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是一本关于城市规划的经典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城市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包括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念、城市空间的组织原则、城市功能区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风貌与景观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等内容。
在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部分,书中首先介绍了城市规划的起源和发展的背景。
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规划进行了解析,展示了不同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过程。
在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念部分,书中介绍了城市的定义,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然后,详细讨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扩展、城市集聚、城市更新等问题,引出了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城市空间的组织原则部分,书中通过研究城市空间的内外关系、城市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了城市空间的组织原则。
重点讨论了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与规划原则。
在城市交通规划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交通需求预测和交通影响评价的方法。
然后,探讨了城市交通网络的设计与规划原则,以及提出了一些解决交通拥堵和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的策略。
在城市风貌与景观设计部分,书中强调了城市风貌对城市形象和品质的重要性,介绍了城市风貌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然后,探讨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公园绿地设计、河道景观规划、道路绿化等。
在城市环境保护部分,书中讨论了城市环境的问题和挑战,介绍了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然后,提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包括空气质量改善、噪音控制、水资源管理等。
总之,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教材,对于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系统地讲述了城市规划的原理与方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应用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城市规划学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①、经济视角得城市城市得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瞧,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得三个基本特征A:城市就是人口与经济活动得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就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得交易中心。
2、城市得空间范围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与“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瞧,一个城市得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
行政边界只就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得需要而划定得空间范围。
3、城市得维系与成长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得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得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得特大城市?一个简短得回答就是:“集聚经济”。
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得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得基本特征,也就是城市形成,生存与发展得重要动力与基础。
②城市与经济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得增长或人均收入得增长,除此之外,传统得,非地理意义得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
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与服务得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得知识与技能,就是通过教育,培训与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2.城市就是经济发展得只要发生地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得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A:推动与塑造城市化得核心动力就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得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得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得发展在她们所需要得地方与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就是基于市场失灵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就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得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市场运行得基本机制就是竞争,但由于垄断行为存在,竞争会失效。
造成垄断行为得原因,包括规模经济造成得自然垄断,或者政治观致引起得垄断。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1-12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ppt课件

❖一、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二、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四、总体规划的编制
1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和和特点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二)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三)新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2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 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 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 措施。
❖ 20世纪以来,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大,规 划越来越认识到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和更大的范围对城市发 展进行控制和引导。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加注重区域整体的空间规划和经济 发展规划的结合,战略性规划扩大到了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 空间层次。
❖ 目前,我国也开始对战略性规划进行积极实践和广泛讨论, 许多城市将战略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指导城市总体规划,这 对于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具有重要意义。
❖ 在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重点发展项目等 方面,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出轮廓性安排的基 础上,通过城市总体规划落实到具体的土地资源配置和空 间布局上。
❖ 3、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 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 规划,但是在内容和作用上存在着差异。
❖ 在编制内容上,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社 会和谐的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 节约型城市。
(四)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 1、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 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但在地域 范围、规划内容的重点和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内容概述:第一章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的-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的基本方法- 城市规划的组织机构与程序第二章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历史沿革-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与形成机制- 城市空间布局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与调整第四章城市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用地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用地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用地规划的分类与方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步骤第五章城市生活与社区规划- 城市生活空间的需求与特点- 城市社区的定义和功能- 城市社区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社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第六章城市交通与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的发展与特点- 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控制与管理第七章城市环境与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的问题与挑战-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环境规划的评价与监测第八章城市景观与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景观规划的保护与管理第九章城市保护与保护规划- 城市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城市保护规划的原则与步骤- 城市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保护规划的实施与监测第十章城市更新与更新规划- 城市更新的概念与动因- 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城市更新规划的实施与评价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路径-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监测-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附录:国内外城市规划实例分析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
2、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制止城市恶性膨胀
A 发展卫星城 B 疏散人口 C 建小城镇
(2)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A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三废及噪音。 B 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性环境规划。
(3)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向立体发展 (4)有发展专线公共交通的趋势(高架、地铁) (5)重视居住环境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英、美等工业发展国家城市人口一般 达 到占全国人口的70—80%。
其中:
日本为 88%
原西德为 85%
美国为 81%
法国为 78%
原苏联为 60%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经济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 物力,以超经济手段,建设城市,都城规模都很大。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 城市规模小。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临淄城 “连衽成幛 ,举祙成幕”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了 定居的居住点。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集中于城市,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失
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也 加速了城市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四)现代城市
第13章 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最新课件
20
❖ 在确定城市性质时,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 1)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城
市性质是最主要、最本质职能的反应,是对城市职能中的 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主要职能的综合概括。城市职能一 般是通过城市现状资料的分析,对城市现状客观存在的职 能的描述;而城市性质则一般表示城市规划期内的目标或 方向,带有明显的未来发展指向。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出发制定 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城市功能和 结构完善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土地使用所作的安排。二者在 规划目标、规划内容以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都存 在着差异。
❖ 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通过对土地用途的控制保证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城 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的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
最新课件
6
(三)新时期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 当前我国总体规划正面临新宏观发展环境,必须树立引导 城市科学理性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这不仅是正确制定城市 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指导总体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
❖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2)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 ❖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最新课件
7
❖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确定城市性质是总体规划的 首要内容。不同的城市性质决定着不同城市的特征和工作 重点,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用地构成的重要依据 ,对确定城市规模,城市用地组织的特点以及各种市政公 用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 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3田园城市的理论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7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而和谐发展则是在永续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共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存方式。
或者说,和谐城市以永续性为底线,但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界的发展模式。
8柱锥模型:p75第五章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2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最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3城市环境的概念: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地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4城市环境效应的概念:城市环境效应是指城市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果,包括污染效应、生态效应、地学效应、资源效应、美学效应等。
5城市环境效应的类型:1城市环境的污染效应、生态效应、地学效应、资源效应、美学效应。
6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详情p88)7城市环境质量:是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第十章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3城市规划层面及其主要内容:p1734从行政层面上区分,我国的城乡规划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5城市、镇主体规划的内容:p1746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7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设类型;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规定。
8、(能)进行城乡规划的调整与修改。
第十一章1、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2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经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3城市用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4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5城市用地的区划:1行政区划;2用途区划;3房产地权区划;4地价区划;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
并规定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在第二章的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归国家所有;第九条中规定:国家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7滑坡与崩塌的概念: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称为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突然崩落、滚动,堆积在山坡下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8冲沟: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式的沟槽。
9谷地逆温层:10:热岛:p201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31条第3款规定:(中心城区规划应包括)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理措施。
12用地评定分为三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3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1建设现状和使用;2区域关系;3市政设施配套;4重大基础设施;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7文化遗存;8社会问题。
14现行城市用地分类的标准:1990年的标准:10大类,46中类,73小类;新版:8大类,35中类,44小类;8大类:R居住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物流仓储用地;S交通设施用地;U公共设施用地;G绿地。
第十二章1区域:区域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方法。
2区域的特征:1区域的可度量性和空间性;2区域的系统性;3区域的动态性;4区域的不重复性。
3区域规划:就是通过对区域发展规律的认知而描绘未来较全面或长远的发展蓝图。
广义的区域规划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
认为区际规划是在各有关区域之间进行分区规划,着重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区内规划即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发展和建设进行内部协作的统一规划,既包括该区域的国土建设规划,也包括该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主要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建设计划。
4区域规划的类型:一类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另一类是以整治落后地区和以开发资源为目标的区域规划。
5城市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p2366城市群规划:247第十三章(重点之一)1?2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2593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1战略目标;2战略重点;3战略措施。
4城市职能的概念: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由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5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1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2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3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
还应注意,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次确定城市性质要从区域视角,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6城市规模的定义: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7城市人口的构成: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8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络状、环形放射状;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9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10城市总体布局的内容:1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2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3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4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11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2总体规划涉及的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市区、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建成区。
13市域:是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外围市(县)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