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诊断学 血液学检查 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 血液学检查  PPT课件

增加:细菌性感染(尤其为急性化脓菌感染 时)、再障、急淋、淋巴瘤
减少:急粒、慢粒等
用于鉴别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3. 酯 酶 染 色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粒和急单)
特异性酯酶(SE):
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早幼粒呈强阳性反应
急粒呈阳性(M3—强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NSE),同时做NaF抑制试验:
幼稚细胞
早幼 中幼 晚幼
6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
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 多向分化的能力
ppt课件
7
血 细 胞 的 生 成 图(1)
全能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淋系干细胞
髓系祖细胞
淋系祖细胞
(非淋)各系原始细胞
ppt课件
原始淋巴细胞
8
血 细 胞 的 生 成 图(2)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早幼 中幼 晚幼



细致
椭圆形



ppt课件




肾形 杆状 分叶

弱、消失

10
粒细胞系列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粒 分叶核粒
ppt课件
11
原始细胞形态学共同特点
胞浆嗜碱性 胞浆常无颗粒
核染色质细致 核仁有、清楚
高核浆比
ppt课件
12
3.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列
粒细胞系列
ppt课件
32
骨髓内铁染色
以铁粒幼红细胞的百分ppt课率件 表示(65%)
33
急性白血病常见细胞化学染色

实验诊断学概论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概论PPT课件

精选ppt
6
临床检验: 通过试剂、仪器、技术等进行检测,并对检
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 检测结果或数据。以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
精选ppt
7
实验诊断: 根据临床检验所得结果或数据,结合临床相
关资料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科学 的思维,最后为诊断疾病、科学研究和人群保健 提供客观依据。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
精选ppt
27
4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毛细血管:主要用于床边项目和急诊项目,成人
常在指端、婴幼儿可用拇指或足跟、烧伤患者可选择 皮肤完整处采血。
(2) 采血部位
静脉:需血量较多时采用。通常多在肘部静脉、
腕部静脉或手背静脉,婴幼儿在颈部外静脉采血。 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查时,注射器和容器需先进行 硅化处理。严禁从静脉输液管中抽取血标本。
微生物检验的血标本: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前采样,应避免标本污染。
精选ppt
30


EDTA抗凝液


某女,30岁。2月前因妇科病查血发现血
致 假
小板计数仅2 ×109/L,多次复查血小板 计数为0-10×109/L,但无任何出血表现, 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

疗无效。骨髓检查正常。PAIg正常, MAIPA示抗GPⅡb 弱阳性,抗GPⅠb与
精选ppt
29
4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4)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
枸橼酸钠: 临床血液学检验、凝血、ESR以及输血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适用于多项血液学检验 肝素 : 除有些凝血机制的检验项目外,适用于大多数实验诊断的检查 草酸盐: 不适合生化

实验诊断学实验ppt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实验ppt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实验1
1
实验室规章制度
1.遵守纪律,穿白大褂,不准吃东西 2.做好预习,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如实记录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以及问题 4.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5.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结束后搞好卫生 6.认真做好实验报告,作为实验成绩 7.认真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实验安全
15
血红蛋白测定(手工比色法)
[试剂]血红蛋白稀释液(文-齐氏液) [原理]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再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 540nm波长和液层厚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系数, 根据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操作] 取一试管,加血红蛋白稀释液5.0ml。 用微量吸管采血20ul加入试管,用上清液吸洗2-3 次,摇匀后静置5-10分钟待比色。 [计算] 血红蛋白g/L=吸光度/44 ×64458×251=吸光度 ×367.7
检测:细胞大小和数量
小孔电流
内电极
•细胞悬液在负压的 驱使下恒定流经小
外电极
孔; •不良导体血细胞通 过小孔时引发瞬间
样品杯
血细胞 小孔近观 悬液
电阻变化; •将电阻变化转化为 脉冲记录。
小孔
小孔管
•脉冲的数量表示细 胞数量,脉冲的大 小表示细胞大小。
23
库尔特原理
白细胞
白细胞通过小孔
检测区域
示波镜
17
嗜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碱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18
Coulter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19
Sysmex 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20
Abbott系列血细胞分析仪
21
检测项目(二十多个参数)

实验诊断学心肌酶检查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心肌酶检查ppt课件
心肌酶检查
教学大纲
掌握 义 熟悉 了解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项目的正常值和临床意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方法和原理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应用的方法与影响因素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 ,CK)曾被称为肌酸磷酸 激酶(CPK),能可逆地催化肌酸和ATP生成磷酸肌 酸和ADP的反应 CK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其次为脑组织,存在于 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CK是由M型和B型两类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在细胞质 中存在4种同工酶,即CK-BB (脑型CK), CK-MB ( 心型CK), CK-MM (肌型CK)和线粒体CK (CK-Mi)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参考范围 总CK活性酶偶联连续监测法 男38~174U/L;女 26~140U/L 酶偶联连续监测法(IFCC参考方法) 男≤169U/L; 女≤143U/L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 CK活性升高通常发生在肌肉组织损伤后, 广泛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监 测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总CK活性升高 ✓心肌损伤 AMI时总CK活性在梗死后3~8h升高,
10~24h达高峰,总CK活性升高幅度至少在参考范围上 限2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5d恢复正常。如果 CK>7000U/L ,提示伴有骨骼肌损伤。 CK测定有助于 判断溶栓治疗效果,如果再灌注成功, CK峰值前移。 在AMI病程中CK如再次升高,常表示有心肌再梗死的 可能。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LD是由两种不同亚基H (心型)和M (肌型)组成的 四聚体,形成5种不同的同工酶,分别是LD1 (H4)、 LD2 (H3M)、 LD3 (H2M2)、 LD4 (HM3)、 LD5

实验室诊断教学课件ppt

实验室诊断教学课件ppt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图像识别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等图像进行自动分析 ,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数据挖掘
通过对大量医学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 预测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自动化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验室检测流程的自动化,包括样本处 理、数据分析、结果报告等环节,提高诊断效率。
实验室检查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脂、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糖尿病 对全身器官的影响情况。
治疗建议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 动治疗等。
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1 2
诊断指标
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表现 ,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
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 查,以了解肝硬化对全身器官的影响情况。
06
实验室诊断教学总结与展望
总结重点难点
掌握实验原理
学生应充分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这是理解和操 作实验的基础。
正确操作仪器
熟悉并掌握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实 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合理使用试剂
了解试剂的性质和作用,是正确使用试剂和保证 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多做实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检测免疫球蛋白G、A、M等指标,评估体液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检测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评估细胞免 疫功能。
自身抗体检测
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辅助诊断自 身免疫性疾病。
03
常见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诊断学实验ppt课件

诊断学实验ppt课件
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淡红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内突出使腔狭窄参差不齐细胞浆内充满红 染颗粒 细胞核结构清晰
.
1
肝细胞气球样变:镜下细胞体积增大高度水肿 胞浆透亮
.
2
肝脂肪变性: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边缘清晰,空泡较大,将核挤于一边
.
3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脾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
39
原位癌:异型性细胞侵入上皮全层未侵入基底膜
.
40
.
22
门脉性肝硬化: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大小不等,圆形肝细胞团即假小叶组成,假小叶周 围绕增生的纤维,纤维间隔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
23
碎片样坏死:视野中见一定数量的浆细胞坏死区域为点状坏死
.
24
急性重型肝炎:弥漫性大片坏死,有残存的网状支架汇管区大量炎细胞浸润
.
25
新月体: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呈多层排列,围绕毛细血管丛形成细胞性新月体
.
8
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肾小管和肾小球的细胞均已坏死,但结构轮廓尚可辨认。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可见带状出血, 毛细血管扩张,并可见炎细胞浸润
.
9
中性粒细胞:为圆形,胞浆淡红色,胞核分2~5叶,呈蓝色
.
10
嗜酸细胞: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相似,圆形,胞浆淡红,浆内可见粗大的嗜伊红色颗粒,以俩 叶核多见
.
11
巨噬细胞: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细胞,胞浆丰富,呈淡红色,常有空泡。核为圆形或肾形, 染色质分布均匀,着色较浅
.
12
浆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胞浆略嗜碱,无核仁 核周有半月形亮晕
.
13

诊断学-实验诊断ppt课件

诊断学-实验诊断ppt课件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的检查
血液的检查包括血细胞和血清的检查二大类
一、血细胞的检查
〔一〕红细胞的检查〔重点〕
正常值
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的检查〔重点〕
1、白细胞计数
1〕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2〕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值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的检查正常值
临床意义
红细胞值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值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值病理性减少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值病理性减少的临床
白细胞计数正常值
白细胞分类计数(重点)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重点)
重度感染血象的表现
中性粒细胞异常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测定(了解)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的临床意义
嗜酸细胞(重点)
嗜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嗜碱细胞(了解)
淋巴细胞的检查
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重点)
淋巴细胞减少临床意义(了解)
单核细胞(了解)
中性粒细胞核象改动(重点)
中性粒细胞的形状改动
血小板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学PPT实验室诊断(3.12)课件

实验诊断学PPT实验室诊断(3.12)课件

单核细胞
3~8%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绝对值 (0.04~0.5)×109/L (2~7)×109/L (0.8~4)×109/L (0.12~0.8)×109/L (0.05~0.5)×109/L (0~1)×109/L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具有趋化,变形, 粘附,吞噬及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 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数量最多, 对白细胞总数影响最大
生理性中 性粒细胞 增多
中 性 粒 细 胞 病理性中 增 性粒细胞 多 增多
下午较早展为高。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 等均能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新生儿、 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分娩时也均可一过性增高
反 应 ①急性感染或炎性(最常见)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 性 坏死③急性溶血④急性失血⑤急性中毒⑥恶性肿瘤 增 ⑦其他: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多 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1. 血膜要干透后才能染色,否则染色时易脱落
2. 染液不能过少,以防蒸发沉淀
3.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防染料沉着。 冲洗时间也不能长
4. 染色过淡,可复染
• 采用“城墙”式移动涂 片进行分类, 有助于弥 补WBC在涂片中自然分 布的差异;
• 被计数细胞的比例越大, 误差越小,应增高细胞 的计数量;
高嗜酸性粒细胞 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
综合征
性粒细胞心内膜炎
单核细胞增多
M >8%或>0.8×109/L
单核细胞由骨髓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参与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 • 发挥吞噬和杀灭作用; • 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 • 处理抗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沉机理:
1、血浆因素: 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当纤维
蛋白原,球蛋白等(带正电荷物质)增加时, RBC易于粘连成缗钱状而下沉。
2、红细胞因素:贫血。 3、其他因素:红细胞的形状等。
红细胞聚集
缗钱状聚集
三.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①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 ②妊娠3个月以上,直到分娩3周内, 血沉增快; ③60岁以上的高龄者血沉增快。
1.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等重金属中毒 2.有核红细胞:见于各种溶贫及珠蛋白
生成障碍性贫血 3.染色质小体: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4.卡波氏环: 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性贫血和铅中毒等。
染色质小体、卡波氏环、嗜碱点彩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NRBC):
第二节 血液的其他检查
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三、红细胞比积(PCV)测定 四、三种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六、血细胞直方图 七、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贫血疗效观察: 治疗有效——网织红细胞增多; 治疗无效——网织红细胞无增长。
3.结合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形 态,可初步作出贫血的形态学诊断。
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血沉(ESR)检查——
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0~15 mm/h; 成年女性:0~20 mm/h。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病活动期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创伤、心肌梗死 ③恶性肿瘤,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 ④贫血:轻度贫血:110g/L>Hb≥90 g/L;
中度贫血:90 g/L>Hb≥60 g/L; 重度贫血:Hb<60 g/L。
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
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另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出现大量异 常球蛋白,血沉加速非常显著, 因此血沉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诊断指 标之一。
类型 RBC HGB HCT MCV MCH MCHC
病因
正C正色素 ↓
↓↓N N
N
AA、急性失血、溶 血、白血病等
大C正色素 ↓↓ ↓ N ↑ ↑ N
巨幼细胞贫血
小C正色素 N/↑ ↓
↓↓

N
慢性炎症、尿毒症、 肝病、肾病
小C低色素 N/↑ ↓↓ ↓ ↓ ↓↓ ↓
缺铁贫、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等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的全称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它的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
② 破坏过多
③ 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③ 失血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RBC增多:
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 (2)绝对性RBC增多: ①继发性: 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和登山运动员、重体力
劳动者及长期多次献血者: 病理性:慢性肺心病、严重的肺气肿、紫绀型、先
天性心肺病发及某些肿瘤患者: ②原发性:真性RBC增多症: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 蛋白质。 分子结构:每一血红蛋白分子由一分子的珠 蛋白和四分子亚铁血红素组成,珠蛋白约占 96%,血红素占4%。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 四个亚基构成,分别为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 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 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α2β2的 形态。
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成人:0.005~0.015 ( 0.5%~1.5% ) 绝对值:(24~84)×109 / L
新生儿: 0.03~0.06 ( 3%~6% )
临床意义 :
1.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Ret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Ret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 贫血
轻度:男:120g/L>Hb≥90g/L 女:110g/L>Hb≥90g/L; 中度:90g/L>Hb≥60g/L; 重度:60g/L>Hb≥30g/L; 极重度:Hb<30g/L。
(1)生理性:
(2)病理性:
① 妊娠中后期的孕妇
① 生成减少
②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几种红细胞的平均值,有助于贫血 和鉴别诊断。 4.作为补液量的参考
四、三种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MCV=PCV÷RBC×1015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MCH=Hb÷RBC×1012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二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血液一般检查 贫血的其他检查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一、血红蛋白的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血红蛋白(Hb) 红细胞(RBC)
男: 120~160 g/L (4.0~5.5)×1012/L 女: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80~190 g/L (6.0~7.0)×1012/L
正常红细胞
二.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查
(一)红细胞大小改变:
1.小红细胞:缺铁性贫血、
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2.大红细胞: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巨红细胞和超巨红细胞 :巨幼细胞贫血。
4.红细胞大小不均: 严重的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异常
红细胞大小不均
(二)红细胞形态改变:
1.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红细胞增多症。 3.靶形红细胞: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4.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三、红细胞比积(PCV)测定:
PCV——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的 百分比。
参考值: 男:0.40~0.50 (40%~50% ) 女:0.37~0.47 (37%~47% )
PCV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比积增多:真红、血液浓缩。 2.红细胞比积下降:各种贫血。 3.临床上常以红细胞数、Hb量来计算
DIC、酒精中毒。 5.镰形红细胞:存在异常Hb(HbS)。 6.红细胞形态不整: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7.棘细胞:见于β-脂蛋白缺乏的病人。 8.裂片细胞:DIC、溶血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
球形、椭圆形、口形、棘形RBC
裂片、泪滴、棘形、盔形、镰形RBC
靶形、半岛形、半月形、拖鞋形、环形
(三)红细胞内的异常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