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白洋淀纪事一、内容梗概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二、作家名片孙犁(1913. 4. 6-2002. 7. 11)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
当代著名文学家,中共党员,抗日老战士,被誉为“荷花淀派” 的创始人。
1927 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3 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
1937 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 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等职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
《孙犁全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孙犁纪念馆” 座落在河北省安新县“华北明珠——白洋淀” 畔。
三、人物名片◎水生嫂人物简介: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老英雄人物简介:《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白洋淀纪事全书概括

白洋淀纪事全书概括
《白洋淀纪事》是作家孙犁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的苇》等篇。
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为背景,用乐观从容的态度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战争的严酷和生活的艰难,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人物,尤其是女性们勤劳、善良、聪明、勇敢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整部作品充分表现出了战争年代民众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展现了孙犁作为“荷花淀派”创始人的文学创作风格。
白洋淀纪事内容每章概括100字

白洋淀纪事内容每章概括
第一章:洋淀从家乡福州赴北京出官,受到太庙官员的欢迎,因他的优异文章而受到宠爱。
第二章:洋淀辞去官职,投奔耕读,受到这个家庭的热情款待,洋淀开始了他的松江驻库生活。
第三章:洋淀被邀请广陵进行宴会,他在主人家中逗乐少女,也和士大夫们相互辩论,分享自己的学识和观点。
第四章:洋淀结识孙绍宗,学习武术、绘画和文章,孙绍宗不满表示赞赏,洋淀挥洒了情怀。
第五章:洋淀被孔孟群僧们邀请,品味道家的文化,洋淀也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识。
第六章:洋淀被赞誉为“学者”,他也为当地的国策抬头,因此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赞赏。
作品评价
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
不落轻佻。
——茅盾
他那种寂寞冷清的状态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所期盼的,他是现代社会的一位“大隐”。
他后半生恪守文人的清高和清贫。
这是文坛上的一声绝响,让我们后来人高山仰止。
——莫言。
《白洋淀纪事》名著导读

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文章没有紧张的戏剧性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生活见长,颇有诗意。
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的生活情景。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
这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作品没有正面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着力写出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此外,《山地回忆》《正月》等篇,描述了根据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真实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表现了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广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
《走出以后》里的王振中,出走前被封建婚姻羁绊在一个顽固落后的家庭里,出走后则在短时间内变成了另一个人,洗去了愁闷,面颊红润,举止大方,充分展示出了解放区人民思想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巨变。
《吴召儿》中的吴召儿,热情爽朗,坚定乐观,时代气息强烈。
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代表作家。
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孙犁早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期间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文学习作。
1933年高中毕业后到北平,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校当职员。
1936年到安新县同口镇的小学校教书,白洋淀一带人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几十年来“白洋淀题材”一直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
白洋淀纪事概括

白洋淀纪事概括(原创版)目录一、白洋淀纪事的内容概括二、白洋淀纪事的人物形象三、白洋淀纪事的主题及意义正文一、白洋淀纪事的内容概括《白洋淀纪事》是一部由名作家康濯编选的小说集,包括了孙犁从1939 年到 1950 年所写的短篇小说、散文和特写。
这些作品先后被编入《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和《农村速写》等书籍中。
小说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作品中描绘了烽火燃遍冀中平原和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存,展现了他们的坚韧执着和生生不息的斗争精神。
二、白洋淀纪事的人物形象在《白洋淀纪事》中,作家孙犁通过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和地方干部。
他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一心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他们的形象代表着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2.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民和土改积极分子。
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土地改革,为实现土地平分而努力。
他们的形象展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精神。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头参加劳动生产和互助合作,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他们的形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三、白洋淀纪事的主题及意义《白洋淀纪事》作为一部反映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人民生活斗争的小说集,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品的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
作品通过描绘战争时期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反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
2.土地改革和劳动生产的群众运动。
作品通过描绘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劳动生产等群众运动,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精神,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淀纪事》人物形象

双眉
人物简介
开小店的郭忠的女儿,总被别人说坏话。后来参加了互助生产小组,积极进行劳动生产和学习,取得了好成绩,并成为村里妇女的领导人。她积极要求入党,对革命有一颗火热、赤诚的心。
性格特点热ຫໍສະໝຸດ 泼辣、爽直倔强、勤劳能干。邢兰
人物简介
家境窘困,身体病弱、矮小,但他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发动组织了合作社、代耕团、互助组,工作认真负责。他对人热情,即使家里很困难也为机关的同志们送柴火、粮食。
《白洋淀纪事》人物形象
温柔贤惠 热情活泼
孝顺体贴 认真努力
勤劳能干 水生嫂 吴召儿 开朗大方
乐观坚强 胆大心细
识大体《白洋淀纪事》 机智勇敢
勤劳善良 的典型女性形象爽直泼辣
积极上进热情善良
吃苦耐劳 秀梅双眉 勤劳上进
有见识聪明努力
体贴周到耿直能干
主要人物
形象分析
芦花荡
老人
人物简介
将近六十岁,身体干瘦、眼睛明亮。每天晚上进出被敌人封锁的苇塘,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为了给受伤的女孩报仇,老人设计狠狠反击了鬼子。
刘兰
人物简介
童养媳,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饿。后来做了看护,体贴周到地照顾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带着战士转移,并且充分发挥作为护士的作用,还给山上的广大妇女同志讲了许多卫生知识。
性格特点
纯朴善良、体贴周到、积极上进。
吴召儿
人物简介
反“扫荡”时给打游击的战士们做向导,并且勇敢地加入到打击敌人的斗争中。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自尊自信、机智勇敢。
水生嫂
人物简介
水生的妻子,精心伺候老人、照顾孩子,将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默默支持丈夫水生参与斗争。学习上进,被丈夫激起了干劲,也加人抗日队伍,成为战斗的一分子。
(完整版)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1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

白洋淀纪事简介,内容概括,人物形象1期末复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XXX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XXX(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XXX,曾用笔名芸夫,“XXX”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XXX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XXX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XXX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XXX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XXX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XXX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XXX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XXX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XXX作为一个XXX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期末复习名著——《白洋淀纪事》一、作品简介:《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包括作者从1939年到1950年所写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散文、特写、通讯等,其中共收录短篇作品近百篇,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荷花淀》与《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品。
二、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开始使用的笔名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十二岁岁开始接受新文学,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
“七七”事变前夕,在白洋淀地方小学教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步人文坛。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的作品极具特色,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茅盾称之为“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三、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烽火燃遍冀中平原,燃遍白洋淀,根据地的人民是那么顽强。
房子是烧了,但还有炊烟;草是枯萎了,但花还开着;淀是围了,但人们还在打渔;冷月虽然是凄清的,但还照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作家没写酷烈的战斗,没写血火拼杀,他就写根据地人民的坚韧执着,写苦难中的人民生生不息的斗争。
吴召儿带领八路军转到山里打游击,她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八路军有她当向导如鱼得水,游韧有余。
秀梅在白色恐怖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成功配合男友从伪军手中夺下枪枝,以后又帮助男友的父母渡过重重困难,表现了一个抗日军属的高风亮节。
刘兰作为一个八路军护士对革命军人用情之深也很见光彩,她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对病人尽职尽责,嘘寒问暖,有空就给病人唱歌讲故事,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疗救着每一个伤病员。
作品共刻画了六十多个性格鲜明的妇女形象,每个短篇虽然只刻划了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但总起来看,就勾画出了根据地妇女的生活,和她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四、重要篇章:(一)《荷花淀》1.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
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
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
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
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
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
她们只好回家去。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
她们拼命逃命,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
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荷花淀里伏击鬼子,在危险关头救了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
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亲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2炼,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很快就学会射击,参加了反“围剿”战斗。
2.人物形象:在《荷花淀》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乐观的、坚强的。
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
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芦花荡》1.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大大增强。
不过芦花荡中的这个老英雄有时又有点过于自尊、自信,有一回,他带着两个和队伍走失的女孩进入苇塘时,因为自信自己是万无一失的,最后在通过封锁线的时候,一个女孩不幸被射伤,他于是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充满了满满的自责。
第二天,还去找鬼子报仇雪恨。
芦花荡中的这个老英雄非常的智勇双全,十几个鬼子因为中了他的计谋,被钩子咬住、动弹不得,只好等着被痛打一顿。
2. 人物形象: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老头子将近六十岁了,“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严密封锁下,出没苇塘,成为一名贡献卓著的英勇的交通员。
这不仅因为他熟悉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为他具有英雄气概,藐视敌人,无所畏惧。
老头子能够冲破敌人的封锁,对于苇塘里面的队伍坚持斗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
对乡土,对同胞,对抗日队伍,他是如此深情,对日寇则满怀仇恨。
老头子那么喜爱两个孩子,这是他对同胞的感情。
在老头子的意识中,咱中国人是白洋淀的主人,他对乡土充满感情,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
他自信万无一失,这一次女孩子受了伤,他就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样的要脸面,正包含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过失,他就痛苦得万箭穿心,愧疚得无地自容。
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是用了计谋的。
他早在枯木桩子上系上了一只只锋利的钩子,船头上放了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的水区,让钩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动弹不得,束手挨打,张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个个成了被绑的困兽。
《芦花荡》中的这个老英雄不畏艰险、老当益壮。
对革命,他真的是尽心竭力,勇敢得出奇。
他强烈的责任感、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斗志昂扬让我们看到了当年革命胜利的原因,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三)《采蒲台的苇》内容:《采蒲台的苇》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地区为背景,以质朴的笔触叙述了一个真实的军民抗日的故事。
到处是苇,最好的苇在采蒲台。
一次,敌人来搜查这个村,妇女们想了一个办法,把抢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枪掩护过去了,敌人抓住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最后这个男人被杀死了。
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坚韧不拔的“苇”来表现那些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更是用白描手法来表现勤劳勇敢的白洋淀妇女在面对敌人时那种冷静与无畏的精神,同时也是对当地老百姓智慧的赞美和歌颂。
五、艺术特色(一)、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在孙犁的作品里,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也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呻吟,也被轻轻一笔带过去了。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力图通过在我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事件,表现出作家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表现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
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遥看到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
《山地回忆》写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她用自家仅有的一点“白布”给“我”做袜子的事。
当“我”穿上那双坚实的袜子时,妞儿自豪地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一个普通的山村女孩,一双普通的白布袜子,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
《山地回忆》可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曲军民鱼水深情的颂歌。
这双凝集着军民鱼水深情的袜子,穿在“我”脚上整整三年,伴随着“我”到了抗战胜利,袜子虽然被奔腾的黄河水冲走了,但我对妞儿一家的怀念之情,永存心中。
袜子虽小,却凝结着军民深情。
(二)、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是善于刻画人物的,尤其善于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
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更是被他描写的绘形绘声和生动活泼,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聪明美丽勇敢的特点。
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荷花淀》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小说将那些淳朴的、近乎稚嫩的年轻妇女们置于革命战争和个人生活的矛盾中,细致地展示在她们纯洁的内心世界里掀起的情感波澜。
她们时而陷入离别亲人的痛苦,时而为探寻丈夫编织着种种荒唐而又可笑的理由,时而对丈夫的转移发出埋怨的谑语,时而撞见敌人的火船时表现出惊恐和镇静,时而意外地遇见亲人又感到兴奋和羞愧……总之,作家以多情的笔墨描写了她们被无情的战争打乱了的内心世界,显示了她们丰富美丽的精神情操。
(三)、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藏”》中那个叫浅花的媳妇,人还未出场就给读者惟妙惟肖的印象:这个女人,好说好笑,说起话来象小车轴上新抹了油,转的快叫的又好听,这个女人,嘴快脚快手快,织织纺纺全能行,地里活赛过一个好长工。
她纺线,纺车象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挺拍乱响,梭飞的象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
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象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
这样的语言,似乎人人都会说,但却人人未必都能付诸笔端。
没有扎实的生活基础,没有对群众生活的真实体验,没有精湛的艺术修养,是不会把蕴藏在沙砾中的璞玉变成闪光的艺术瑰宝的。
(四)、富有特色环境描写: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
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的气息。
《芦花荡》、《荷花淀》两篇都讲了一个很小的故事,而对于歼灭敌人都不作正面描写,反之着墨更多的是芦花荡与荷花淀的景物,写芦花芦苇,写荷花荷叶,写小渔船,写船上的妇女儿童,写水天一色,烟波浩渺,写抗日军民的机智勇敢,乐观豪迈。
比起那些酷烈血腥的故事,孙犁的散文没有大喊大叫,没有哭哭啼啼,而是轻灵飘逸,婉约唯美,抗日故事写成这样的风格应该说是孙犁的首创和独创。
六、深度解读之人物人物: 1.《投宿》通过“我”的眼睛,描写那位腼腆而又庄重的农村少妇,熟悉北方一带农村生活的读者会深切地感到,这正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受着时代激流冲击的那些年轻妇女的面影。
一方面,这个年轻妇女受着革命战争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她的丈夫就是一个八路军战士,后来当了连长),对于我们的抗日干部无疑是信赖和尊敬的;另一方面,应当估计到传统的思想意识在她身上的影响,因此,她的信赖和尊敬,是用一种无言的,略带伍泥和腼腆的仪态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