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如何区分

合集下载

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区别

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区别

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的区别机械制图时为了便于表达例题的几何形状及特点,常用轴测图作为三维的描述方法,用多面正投影图作为二维的描述方法。

国标规定《机械制图》将采用正投影方法绘制的物体投影图称为视图。

在我国,工程制图都采用第一角投影法(GB/T 14692-1993),产生视图的要素的关系是人一物一投影面。

第三角投影法,是将投影面(称为透明玻璃)置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从投射的方向看是:人一>投影面(投影图)一>物。

国际标准(ISO)中规定,可以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也可以采用第三角投影法。

ISO标准的图形均采用第一角投影,但规定两种投影法是等效的。

为了区别两种方法,规定在标题栏中专设的格内用规定的识别符号表示。

参见GB/T 14692-1993中规定的识别符号。

采用第一视角投影的国家: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等。

采用第三角投影的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物体在正面上的投影称为主视图,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俯视图,在侧面上的投影称为左视图。

主视图:从物体前面向后看,主要得到物体前面的形状,而后面的轮廓线不可见。

不可见的轮廓线应画成虚线。

俯视图:从物体上面向下看,主要得到物体上面的形状,而物体上表面以下被遮挡的轮廓线均不可见,应画成虚线。

左视图:从物体左面向右看,主要得到物体左面的形状,而物体左表面右方的轮廓线不可见,应画成虚线。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四个方位,同时反映了其长度、宽度。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同时反映了其高度、宽度。

绘图审图的对视图的注意事项:1:在图纸上一定要先分清视角后再施工。

2:出图纸之前也要想清楚视角的摆放。

3:在出图纸当中,要注意每个国家所用的视角都不一样,这个要根据客户而定。

第一角法跟第三角法区别

第一角法跟第三角法区别
第一角法和第三 角法的区别
基本视图有两种画法
第一角法(第一象限法)
– 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 →「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第三角法(第三象限法)
– 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 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 法。亦称第三象限法。
第一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 类推 (如下图)
仰视图
主视图
图 右视
俯视图
左视 图



a)
1.2.2 第三角画法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 称呼。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第三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注意:我厂内部是采用第三角画法。
前视



右视

俯视
前 第一角画法
⑴ 视图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不同
⑵ 反映机件的部位有所不同
投射方向 俯视图 后 右视图
(俯视图) 宽相等

长对正 (主视图) 高平齐
宽相等
(右视图) 后
投射方向
投射方向 主视图

第三角投影绘制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都是采用正投影, 两种画法的六个基本视图名称相同,相同 名称的图形也相同,只是相同名称图形放 置位置不同。
对比可知,只是右视图与左视图互换了位 置,仰视图与俯视图互换了位置。
(俯视图)
第一角画法
(左视图)(主视图) (右视图) (后视图)
(俯视图) (仰视图) (仰视图)
(右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第一角法跟第三角法区别 PPT

第一角法跟第三角法区别 PPT

1.2.1 第一角画法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 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例如德国(DIN)、瑞士(VSM)、 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我国的投影体制: 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画
法,必要时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一般在国营企业,所有的图纸都是采用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 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如下图)
后视图
左视图
顶视图 前视图
右视图
底视图
b)投影面的展开 图 7 第三投影的基本视图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3 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比较
后 左
顶视
前 上
左 前视

第三角画法 右





右视



左 主视 右



左视



俯视

右 第一角画法
⑴ 视图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不同 ⑵ 反映机件的部位有所不同
俯视图
投射方向
右视图
(俯视图) 后
宽相等
前 长对正 (主视图)
投射方向
宽相等 (右视图)

高平齐
投射方向 主视图

第三角投影绘制
第一角法跟第三角法区别
基本视图有两种画法
✓ 第一角法(第一象限法)
– 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 →「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 第三角法(第三象限法)
– 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 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 法。亦称第三象限法。

机械设计中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看图知识详解

机械设计中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看图知识详解

机械设计中第⼀视⾓和第三视⾓看图知识详解1、第⼀视⾓画法⼜称E法,是欧洲⼈创造并⼴泛使⽤的。

第⼀视⾓通俗定义:主视图放在中间,左视图放在右边,右视图放在左边。

2、第三视⾓画法⼜称A法,是美国⼈创造的并为西⽅⼴泛使⽤。

第三视⾓通俗定义:主视图放在中间,左视图放在左边,右视图放在右边。

3、视图的视⾓投影关系:
4、第⼀视⾓和第三视⾓在图纸上的画法图⽰:
第⼀视⾓画法:
第三视⾓画法:
5、如何区分第⼀视⾓和第三视⾓。

6、第⼀视⾓图例。

7、第三视⾓图例。

8、第⼀视⾓和第三视⾓视图间的综合对⽐。

写在最后:第⼀视⾓和第三视⾓相关知识就
介绍到这⼉了,希望能给⼤家带来帮助。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国家标准GB/T14692-1993中规定,我国的机械图样“应按第一角画法布置六个基本视图,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因此,除按合同规定外我国均采用第一角画法。

但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下面对第三角画法作一简要介绍: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

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

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

其余类推,见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

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

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1) 两种画法都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

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

第三视角法与第一视角法的区分

第三视角法与第一视角法的区分

第三视角法与第一视角法的区分
日本图纸采用第三视角法,也称第三象限法,俗称镜面法;
中国图纸采用第一视角,第一象限角法,俗称投影法;
日本图与中国图相比就是主视图以外的视图位置与中国视图相反。

看起
来更真实点。

日本人的原则是表达清楚就行,不像中国设计图,要求的比较多.
第一角和第三角的区别。

◆通俗点,第一角人不动,物体动;第三角物体不动,人动。

第一角还是第三角通常在标题栏中有标示。

◆具体点,任何物体在空间位置都有八个位置,即所谓视角。

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投影视图。

不过只要你熟练掌握了投影规律,两种画法都是一样的。

第一角法就相当于把物体放在座标系的第一象限;人在第一象限前方,人眼位置是光源,是人眼-物体-图形的顺序;把物体向YZ平面投影得到主视图,向XY平面投影得到府视图,向XZ平面投影得到右视图。

即实物放在图纸和你的眼睛中间,从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通俗点,第一角人不动,物体动。

第三角法就相当于把物体放在座标系的第三象限;人还是在第一象限前方,用人眼透过座标平面去看物体,是人眼-图形-物体的顺序;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在YZ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主视图,在XY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仰视图,在XZ平面留下的投影得到左视图。

第三角法是所见即所得,眼前看到什么就画下什么。

即图纸放在实物和你的眼睛中间,实物往你的眼睛方向投影到图纸上.还有不能象以上所说的:简单说就是左视图在左边,右视图在右边!。

国内机械制图采用第一视角

国内机械制图采用第一视角

采用第一视角。

第三角视图指的是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
简单的,就从放置位置上看,与第一视角不同:
第一角视图: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俯视图放下面,仰视图放上边。

第三角视图: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俯视图放上面,仰视图放下边。

GB是第一视角画法。

使用第一角投影的国家有---- 中国德国法国前苏联
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日本
GB和ISO标准一般用第一视角法,日本,台湾等习惯用第三角法。

第三角法俯视图放在主视图上,左视图放在主视图左边,依次类推,与第一角法刚好相反,所以一开始会不大习惯。

现在与国际接轨多了,所以第三视角图就多了,以前都有图纸转换的,现在省略了。

多熟悉一下,习惯就好了。

第一角和第三角解释

第一角和第三角解释

国家标准GB/T14692-1993中规定,我国的机械图样“应按第一角画法布置六个基本视图,……必要时(如按合同规定等),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因此,除按合同规定外我国均采用第一角画法。

但在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中,常常会遇到第三角画法的图纸,下面对第三角画法作一简要介绍:我们曾在第四章中介绍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一角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这种画法是把投影面假想成透明的来处理的。

顶视图是从机件的上方往下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上方的投影面(水平面)上。

前视图是从机件的前方往后看所得的视图,把所得的视图就画在机件前方的投影面(正平面)上。

其余类推,见下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与第三角画法的投影面展开方式及视图配置如下图所示。

仔细比较两种画法便可看出,虽然两组基本视图配制位置有所不同,但各组视图都表达了机件各个方向的结构和形状,每组视图间都存在着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内在联系和机件上各结构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关系。

这里将两种画法的投影规律总结如下:(1) 两种画法都保持“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

(2) 两种画法的方位关系是:“上下、左右”的方位关系判断方法一样,比较简单,容易判断。

不同的是“前后”的方位关系判断,第一角画法,以“主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主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前方,反之为机件的后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前方”;第三角画法,以“前视图”为准,除后视图以外的其它基本视图,远离前视图的一方为机件的后方,反之为机件的前方,简称“远离主视是后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
一、第一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
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我们国内用的是第一角画法,国外用第三角画法的比较多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是视图放的位置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
在我们国家有关制图方面的国家标准中规定,我国采用第一角投影法。

但有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则采用第三角投影法。

伴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WTO的加入及对外贸易和国际间技术交流的日趋增多,我们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采用第三角投影法绘制的图纸。

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第三角投影法。

如图
13-59所
示,两个互
相垂直的
投影面,把
空间分成
Ⅰ、Ⅱ、Ⅲ、
Ⅳ四个分
角。

机件放
在第一分
角进行投
影表达,称
图 13-59
为第一角
投影。

机件
放在第三
分角进行
投影表达,
称为第三
角投影。

第一
角投影是
把被画机
件放在投
影面与观
察者之间,
从投影方
向看是观
察者-机
件-投影
面的投影
关系。

而第
三角投影
则是将机
件放在投
影面后边,
即是人隔
着投影面
(a)形成过程观察物体,
保持着观
察者-投
影面-机
件的投影
关系。

然后
按正投影
法得到各
(b)三视图图13-60第三角投影个视图,从
前向后投
影是前视
图,从上向
下投影是
顶视
图,从右向
左投影是
右视图,如
图13-60a
所示。

各投
影面按图
13-60a所
示的方法
展开,三视
图的配置
如图
13-60b所
示。

从图
13-61中
可知,第三
角投影与
第一角投
影都是采
用正投影
法,且投影
面互相垂
直,因此在
第三角投
影的视图
之间仍然
保持“长
对正,高平
(a)六基本投影面及其展开齐,宽相
等”的投
影对应关
系。

它们之
间的主要
区别有:
⒈第
三角投影
的视图名
称和视图
配置关系
与第一角
投影的视
图名称和
视图配置
关系不同。

⒉视
图间的投
影对应关
系不同
在第
三角投影
法中,除后
视图以外
的其余视
图中,靠近
前视图的
一侧为机
件的前面,
远离前视
图的一侧
则为机件
的后面,而
在第一角
投影法中
正好相反。

在熟
练掌握第一角投影的基础上,了解第三角投影的特点后,第三角投影画法就比较容易熟悉和掌握了。

鉴于两种投影法的不同特点,为了便于识别,国际标准规定了第一角投影和第三角投影的识别方法。

⒈以识别符号识别
识别符号见图13-62,该识别符号应画在图纸的标题栏内。

⒉以拉丁字母A、E表示
(A)——表示第三角投影画法。

(b)六个基本视图及其配置 13-61第三角
画法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
(a)第一角 (b)第三角
图 13-62两种画法的标识符号
(E)——表示第一角投影画法。

第二种方法一般常用于技术文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