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前置系统架构分析

合集下载

综合前置系统解决方案

综合前置系统解决方案

综合前置系统处理方案一、系统概述伴随银行同业之间竞争旳日趋剧烈,新旳业务品种、新旳金融工具曾出不穷,银行也在服务渠道旳整体概念理解上发生了很大旳变化,统一渠道已经是一种很明显旳趋势,所谓统一渠道即将前端旳应用系统在前置系统上进行整合。

Bankware ICI是基于Client/Server旳系统架构,以BCSS基础平台为基础,负责管理银行所有旳交易渠道,完毕交易路由、格式转换、合法性检查、一致性保障等任务,为基于一种机构和多种机构旳系统提供完全旳转接服务。

作为中心互换关键,Bankware ICI将银行旳各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通讯管理、设备管理、任务管理、报文格式转换、交易路由选择、事务冲正处理、顾客终端服务等功能。

本产品旳模块化构造设计和良好旳通用性与易用性使Bankware ICI能很轻易地完毕外部网络旳接入,也很轻易连接外部主机。

作为国内优秀旳综合前置系统应用软件,Bankware ICI是银行系统整合处理方案、中间业务处理方案旳首选平台,并能为银行未来金融业务旳拓展提供强有力旳支持。

系统网络拓扑图如下:系统构造:Bankware ICI由基本应用模块和扩展应用模块构成。

基本应用模块是整个综合前置应用旳旳基础,是系统旳框架部分,它重要由如下几种部分构成:1、交易流程控制(TFC)2、通讯服务(CMS)3、格式转换(FCS)4、存储转发(SAF)5、交易日志(TJS)6、管理和监控(MAV)7、顾客终端服务(UTS)8、数据安全(DSS)扩展应用模块为综合前置系统旳应用扩展,它完毕了详细业务旳处理逻辑,是综合前置系统处理面向详细交易旳处理模块,它可根据业务旳需求随意增长和删除,是在基本处理模块框架下实现插件式旳应用扩展。

系统功能:1、交易流程控制系统关键,面向内部交易报文。

包括系统总控和脚本解释器两部分。

系统总控根据交易旳一般特性来驱动交易,并通过触发存储转发机制来负责保证交易旳一致性。

(优选)综合前置系统介绍

(优选)综合前置系统介绍

ACS全国 数据中心
生产数据库
业务处理 档案管理 业务监督 流动性查询
历史数据库
账务数 据层



信息管理 验印或密码核验 客户对账
业务处理中心1
接 业务处理中心2
业务审核、授 权、差错处理等
数据录入(可外包)

业务审核、授
权、差错处理等
数据录入(可外包)
…… 层
受理终端
管理和信息终端 分支行1
业务监督终端
与二代支付系统同步设计、统筹安排,可以支持 区域化营业时间的调整,支持金融机构全面流动性 管理和多种清算模式。
2020/8/22
ACS建设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 二是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账户及信息支持 ACS通过“零余额”账户的设置,满足商业银行采用单
一法人账户办理业务的需要,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 管理。而流动性查询的实现,则为金融机构提供实时、准 确的流动性数据信息,满足了商业银行全面流动性管理的 需求。 ❖ 三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支取现金方式
▪ 账务处理和联行业务集中到地(市),各支 行和中支营业部作为网点处理业务。同时, 地(市)中心支行集中进行会计监督和会计 档案保管。
2020/8/22
ABS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是账务数据分散在地市,会计报表和数据统计需 逐级汇总,影响数据分析(特别是流动性分析)的 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为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提供 及时有效的决策支持。 ▪ 二是商业银行须在人民银行多头摆放资金,以满足 各地票据交换、资金清算和现金存取需求,不适应 商业银行全国数据集中条件下的统一“资金池”管 理和全面流动性管理要求。 ▪ 三是账务处理由网点完成,处理效率低,容易发生 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违规操作难以避免。 ▪ 四是系统节点分散,不利于灾备系统建设。

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构建.docx

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构建.docx

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构建1系统简介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是采用企业服务总线研发设计的面向SOA架构的综合前置产品。

为银行实现全渠道标准化的业务功能服务接口提供了一个先进的、有效率、创新的解决方法。

系统以构建商业银行业务系统SOA标准服务总线为目标,是集分布式通讯技术、业务流程控制、业务规则表管理、应用组件管理、通用数据库接口技术等于一体的新一代总线型中间件产品。

这是一种业务驱动的开发模式,快速支持银行IT资源的整合和业务流程重构,快速支持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及IT创新。

2系统技术架构(1)系统以软件分层思想,全面实现SOA服务治理架构。

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

如图2、图3所示,银行接口前置系统基于MetaBus基础技术平台实现。

是集分布式通讯总线、工作流引擎、业务规则引擎、应用组件管理、通用数据库接口封装、通讯协议适配、通用报文转换等技术模块于一体的新一代总线型中间件产品。

(3)系统应用功能架构。

参见图4,该系统功能层次结构将银行IT系统从整体上划分成4个层次,对此可做阐释分述如下。

①接口适配层提供接入协议转换功能,满足各种渠道系统及第三方系统的交易通讯及报文转换要求,支持接口适配器的插件式扩展。

②流程管理层是实现业务过程管理的控制中枢,可使原本独立的系统或功能组件能够有机协同完成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支持多流程引擎集群运行模式。

③应用组件库是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提供业务处理过程中必需的、但后台业务系统并未给出的技术/业务功能。

④业务规则库是可灵活定义和执行业务规则的快速工具,可为用户提供零编码实现业务逻辑的方法。

⑤服务代理适配器层可以实现对各种传统中间件服务功能的调用,并可对原有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处理。

3结束语系统支持分布式服务集群部署模式,但即使在单个服务实例的前提下,系统已然具备了高并发及高性能的特点。

能以低成本实现复杂应用,并可满足银行千万级的日交易量要求。

系统适用的应用场景有卡前置系统、中间业务、银企直连、行内系统互联等。

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L U S a qu QI io g CHE fi I h o i, U Wed n , N Kee
( c o l f no mainS c r yE gn e n , h n h i i tn n v ri , h g a 0 2 0 S h o f r t e u t n ie r g S a g a a o g U ies y S a h i 0 4 ) oI o i i Jo t n 2
环境 中提供通信协议转换 。 () 2交易 目标 :对于收到的每一笔交易信息 ,对数据进行 检查处理 ,对有效报文 ,完成银行主机和各业务单位之间的
数据格式转化 。 () 监控 :对所有交易都有跟踪 监控 ,可 以方便地了 3跟踪 解系统运行情况和交易情况。 () 4能满 足各种不 同中间业务 的需要 。无论是代理现金或
s s e ba e o n e e ae b sn s . i a r x a i ts o h y t m’ a wo k f n t n e u t . e p a t a y tm swo k n l y tm s d n i t r dit u i e s T s p p p t e n t e s se Sf me r , u c i a d s c r y T r c i ls se i r g we l m h e e a r on i h c i i n o n o e c mme c a a k n W.T e s s e i o n y c m p t e wi l n e e ae bu i e s rilb n O h y t m s n t o l o a i t o d i t r dit sn s ,bu lo c n me t t e de n f bu i e s bl h m t a s a e h ma d o sn s d v l p n , t r v d st e s p o tf a k e e o me t i p o i e h u p r b n . or

ACS综合前置系统介绍解读

ACS综合前置系统介绍解读

……
受理终端 管理和信息终端 业务监督终端 受理终端 管理和信息终端 业务监督终端

分支行N
分支行1
2019/2/24
ACS与支付系统的关系
支付系统专网
清算账户管理系统 (SAPS)
人民银行内联网
ACS 专用 服务器
内外网安全平台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 数据集中系统 (ACS)
支付系统 (NPC)
ACS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支持系统,以中国人民银行 身份一点接入支付系统,一点接收日终清算报文,为金融机构完 成最终账务结算服务。
2019/2/24
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发展历程
1996年 以前
1996年
2002年
2003年
2013年
手工核算 中央银行单机版核算系统 中央银行“四集中”核算系 统 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 (ABS)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 (ACS)
2019/2/24
ABS系统简介
ABS系统,是将县级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集 中到地市级(含)以上分支机构,使用中央 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进行会计业 务处理。全国共有341个ABS分别接入所在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 心(CCPC)。 账务处理和联行业务集中到地(市),各支 行和中支营业部作为网点处理业务。同时, 地(市)中心支行集中进行会计监督和会计 档案保管。
2019/2/24
ACS建设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二是为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账户及信息支持 ACS通过“零余额”账户的设置,满足商业银行采用单 一法人账户办理业务的需要,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 管理。而流动性查询的实现,则为金融机构提供实时、准 确的流动性数据信息,满足了商业银行全面流动性管理的 需求。 三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支取现金方式 ACS依托支付系统,通过建立与货币金银信息管理系统 的联接,金融机构通过支付系统发起取现报文,在ACS完 成相应账务处理后,即可直接到人民银行发行库办理现金 支取业务,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了办理手 续及时间。

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与平台的建设

新一代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与平台的建设
LIPi g— i g , ZHA N G a g , W AN G Ya l n pn G n o—i
C l g fnoma o n ie ̄ g, a ma n vriz f eh ooyTiun S ax R (3 0 4 ol eo ifr t nE gn e n Ti nU ie O o T cn l e i j s g a a, h n Z P e 0 02 ) y
The Co t uc i n o nt gr to o - nd S t m nd Pl t o m n ns r to fI e a i n Fr nte ys e a a f r i Ne Ge r to m m e c a nks w ne a i n Co r i lBa
数 就 能实现 统 一接入 。
关键 词 :综合 前 置系 统;渠 道 ; 中 间业务 ;特 色业 务 中图分 类号 :T 3 8 2 P 6 . 文 献标 识码 :A d i 03 6 /. s .0 3 6 7 .0 01 .1 o: .9 9ji n 1 0 — 9 02 1 .10 9 1 s
A bsr c : I hs a e,tnr d c step o lmso o t n s sg m o ta t nti p ri it u e h r be ff n- y te i c mmeca a k . r sn , o p u r e n ril n s At ee tc mmeca a sh v b p ril n a e bk
s thi wic ng,r utng m a g m e ta d u ho i ai n un to . low i h o t ge e ai n c r a i g yse si s b c o i na e n n a t rz to f c i ns Fo l ng t e f urh n r to o e b nk n s tm ,tha e om e

综合前置系统

综合前置系统

目前,银行的大集中工程中,普遍存在重核心建设、轻前置建设的情况,因而现有的IT体系结构和相关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和大集中的不适应性。

如何在新的系统架构下,在实现总行的统一集中管理的同时,梳理总行各业务系统间历史造成的信息孤独、刚性互联等现状?以及在简化分行各个业务系统和IT 架构的同时,保留分行的特色业务等的灵活性?是银行在实现数据大集中需要充分考虑和逐步实施的课题,也是新一代业务驱动的银行综合大前置系统的建设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金融前置的发展历程金融前置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转发功能到业务流程创新功能的历程,金融前置技术经历了以下技术路线:◆90年代中后期,第一代前置以孤立的ATMP、POSP等离散前置,实现对不同渠道的管理,前置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主要提供ATM、POS等渠道的简单数据报文穿透转发通道。

◆2000年后,第二代前置基于应用服务器技术,实现后台服务的统一管理和服务路由功能,实现初步融合的前置。

◆2004年后,第三代前置基于SOA平台,实现多渠道整合、跨系统的业务流程的定制和开发,实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产品组合。

综合大前置解决方案架构基于银行大集中工程的需求分析和前置系统的现状分析,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SOA平台,并强调新一代综合大前置系统先进性、灵活性、可扩展性,麒麟远创提出如下图的基于综合大前置系统的银行IT架构模型。

图中,新一代业务驱动的银行综合大前置系统基于全球领先的SOI平台-BusinessWare,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技术领先性:充分地体现SOI技术与行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强调平台的业务创新能力,领先于传统的小前置系统。

提供全面的平台化的信息整合、服务整合和流程整合的能力。

高效性和稳定性:作为联机实时业务与信息管理等系统的信息交互与服务中心,提供优异的性能和稳定性,以保证全行业务正常高效开展。

多渠道整合能力:整合网上银行、ATM、POS、CallCenter、前端柜面等离柜和临柜渠道,取代原有的POS、ATM等小前置系统,将终端设备直接连接到综合大前置上来,实现统一高效管理。

ACS综合前置系统介绍

ACS综合前置系统介绍
• 同步,业务处理子系统根据影像将每一凭证要素进行切片拆 分,同时提交给两个以上录入人员进行录入,系统自动完成 录入数据的比对,如有不符,再提交第三人进行录入比对或 差错处理;
• 审核监督通过、数据比对相符、要素校验成功后,业务处理 子系统系统提交总账系统记账。
• 与此同时,系统按照预设条件将业务信息提交监督系统进行 业务监督。
ACS全国 数据中心
生产数据库
业务处理 档案管理 业务监督 流动性查询
历史数据库
账务数 据层



信息管理 验印或密码核验 客户对账
业务处理中心1
接 业务处理中心2
业务审核、授 权、差错处理等
数据录入(可外包)

业务审核、授
权、差错处理等
数据录入(可外包)
…… 层
受理终端
管理和信息终端 分支行1
业务监督终端
2024/10/14
商业银行通过支付系统取现业务流程
• 商业银行通过支付系统向ACS发起现金支取业务报文。
• 支取现金业务报文:金融机构发起汇兑业务报文 <hvps.112.001.01>,业务类型为“支取发行基金 ”。
• ACS收到现金支取业务报文完成账务处理后,生成现金 支取记账成功通知报文,发往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和 相应的ACS业务处理终端,同时通过支付系统向商业银 行返回账务处理成功回执。
ACS综合前置系统介绍
2024/10/14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介绍: 从ABS到ACS
综合前置系统介绍: 架构及功能流

2024/10/14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介绍: 从ABS到
ACS
2024/10/14
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前置系统架构分析摘要:银行综合前置系统介于外围各业务子系统与银行业务核心系统之间,是银行各种交易渠道的汇总和整合。

它通过集中实现不同业务子系统间的协议转换、报文转换、交易路由、安全管理等功能,取代银行种类繁多的前置系统,以达到整合银行IT投资的软硬件资源,简化应用开发与维护目的。

一、系统综述综合前置系统平台担负着与一系列终端渠道、各种主机系统和第三方系统间的信息处理工作。

主机:指部署在总行数据核心生产系统主机,如账务系统主机,借记卡系统主机等。

渠道:指银行客户在银行使用的各类交易手里终端系统,如柜台终端、自助取款机、电话银行等终端系统。

第三方:指与银行业务有联系的外单位的信息系统,如人行、移动、券商等信息系统。

二、背景介绍页:1银行业务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

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焦点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近年来在银行盈利的重心。

现代商业银行要扩张中间业务空间,开拓新兴服务手段,需要业务与技术密切结合。

随着服务品种的增多,服务范围的扩大,用以提供支持的技术系统也日益庞杂,银行技术人员的维护工作量也随之急剧上升。

由于竞争剧烈,导致商业银行的很多业务系统在缺乏统一规划的情形下匆匆上马,虽然能够满足一时之需,却使得整个系统架构日渐混乱,导致系统的可靠程度下降,维护和开发新业务的越来越复杂。

在银行的机房,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前置系统(POS、ATM、金卡、呼叫中心、网上银行、银证通、各种代理业务)充斥其间,除了设备需要重复投入,还需要占用技术开发人员大量的精力进行维护和排除故障甚至需要进行辅助的业务,对新业务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应用前置系统(GAPS即General Application Preposed System,简称大前置系统)就应运而生了。

大前置系统是各种交易发起渠道集中、统一的中间接入系统,把各种终端设备的前置系统和外围系统与银行业务主机系统分离,在大前置上集中实现到相关的不同业务子系统的交易路由,是银行开展一般业务是交易发起终端和后台帐务主机间的枢纽控制主机。

以各类外围、外部系统的接入和业务交易(尤其是中间业务交易)处理为重点,建构一个稳定、安全、高性能的业务控制系统。

为实现业务发展需要,系统员使用系统提供的配置集成环境和统一开发环境,通过配置和开发的方式,进行业务功能的扩充。

同时系统为业务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日常的业务操作和管理。

前置系统解决方案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单一功能堆砌的前置系统解决方案十余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设和发展信息系统和技术保障体系,并不断推出全新的业务种类和服务模式来满足持续发展的业务需要。

随着银行的服务品种、交付渠道和技术实现的不断增加,使得银行中对应的电脑应用系统也随之增多,由此便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每一个应用系统单独对应后台业务、支付体系等支持系统,很多都配有前置处理机实现特有的业务处理、数据处理或者设备控制管理;银行机房中往往放置着大量不同业务的前置机系统。

第一代前置系统产品增加了系统维护人员的投入,造成银行设备和软件投资的浪费,各地、各个阶段重复开发现象严重,更加危险的是:可能因应用系统的杂乱出现管理上的问题。

2.交换中心集成的前置系统解决方案随着交付渠道的发展,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银行科技部门的面前,如何支持客户对多渠道服务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改良方案,前置系统的第二代产品:交换中心解决方案。

交换中心解决方案从功能上实现了多渠道服务,但是造成的问题更为严重:系统的可管理性更差,不但要管理原来的前置系统,还要管理交换中心。

系统的可维护性、性能都遭受到了新的挑战。

在银行推出新业务时,交换中心解决方案的开发比原来的方式还要复杂。

3.大前置解决方案大前置解决方案,也就是前置系统的第三代产品是对交换中心解决方案的发展。

它将现有的众多的服务交付渠道和业务前置应用在逻辑上合并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对各种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交付渠道、前置业务系统和外围业务系统的共性加以提取和综合,辅以完善的管理功能,形成一套结构开放、适应各种后台核心业务系统、支持各类渠道、产品和业务的“热拔插”、方便升级、具有完备安全控制、容错、稳定、高效的前置解决方案。

以各类外围、外部系统的接入和业务交易(尤其是中间业务交易)处理为重点,建构一个稳定、安全、高性能的业务控制系统。

三、系统目标(一)实现商业银行各种服务渠道与银行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外围系统的互联;(二)实现不同服务渠道共用业务逻辑的统一,形成各种渠道面向客户的一致服务;(三)能够快速适应新产品或业务应用系统的推出;四、相关知识(一)业务系统进行业务交易的发起或处理的系统称为业务系统,各类前台、外围系统、帐务后台、外部单位的帐务系统或者综合应用前置系统都是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根据对业务处理的不同可分为业务发起系统和应用处理系统,兼具发起和处理功能的综合应用系统可视为两种系统的合体。

(二)业务子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应用服务器中的业务子系统是指为某个外部业务系统服务所需要的在综合应用平台中对应建立的业务处理内部虚拟系统。

同一个业务子系统的交易,具有相同的交易特征码提取规范。

在业务子系统中,可以设定该系统的交易通讯数据的交易码和应用的提取流程,系统通过该流程为交易请求分配后续的交易应用归属,确定后续交易处理流程。

(三)业务应用业务应用是业务的具体实现,包含了完成某类业务所需的交易、交易流程配置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信息。

业务应用可以互相进行调用。

一个外部系统的本地实现通常包含在一个业务应用实现中,对于需要和外部系统进行交易通讯的业务应用而言,可以把对应外部系统的应用视作该系统的一个本地虚拟实现。

(四)资源综合前置系统中业务应用的可配置的元素称为资源,资源包括报文配置、XML 结构定义、响应码配置、组件定义、交易流程配置等。

可以通过配置工具统一维护这些资源的定义和配置,在开发的组件程序中使用这些资源。

(五)流程组件程序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组合,组合方式可以为顺序、循环、分支,及上述三种模式的多层嵌套。

交易的控制模块根据流程的配置,完成特定的交易或交易的部分功能。

(六)组件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一段执行代码,应用服务流程控制子系统执行的流程由完成的不同功能的组件根据交易功能进行有序的组合构成。

组件可通过二次开发扩充。

根据组件实现方式的不同,组件可以是函数组件和程序组件(CICS下)。

其中,函数组件可以用静态或者动态调用的函数实现。

五、系统特点(一)灵活、全面的配置适应性强、配置灵活、方便能够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应用平台面临的众多商户、众多接入和外联系统需求复杂的问题。

本次项目开发的目标系统需要实现这一特点,做到配置灵活、提高系统的可配置度,使配置开发过程快捷简单,同时对所有的可配置资源加以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做到活而不乱。

(二)简单、完整的管理目标系统所要纳入的各类业务应用复杂,需要为提供一统一的的管理操作环境,提供日常维护操作、帐务处理、批量业务处理、查询服务等中心业务管理功能,并对所有的操作能进行有效跟踪和监控。

(三)稳定性作为未来的数据处理中心的核心前置系统,系统的稳定性意义重大。

目标系(四)高性能目标系统需要处理从前台柜面、银行周边、外部系统等各类方式发起的实时、非实时,单笔、批量交易,需要为银行提供高交易压力下的系统的处理能力,并保持交易处理的一致性。

(五)扩充性为利于系统的升级、维护,应有良好的系统模块结构设计,使维护、升级等功能扩充的工作量、对原有系统的影响降低至最小。

解决好该问题能使系统升级、维护工作得到简化和标准化,使推广该系统的成本减到最小。

(六)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包含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系统和多家外部系统实现交易互联,由此带来系统的安全问题和联机交易数据的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系统安全机制和通讯安全保障体系解决这一方面问题。

另一方面,系统的开发、使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内部的开发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一般操作人员,需要建立有效的系统用户授权和跟踪控制体系,避免由于人员的操作不当等引起的系统内部数据安全问题。

(七)二次开发能力目标系统的设计为一个开放式系统,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通过传统的开发手段,对系统的应用级功能的开发扩充,提高系统的适应能力。

(八)系统保障能力任何系统都不能避免运行异常,目标系统作为业务核心之一,需要有对异常或故障事故的应对能力,在软件层实现系统故障保障功能,尽可能地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和速度。

六、系统功能1.强大的应用服务处理功能。

2.应用服务接入、报文转换、交易分发、流程控制、业务处理。

3.丰富的业务应用管理功能4.日常管理、中心查询、报表打印、批量发起以及系统业务监控。

5.强大的应用配置开发集成功能6.系统提供银行业务系统开发人员对大前置(GAPS)进行资源配置、交易开发、系统维护、业务和系统监控等功能的人机界面环境7.系统综合测试平台8.系统为业务开发提供了配置各类交易报文、自动生成和解析的环境。

七、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一)基本设计思想综合应用前置系统GAPS,在资源层次模型(RLM)基础上进行扩展后建立各级资源对象,形成系统的资源管理树。

应用服务处理核心(ASPK)根据资源的配置实现交易逻辑的控制。

系统提供的应用配置集成开发环境(ACIDE)则由开发人员通过对该资源管理树的扩充更新,实现对ASPK的控制。

业务应用管理控制台(TAMC)由业务人员使用,提供用于系统的业务管理操作的界面环境。

(二)系统架构(三)总体运行结构(四)业务逻辑架构(五) eRLM模型在eRLM中与业务应用实现相关的实现要素为前置系统资源,诸如数据资源、报文结构、文件结构、组件、流程均被纳入到平台的资源管理中。

前置系统的资源分为以下层次:数据资源层、控件资源层、组件资源层及应用服务流程。

数据资源层主要包括XML数据存储交换区和前置系统数据库。

XML数据存储交换区存在于业务处理进程内存之中,其中存放的数据是处于交易运行态的,是临时的、动态的;而数据库是存在于硬盘之中,其中存放着静态的永久数据。

两者均包括配置数据和业务数据。

控件资源层包括接口控件、凭单控件、响应码控件等。

利用系统应用开发配置集成环境,开发人员可以编辑任意的控件资源。

组件资源层包括对控件进行操作的组件和其它组件,是系统的执行码资源,组件可以通过对控件资源的操作实现业务数据的存取,也可以直接操作数据库资源,每一个组件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

利用系统提供的组件生成工具,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二次开发添加新的组件资源,或通过安装组件扩充包增加可用的组件资源。

组件通过执行顺序的组合形成特定交易应用服务处理流程。

(六)管理资源树(七)流程原理页:10流程图由两种主要对象构成:流程构件和运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