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合集下载

内丹功之真诀——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内丹功之真诀——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内丹功之真诀——读《吕祖百字碑》有感*导读:我读了《吕祖百字碑》后,按照此文说的程序练内丹功,很有功效,未出过偏差,实为内丹功的要诀。

下面结合自己的我读了《吕祖百字碑》后,按照此文说的程序练内丹功,很有功效,未出过偏差,实为内丹功的要诀。

下面结合自己的练功实践详细加以解说,给练内丹功的人作些参考,使他们能得到炼内丹的正途。

养气忘言守,练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

《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

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

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具体练法: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

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

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

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

降心为不为。

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

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

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

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具体练法: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先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

这样练功,气穴里得到阳气温暖,血液流到此处,就化成精液,精积盈满,外阳勃举,就用采精化气功练之。

其练法是:入坐后,使心意达到静笃时,忽觉阳物勃举,就坐着炼它;如在睡眠中感觉阳举,就卧着炼它。

用右手中指刺入会阴穴里,左手捂在肚脐上,闭口舌顶上腭,闭目鼻孔吸气,用真意将阳物往回一缩,右手中指向上一托,左手从肚脐向下一压。

再吸气意引气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

《吕祖百字碑》释义

《吕祖百字碑》释义

《吕祖百字碑》释义《吕祖百字碑》按:《吕祖百字碑》,唐末吕洞宾真人作。

此篇虽止有百字,而简明深刻,概括了中华道家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是一部重要的传世丹经。

养炁忘言守,【字解】炁:指先天内炁,非后天呼吸之气。

忘:泯忘,忘去。

言守:所谓意守。

【释义】内丹养炁之道,在于除去一切思虑念想,返还于先天境界,方可涵养先天之炁。

欲入此境,必须忘去所谓意守,一切大静,直人坐忘境界。

如此则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自然神不外游,真炁不散,而得涵养于丹田之中。

一说,“忘言”二字为一义,即要泯忘一切文字语言以守之,因为一切后天有形之物,皆可以文字语言描摹之,惟其如此,才能人于无形无象之先天境界。

虽日“忘言”而“守”,其实无守。

二者似有分别,其理相通,皆不主张用意死守,而倡无为自然,以养真炁。

降心为不为。

【字解】降心:降伏心念。

为:做功曰有为。

不为:做功之时泯去心念,致虚守静,曰不为。

【释义】一般人经常处于思虑念想之中,迷失本性,扰乱身心,不能自主,而不自觉察。

修炼之士,须要降伏心念,无思无虑,归于虚极静笃。

虽在做功,似乎有为,其实致虚守静,处于不为,谓之“为不为”,此中要妙,在于“降心”,对应上句“忘言守”之义,皆须降伏心念,方可做到。

动静知宗祖,【字解】动静:一动一静,在于日常。

动静二字,又可以解为男女,经曰:“男动女静”。

宗祖:即先天本源,先天本性。

【释义】降心之后,为而不为。

进入先天虚无之境界,方知动静之本源。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之中,非动即静,而不知动静之本源,在于先天之虚无。

知其本源,方获究竟。

否则动静流转,永无了歇,如何能够为而不为,忘其言守?动静亦为男女,男女之宗祖本源,在于父母未生之前,一点虚无灵明之性,为生男生女之先天根本。

故此知其虚无,即是宗祖本性。

此句更加深一层发明前两句“忘”、“不为”之义,使人愈加体会虚无境界之高妙。

无事更寻谁?【字解】无事:降心之后,知其宗祖虚无,便得无事。

【释义】既能做到“忘”、“降心”和“不为”,知其“宗祖”,自然人于先天虚无之妙境,返归生身之本源。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陈毓照老师,又名陈天乐,是当代丹道大江西派著名传人。

早年因病从学于蔡潜谷、何洗清、杨践形、唐宗尧、虚云法师等三教真师明宿,其中蔡潜谷系清末体真山人汪东亭真传弟子,属内丹西派。

陈老师勤奋修持丹道六十余年,得却病康复之益,获易形换体之效,战胜瘫痪奇疾,恢复健步如飞似少年。

退休后隐居于浙江宁海妙凤山,常自谓原籍是“不死国大一县连环镇十字街上三叉路口人”,现居住“无极宫虚无洞口童心阁中”,故雅号“童心阁主人”,戏称“老顽童”,日行隐修,闲暇著述,朗吟漫咏,乐育后学,飘然有居尘神仙之风范。

陈毓照老师说译《吕祖百字碑》陈毓照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得上天梯。

说译:一二两句中之养气降心,即心息相依、以神御气之意。

忘言之守,不为之为,即示工夫大要,必须顺应自然,不能有意安排,即尹真人之“知而不守是功夫”,老子之“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之火候也。

“动静知宗祖”者,说明神气之或动或静都离不开神气之根宗祖窍也。

明示心息相依,必须同定于虚之义。

所谓静则同静,动则同动,其动其静,神必先知之,此动静知宗祖之本义也。

“无事更寻谁”句,把“忘言守”“为不为”之火候紧紧扣住,极言心知意识之非。

即如曹文逸女真所言“比如闲处做工夫,争似泰然修大定。

”之意也。

真常之道,原是无时不在,是真正的永远常存之道,犹如人之呼吸,绵绵若存,呼出吸入,从无间断。

而事物之来,实际上都是短暂的,我们决不能因短暂的事物的干扰,而遮蔽我此固有的真常之物。

所以必须炼成为一个见景无心,见欲不欲,事来则应,事去不留的应物无心之能。

便可达到应物不迷的程度。

从此若来若去,任其自然,处静处喧,其志惟一了。

这时我们便像一个水晶塔子一样,八面玲珑,人间事事物物无不洞明烛照。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2)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2)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2)
我读了《吕祖百字碑》,感受非常深刻。

《吕祖百字碑》,这是一部充满思想的名作,其中也蕴含着深切的道德教育。

它提出,要想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以诚信为首,“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诚信可靠”的原则。

此外,《吕祖百字碑》还提出,助人为乐,利他主义是做一个善良的人的基本原则,我们应当助人为乐,从繁杂的生活中看到生命的意义,而不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目的而活着。

最后,《吕祖百字碑》强调一个人需要有学问、勤奋、多方面的发展,“博
学多闻,审古达今”,要让自己学会去思考,学会欣赏好的东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吕祖百字碑》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诚信、利他主义和助人为乐等道德观念植入了我的内心,为我树立一个理想的道德准则,激励我追求自我价值,不断努力,致力于成为一个正直善良有学问的人。

我认为,秉承《吕祖百字碑》的观念,我们可以逐步超越自我,回归道德,成就自己的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变得更加完美。

学习吕祖百字碑!经典再现

学习吕祖百字碑!经典再现

学习吕祖百字碑!经典再现《百字碑》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共一百字,又名《百字铭》,出自唐朝著名道士吕洞宾之手。

南怀瑾说,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还说吕纯阳的百字铭,是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起首两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是全诗的“诗眼”,这也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总纲,意思是人们培养先天真气应该忘言忘守,以保持心神宁静为根本宗旨。

养气:培养先天真气。

先天真气:不同于后天的形而下之气,是形而上的无形之气。

忘言守:忘言忘守,意思是摒绝思虑。

守:意守。

就是把意念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

言语与意守都是后天的杂念,不足以修炼先天真气。

先天真气,古人又称之为“祖气”。

祖:根本。

先天:就是超越后天,是形而上。

降心:就是“降服其心”。

为无为:以无为作为修炼的根本,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用现代话说就是宁静。

什么叫“降心为不为”?意思是默默觉察而无思无虑。

通俗说,就是“清醒的睡眠”。

保持清醒,但脑海中呈现深度睡眠状态,内心中无思无虑。

这种状态就是入静。

这是修炼内丹的关键,也是最大难点。

达到入静必须具备三个要点:其一是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心无旁骛;其二是坚持默默觉察,顺其自然;其三是内心中非常宁静,无思无虑。

这些都不是虚构。

有一次我在打坐中,出定后竟发觉自己眼睛有眼屎,这说明,连身体都“以为”我刚才打坐是在睡觉。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意思是培养先天真气就是知道动与静两个字,此外再没有别的。

后人很多修炼内丹的所谓有为之法,如“调息以匀气,闭息以藏气,升降搬运以聚气,守窍以凝气”以及各种呼吸导引等,这些都只是在后天意念上下功夫,只能作为入门的起手功夫,与入静相比,都不是修炼内丹的根本大道。

吕祖百字碑-修身养性之秘籍

吕祖百字碑-修身养性之秘籍

吕祖百字碑-修身养性之秘籍《吕祖百字碑》为唐代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吕洞宾所作,又称《百字碑》,为五言20句诗歌,只有100个宇。

内容简明深刻,讲述了内丹修炼的整个过程、内景、效验等。

理解了百字碑,如法修炼不仅可以祛病延年,甚至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对一切身体健康的人乃至亚健康状态的人,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都有良好作用,是现代人修身养性之法宝.无忧道人蔡衍颛,别号“了空居士”,道教全真金山派第二十二代传人。

生于1966年10月12日,祖籍广东潮阳县棉城镇。

1988年拜青岛崂山道教全真金山派第二十一代传人、青岛市道教协会原会长匡常修高道为师。

匡常修道长精于道家武术、丹道、医学,弟子多为习武之人。

师父见他双目近乎失明,特传授吕祖百字碑金丹大道。

学成下山时,师父嘱他“要将金丹大道弘扬开去,以济世人。

”并赐道号“无忧道人”。

无忧道人2006年结束隐修生活,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吕祖百字碑金丹大道”,并以《老子道德经》为经典指导性命双修。

从而升华世人的智慧层次、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被“中国道学论坛”、“中国道教论坛”评为“当代中国弘道人物”,授予“老子文化布道勋章吕祖百字碑释义-无忧道人(了空居士蔡衍颛)吕祖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养气忘言守:这里的“养气”就是孟子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也就是说涵养自己的元气。

“忘言守”就是忘掉说话、忘掉意守,也就是去掉说废话的习惯,去掉对身体某个部位的特别意守。

这就是保持清净的心态。

降心为不为:“降心”就是降伏自己的心,也就是将躁动不安的心绪给予理顺,从而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吕纯阳《百字碑》新解

吕纯阳《百字碑》新解

吕纯阳《百字碑》新解
从古至今,许多人都试图从《百字碑》中汲取启发,今天让我们
着重来看看这首诗的作者吕纯阳的新解释。

在传统的解释中,这首诗的主旨就是关于人的悲哀,祸患和苦难。

《百字碑》叙述着一个孤都的景象,而面对如此萧条而空虚,不堪一
击的人生,无处安慰,只能喟叹苍苍天地间无尽的种种悲剧。

作者用
自身的锐利眼光凝视着世界运行的畸形,以一种钝痛而沉痛的语词叙
述着人生艰辛,而这些对人们注定要付出巨大损失的悲剧,更令我们
感叹一个凄凉的真理:它们都会随着流逝的时间而不断深刻。

然而,新的解释让《百字碑》变得更加现实和具体,作者期望的
是引发读者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他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不停顽强拼搏
的挑战,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不断努力奋斗,只有此苦难的奋斗,才能让生命中樱花烂漫,绽放出芬芳。

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极具柔软且灵魂感动的场景,几乎就如同梦
幻般的竹林深处,在这里,人们可以在宁静中尽情地体会到自然的美
丽;而这里的稼穑则表达出来的无尽的辛勤劳动,代表着人们要不停地、不断地去拼搏,终将迎来青春与报恩。

在吕纯阳看来,《百字碑》更具有加强追求真理之志、敢于挑战
失败、勇于改变自身的主题。

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无风日落江潮水,但是要经过漫长而宁静的心理准备和实践,早晚又会有属于自己高峰
辉煌时刻的到来,让心灵在自然的四季中撒金植绿,解除沧桑的枷锁。

最后,百字碑的新解释展示出作者对于人生的珍视和期盼,也希
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勤劳拼搏。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勇敢地
挑战外界的压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感悟《百字碑》:真常、应物、要不迷

感悟《百字碑》:真常、应物、要不迷

感悟《百字碑》:真常、应物、要不迷修行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点:知见和工夫。

知见是方向,明确方向,才不会迷失;工夫,是达到目标的努力,只有前进,才能走到终点。

其他都是手段,保驾护航。

知见来自经典,经典来自老师,而祖师大德留下的经典是最保险的。

百字碑吕洞宾养气忘言守,修行先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言守一。

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

怎么是忘言?什么是守一呢?忘言,不分别善恶是非,怨憎等;守一,至诚一心。

也有说法:置心一处,无事不办!降心为不为。

看到“降心”,就想到《金刚经》中须菩提尊者提的两个问题:云何降伏此心?怎么样降伏我们这颗每天妄想起伏的心,在《唱道真言》中只是强调炼心,如果容易被外境干扰,修道只是个空谈。

动静知宗祖,动静者,一阴一阳(见《常清静经》),宗祖者,生身之处。

生身之处即是先天,也可以说是本性。

一动一静也就是一生一死,怎么在这动静、阴阳、生死中找到根本——宗祖。

最根本的,也就是不生不死,非动非静,非阴非阳。

无事更寻谁?认识了宗祖,回了家,不再漂泊。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安住本性,接人待物,在这其中不起贪念、嗔念、痴念就是不迷,迷了就会向外驰求。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坎中一阳,离中一阴,颠倒阴阳,天地归位。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工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坎离相交愈加猛烈精进,身静于杳冥之境,心澄于无何有之乡。

静极生动,即产“大药”(真性)。

“大药”初产,卦象如震卦(天根),震卦代表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至此得药,二气结刀圭(“刀圭”古人盛药之皿,很多人也许会理解,但它还有一层寓意,知者无几,“刀”字取“戊”、“己”两字的第一笔,戊己属中央土,圭又两土,乃示人打合离己坎戊之意。

仙家隐语往往如此),关窍开通,火(心)水(气)升,一气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名曰“甘露”。

“须弥”:意指中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内丹功之真诀
——读《吕祖百字碑》有感
张苏辰
我读了《吕祖百字碑》后,按照此文说的程序练内丹功,很有功效,未出过偏差,实为内丹功的要诀。

下面结合自己的练功实践详细加以解说,给练内丹功的人作些参考,使他们能得到炼内丹的正途。

养气忘言守,
练内丹功主要养先天真一之气,不是鼻孔出入之气,而是未生天地之先、无边无涯的源气。

《周易》中称为无极之气。

此气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本源之气,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宗祖。

怎样养这个本源气呢?具体练法:入坐后,闭口舌抵上腭,使双目半睁半闭,双眼珠交并着看守祖窍穴,看祖窍穴里如天空一样,把日常生活中一切语言事物都忘掉它,专心一致地看守祖窍穴里虚空形象。

看守的时间以达到静笃为标准,就觉祖窍穴里有先天真一之气,发胀发满,有个圆形之物。

为什么看守祖窍穴里天空形象呢?《周易》中说:人首是乾为天。

左目为日,右目为月,祖窍穴是天上日月对照的中心,从此穴养先天真一之气,才能恢复宗祖气的本来真面目。

降心为不为。

祖窍穴里含有宗祖气,是天空的形象。

把心意降到脐下气穴中,炼肾脏之精,以固命中之宝。

此穴是生精之处,生出来的是精,炼化成气,与天上宗祖气,合成太极式的上下天地阴阳气的整体,才能出现阴阳气的相交,产生金丹。

怎样炼才能生精呢?具体练法:入坐后,使双目珠交并着观祖窍穴,生出宗祖气来,用心意指挥宗祖气降到脐下气穴中,永久觉照此穴不离不散,先用有为的照视,而后变成无为的照视。

这样练功,气穴里得到阳气温暖,血液流到此处,就化成精液,精积盈满,外阳勃举,就用采精化气功练之。

其练法是:入坐后,使心意达到静笃时,忽觉阳物勃举,就坐着炼它;如在睡眠中感觉阳举,就卧着炼它。

用右手中指刺入会阴穴里,左手捂在肚脐上,闭口舌顶上腭,闭目鼻孔吸气,用真意将阳物往回一缩,右手中指向上一托,左手从肚脐向下一压。

再吸气意引气从会阴穴向左侧身外边走空间,上升到头顶百会穴一停,眼往上看。

鼻孔呼气,用意引气从百会穴下来,向右侧身外边走空间,降到会阴穴一停,眼向下看。

身左边升身右边降,为1周。

如此转9周一停,用意将阳物向上提缩,连提6下,提到气穴中,右手中指遂向上托6下,左手向下压6下。

共转36周,阳物缩回后,
再意守丹田15分钟收功。

为什么降心向下照视气穴生精炼精呢?《周易》云:气穴在小腹中心,是为坤为地,属于纯阴之区,用宗祖气照视阴地,能化阴生阳气,阳气有热力,能生精炼精,才能产生肾中命气,就是坤地之气。

如是练功,就形成上天下地状态,产生太极式的阴阳相交,产生金丹,环绕着天心转了。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练内丹功,不知养先天无极本源之气,就没有无极的动静出现,就不产生阴阳气,阴阳气不相交,就不产生元神主宰力量。

如果没有元神主宰练功,必定出现杂念丛生,于扰入静,那么寻谁来制止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动一静,必须时刻知道养宗祖气,不能忘掉涵养宗祖气的存在。

如果不依靠宗祖气练功,则金丹很难成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
在日常生活中,须要应付一切事物,不要迷恋性欲生活,必须认识过度纵欲的害处,把性欲止住,不消耗精液,进行炼精化气,精气自然回到宗祖气上来,真一之气得到补足,自然结成丹苗,再进行温养,养到丹光第一次现于目前,是丹苗养到旺盛的标准。

然后,从丹田里上冲于心,又降入会阴,当用真意引过尾闾,由夹脊透玉枕入泥丸。

如有物触脑,自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又化成玉液,沥沥如淋水之状,味是甘露,徐徐咽下重楼,以目送之。

于丹炉之内,美快之极,一连九日咽纳不绝,如此一回,即行卯酉周天一遍,收之。

收取净尽,速以凝神入定,静养寂灭,此是玉液小还丹之景。

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
壶中指心肾之间,坎卦指肾中之气,离卦指心中之气。

这两种气在心肾之间,配合成心肾气的相交,自然产生阳气,沿督脉后升于脑,遇脑中阴气,又化出玉液,沿任脉降到心中。

这是阳升阴降,抽坎填离,反复运转法轮,炼元精结成金丹。

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炼玉液小还丹,达到入小定,有时停止转法轮,炼到丹光第二次现于目前,就止住转法轮之火,进行温养大丹,达到杳冥混之极,忽觉丹田里有热气团,震动很大,在腹中上下冲动,肾脏火炽,身涌鼻搐,热气团飞上泥丸,祖窍穴里涌出圆光,又化为金液,降入口中,如冰片之香,似薄荷之凉,随觉随咽,淋沥不断,降下重楼,急用真意送入中宫。

如此七日咽纳不完,如此每次下坐,必须运转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炉中。

再凝神入定。

感觉中丹田里有一圆形之物,要守中抱一15分钟,再下坐活动。

此是金液大还丹之景,千万不可错过封炉收功。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练到口中金液咽纳不完,如同自己饮香甜的长生酒。

这种美妙快乐,只有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