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趣话]汪遵的三首咏屈诗

[诗词趣话]汪遵的三首咏屈诗
[诗词趣话]汪遵的三首咏屈诗

[诗词趣话]汪遵的三首咏屈诗

阅读天地

0102 1458

汪遵的三首咏屈诗

汪遵,是唐代诗人,祖籍安徽宣城。幼为县吏,昼夜苦读,曾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7)登进士第。汪遵善写咏史诗,现存五十余首诗中,皆为咏史七绝,其中咏屈原故事者计有三首,其一曰: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这是一首咏三闾大夫庙的诗。全诗写屈原为官的处境,流放的憔悴,写他留下了《离骚》这样的名篇为后人所咏唱。陶陶,指沉醉于安乐;浪交,交,即教,浪交,即浪教,意为竟教;浪,没来由的意思。

其二曰: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这是一首咏招屈亭的诗。屈原死后,人们建招屈亭以纪念屈原,据史载,常德东门外就有屈原庙、屈原巷、招屈亭等。所以开头两句说“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而以下二句,则完全是就实地以抒情;两重恨,一恨屈原怀沙自沉,一恨楚国覆亡,“远天秋色暮苍苍”,既是实地写景,也是虚笔抒情,表现了情感的悠远和思绪的深长,汪遵的这首诗是唐人最早咏招屈亭的诗,颇具新意。

其三曰: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这是一首咏屈原祠堂的诗。开首二句,写出了屈原的忠梗气骨,写出了屈原的品格及他为国为民的精神。迂回,意为隐瞒自己的观点,随波逐流。后两句则勾勒了“猿啼月”的凄凉画面,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及对楚王的谴责。

汪遵咏屈的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写得好,可以说以最后这首咏屈原祠堂写得最好,较之上面二首,不仅情感灌注,而且手法奇特,既表现了的思想,又勾勒了形象的画面,可以说是一首成功之作。这三首诗的递进,正是因为他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一个逐渐加深认识的过程,而这最后一首,也是汪遵对屈原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才写出来的吧。

?(0101 090647) ?(0101 085917) ?(0101 085101) ?(0101 084928) ? (1231 090135) ?(1231 085903) ? (1229 083039) ? (1229 081555) ?(1228 075122) ?(1228 074654)

典故大全之植物

典故大全之植物(草木,花卉,木本) 植物/草木 【三径草】参见地理部·城建“元亮径”。唐韦庄《同旧韵》:“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小草】参见政事部·议政“小草出山”。清袁枚《谢望山公赐素心兰》:“枚也如小草、公门久收贮。” 【斗百草】参见天文部·时令“斗草”。庸郑谷《采桑》:“何如斗百草,赌取凤皇钗。” 【池塘春草】参见人事部·睡梦“梦惠连”。唐韦庄《哭同会崔员外》:“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惜兰芳】参见政事部·忠直“龚胜耻事新”。一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蓂荚】参见人物部·帝王“献荛蓂”。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达旧言怀感……赠二君子》:“衰荣因蓂荚,盈缺几虾蟆。” 【生刍】参见人事部一病死“生刍奠”。”庸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首山薇】参见人物部·圣贤“夷齐”。宋黄庭坚《答永新宗令寄石耳》:“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颖川水。” 【拾芥】参见文明部·学识“拾青”。O喻极其容易。清魏源《村居杂兴十四首呈筠谷从兄》:“誓将拾芥效,偿此三馀忙。” 【衔芦】参见动物部·飞禽“衔芦雁”。唐杜甫《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仲蔚蒿】参见人事部·雅逸“张仲蔚”。唐李德格《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 【鹿蕉】参见人事部·睡梦“得鹿梦”。宋程先贞《迁山春事》之十四:“鹿蕉覆去当年梦,鲑菜持来此日欢。” 【楚昭萍】汉刘向《说苑·辨物》:“楚昭王渡江,有物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王者能获之,此吉样也。”'O喻吉祥之物,或喻珍贵果品。宋刘筠《樱桃》:“楚昭萍已破,韩嫣弹争投。”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楚江萍”。 【明珠薏苡】参见人事部·冤怨“意苡谗”。明贝琼《送杨九思赴广西都尉经历》:“明珠薏苡无人辨,行李归来莫厌穷 【商山芝】参见人事部·寿考“四老”。唐杜甫《喜晴》:“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陆机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李商隐《赠郑说处士》:“越桂留烹张翰脍,蜀姜供煮陆机莼。” 【莼菜】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李群玉《送处士自番禹东游便归苏台别业》:“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甘芹】《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晒而怨之,其人大惭。”O喻情意真挚。宋黄庭坚《送彦孚主簿》:“野人甘芹味,敢馈厌羊羫。”另参见人事部·情感“献芹”。 【三韭】参见人事部·贫贱“庾郎贫”。宋黄庭坚《大雷口阻风》:“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周颙韭】参见九流部·宗教“何肉周妻”。唐李商隐《题李上谟壁》:“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 【拔薤】参见政事部·清廉“任棠水”。宋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之三:“拔薤已观贤守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草木类

古典诗歌常用意象:草木类 一、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 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草木类”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草木类” 1、柳 ⊙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2:《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

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四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四 ——芦花蒲公英鹭草花野草等 文/王淼琛 芦花 七绝·芦花 昔读诗文每晤君,西风瑟缩那堪闻。 酸寒孰料还潇洒,飘拂银髯秋至春。 (写于2003年) 五律·咏芦苇(和大漠孤烟) 柔韧亦铮铮,谁知芦苇情? 咆哮风暴至,汹涌雪潮腾。 淡定刚如弱,周旋重似轻。 一时惊险过,曼舞月华明。 七绝·次韵河边柳《题潘石屹“风中芦苇”图》 兼霞飘絮叶枯黄,小径萧萧秋气凉。 嘹唳一声征雁过,忽惊楼影感沧桑。 五绝·芦荡(题图) 碧落月融融,芦花微动中。 秋风原解意,里面宿征鸿。 七绝·芦花(和石清闲人) 万里澄江净似练, 芦花摇曳意悠悠。 丛中雁侣安居好, 一任秋风染白头。 (以上写于2011年)

七绝·读(元)吴镇《芦花寒雁图》 蒹葭摇曳满头霜,江上茫茫一棹航。 渔叟仰头何太息?双飞塞雁去彷徨! (写于2012年) 雪梅 七绝·咏墙缝雪梅 窗外高墙遮望眼,雪梅一簇慰吾心。 莫因材小乱攀折,留住枝头春十分。 注:德安里维德小屋窗后系高高围墙,墙缝一簇雪梅,生机勃勃,但顽童时时折之。(写于1983年) 仙人掌 七绝·盆栽仙人掌移栽花圃 禁锢盆中未识春,移居大块显精神。 炎炎夏日奇葩放,缕缕幽香振奋人。 (以上写于1998年) 七绝·题仙人球 仙人带刺客何愁?看我花开香满球。 魔鬼来时兜着走,心仪君子送青眸。 (写于2009年)

野花 七绝·小野花 相逢不在瑶台里,点点金黄草蔓中.莫道小花难起眼,凌霜绽放独从容.(写于2008年) 五绝·清泉石边小白花(题图) 朝夕伴流泉,亭亭水石边。 羡卿清逸气,山里绝尘喧。 (写于2011年) 七绝·静静的独放(题图) 默默小花谁记名?却于严冷觉春生。粲然绽放荒郊里,草木周遭犹未醒! (写于2012年) 含羞草 七绝·含羞草 温柔淑女香闺里,君子彬彬慕丽娴。才探芳心羞掩面,教人无奈惹人怜。(写于2009年)

花卉与文学

花卉与文学 姓名:徐梓宇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20103479 编号: 摘要:千万年来,花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花文化。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敬仰之情;鲜花还象征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如坚忍、自由、高贵、雅洁等等;鲜花更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寄托,如长寿、幸福、吉祥、财富…… 关键词:鲜花中国文学表现诗境 翻开中国文学史,从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泪,白居易咏莲吟柳,乃至林逋梅妻鹤子……,中国竟有无数风流文人为花卉草木所倾倒,创造了许多以花卉为题材的千古佳作。 这些精彩的花卉文学作品,使自然的花花草草呈现出特有的情趣和艺术魅力,温暖、润泽着中国每一个文化人的心,甚至成为民俗化的理念。可以说,花卉与文学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的显著特征,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具体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文学以花卉为描写对象世界上没有文学不能描写的对象,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文学的题材内容是最广泛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不仅是指人物及人物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包括与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河海山林、鸟兽虫鱼、花草瓜果等自然物。 我国历代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简直多得不可胜数。在现代的诗歌、散文中,花花草草更是文人笔下的宠物,许多文人雅士亦因此而与花卉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的著名文学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就写过许多有关花卉盆景的散文短篇,出版的《花木丛中》一书便是很好的见证。我国现代的许多著名作家,都写下了有关《花》的篇章。 在中国的花卉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要数咏花诗词了。在我国最早的一本诗歌总集——《诗经》中,三百零五篇里,提到的花花草草,就多达

古诗词中的草木花鸟

古诗词中的草木花鸟 诗中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木(树)——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1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草木类: 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 离别、荒凉、思乡怀人)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幕遮》(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

所知。”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7、柳(送别,留恋,思乡伤感)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如《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花卉类: 8、落花(时光飞逝,青春不在、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浪淘沙》(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9、菊(高洁,隐士,顽强的生命力)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者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思肖《寒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0、兰(高洁,耿耿劲节、高贵)

我国花卉文化中的插花意境(优选.)

我国花卉文化中的插花意境 摘要:意境是艺术插花三要素之一,中国花卉文化有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花卉文化与艺术插花创设意境的结合点. 关键词:插花;意境;花卉文化 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特色为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创设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 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意境属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范畴,按《辞海》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艺术插花中意境指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 一,花的寓意创设插花意境 我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花卉资源非常丰富,花文化也绚丽多彩.爱花,赏花,重在品味和鉴赏.各种传统花材因其形状,生态习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异,或因某些历史典故,人们赋予花材特定的涵义,以表达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花的象征性和人格化,即花的寓意[2].插花创作,尤其是传统插花创作常以花的品质,性格作为立意的重点,创设插花意境. (一)以花的习性寓意 我国人民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来抒发人的意志和愿望,寓性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创作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了深长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创造了中国插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意境[3].如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题材进行插花创作;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合成"岁寒三友"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意方法在现代一些传统插花形式中较为常用,在古代文人插花中更为普遍.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更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为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故中国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以象征性和寓意,花木因而被人格

关于吟咏花木的诗句_描写吟咏花木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吟咏花木的诗句_描写吟咏花木的诗句_古诗大全 关于吟咏花木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吟咏花木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天净沙·秋思》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其古诗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20首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了解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内容简介:汉代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诗的正文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总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看出来的。 四、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五、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六、重点语句赏析: 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六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生姿。 2、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①星汉:指银河。②翻译: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仿佛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③“若”字有什么好处?“若”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④赏析这四句诗: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唐代诗人。二、题解:次,停泊,次北固山下,即乘船停泊在北固山下。 三、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上看是一首思乡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四、思想感情:这首诗写诗人沿江东游,泊舟北固山下而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内容分析: 首联:点题,青山即北固山。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写出了江水浩渺开阔,清风和顺,大惊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既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又蕴含生活的哲理: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写诗人想到要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抒发思乡之情。 六、名句赏析 1、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相平;江风和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一叶小舟,帆端端正正地悬挂着,行驶在这青山绿水间。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什么样的景象(或者诗句大意)?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被明人(胡应麟)称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一是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二是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二、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写景诗。 三、主要内容:诗中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诗人喜悦的心情。 四、内容分析: 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衔泥的动态场面,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一个“争”字,描绘了早春时节,莺争先恐后飞上向阳枝头,跳跃鸣唱的热闹景象,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写活了。 颈联:写花草,用“乱花”“浅草”写出西湖早春的美景。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五、重点语句赏析

咏物诗词鉴赏

第六讲咏物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古典诗词中咏物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意蕴,即它体现的托意寓怀,咏物写志的特征。 二、了解古典咏物诗词的深刻哲理与审美内涵。 三、熟知诗词中的咏物名篇。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咏物作品中形与神之间的统一,体味其中的内涵与哲理。 【教学时数】5-6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咏物诗词概述 “咏物”大体不是为写物而写物,总要借物而言其他,多是托意寓怀,咏物写志。咏物诗比较难写,因为写好它,一是要逼真贴切地传形,二是要体现此物的神韵,传形之外的传神是我们读这一类诗必须把握的特点。 (一)咏物诗词应该切合物象。 (二)咏物诗词应该有寄托。 (三)咏物诗词应该有背景、有情趣。 (四)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相通。 (五)咏物诗词应当有技巧,有神韵。 二、植物诗词赏析 咏物是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动物中咏燕,咏雁、咏蝉居多,植物中咏柳,咏竹,咏花的居中多。本专题就咏物中的咏花诗词来谈一二,管窥咏物诗之一斑。中国的名花,是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大凡名花,都有其渊源漫长的历史,在这种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再融汇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于是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亦是它的文化意义。正是由于名花的这种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历代的名人骚客为之争相吟诵,咏诗赋词。由于名花的这些象征意义,故历代诗人感物抒怀,吟咏不绝,佳作频出,脍炙人口。咏花诗词由此成为诗歌园地中别具特色的一个品类,蔚为奇观。在这一专题中,主要讲咏梅、咏菊、咏兰、咏荷、咏水仙之作。 (一)咏梅诗词赏析 梅花为十大名花之首,梅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1987年评选中国传统十大名花时,得票最多,被推为榜首。 就梅而言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五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五 ——松柏柳胡杨木棉荔枝等 文/王淼琛 树 七律·咏老树 独立悬崖望晓阳,风摧雷击顶冰霜。 淬成钢骨惊时短,劫过沧桑恨梦长。 同辈平冈逢斧伐,吾身绝境避刀伤。 苍颜喜见崇生态,绿染荒山上石梁。 七绝·观赏潘士强油画《独秀》 扎根黄土见初衷,铁干虬蟠赖烈风。 独向昊天歌一曲,繁花满树报春浓。 (以上写于2008年) 七绝·题雪原孤树图 白雪皑皑顾影单,风摧瘦树叶凋残。 挺身不屈缘何事?欲绿荒原忍苦酸! (写于2009年) 五绝·落叶树

浑身黄叶落,莫道已枝枯。 只待春风动,千山碧绿铺。 (写于2010年) 五绝·老树(题图) 老树骨铮铮,参天霞绮明。 年轮君莫问,风雨记征程。 注:《老树》谭子新摄影。 七绝·读风吹麦浪《一棵树的风景》 葳蕤独立向江天,潮去潮来不记年。 侪辈林中争寸隙,悠然我自守孤单。 五律·古树同根生 葱茏泼黛浓,直干欲摩空。 淬炼雷兼电,陶钧雨与风。 烟云宏志气,日月壮音容。 大地恩深厚,同根得共荣。 七律·乔木移栽都市中 雕栏玉砌揽春风,乔木移栽都市中。 裁叶镂枝凭主意,塑形作态悖天工。 名车似鲫阶前过,美女如云灯下逢。 毕竟奢华成桎梏,梦回山野蔚葱茏。 (以上写于2011年) 七绝·读明项圣谟《大树风号图》 读项圣谟《大树风号图》,反其意步韵其自题诗。参天老树吟风立,霞绮青山意不孤。 策杖何悲日已暮,胸怀坦荡望新蒲。 (写于2012年)

松柏 七绝·咏生死柏 一死一生几百年,经风沐雨历霜寒。 只缘月老红绳紧,纵隔仙凡亦并肩。 注:灵光寺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被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柏树树龄达一千一百年以上,那株枯死的已死了三百多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株树为背景。 (写于1998年) 七绝·隆冬 隆冬北国异南粤,落木千山花草稀。 唯有参天松柏翠,此行真识岁寒枝。 (写于2000年) 十六字令·松 松,屹立悬崖险壑中。风霜雪,百劫亦从容。 (写于2009年) 五绝·读白云乡国画《老松阅世卧云壑》 老松云壑卧,风雨警钟声。 海上方多事,谁无报国情! 五绝·读(元)倪瓒《幽涧寒松图》 幽涧无人至,寒松直入空。 石崖苔色绿,溪水日琤瑽。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二

咏花卉草木诗词之二 ——桂莲兰茶月季白兰等 文/王淼琛 桂花 七律·桂花 作篱瑶圃护红英,艳冶无争气自清。 叶底葩微星簇簇,枝头绿满露盈盈。 欣迎温煦经寒峭,笑向骄阳耐荫冥。 风送芬芳非俗臭,广寒曾伴月华明。 注: (1)普宁一中工栽桂花作花圃绿篱。 (2)臭,指香气。如:《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写于1999年) 七绝·桂花 谦怀低调静飘香,点点微葩叶底藏。 最喜清风明月夜,与卿相对举壶觞。 (写于2010年) 莲 浣溪沙·梦游家乡荷塘 莲叶田田植碧塘,莲花秀出露瀼瀼,粼粼风举动天光。顿释暑烦临净域,梦回乡曲沐馨香,飘飘忽忽驾云翔。 (写于2005年)

七绝·游普宁市南溪镇南岩古寺莲池 红莲高雅白莲洁,秀出清涟沁素馨。道是佛莲生自发,池前伫立觉清心。 (写于2006年) 七绝·咏莲 池上莲花荷角尖,水晶跌落玉盘圆。白莲素淡超尘俗,美艳红莲天上仙。(写于2008年) 七绝·和流星《小荷》 新荷小嘴露唇红,君子眼高犹动容。伫立远观毋亵玩,清馨留住碧池中。 七绝·吟白莲(和诗雨幽兰) 玉质冰姿不染埃,前身应是住瑶台。更深池静风吟韵,月里嫦娥探妹来。 七绝·晨过荷塘 瑶池昨夜落人间,波沁馨香裙漾蓝。菡萏亭亭红映露,仙姬出浴欲回还。 七绝·步韵雪雪《青莲》 清荷淑女竞芳姿,珠露晶莹落玉池。

此景只宜天上有,濂溪茂叔最相知。 注:周敦颐(1017—1073),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曾作《爱莲说》。 减字木兰花·赏莲 田田莲叶,托起亭亭花雅洁。晓雾轻烟,绰约仙姬缥缈间。月光如水,风漾清香人欲醉。撩动诗怀,陌上沉吟去复来。 减字木兰花·雨荷 冰姿玉质,更闪电惊雷洗礼。焕发容光,雨过天晴沐艳阳。蝉鸣蛙鼓,合唱田园新乐府。到处晶莹,莲韵荷香入好风。 减字木兰花·忆荷 旧园风物,最是新荷绽带露。池畔留连,每羡鱼游莲叶间。经年别绪,难断相思千万缕。宵梦瑶琼,菡萏香飘明月中。 七绝·和婉若清杨《看图题诗雨荷》 天清雨过立瑶台,惊见池荷腼腆开。 香溢珠莹颜色艳,绿裙轻摆玉人来。 七绝·枯荷 寒塘瘦水亦清澄,淡定枯荷对月明。 换得泥中鲜藕壮,青春老去不伤情。 五绝藏头诗·赠如水凡心

花卉鉴赏

中国花卉与插花意境 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物流管理学号:091375051 摘要:意境是艺术插花三要素之一,中国花卉文化有悠久历史和显著成就,本文分析了国传统花卉文化与艺术插花创设意境的结合点。 关键词:插花、意境、花卉文化 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特色为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创设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 德国美学家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意境属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范畴,按《辞海》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艺术插花中意境指插花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按照主题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构成艺术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正文 一、花的寓意创设插花意境 我国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花卉资源非常丰富,花文化也绚丽多彩。爱花、赏花,重在品味和鉴赏。各种传统花材因其形状、生态习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异,或因某些历史典故,人们赋予花材特定的涵义,以表达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形成了花的象征性和人格化,即花的寓意。插花创作,尤其是传统插花创作常以花的品质、性格作为立意的重点,创设插花意境。 (一)以花的习性寓意 我国人民在对自然的审美过程中,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借用花木来抒发人的意志和愿望,寓性于花,借花寓意,借花言志,以花喻人。在插花创作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了深长的意味,或表意,或抒情,创造了中国插花艺术的一大特点――意境。如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作为“四君子”题材进行插花创作;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刚强不屈的梅组合成“岁寒三友”的主题进行创作。这样的创意方法在现代一些传统插花形式中较为常用,在古代文人插花中更为普遍。 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更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为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故中国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以象征性和寓意,花木因而被人格化、神化、拟人化。在插花中,各种花材不仅是造型的素材和展现形似美的基础,而且也是构思、立意、传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载体,用以创造和表现意境美。因此,传统插花常选用寓意吉祥的花材为创作的主体,以展示花枝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 传统插花常用花材有荷花、牡丹、梅花和菊花等。为花之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最有名的论著是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常誉称为君子,也常以荷花比喻女性的情操,以荷的生长特性来赞颂纯洁爱情:“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

【诗词典故】植物草木

植物/草木 【三径草】参见地理部·城建“元亮径”。唐韦庄《同旧韵》:“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小草】参见政事部·议政“小草出山”。清袁枚《谢望山公赐素心兰》:“枚也如小草、公门久收贮。” 【斗百草】参见天文部·时令“斗草”。庸郑谷《采桑》:“何如斗百草,赌取凤皇钗。” 【池塘春草】参见人事部·睡梦“梦惠连”。唐韦庄《哭同会崔员外》:“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惜兰芳】参见政事部·忠直“龚胜耻事新”。一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蓂荚】参见人物部·帝王“献荛蓂”。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达旧言怀感……赠二君子》:“衰荣因蓂荚,盈缺几虾蟆。” 【生刍】参见人事部一病死“生刍奠”。”庸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旧交封宿草,衰鬓重生刍。” 【首山薇】参见人物部·圣贤“夷齐”。宋黄庭坚《答永新宗令寄石耳》:“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颖川水。” 【拾芥】参见文明部·学识“拾青”。O喻极其容易。清魏源《村居杂兴十四首呈筠谷从兄》:“誓将拾芥效,偿此三馀忙。” 【衔芦】参见动物部·飞禽“衔芦雁”。唐杜甫《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仲蔚蒿】参见人事部·雅逸“张仲蔚”。唐李德格《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 【鹿蕉】参见人事部·睡梦“得鹿梦”。宋程先贞《迁山春事》之十四:“鹿蕉覆去当年梦,鲑菜持来此日欢。” 【楚昭萍】汉刘向《说苑·辨物》:“楚昭王渡江,有物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王者能获之,此吉样也。”’O喻吉祥之物,或喻珍贵果品。宋刘筠《樱桃》:“楚昭萍已破,韩嫣弹争投。”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楚江萍”。 【明珠薏苡】参见人事部·冤怨“意苡谗”。明贝琼《送杨九思赴广西都尉经历》:“明珠薏苡无人辨,行李归来莫厌穷 【商山芝】参见人事部·寿考“四老”。唐杜甫《喜晴》:“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陆机莼】参见器用部·饮食“莼菜羹”。李商隐《赠郑说处士》:“越桂留烹张翰脍,蜀姜供煮陆机莼。” 【莼菜】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李群玉《送处士自番禹东游便归苏台别业》:“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甘芹】《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晒而怨之,其人大惭。”O喻情意真挚。宋黄庭坚《送彦孚主簿》:“野人甘芹味,敢馈厌羊羫。”另参见人事部·情感“献芹”。 【三韭】参见人事部·贫贱“庾郎贫”。宋黄庭坚《大雷口阻风》:“孤村无十室,旅饭困三韭。”【周颙韭】参见九流部·宗教“何肉周妻”。唐李商隐《题李上谟壁》:“嫩割周颙韭,肥烹鲍

描写草木的古诗名句

描写草木的古诗名句(一) 描写松柏的古诗名句和描写翠竹的古诗名句 Artsdome汇编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 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 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霜风:秋风。 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两句形容柏树之粗壮高大。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高超出群的样子。冥冥:深远的样于。烈风:大风。 唐·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文章:树木上的纹路。 唐·杜甫《古柏行》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岁老:年代久长。弥:更加。阳骄:太阳暴晒。阴:枝叶繁茂。 宋·王安石《孤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相对:两棵桧树相对。敢:不敢。未要奇:不标新立异。九泉:指地下。蛰龙: 潜伏着的龙。 宋·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海棠诗词

海棠北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释: ①海棠: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诗戏之。 ②袅袅:风细貌。③崇光:月光或花光。④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春晴怀故园海棠宋——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海棠溪唐——薛涛 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

海棠春宋——马子严 柳腰暗怯花风弱。红映秋千院落。归逐燕儿飞,斜撼真珠箔。 满林翠叶胭脂萼。不忍频频觑著。护取一庭春,莫弹花间鹊。 题磁岭海棠花唐——温庭筠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海棠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海棠花唐——刘兼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海棠美人图明——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海棠北宋——黄庭坚 海棠院里寻春色,日炙荐红满院香。不觉风光都过了,东窗浑为读书忙。 海棠花北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咏白海棠六首清——曹雪芹 第一首——蕉下客(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描写花草树木的诗

描写花草树木的诗 梅花墨梅咏柳竹石 王安石王冕贺知章郑燮 墙角数枝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碧玉妆成一树高,咬定青山不放松,凌寒独自开。朵朵花开淡墨痕。万条垂下绿丝绦,立根原在破岩中。遥知不是雪,不要人夸颜色好,不知细叶谁裁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为有暗香来。只留清气满乾坤。二月春风似剪刀。任尔东西南北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独坐敬亭山忆江南 刘禹锡李白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众鸟高飞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潭面无风镜未磨。孤云独去闲。日出江花红胜火, 遥望洞庭山水翠,相看两不厌,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敬亭山。能不忆江南。 鹿柴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乌衣巷 王维李白李白刘禹锡 空山不见人,日照香炉生紫烟,天门中断楚江开,朱雀桥边野草花,但闻人语响。遥看瀑布挂前川。碧水东流至此回。乌衣巷口夕阳斜。返景入深林,飞流直下三千尺,两岸青山相对出,旧时王谢堂前燕,复照青苔上。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一片日边来。飞入寻常百姓家。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岳 苏轼杜甫 水光潋滟晴方好,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山色空蒙雨亦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欲把西湖比西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浓妆淡抹总相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写春天的诗 泊船瓜洲春日春晓滁州西涧 王安石朱熹孟浩然韦应物 京口瓜洲一水间,胜日寻芳泗水滨,春眠不觉晓,独怜幽草涧边生,

钟山只隔数重山。无边光景一时新。处处闻啼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风又绿江南岸,等闲识得东风面,夜来风雨声,春潮带雨晚来急, 明月何时照我还?万紫千红总是春。花落知多少。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夜喜雨惠崇春江晓景江南春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苏轼杜牧杜甫 好雨知时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里莺啼绿映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当春乃发生。春江水暖鸭先知。水村山郭酒旗风。千朵万朵压枝低。随风潜入夜,蒌蒿满地芦芽短,南朝四百八十寺,留连戏蝶时时舞,润物细无声。正是河豚欲上时。多少楼台烟雨中。自在娇莺恰恰啼。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绝句清明宿新市徐公店游园不值 杜甫杜牧杨万里叶绍翁 迟日江山丽,清明时节雨纷纷,篱落疏疏一径深,应怜屐齿印苍苔, 春风花草香。路上行人欲断魂。树头花落未成阴。小扣柴扉久不开。泥融飞燕子,借问酒家何处有?儿童急走追黄蝶,春色满园关不住,沙暖睡鸳鸯。牧童遥指杏花村。飞入菜花无处寻。一枝红杏出墙来。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杨万里杨万里苏轼 毕竟西湖六月中,泉眼无声惜细流,黑云翻墨未遮山, 风光不与四时同。树阴照水爱晴柔。白雨跳珠乱入船。 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卷地风来忽吹散, 映日荷花别样红。早有蜻蜓立上头。望湖楼下水如天。 描写秋天的诗 枫桥夜泊秋夕山行 张继杜牧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轻罗小扇扑流萤。远上寒山石径斜, 江枫渔火对愁眠。银烛秋光冷画屏,白云生处有人家。 姑苏城外寒山寺,天阶夜色凉如水,停车坐爱枫林晚, 夜半钟声到客船。坐看牵牛织女星。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