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读《周易》有感

读《周易》有感

读《周易》有感读《周易》有感读《周易》有感1《周易》这本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听说过了,不过它比《论语》这些书要神秘得多,我其实很想去看。

长辈们都说这本书很好,应为我年纪太小。

理解不了,但《易经》是一本好书,我从小就知道。

渐渐长大,还是没有拜读这本书,我心中有小小的疑问:这本书不是很有名吗怎么都没有怎么看到同学看呢初中时,我终于有机会有机会阅读了这本书,而且知道《易经》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的书。

简单一点说,就是类似于看风水,算命的书。

难怪大家不让我读他不过,虽然是关于算卦的书,不过我还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下去斌买了一本译注,因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这本书不会那么简单,应该是一本充满哲学的书。

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专门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也讲述了怎么处理自然与人,人与人的关系。

在我看来,这其中不免包含着一些不科学的理论,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有在讲述人与自然,人应该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觉得有它精妙之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

大概的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在潜伏时期还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龙飞到天上,是预示着天下万民都会因此得到福泽;君子应该自强自立,终日努力不懈。

当积极选择之意,当退则退,当跃则跃,可上可下,跃就跃进九五之位,退则退往群众之渊,才能够没有错。

这里面,包含着高深的哲学意味。

多少年来,这些话一直支持和鼓励许多人为成功而努力。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通过卦象和卦辞来揭示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智慧。

我读完《周易》后,对于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深感震撼和启发。

首先,我感受到了《周易》中强调的整体观和变化思想。

在《周易》中,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必然性。

这种整体观和变化思想启示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一时一事,而应该看到事物的整体和长远的发展变化。

同时,在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时,我们也要有平和的心态,不为一时的得失而悲喜,而应该把握大局,适应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周易》中强调的阴阳互补和五行相生的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周易》中,阴阳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五行则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

阴阳互补、互生互克,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这种思想启示我们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把握事物的平衡和协调。

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事务时,我们也要注重阴阳互补、五行相生的思想,把握好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以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周易》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在《周易》中,有许多卦象和卦辞对于人生的发展和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乾卦中的“潜龙勿用”,坤卦中的“厚德载物”,这些思想启示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和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素质和能力。

同时,在面对人生的选择和决策时,我们也要注重理性思考和判断,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或被情绪左右。

总之,《周易》是一部充满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的经典著作。

通过阅读《周易》,我对于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感悟会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周易》,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篇1《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

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

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

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汉字从秦朝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

《周易》的读后感

《周易》的读后感

《周易》的读后感一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

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

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

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

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

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

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

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

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

《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

《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

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中国自古有《周易》,其实这个名字是取错了。

因为《周易》其实是最不容易的。

《易经》应该更名为《难题》可能才是比较合适的。

这个《周易》之难,难到让人敬畏。

以致于还没有读,就开始产生畏难情绪了。

周易学习心得【篇1】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决定整理读后感。

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

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

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

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

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

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

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周易读后感四篇

周易读后感四篇

周易读后感四篇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

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颇多,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

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

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

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

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

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

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

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

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

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周易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

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

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

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

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

有时都是不可信的。

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

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

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

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

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

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

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读后感

《周易》的读后感

在阅读《周易》这部千古传世的哲学巨著后,我深感震撼。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籍,它以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揭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生活的道理。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易”,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有变化、转变的意思。

全书以六十四卦的形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每一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有阴阳之分,阴阳相生相克,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宇宙图景。

这种符号系统虽然抽象,但却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深厚的哲学内涵所吸引。

它不仅探讨了宇宙的运行规律,还深入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它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哲理,鼓励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又如,它强调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观念,告诫我们要有宽容的心胸,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周易》还以其独特的预测方法,吸引了我。

它的预测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来推测未来的发展。

这种方法虽然神秘,但却充满了科学的精神。

它让我明白,只有深入观察和理解世界,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把握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读后感1500字
《易经》的内容博大精深,这并不是封建迷信。

有些时候,还是非常玄奥的。

我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如今,人们看到的《易经》分别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所完成。

《易经》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古代列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由象数和义理两部分组成,有三大原则,分别是“变易”、“简易”、“不易”,简单的说:“变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简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但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不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吧--通过阴阳看祸福。

阴阳学说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古代一切文化都是在这个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太极功夫也是这样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分阴阳,阴阳是任何事物对立统一两个方面。

阴阳是泛存的,万事万物可分阴阳;阴阳是对立的,如白天黑夜不能同时存在;阴阳是互根的,有阴就有阳,如白天过去就是黑夜;阴阳是统一的,阴阳是一体的两个方面;阴阳需平衡,纯阴不生,纯阳不长,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阴阳平衡的结果,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不稳定,直至产生新的平衡;阴阳是转化的,此时为阳,彼时可能为阴。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暑为阳,寒为阴。

阴阳交替,产生天气变化,太阳月亮的运行,构成了一寒一暑的流转交替。

《易经》的道理是宇宙只有冷与热两种对比,人们觉得春秋两季,不冷不热最舒服,刚好中和。

其实,春秋只是寒暑交替的过程,秋天是开始冷的小冷,春天是开始热的小热,夏天是热到了极点,冬天是冷到了极点,这样一寒一暑,便形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阴阳是转化的,阴长阳消,阳长阴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夏天,寒气从地底开始发生,然后逐渐上升,随着阴气的逐渐增强,阳气的逐渐消退,天气渐渐凉爽起来,直到冬天,暖气从地底开始发生,然后逐渐上升,随着阳气的逐渐增强,阴气的逐渐消退,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直到夏天,阴阳又开始转化,周而复始。

这就是古人说的:“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而所谓“三阳开泰”就是指阴阳各半的时候,雨水时节,说明春天开始了,万物就要复苏,新的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

因此,我们要把人生的祸福看做阴阳,它同样是阴长阳消,阳长阴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

所以老子才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见,祸福像阴阳一样,是可以转化的。

祸中包含着福,福中包含了祸,祸非祸,福非福,祸福都是暂时的,不因得福而盲目快乐,也不因遇祸而气馁,得意的时候告诉自己成功不是永远的,失意的时候
告诉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你要知道,当你正在经历苦难时,当你身处祸中时,请你不要悲叹沮丧,不要一筹莫展,一定要豁达、释怀,因为,当祸来临的同时福也开始往脚底慢慢升起了,总有一天,祸会过去,福会降临,否极泰来,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当你正处人生得意时,当你身处福中时,也请你不要傲慢自居,不要刚愎自用,摔跤总在得意时,一定要收敛、谦让,因为,在福气降临的同时祸根也就埋下了,稍不注意,福可变祸,乐极生悲,正所谓“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祸福看似绝对对立的两个极端,实则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好运中潜藏着危机,厄运中孕育着希望,祸福相依,互为因果,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化与前者不同,寒暑的转化是阴阳的自然转化,而这种转化不是自然实现的,是与当事人所持的态度,所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的。

面对厄运、不幸、灾难,只有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积极进取,才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度过山重水复的困境,创造柳暗花明的未来。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沿途的一切。

得意莫轻狂,失败不言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

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研读一下,以上只是一个粗浅的解读,望诸君更有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