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简介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
新新美南吉
中的教员,从此在安定的生活中进行创作。

同年5月在满洲国的《哈尔滨日报》上发表小说《最后的拉胡琴的人》、《久助君的故事》、《葬花》,第二年在中央杂志《妇女界》发表《钱》,在巽圣歌编集的《新儿童文化》上发表《河》,从此确立了作家的地位。

新美南吉对教育活动也极为热心,帮助学生出版刻印诗集,为学生创作演剧用的脚本。

1942年1月南吉经常大量咳血,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但是春天里病情好转,便再次开始旺盛的创作,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爷爷的煤油灯》,同年8月为写《都筑弥厚传》收集素材,在旅途上病情恶性复发,于第二年3月仅仅30岁便英才早逝。

死后同年9月,《花树村和盗贼》、《拴牛的山茶树》得以出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摘要:一、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概述1.课文标题:《草原》2.作者:老舍3.内容简介:描述了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

二、课文主题及写作背景1.主题:自然美景与民族风情2.写作背景:老舍先生于1961 年访问内蒙古时创作了这篇文章三、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1.结构:总分总2.主要内容:课文分为三部分,分别描述了草原的静态美、动态美和蒙古族人民的风情美四、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1.写作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2.修辞手法:排比、对仗、拟人等五、课文意义及启示1.意义:展示了我国辽阔草原的壮美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独特风情2.启示:要热爱大自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正文:【提纲】一、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概述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第一课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描绘内蒙古大草原美景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文章《草原》。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豪放与好客。

【提纲】二、课文主题及写作背景《草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自然美景与民族风情。

在文章中,老舍先生以自然美为主线,穿插了蒙古族人民的风情,展现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老舍先生在1961 年访问内蒙古时,被那里的大草原和民族风情所吸引,从而创作了这篇文章。

【提纲】三、课文结构及主要内容《草原》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草原的静态美,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和宁静;第二部分描述了草原的动态美,展现了草原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蒙古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第三部分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的风情美,表现了他们豪放、热情、好客的品质。

【提纲】四、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在写作手法上,老舍先生运用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修辞手法上,老舍先生运用了排比、对仗、拟人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叶圣陶资料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作者叶圣陶资料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

江苏省苏州人。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

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麻雀作者屠格涅夫简介素材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麻雀作者屠格涅夫简介素材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麻雀作者屠格涅夫简介素材新人教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组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柯岩简介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组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柯岩简介 新人教版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柯岩简介
柯岩满族人,当代诗人、作家,全国政协、中国作协主席团、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1929年生于河南
郑州,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已出版专著50余部。

她原名冯恺,柯岩是她的笔名。

关于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
为柯;岩呢,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

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
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
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
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1 / 1。

2020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蝴蝶的家 本文作者燕志俊介绍素材 新人教版

2020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蝴蝶的家 本文作者燕志俊介绍素材 新人教版

本文作者燕志俊介绍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著名作家,出身于书香门第。

曾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他酷爱文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郑振铎和沈尹默的赏识。

主要作品:《苦女翻身记》《枯树开花》《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

燕志俊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清朝人。

燕志俊少年就读于泰城书观小学。

“五四”运动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酷爱文学,常在《小说月报》、《新女性》、《语丝》等杂志发表新诗、散文等,得到沈尹默和郑振铎的赏识。

1928年5月,国民党北伐军占领泰城后,他在山东国民新闻社任校对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抨击军阀的罪行。

1931年任泰城师范语文教师,出刊《蔷薇》半月刊,反映劳动人民疾苦,揭露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罪恶。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泰安五区区委书记,建立村支部7个,发展赏46个。

燕志俊还发动雇农进行罢市和提高工资的斗争,并多次组织群众抗捐、抗差。

1933年军阀残酷镇压反帝爱国运动,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装,中共泰安县委书记曹福广叛变,他被迫南下,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6年在滕县羊庄小学任教,并参加中共滕县特支,与友人出刊《救亡图存报》。

1938年1月1日参加徂徕出武装起义。

燕志俊先后在泰安县委、淄博地区特委、尼山地委、抱犊崮山区第三地委任宣传部长。

1941年程任鲁南区委党校总支书记、《山东文化》主编。

1946年任《山东时报》副主编。

1947年任胶东区党委民运部长。

1949年任《鲁南日报》社副社长、新华社鲁南分社社长。

省委宣传部文艺界联合委员会委员、政协山东第五届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省革委文教办公室副主任、省文联副主席。

1982年6月19日病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的作者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的作者介绍

《蟋蟀的住宅》的作者亨·法布尔(1823-1925)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他出生在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他一直向往到学校读书,可是,穷苦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供孩子读书呢!法布尔曾流浪街头,靠卖汽水、做零工等挣点钱。

他除了吃饭以外,把剩余的钱都用来买书。

法布尔最爱在田野上倾听各种昆虫的鸣叫。

在田野里,他觉得自己有许多朋友——那些昆虫好像在与自己谈心。

经过刻苦的自学,法布尔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进了一个食宿免费的师范学校。

毕业后,他当上了小学教师。

他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勤奋学习。

他没进过正规的大学,但他以顽强的意志,不懈地努力,自学了大学课程,依靠自学获取了硕士学位,从而又当上了中学老师。

不管自己多么艰苦,工作多么繁忙,法布尔从没间断过对昆虫的研究。

他无论走到哪里,总要东瞧瞧,西看看,注意昆虫的活动,并把观察到的情形详细记录下来,有时候一观察就是几小时,甚至一整天。

对有的昆虫,他前前后后观察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法布尔跟昆虫打了一生的交道,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他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向人们介绍了四百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法布尔写了一部10卷的大书——《昆虫记》,共二百多万字,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
观 潮
zhào 罩
yì 屹
dǐng 鼎
fèi guàn bēng huī 贯 崩 恢 沸
他们在干什么?
作者简介: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 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南宋文学 家。宋末曾做过义务县官等职,宋灭 之后隐居杭州不仕。他的诗文都有成 就,又能作画。《观潮》选自《武林 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在哪里观潮 并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
1、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 奇观”? 2、潮来前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3、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潮来时 壮观场面?
大潮有什么特点? 越来越大、 猛、 近 快、 高
小游戏:
A、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小结:
1、课文以海潮为线索,展示了钱塘观 潮的四个场面 2、在这四个场面中,写景和记事相结 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作者还是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 海潮的雄伟豪壮写得绘声绘色。
B、风和浪都很平静 ——风平浪静 C、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水天相接 D、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齐头并进 E、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F、形容气势很大 —— 浩浩荡荡
积累字词:
若隐若现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昂首东望 山崩地裂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 漫天卷地 齐头并进
பைடு நூலகம்
钱塘观潮是浙江省历 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 活动。中秋佳节前后为 观潮最佳时节。钱塘江 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 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 已成为当地的习俗。钱 塘潮分为交潮,一线潮, 回头潮。农历8月18的 潮水最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鹅》作者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随李叔同学习绘画。

1921年赴日本学画,次年回上海教书。

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画集《子恺漫画》,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至1937年专事作画著书。

抗战爆发后,先后任教于宜山浙江大学和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又生画集》《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画,风格、神韵极为相似。

绘画上他力求用形状色彩来代替语言文字,写作中则注意用语言文字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