旋起重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强度、刚度、耐磨性等因素。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选用优质合金钢作为材料,经过精密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确保了螺旋轴的高强度和耐磨性。
同时,我们在螺旋轴上设计了循环冷却系统,以降低设备运转时的温度。
螺旋叶片是直接与货物接触的部件,因此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强度、耐磨性、自重等因素。
我们选用高强度铝合金作为材料,设计了双层螺旋叶片结构,即内外两层叶片可以相对转动,以增加设备的承载能力。
同时,我们在叶片上设计了圆弧形凸起,以增加与货物的摩擦力,避免货物在提升过程中滑落。
3.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是螺旋起重器的动力来源,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功率、效率、稳定性等因素。
我们选用交流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减速器和齿轮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到螺旋轴。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软启动和软停车功能,以增加设备的平稳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我们还设计了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等功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机械制造行业)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螺旋起重器

(机械制造行业)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螺旋起重器哈工大机械设计大作业——螺旋起重器一、概述本次大作业的主题是设计一款螺旋起重器,旨在为机械制造行业提供一种高效、稳定、实用的起重设备。
螺旋起重器是一种通过旋转螺旋轴来提升或降低重物的机械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承载能力强等优点。
二、设计要求1.提升能力:最大提升重量为2吨,且在提升过程中不得出现明显的晃动或倾斜现象。
2.旋转速度:旋转速度应可调节,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提升速度。
3.稳定性:设备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提升重物时不会发生明显的晃动或倾斜。
4.结构紧凑:设备结构应尽量紧凑,以减少占地面积和重量。
5.操作简便:设备应易于操作,控制精度高,以便实现高效准确的提升。
三、设计方案1.总体结构:螺旋起重器主要由旋转轴、螺旋杆、支撑架、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旋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起到稳定和支撑整个设备的作用。
螺旋杆与旋转轴连接,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实现重物的升降。
电机和控制系统负责驱动旋转轴和调节旋转速度。
2.旋转轴设计:旋转轴是螺旋起重器的核心部件,它需要承受重物的重量和旋转时的扭矩。
因此,我们选择高强度钢材作为旋转轴的材料,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此外,我们在旋转轴上设置了一些加强肋和凸起,以提高其抗扭强度。
3.螺旋杆设计:螺旋杆是直接与重物接触的部件,其设计对设备的稳定性和提升能力有重要影响。
我们选择优质钢材作为螺旋杆的材料,并对其进行抛光和强化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螺旋杆的长度和直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既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又能满足最大提升重量的要求。
4.支撑架设计:支撑架是整个设备的支撑结构,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性能。
我们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支撑架,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抗弯强度和抗扭强度。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多个支撑腿以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5.电机和控制系统设计:电机和控制系统是整个设备的驱动和控制中心。
螺旋起重器课程设计讲解

螺旋起重器课程设计讲解螺旋起重器课程设计讲解一、引言起重器是工程中重要的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建设工地、厂房和码头等场所。
螺旋起重器作为其中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面积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主要介绍螺旋起重器的设计,以期学生对起重器的设计、选型、使用和维护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二、螺旋起重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结构螺旋起重器主要由旋转轴、螺旋叶片、吊钩、制动器、减速器和电机等组成。
其中,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是主要部分,吊钩用于吊装物品。
制动器用于停止或调节旋转速度,减速器则降低电机转速,提高扭矩,使得螺旋起重器能够顺利吊装重物。
2.工作原理螺旋起重器利用旋转轴和螺旋叶片的配合,通过电机驱动旋转轴,进而使螺旋叶片旋转,利用斜面提升重物。
具体来说,当螺旋叶片旋转时,重物的提升高度与螺旋线的长度成正比。
在吊装重物时,只需调节制动器,控制旋转速度和提升高度即可。
三、螺旋起重器的设计1.总体设计螺旋起重器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总体结构形式、布局、工作原理以及技术参数等方面。
在设计时,要根据工地的实际需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和技术参数。
比如设备的起吊重量、工作幅度和起吊高度等。
2.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旋转轴的设计、螺旋叶片的设计以及吊钩、制动器和减速器的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重物的重量、提升高度等因素对设备强度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制造和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3.电气设计电气设计主要包括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电源的稳定性、电机的控制精度以及电机的过载保护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比如设置紧急停止按钮等。
四、螺旋起重器的应用和维护1.应用螺旋起重器的应用主要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设备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在调试过程中,要测试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毕业设计。螺旋千斤顶。全部过程及图纸

机械设计作业任务书题目: 螺旋起重器(千斤顶)设计原始数据:起重量Q=40KN,最大起重高度H=200mm 。
1.结构分析人工摇动手柄,手柄带动螺杆转动,螺母固定在基座上,螺杆通过螺旋传动上下运动。
托杯位于螺杆上方,与螺杆相连但不随着螺杆转动,托杯直接重物。
上挡圈防止托杯脱落,下挡圈防止螺杆由螺母脱落。
为了满足以上工作要求,螺杆和螺母以及整体结构必须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性,能自锁,稳定性合格。
2.选择材料和许用应力千斤顶采用梯形螺纹螺旋传动。
螺杆则采用45﹟钢,调质处理;查机械设计手册表得σs=360 MPa 查机械设计表5.9得 [σ]=σs/(3~5) 手动可取[σ]=100MPa由于螺母与螺杆存在滑动磨损,故采用强度高、耐磨、摩擦系数小的铸铝青铜ZCuAl10Fe3;查表5.9得螺母材料的许用切应力为[τ] =35 MPa 许用弯曲应力为 [σ]b =50 MPa 紧定螺钉、六角螺母均采用标准件。
3.耐磨性计算螺纹耐磨性条件:梯形螺纹,h=0.5p,则式中2d 螺纹中径,mm;F 为螺旋的轴向载荷,N ;H 为螺母旋合高度,mm;ψ 为引入系数,H/2d ; [p]为材料的许用压强,MPa;注: 查机械设计手册可得:ψ=1.8,h=0.5p,[p]=20MPa;2400.81.8*20KN d MPa≥=26.7mm 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表11.5由GB/T5796.3-1986得:取 d=34mm ,2d =31mm,1d =27mm,P=6mm;螺母高度H 1=ψd 2=1.8*31mm=55.8mm 螺纹圈数z= H 1/ P=55.8/6=9.3圈4.螺杆强度校核梯形螺纹校核条件:式中:1d 螺杆螺纹的小径,mm ;[]σ螺杆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F 螺杆材料所受的轴向载荷,N ;14*1.25*40*100KN d MPaπ≥=25.2mm 校核通过; 5.螺纹牙强度校核式中τ 螺纹牙根所受的剪切力应力,MPa;b σ螺纹牙根所受的弯曲应力,MPa;F 螺纹牙所受的轴向载荷,N;'d 螺母螺纹大直径,mm;z 螺纹旋合圈数;b 螺纹牙根厚,梯形螺纹b=0.65p=3.9mm,h=0.5p=3mm;h 螺纹牙的工作高度,mm; []τ螺母材料的许用剪切应力,MPa;b σ螺母材料的许用剪切应力,MPa;;所以螺纹牙强度满足要求。
机械设计大作业二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

机械设计大作业二-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机械设计大作业报告二:设计螺旋起重器(千斤顶)一、设计题目:螺旋起重器(千斤顶)的设计二、设计背景与目的在工程领域,起重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用于进行物体的提升、降落和搬运。
螺旋起重器作为一种常见的起重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款结构合理、性能稳定的螺旋起重器(千斤顶),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
三、设计要求与参数1.设计要求(1)最大起重量:1000kg(2)最大起重高度:100mm(3)螺旋直径:16mm(4)螺旋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5)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冲击。
2.设计参数(1)材料选择:优质碳素结构钢(如Q235)(2)驱动方式:手动操作(3)传动方式:螺旋传动(4)结构形式:采用紧凑型设计,便于携带和使用。
四、设计步骤与方案1.确定总体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和参数,确定螺旋起重器的总体方案。
主要包括传动方式、结构形式、操作方式等。
考虑到手动操作的特点,设计时应注重设备的便携性和易用性。
2.结构设计根据总体方案,进行结构设计。
主要包括螺旋部分的长度、直径和材质选择,以及支撑部分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设备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
3.传动系统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和结构设计,进行传动系统的设计。
主要包括传动轴的直径、长度和材质选择,以及齿轮或蜗轮蜗杆等传动元件的选择和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传动效率、平稳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4.操作系统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和结构设计,进行操作系统的设计。
主要包括操作手柄的形状、长度和材质选择,以及操作机构的运动方式和结构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操作简便、省力和安全等因素。
5.校核与分析对所设计的螺旋起重器进行校核与分析,主要包括强度校核、刚度校核和稳定性分析等。
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图纸绘制与说明根据所设计的螺旋起重器,绘制相关图纸,包括总装图、部件图和零件图等。
螺旋起重器课程设计

目录一、设计已知条件 (2)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2)三、方案设计和材料选择 (2)四、设计计算主要内容 (3)一、方案设计及材料选择 (3)1、螺杆螺纹、螺旋副类型及其他的选择 (3)2、主要结构的材料选择 (3)二、螺杆的基本尺寸设计计算 (4)(1)螺杆中径 (4)(2)螺母高度 (4)(3)旋合圈数 (4)(4)螺纹的工作高度 (4)(5)验算自锁条件 (4)(6)验算螺杆强度 (5)(7)螺杆的稳定性计算 (6)三、螺母的相关计算 (7)(1)螺纹牙剪切强度 (7)(2)螺纹牙弯曲强度 (8)(3)螺母抗拉、扭强度计算 (8)(4)螺母凸缘强度核算 (9)1核算承托面的挤压强度 (9)2核算剪切强度 (9)3核算弯曲强度 (10)四、托杯的相关计算及说明 (10)五、手柄的设计相关计算 (11)六、底座的设计计算 (13)七、关于其他 (13)八、画装配图 (14)五、参考文献 (14)一、设计已知条件(1)最大起重量F=35KN;(2)最大起重高度h=180mm;(3)间歇工作,要求自锁性好,灵活轻便。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1)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已知设计基本参数和条件,螺旋起重器受力分析、各主要零件设计计算;(2)螺旋起重器装配图一张。
三、方案设计和材料选择螺旋起重器是以手柄的往复运动,通过螺母与螺杆的相对运动,从而达到重物的上升和下降;主要是通过固定螺母旋转螺杆带动托杯的上下运动从而达到重物的起落。
螺旋起重器是一种简单的起重机械,运用比较广泛,体积小巧,方便携带,它的结构主要包括:底座、螺母、螺杆、手杆和托杯,螺旋起重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指标为起重的最大重量。
螺旋起重机除了满足设计性能的要求下还应该从结构简单紧凑,经济实惠,降低成本等因数考虑。
即在满足螺旋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重量与最大升距、材料性能,屈服应力、螺纹等性能设计,可以从螺旋副的设计动手考虑其便用材料最少,体积最小。
四、设计计算主要内容其中 σs =355MPa(7) 螺杆的稳定性计算:当轴向力大于某一临界值时,螺杆会发生侧向弯曲,丧失稳定性取B=60mm,则螺杆的工作长度mm HB L 65.26465.24601802l =++=++=螺杆危险面的惯性半径 mm 25.6mm 4254d i 1===螺杆的长度系数,按一端自由,一端固定考虑取2=μ,螺杆的柔度mm 69.84mm 25.665.2642s =⨯==i l μλ 因此螺杆40<s λ<100,为中柔度压杆,其失稳时的临界载荷按欧拉公式计算的,()()KN l EIc 13965.26426414.31006.214.3F 24522225=⨯⨯⨯⨯⨯⨯==μπ0.435139Q F S c c ≈==满足稳定性要求。
螺旋起重机

螺旋起重器设计一、螺旋起重器的结构和功能螺旋起重器是一种人力起重的简单机械,主要用于起升重物。
图示为采用滑动螺旋的起重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螺杆7与螺母5组成螺旋副,螺母5与底座8固定联接,紧定螺钉6提高了联接可靠性。
托杯1直接顶住重物,当转动手柄4时,螺杆7一边转动一边上下移动,使托杯1托起重物上下移动,达到起升重物的目的。
这种螺旋起重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易于自锁,其主要缺点是摩擦阻力大,传动效率低(一般为30%~40%),磨损快,寿命低,传动精度低。
螺旋起重器一般垂直布置,在起重时螺杆7受压,因此都做成短而粗,起升高度不宜太大。
螺母5作为起升时的支承件,常做成整体结构。
螺旋起重器应有可靠的自锁性能,以保证螺杆7和重物在上升下降过程中能可靠地停留在任一位置而不自行下降。
螺杆一般采用梯形牙、右旋、单线螺纹。
当起重量较大时,为减小摩擦阻力,操作省力,可在托杯1的下部安放一推力轴承。
二、螺杆和螺母材料螺杆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一般用45钢,经调质处理,硬度220~250HBS。
螺母材料除要有足够的强度外,还要求在与螺杆材料配合时摩擦因数小和耐磨,可用ZCuAl10Fe3、ZCuAl10Fe3Mn2等。
三、滑动螺旋起重器的设计计算1. 耐磨性计算滑动螺旋的磨损与螺纹工作面上的压力、滑动速度、螺纹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滑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螺纹工作表面上的压力,压力愈大,螺旋副间愈容易形成过度磨损。
因此,滑动螺旋的耐磨性计算,主要是限制螺纹工作表面上的压力p,使其小于材料的许用压力[p]。
计算时,一般假设:螺杆上的轴向载荷F作用于螺纹工作承压表面A上。
耐磨性条件校核计算式为:p =][22p hZd QPhH d Q ≤ππ= --------( 1 )式中,Q ──螺杆所受轴向载荷,/N ; d 2──螺纹中径,/mm ; h ──螺纹接触高度,/mm 。
h =0.5(d -D 1),d 为螺杆大径,D 1为螺母小径;Z ──螺纹工作圈数,一般最大不宜超过10圈。
【精品】螺旋起重器的设计

【精品】螺旋起重器的设计螺旋起重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设备,其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
其主要由电机、减速器、螺旋器和倾斜角度调节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螺旋器是起重机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起重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螺旋起重器的设计和制造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螺旋起重器的设计主要包括螺旋器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减速器的选型和传动布局等方面。
在螺旋器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等因素,同时还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螺旋器的尺寸、转速和转向等参数。
在减速器的选型和传动布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起重机的工作负荷、使用条件和能源消耗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减速器型号和传动方式。
对于螺旋起重器的设计,关键在于优化设计,实现结构简洁、重量轻、功耗小、效率高、噪声低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在螺旋器的设计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和材料选择技术,确保其受力状态和寿命等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对于减速器的设计,需要结合起重机的工作负荷和使用条件,选用合适的传动比例和传动布局,保证其牵引力和功率输出符合要求。
在螺旋起重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加工精度的控制、装配工艺的规范等问题。
特别是对于螺旋器的制造,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加工,保证其表面光洁度和几何形状的精度达到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螺旋器进行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处理,提高其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总之,螺旋起重器的设计和制造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需要技术力量和生产工艺的支持。
只有通过对螺旋起重器性能和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实现其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功能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起重器设计计算说明书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年级机自11班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201年12月 01日目录一螺旋起重器设计任务书 (3)二螺旋起重器的结构和功能 (4)三螺旋起重器设计计算和说明 (5)1.螺杆的设计与计算 (5)2. 螺母设计与计算 (6)3.手柄设计与计算 (8)4. 螺杆稳定性计算 (9)5.托杯的设计与计算 (10)6.其它结构尺寸 (10)7.螺钉螺栓选择设计 (11)8. 底座设计 (11)参考图1 (12)参考文献 (12)一螺旋起重器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年级设计题目:设计螺旋起重器设计条件:1、最大起重量F = 20kN;2、最大升距H =220 mm。
设计工作:(一)螺旋副设计1.材料及牙型选择:参考主教材,要求选择梯形牙。
2.设计计算:参考主教材。
(二)壳体设计参考图1推荐的经验公式。
(三)各个螺钉选择设计参考现有结构进行选择,以大小协调并符合标准为原则。
指导教师签名:二螺旋起重器的结构和功能螺旋起重器(千斤顶)是一种人力起重的简单机械,主要用于起升重物。
图示为采用滑动螺旋的起重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螺杆7与螺母5组成螺旋副,螺母5与底座8固定联接,紧定螺钉6提高了联接可靠性。
托杯1直接顶住重物,当转动手柄4时,螺杆7一边转动一边上下移动,使托杯1托起重物上下移动,达到起升重物的目的。
这种螺旋起重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易于自锁,其主要缺点是摩擦阻力大,传动效率低(一般为30%~40%),磨损快,寿命低,传动精度低。
螺旋起重器一般垂直布置,在起重时螺杆7受压,因此都做成短而粗,起升高度不宜太大。
螺母5作为起升时的支承件,常做成整体结构。
螺旋起重器应有可靠的自锁性能,以保证螺杆7和重物在上升下降过程中能可靠地停留在任一位置而不自行下降。
螺杆一般采用梯形牙、右旋、单线螺纹。
当起重量较大时,为减小摩擦阻力,操作省力,可在托杯1的下部安放一推力轴承。
三 螺旋起重器设计计算和说明计 算 及 说 明结 果1.螺杆的设计与计算1.1 螺杆螺纹类型的选择 螺纹用梯形螺纹。
1.2 选取螺杆材料螺杆材料选45钢,性能等级4.8级。
查表5-8得pa 400b M =σ pa 320s M =σ查表5-10得安全系数[s]=4 1.3 确定螺杆直径1.3.1 滑动螺旋的磨损与螺纹工作面上的压力、滑动速度、螺纹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滑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螺纹工作表面上的压力,压力愈大,螺旋副间愈容易形成过度磨损。
因此,滑动螺旋的耐磨性计算,主要是限制螺纹工作表面上的压力p ,使其小于材料的许用压力[p ]。
计算时,一般假设:螺杆上的轴向载荷F 作用于螺纹工作承压表面A 上。
按耐磨性条件确定螺杆中径d 2。
求出d 2后,按标准选取应公称直径d 、螺距p 及其它尺寸。
1.3.2参数计算:1. 对整体式螺母φ=1.2~1.5,取φ=1.4(梯形螺纹);2. 查表5-12得许用压强[p ]=18~25Mpa 故取[p]=21Mpa 对于矩形螺纹h=0.5p 故由式5-43得mm P F d 87.2010214.1200008.0][8.062≈⨯⨯=≥φ 查机械设计手册,取d=28mm ,P=5mm选45钢φ=1.4 [p]=21Mpa d=28mm P=5mm d 1=22.5 mm2.1 选取螺母材料选青铜2.2 确定螺母高度H 及螺纹工作圈数u1)求螺母高度H螺母高度H=Φ2d=35.7mm2)螺纹工作圈数14.757.35u===pHu' = u+1.5u'应圆整, u'取9螺母实际高度H'=u'p=59⨯mm=45mm2.3 螺纹牙的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计算一般螺母的材料强度低于螺杆,故只校核螺母螺纹牙的强度。
螺纹牙的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条件分别为:][u'τπτ≤=bDF;]['62bubDFlσπσ≤=其中对于梯形螺纹b=0.65P=3.25mm,且l=(D'-D'2)/ 2其中:mmD5.282ad'c=+=mmpD5.255.0d'2=-=∴mm5.1=lpa64.7925.35.2820000M=⨯⨯⨯=∴πτu'=9H'=45mm'D=28.5mm=2'D25.5mm=τ7.64Mpa=σ21.15MpaNulEIF322cr10366.235)(⨯==π2) 稳定性计算ScrscSFFS>==77.11满足稳定性要求。
5. 托杯的设计与计算5.1托杯的尺寸计算托杯用来承托重物,可用铸钢铸成,也可用Q235钢模锻制成,其结构尺寸见下图。
为了使其与重物接触良好和防止与重物之间出现相对滑动,在托杯上表面制有切口的沟纹。
为了防止托杯从螺杆端部脱落,在螺杆上端应装有挡板。
当螺杆转动时,托杯和重物都不作相对转动。
因此在起重时,托杯底部与螺杆和接触面间有相对滑动,为了避免过快磨损,一方面需要润滑,另一方面还需要验算接触面间的压力强度。
6.其它结构尺寸为了便于切制螺纹,螺纹上端应设有退刀槽。
退刀槽的直径应比螺杆小径d1约小0.2~0.5mm。
退刀槽的宽度可取为1.5P。
为了便于螺杆旋入螺母,螺杆下端应有倒角或制成稍小于d1的圆柱体。
为了防止工作时螺杆从螺母中脱出,在螺杆下端必须安置钢制挡圈。
E=210GPau=2KNF366.235cr=其中:1.5P=7.5mmD=(1.6~1.8)d=1.7×28=47.6mm D1=(0.6~0.8)d=0.7×28=19.6mmD2= 1.5d=1.5×28=42mmD 3= 1.4D2=1.4×42=58.8 mm 9mmδ=;19mmδ=h=(0.8~1)D=0.9×47.6=42.84 mmh1=(1.8~2)D=1.9×22.5=42.75 mmb=(0.2~0.3)H=0.25×45=11.25mm7.螺钉螺栓选择设计7.1 紧定螺钉查机械手册,选取紧定螺钉(GB/T71—1985 M10)7.2钢制挡圈及开槽沉头螺钉由(GB/T891-1986)直径D=35,厚度H=5,挡圈用开槽沉头螺钉(GB/T68—2000)M6×16固定在螺杆底端部。
由(GB/T891-1986)直径D=28厚度H=4,挡圈用开槽沉头螺钉(GB/T68—2000)M5×12固定在螺杆顶端部。
8. 底座设计底座材料常用铸铁(HT150及HT200),铸件的壁厚δ不应小于8~12mm,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定性,底部尺寸应大些,因此将其外形制成1∶10的斜度。
D=47.6mmD1=19.6mmD2=42mmD3=58.8 mm9mmδ=;19mmδ=h=42.84 mmh1=42.75mmb=11.25mm紧定螺钉(GB/T71—1985 M10)钢制挡圈(GB/T891-1986 D=35 D=28)开槽沉头螺钉(GB/T68-2000 M6×16 M5×12)mm1245=Dm m1744=DS=16.2mmm m 1248.1236210/)30h (3max 5≈=++⨯++=D H DD 4=1.4 D 5 =173.6mm 174≈厚度S=(1.5~2) δ=1.8×9=16.2mm参考图1参考文献[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程志红唐大放.机械设计课程上机与设计. 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李爱军陈国平.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