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计算公式
大体积混凝土计算实例及公式

**综合楼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1、大体积混凝土各组份含量通过与力天混凝土搅拌站工程技术人员协商,拟采用P.O 42.5水泥配置C40混凝土,因设计要求降低水化热对混凝土的影响,故混凝土配比将降低水泥用量,增加掺合料其配合比可按以下常规配合比计算材料名称水泥水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合计每立方米用量(kg)325175*********.351302361.35百分比(%)13.767.4128.3743.45 1.50 5.51导热系数(W/m.k)2.2180.63.082 2.908 2.5 2.5比热C(kj/kg.k)0.5364.1870.7450.7080.60.62、计算常数取值水泥水化热:Q=461J/kg 混凝土密度:ρ=2400kg/m 3混凝土比热:C=0.96常数e= 2.718常数m=0.3(控制入模温度10℃以下)标准状态下最终收缩值:=0.000324混凝土线膨胀系数:α=0.00001混凝土最终弹性模量:E 0=32500N/mm 2混凝土外约束系数:R=0.32泊松比:v=0.15混凝土稳定时温度:T h =29℃验算时间:3,7,28,60h 混凝土水化热绝热温升值:m c 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T(3)=38.59ΔT=38.59℃T(7)=57.06ΔT=18.48℃T(28)=65.01ΔT=7.95℃T(60)=65.03ΔT=0.01℃0y ε()()mt c t e C q m T --=1ρ3、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值计算M1=M2=M3=M9=1M4=1.3M5=0.9M6=1.1M7=0.54M8=1E a A a /E b A b =0.031577 M10=0.9 = 5.99E-06= 1.37E-05= 4.95E-05=9.14E-054、各龄期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计算:=-0.60℃ =-1.37℃ =-4.95℃ =-9.14℃5、各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计算公式:=7689.47N/mm 2 =15189.64N/mm 2 =29884.38N/mm 2 =32353.13N/mm 26、混凝土初始温度计算必要时,可采取一定降低水温的措施nt y y m m m e t ⋅⋅⋅⨯⨯-=-2101.00)1()(εε)3(y ε)7(y ε)28(y ε)60(y ε)3(y T aT t y y /)()(ε-=)7(y T )28(y T )60(y T )1()(09.00t e E t E --=)3(E )7(E )28(E )60(E混凝土拌合物理论值式中:T 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T s 、T g --砂石的温度(℃)T c 、T w --水泥、拌合用水的温度(℃)m c 、m s 、m g 、m w --水泥、砂、石、水的重量(kg)C c 、C s 、C g 、C w --水泥、砂、石、水的热容(kj/kg.k)=20.86℃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计算其中T 1--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T i --搅拌机棚内温度则T 1=22.00℃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温度计算式中T2--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到浇筑时温度t 1--从运输到浇筑的时间n--混凝土拌合物运转次数T a --运输时环境温度--温度损失系数0.0042则T 2=22.87℃7、混凝土最大综合温差:(℃)混凝土水化热:Q=461kJ/kg则混凝土最高水化热温度=(325×260)/(0.96×2500)=65.03℃混凝土1、2、7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基础底板厚度1800mm)/()(0w c g s w w w c c c g g g s s s m m m m m T C m T C m T C m T C T ++++++=0T )(16.0001i T T T T --=))(032.0(1112T T n t T T -++=αααh T查降温系数 可求得不同龄期的水热温升及中心温度:其中T 0 --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T(t) --浇筑完t 时后的绝热温升T h --混凝土浇筑稳定后的温度,一般为当地平均气温(℃):28则ΔT (3)=19.31℃ΔT (7)=16.18℃ΔT (28)= 4.16℃ΔT (60)= 5.75℃因混凝土核心与大气温差为23度,故,核心与表面温差及表面与大气温差均小于25度8、混凝土松驰系数=0.57=0.502=0.336=0.2889、混凝土收缩应力计算其中 --混凝土拉应力(N/mm2)--混凝土弹性模量 --混凝土热膨胀系数--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3(h S )7(h S )28(h S )60(h S t σα1T ∆ν)(t E )1(09.00)(tt e E E ⨯--=ht y t T T T T T -++=∆)()(032αε)()(t y t y T -=RS TE t ct )()(1⋅-∆-=νασζS (t) --考虑徐变影响的松弛系数:R 混凝土外约束系数0.32则 σ3 =0.32N/mm 2σ7 =0.46N/mm 2σ28 =0.16N/mm 2σ60 =0.20N/mm 210、最大拉应力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分块最大尺寸:32m×24m厚度1800mm Cx=0.03(考虑垫层与基础地板同步伸缩)最大温度收缩拉应力:其中σ(t) --各龄期混凝土承受的温度应力cosh --双曲余弦函数β --约束状态系数L --大体积混凝土长度β3 =4.66E-05 =0.744897β7 =3.31E-05 =0.529994β28 =2.36E-05 =0.377852β60 =2.27E-05=0.36315查双曲函数表得3d= 1.437d= 1.2128d= 1.160d= 1.08σ3 =0.299478约束状态影响系数ν)(t x E H C ⋅=β∑=∆⎥⎥⎦⎤⎢⎢⎣⎡⋅⋅--=n i n t i t i t i t S T E l )()()()(2cosh 111βνασ2L ⋅β2L ⋅β2L ⋅β2L ⋅β2cosh L⋅⋅β2cosh L ⋅⋅β2cosh L ⋅⋅β2cosh L ⋅⋅βσ7 =0.251968σ280.04463σ600.04668 =0.642756N/mm 2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1N/mm 2,则抗裂安全度:K= 1.7113804>1.15满足抗裂条件故不会出现裂缝。
各种井壁混凝土量计算公式

各种井壁混凝土量计算公式在井壁混凝土工程中,计算混凝土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合理的混凝土用量计算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避免浪费材料,降低成本。
在实际工程中,有多种计算混凝土用量的公式,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1. 井壁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井壁混凝土用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计算混凝土体积和计算混凝土重量两种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计算公式:(1)计算混凝土体积的公式。
井壁混凝土的体积可以根据井壁的尺寸来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V = πr^2h。
其中,V表示混凝土的体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井壁的半径,h表示井壁的高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体积,从而确定混凝土的用量。
(2)计算混凝土重量的公式。
除了计算混凝土的体积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密度来计算混凝土的重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W = Vρ。
其中,W表示混凝土的重量,V表示混凝土的体积,ρ表示混凝土的密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密度来计算出混凝土的重量,从而确定混凝土的用量。
2.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在确定了混凝土的用量后,我们还需要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是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如下:(1)水灰比计算公式。
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W/C = (m_water/m_cement)。
其中,W/C表示水灰比,m_water表示水的质量,m_cement表示水泥的质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水和水泥的质量来计算出水灰比,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2)砂率计算公式。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和骨料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S/A = (m_sand/m_aggregate)。
其中,S/A表示砂率,m_sand表示砂的质量,m_aggregate表示骨料的质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砂和骨料的质量来计算出砂率,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混凝土体积计算规则:混凝土体积计算是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的基础,通常需要计算的有三个部分:底面积、高度及混凝土坍落度。
底面积的计算:通常根据图纸上的平面图进行计算,可以是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形状的底面,计算公式如下:底面积=底边长度×底边宽度高度的计算: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中,高度通常是指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计算公式如下:高度=浇筑层的厚度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是指混凝土在振捣后,塌陷下来的程度,一般用坍落度来表示,分为塑性坍落度、标准坍落度和稠化坍落度。
根据不同的坍落度,混凝土的体积系数也不同,计算公式如下:混凝土体积=底面积×高度×体积系数2.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规则: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材料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强度等级进行的,通常有三种计算方法:绝对配合比、相对配合比和对比配合比。
绝对配合比是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材料的特性等综合考虑,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体积)/(水泥强度×水泥比重)砂用量=砂比×水泥用量石用量=石比×水泥用量水用量=水比×水泥用量相对配合比是根据绝对配合比进行比较和调整,计算公式如下:相对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混凝土体积相对砂用量=砂用量/混凝土体积相对石用量=石用量/混凝土体积相对水用量=水用量/混凝土体积对比配合比是根据实际施工中的经验和效果进行的,计算公式如下:水泥用量乘以对比系数砂用量乘以对比系数石用量乘以对比系数水用量乘以对比系数3.混凝土材料消耗计算规则:混凝土材料的消耗计算是根据配合比和施工任务书来进行的,主要包括水泥、砂、石、水等材料的消耗计算。
水泥消耗=水泥用量×单位重量砂消耗=砂用量×单位重量石消耗=石用量×单位重量水消耗=水用量×单位重量通过以上规则和公式,可以对混凝土工程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实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控制。
有关大体积混凝土

1、什么叫大体积混凝土?我国有的规范认为,当基础边长大于20m,厚度大于1m,体积大于400m3时称大体积混凝土。
一般认为当基础尺寸大到必须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所发生的温差,合理解决变形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力图控制裂缝开展到最小程度,这种混凝土才称得上大体积混凝土。
因为我国没有界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标准和规范,只能参考其它资料,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注意:结构断面最小厚度是指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所有构件,例如筏板,梁,柱等构件.2、有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依据大体积混凝土绝热公式,大体积混凝土与水泥用量和粉煤灰的掺入量有直接关系,大体积混凝土越厚,浇注量越大水泥掺入量就越大,标号高.水泥掺入量越多,标号大,水化热就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3-6小时混凝土内部受水化热等因素影响,受热膨胀产生压应力,而随浇筑时间,浇注外界气候,浇筑时外界温度,大体积混凝土游离水蒸发,等等外界条件.使大体积混凝土外部散热过快,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收缩产生拉应力,当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压应力大于外部拉应力时,大体积混凝土内会出现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
为避免大体积混凝产生裂缝我国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浇筑温度温差不得大于25°基于以上理解,应注意:设计要选择大体积混凝外加剂的类型,要合理的选择后浇带,变形缝的位置,抗渗混凝土的等级,厚度大于2M的大体积混凝内设置水平钢筋,其它要求等.与参建各方在大体积混凝浇筑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必要时要做设计交底.1.选择大体积混凝的配合比,外加剂的剂种和掺入量,多做几组试配.2.注意测温,尤其是在浇筑完毕的头3天内,随时掌握大体积混凝内外部温差,浇筑前编制大体积混凝测温方案3.注意浇筑方向,顺序,和分层浇筑,注意大体积混凝施工缝的留置,尤其是变形缝处一定要施工仔细,因为大体积混凝一般都是抗渗混凝土,还要牵扯地下防水问题.4.选择适宜的混凝土外加剂是大体积混凝质量保证的关键.5.选择大体积混凝浇筑的季节,气候,外界温度,运输.交通路线等6.注意大体积混凝浇筑完毕的后期养护,事前要有专项养护方案,大体积混凝养护也是大体积混凝质量保证的关键.7.注意大体积混凝的试块留置,资料,安全方面的问题.8.编制大体积混凝各项预防,紧急预案.高炉热风炉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大纲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二、混凝土浇灌速度理论计算三、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四、大型机械设备配备五、小型机具和施工用料配备六、劳动力安排七、管理人员值班安排八、混凝土浇灌过程控制九、块体温度测量十、养护措施一、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实践证明,大体积混凝土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因而产生的温度和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计算

八、大体积混凝土计算取现场最大承台计算,长10.200m,宽4.8m,厚1.2m。
混凝土为C30,采用28天后期强度配合比,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号,水泥用量mc=147kg/m3,水泥发热量Q=289kj/kg。
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To=5℃,结构物周围采用砖模板,在模板和混凝土上表面外包两层草袋保温,混凝土比热C=0.96kj/kg·k,混凝土密度ρ=2400kg/ m3。
(1)混凝土最高水化热绝热温度Tmax=mcQ/Cρ=147×289/0.96×2400=18.44℃(2)混凝土1d、3d、7d的水化热绝热温度:T(1)= Tmax×(1-e-mt)=18.44×0.727= 13.42℃T(3)= Tmax×(1-e-mt)=18.44×0.3852=6.61℃T(7)= Tmax×(1-e-mt)=18.44×0.108= 1.99℃(3)混凝土的最终绝热温升:查表得温降系数δ可求得不同龄期的水热温升为:t=3d δ=0.57 Tmaxδ=18.44×0.57=10.51℃t=6d δ=0.54 Tmaxδ=18.44×0.54=9.96℃t=9d δ=0.29 Tmaxδ=18.44×0.29=5.35℃t=12d δ=0.2 Tmaxδ=18.44×0.2=3.69℃t=15d δ=0.14 Tmaxδ=18.44×0.14=2.58℃t=18d δ=0.1 Tmaxδ=18.44×0.1=1.84℃t=3d δ=0.02 Tmaxδ=18.44×0.02=0.37℃混凝土内部的中心温度为:T(3)=To+T(t)δ=5+10.51=15.51℃T(6)=To+T(t)δ=5+9.96=14.96℃T(9)=To+T(t)δ=5+5.35=10.35℃T(12)=To+T(t)δ=5+3.69=8.69℃T(15)=To+T(t)δ=5+2.58=7.58℃T(18)=To+T(t)δ=5+1.84=6.84℃T(21)=To+T(t)δ=5+0.37=5.37℃(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εy(t)=εy0(1-e-bt)×M1×M2×M3×M4×M5×M6×M7×M8×M9×M10εy(3)=3.24×10-4(1-2.718-0.01×3)×1×0.92×1×0.87×1.45×1.09×0.7×1×1×0.95=0.055×10-4εy(6)=3.24×10-4(1-2.718-0.01×6)×1×0.92×1×0.87×1.45×0.98×0.7×1×1×0.95=0.125×10-4εy(9)=3.24×10-4(1-2.718-0.01×9)×1×0.92×1×0.87×1.45×0.98×0.7×1×1×0.95=0.17×10-4εy(12)=3.24×10-4(1-2.718-0.01×12)×1×0.92×1×0.87×1.45×0.94×0.7×1×1×0.95=0.0.21×10-4εy(15)=3.24×10-4(1-2.718-0.01×15)×1×0.92×1×0.87×1.45×0.93×0.7×1×1×0.95=0.0.26×10-4εy(18)=3.24×10-4(1-2.718-0.01×18)×1×0.92×1×0.87×1.45×0.93×0.7×1×1×0.95=0.3×10-4各龄期的收缩当量温差T(3)=-εy3/a=-0.055×10-4/10×10-6=-0.55℃≈-1℃T(6)=-εy3/a=-0.12×10-4/10×10-6=-1.2℃≈-1℃T(9)=-εy3/a=-0.17×10-4/10×10-6=-1.7℃≈-2℃T(12)=-εy3/a=-0.21×10-4/10×10-6=-2.1℃≈-2℃T(15)=-εy3/a=-0.26×10-4/10×10-6=-2.6℃≈3℃T(18)=-εy3/a=-0.3×10-4/10×10-6=-3℃(5)C30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E(3)=3.0×10-4(1-e-0.09×3)=0.72×10-4 N/MM2E(6)=3.0×10-4(1-e-0.09×6)=1.26×10-4 N/MM2E(9)=3.0×10-4(1-e-0.09×9)=1.68×10-4 N/MM2E(12)=3.0×10-4(1-e-0.09×12)=1.98×10-4 N/MM2E(15)=3.0×10-4(1-e-0.09×15)=2.22×10-4 N/MM2E(18)=3.0×10-4(1-e-0.09×18)=2.4×10-4 N/MM2(6)各龄期混凝土松弛系数S(63)=0.208 S(9)=0.214 S(12)=0.215 S(15)=0.233S(18)=0.252(6)最大拉应力计算:取a=1.0×10-5 γ=0.15 Ck=1.0 N/MM2 H=1200mm L =10200mm计算个温差引起的应力从3d到6d引起的应力β=√Ck/ H E(t)=1.0×10-5 /1200·1.26×104=0.0026β= L/2=1.3 cosh·β=2.58Б(6)=a/1-γ【1-1/ cosh·β】E(t)×T(t)×S(t)=1.0×10-5 /1-0.15【1-1/2.58】×1.26×104×-1℃×0.208=0.019 N/MM2从6d到9d引起的应力β=√Ck/ H E(t)=1.0×10-5 /1200·1.68×104=0.0002β= L/2=1.14 cosh·β=1.95Б(9)=a/1-γ【1-1/ cosh·β】E(t)×T(t)×S(t)=1.0×10-5 /1-0.15【1-1/1.95】×1.68×104×-2℃×0.214=0.020 N/MM2从9d到12d引起的应力β=√Ck/ H E(t)=1.0×10-5 /1200·1.98×104=0.0002β= L/2=1.14 cosh·β=1.95Б(12)=a/1-γ【1-1/ cosh·β】E(t)×T(t)×S(t)=1.0×10-5 /1-0.15【1-1/1.95】×1.98×104×-2℃×0.215=0.049 N/MM2从12d到15d引起的应力β=√Ck/ H E(t)=1.0×10-5 /1200·2.22×104=0.00019β= L/2=0.99 cosh·β=1.51Б(15)=a/1-γ【1-1/ cosh·β】E(t)×T(t)×S(t)=1.0×10-5 /1-0.15【1-1/1.51】×2.22×104×-3℃×0.223=0.062 N/MM2从15d到18d引起的应力β=√Ck/ H E(t)=1.0×10-5 /1200·2.4×104=0.00019β= L/2=0.99 cosh·β=1.51Б(18)=a/1-γ【1-1/ cosh·β】E(t)×T(t)×S(t) =1.0×10-5 /1-0.15【1-1/1.51】×2.48×104×-3℃×0.252=0.073 N/MM2Б(max)=Б(6)+Б(9)+ Б(12)+Б(15)+ Б(18)=0.019+0.02+0.049+0.062+0.073=0.223 N/MM2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5 N/MM2,则抗裂安全度:K=1.5/0.223=6.7 N/MM2>1.15满足抗裂条件故知不会出现裂缝。
混凝土体积计算公式

混凝土体积计算公式V=∑各阶(长×宽×高)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h1×[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 ——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构造柱工程量计算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 ——马牙差边数2、框架柱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c框架柱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高度计算。
d预制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应柱身体积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工程混凝土方量计算公式

工程混凝土方量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用量的计算对于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地计算混凝土的方量是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混凝土方量的计算公式。
混凝土的方量计算公式一般为:V = S × h。
其中,V表示混凝土的方量,单位为立方米;S表示混凝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h表示混凝土的厚度,单位为米。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面积和厚度一般是已知的,因此,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混凝土的方量。
二、混凝土方量计算的应用。
1. 地基基础工程。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混凝土是常用的填充材料。
通过计算地基基础的面积和厚度,可以得到所需的混凝土方量,从而指导施工。
2. 地面铺装工程。
在地面铺装工程中,混凝土是常用的铺装材料。
通过计算铺装区域的面积和厚度,可以得到所需的混凝土方量,从而指导铺装施工。
3. 混凝土结构工程。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通过计算建筑结构的面积和厚度,可以得到所需的混凝土方量,从而指导结构施工。
三、混凝土方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确定计算单位。
在进行混凝土方量计算时,需要确定计算的单位,通常为平方米和立方米。
在计算过程中,要保证所用的面积和厚度的单位一致,以避免计算错误。
2. 考虑浪损和浇筑损耗。
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浪损和浇筑损耗。
因此,在计算混凝土方量时,需要适当地考虑这些损耗,以确保施工的充分和合理。
3. 考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在进行混凝土方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确定所需的混凝土方量,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混凝土方量计算的实例。
以地面铺装工程为例,假设铺装区域的面积为100平方米,厚度为0.15米,现计算所需的混凝土方量。
根据混凝土方量计算公式,V = S × h。
大体积砼计算

附件一:计算混凝土最大浇筑量时需要混凝土运输车及混凝土泵数量以混凝土浇筑量最大倒班楼为例:(1)混凝土单位时间最小浇筑量(m3/h)Q=F×H/TQ—混凝土单位时间最小浇筑量(m3/h);F—混凝土浇筑区面积(m2),取1500m2;H—浇筑厚度(m),取1.8m厚基础底板计算;T—下层混凝土从开始浇筑到初凝为止所允许的时间(h),取7h计算。
Q=1500×1.8÷7=385.7m3/h(2)混凝土泵数量N=Qh /Qma18×ηN――混凝土泵台数;Qh――每小时计划混凝土浇筑量(m3/h),取150m3/h;Qma18――所选泵的额定输送量(m3/h),取80m3/h;η――混凝土泵的效率系数。
N=150÷(80×0.45)=4.2 取2台地泵,2台57米汽车泵(3)Q1= Qmax×α1×η式中:Q1——每辆混凝土地泵的实际输出量(m3/h);Qmax——每辆混凝土地泵的理论最大输出量(m3/h);α1——配管条件系数,取0.9;η——作业效率,取0.5。
将各值代入上式可得一辆混凝土地泵的实际输出量:HBT80地泵 Q1=80×0.9×0.5=36(m3/h)57米汽车泵 Q1=100×0.9×0.5=45(m3/h)(4)现场混凝土地泵和混凝土汽车泵共需配置的混凝土运输罐车台数,可按下式计算:混凝土地泵:N1=[Q1/(60×V)]×[(60L/S)+T]式中:N——混凝土运输车台数(台);1——每台泵的实际输出量(m3/h),取36m3/h;45m3/h;Q1V——每台混凝土运输车的容量,取最小8m3;L——罐车往返一次行程(Km),取40Km;S——平均车速,取30Km/h;T——一个运行周期总停歇时间(min)。
考虑每车现场等候时间10min,浇筑、冲洗、装料时间30min,共4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计算公式1.温度计算公式
1最大绝热温升
T h =(W c+K·F) Q/ C·ρ
T 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W c---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F----混凝土中标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K---掺合料折减系数。
粉煤灰取0.25~0.30
Q----水泥28d水化热(KJ/kg)。
C----混凝土比热.取0.97(KJ/kg . k)
ρ—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不同品种.标号水泥的水化热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 =T j+T h·ξ(t)……(5-5-7).
T1(t)-----t岭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 j =混凝土浇筑温度(℃)
ξ(t) =t龄期降温系数。
降温系数ξ
3 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1)保温材料厚度(或蓄水养护深度)
δ=0.5h·λx(T2-T q)k b/λ(T max-T2)
δ---保温材料厚度(m)
h---大体积混凝土厚度(m)
λx--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T2---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环境平均温度(℃)
K b---修正值.取1.3~2.0
λ---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T 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2 - T q=15~ 20 ℃T max - T2=20~25℃
几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传热系Kb数修正值
K b1值为一般刮风情况(风速<4m/s,结构位置/>25m)K b2值为刮大风情况
如采用蓄水养护方法. 蓄水深度
h w= X·M(T max-T2)K b·λw/(700T j+0.28w c·Q) ……(5-5-9)
其中:M=F/V
h w-----养护水深度(m)
X-----混凝土维持到指定温度的延续时间,
既蓄水养护时间(h)
M-----混凝土机构表面系数(1/m)
F------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m2)
V------混凝土体积(m3)
T max - T2-----一般取20~25(℃)
K b------传热系数修正值
700-----混凝土热容量,既比热与表观密度的乘积(KJ/ m3 k)
(2)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及摸板的传热系数
β=1/[Σδi/λi+1/βq]
其中:β---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及模板的传热系数(w/m k)
δi------各保温材料厚度(m)
λi-----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2 k)
(3)混凝土虚厚度
h’=k·λ/β…………(5-5-11)
其中:h’---混凝土虚厚度(m)
k----折减系数,2/3(w/m2k)
(4) 混凝土计算厚度
H=h+2h’…………(5-5-12)
其中:H---混凝土计算厚度(m)
h---混凝土实际厚度(m)
(5)混凝土表层温度
T2(t)=T q+4·h’(H-h’) [T1(t)-t q]/H2
其中:T2(t)----混凝土表面温度(℃)
T 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h’----混凝土虚厚度(m)
H----混凝土计算厚度(m)
T1(t)----混凝土中心温度(℃)
4混凝土内平均温度
T m(t)=[ T1(t)+ T2(t)]/2
T m(t)----混凝土内平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