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保密管理工作,适用于所有本单位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管理、计算机使用与维护的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等。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管理第四条本单位应制定计算机系统权限管理规定,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分配不同的权限,确保信息的访问和使用仅限于特定人员;第五条本单位应定期备份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备不时之需;第六条本单位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七条本单位应建立计算机安全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病毒查杀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第三章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安全管理第八条本单位应建立加密通信机制,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第九条本单位应建立合理的数据存储方案,确保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严格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第十条本单位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及时的漏洞修补和安全更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定期清理无用数据和临时文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第四章计算机使用与维护的安全管理第十二条本单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应遵守使用规范,不得擅自安装非法软件和插件,不得私自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更改和升级;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开展定期的计算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使用和维护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建立计算机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应对计算机故障、数据丢失和网络攻击等问题;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建立计算机维护记录,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建立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建立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加强对网络设备和网络传输线路的保护,防止网络设备被非法侵入和破坏;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建立网络访问控制机制,对外部网络访问进行合理的限制和控制;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审计,发现异常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一、引言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是指为保护计算机系统和信息安全,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本制度旨在规范计算机使用和管理行为,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防止机密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确保计算机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三、基本原则1.保密原则:所有与公司机密信息相关的计算机操作都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人员的许可,不得擅自查看、复制或传送机密信息。

2.责任原则:每位计算机使用人员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确保计算机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3.审计原则:对所有计算机操作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的行为。

四、计算机使用权限管理1.计算机账号管理a.每位计算机使用人员应拥有独立的账号,账号由安全管理员分配。

不得使用他人账号。

b.账号密码应由用户自行保管,禁止告知他人。

2.计算机访问权限管理a.根据职责和需要,给予计算机使用人员适当的访问权限,分级管理。

b.禁止未经许可的计算机访问行为,不得擅自修改系统配置。

五、网络安全管理1.网络账号管理a.每位计算机使用人员应拥有独立的网络账号,账号由网络管理员分配。

不得使用他人账号。

b.账号密码应定期更换,且不得与其他账号密码相同。

2.防火墙设置a.防火墙应正常运行,不得关闭或篡改设置。

b.禁止未经授权的外部网络访问,限制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访问。

3.病毒防护管理a.每台计算机应安装有效的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库更新和全盘扫描。

b.不得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和文件。

六、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1.数据备份a.重要数据应定期备份,并保存至可靠的存储介质中。

b.备份数据应加密传输,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2.数据恢复a.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b.恢复后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七、违规行为处理1.一般违规行为a.违反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的行为,如未经授权查看、复制、传送机密信息,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些精心整理的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1为加强鼓楼区委办公室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设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小组,指定计算机信息保密安全员负责本办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抓好有关规章制度建设,切实落实领导负责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信息定密审批制度,涉密信息载体和机房管理制度等,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三、凡被确认为涉密计算机或涉密网络,应加贴“涉密标识”或标明“涉密标记”,严格按保密工作要求管理;凡与政务内网联接的计算机和处理单位内部工作事务的计算机也应按涉密计算机加强管理,严防国家秘密(含内部工作秘密)信息泄漏。

四、处理国家秘密信息或内部工作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绝不能上国际互联网,如确需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必须安装经国家保密部门批准认定的物理隔离卡;做到内外网分开使用,有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不能处理国家秘密或内部工作秘密信息。

五、认真落实“谁上网,谁负责”和“上网信息单位领导审批制度”的规定,凡向政务外网、互联网提供或发布信息,其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且应事先经单位主管领导审查批准。

六、加强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对存储、处理、传递、输出的涉密信息,要有相应密级标识,密级标识不能与正文分离;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应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照密级的要求进行管理,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国家秘密信息,应采取密码加密办法保护;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不能降低密级使用,不再使用的媒体应及时销毁;存储过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的维修,应保证所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不被泄漏;涉密计算机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密级文件进行管理。

七、严禁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严禁将存有秘密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在互联网(政务外网)上使用;严禁上网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和内部文件资料;严禁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上使用,严禁将原涉密计算机变更用途作为可上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使用,确保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严格分开使用。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等制度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等制度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等制度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处理,计算机的使用必须遵循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

为了确保信息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和个人权益,制定并执行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等制度至关重要。

一、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一)涉密计算机的定义与认定涉密计算机是指用于处理、存储、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

其认定应依据国家相关保密标准和规定,由专门的保密管理部门进行。

(二)物理安全保障涉密计算机应放置在专门的保密场所,具备防火、防水、防盗、防电磁泄漏等物理防护措施。

场所应限制人员进出,并安装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

(三)设备采购与管理采购涉密计算机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产品,并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和审批程序。

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报废应进行详细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四)操作系统与软件管理涉密计算机应安装经过安全认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及时进行更新和补丁修复。

禁止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特别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国外软件。

(五)用户权限管理为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明确其可访问和操作的信息范围。

用户应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六)信息存储与传输涉密信息应存储在加密的存储介质中,传输应采用加密通道,确保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

(七)病毒防护与安全审计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和安全扫描。

同时,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计算机的操作行为进行记录和审查。

(八)维修与报废处理涉密计算机的维修应由具备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在维修过程中采取保密措施。

报废时,应确保存储介质中的信息被彻底清除,无法恢复。

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一)信息分类与标识对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的信息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敏感信息,哪些是普通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标识。

(二)个人隐私保护尊重用户的个人隐私,不得未经授权收集、存储、使用或披露个人敏感信息。

保密单位计算机管理制度

保密单位计算机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保密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防止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重要信息的泄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重要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设备。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2.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保密办公室,负责日常保密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切实履行保密职责。

四、保密措施1. 计算机硬件设备(1)涉密计算机应专机专用,不得与互联网、其他非涉密网络连接。

(2)非涉密计算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计算机软件(1)涉密计算机应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并定期更新。

(2)非涉密计算机不得安装具有潜在安全风险的软件。

3. 计算机数据(1)涉密数据应分类存储,严格实行分级保护。

(2)非涉密数据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 计算机网络安全(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复。

(2)禁止使用公共Wi-Fi等不安全的网络环境进行涉密工作。

5. 移动存储介质(1)严禁将涉密信息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上,如U盘、光盘等。

(2)非涉密信息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上时,应采取加密措施。

五、人员管理1. 涉密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保密意识,掌握保密基本知识。

2.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保密教育培训,提高保密意识。

3. 操作人员离岗或离职时,应将相关保密信息进行清理和销毁。

六、监督检查1. 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

2. 保密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各岗位保密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3. 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防止国家秘密泄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使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人员。

二、组织管理1. 成立计算机保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

2. 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日常保密管理工作,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三、涉密计算机管理1. 涉密计算机应专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不得与互联网或其他非涉密网络连接。

2. 涉密计算机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并签订保密协议。

3. 涉密计算机应安装国家认可的安全防护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安全补丁。

4. 对于涉密数据,应采取加密存储和传输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四、非涉密计算机管理1. 非涉密计算机用于处理一般工作信息,应与涉密计算机物理隔离,避免交叉使用。

2. 非涉密计算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3. 使用非涉密计算机时,也应遵守基本的信息安全规范,不得随意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或打开可疑邮件。

五、网络与数据通信管理1. 严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涉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

2. 对于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的非涉密信息,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VPN等加密通道。

3. 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网络安全。

六、应急处理与违规处罚1. 制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措施。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个人或单位,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其他法律制裁。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计算机保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有更新,应及时通知全体人员并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确保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防范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数据库和其他相关设备及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公司内所有涉及计算机系统和信息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均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信息安全责任第四条公司领导应高度重视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明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推动信息安全意识的普及。

第五条公司内各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备专门的信息安全人员,负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公司领导和相关信息安全人员应当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计算机系统管理第七条公司内所有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均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排查,确保系统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系统管理员应当设定合理的权限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系统和数据。

第九条系统管理员应当备份重要数据和文件,定期检查备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四章信息安全管理第十条公司内所有员工应当保护公司和客户的隐私信息,不得私自泄露或传播公司机密信息。

第十一条公司内所有员工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不得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从事非法活动。

第十二条公司内所有员工应当定期更改密码,确保账户的安全和隐私。

第五章突发事件处理第十三条一旦发生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遭受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应立即通知信息安全人员和领导,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理。

第十四条各部门和单位应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第六章违规处罚第十五条对于违反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的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禁止访问计算机系统等。

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公司领导。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的草拟,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提出改进建议。

计算机保密与安全管理制度四篇.doc

计算机保密与安全管理制度四篇.doc

计算机保密与安全管理制度四篇第1条计算机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局计算机安全管理,保守国家秘密,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使用,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的效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计算机安全操作技术管理第二条各部门计算机应建立计算机档案,包括机器配置、维护记录、部件更换等。

每台计算机都应该由一个特定的人来管理。

用户是计算机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日常维护。

第三条用户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使用计算机。

按照正常步骤打开并退出操作系统;不要随意更改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置的网络的相关参数;不允许任意删除或修改计算机统一设置的系统软件。

计算机中无用的文件和垃圾站中无用的信息应该经常清理,以保持正常的硬盘空间。

工作后,必须切断电源(关闭接线板)。

第四条用户应当保证计算机处于无病毒状态。

计算机应配备正版反病毒软件,反病毒软件应定期(通常每月一次)和定期(通常每周一次)升级。

首次使用的软件、数据载体(软盘、U盘、移动硬盘、光盘)在投入使用前,应经过杀毒软件测试,确认无病毒和无害数据。

如果电脑操作人员发现电脑感染了病毒,应立即中断操作,并联系电脑管理员,在切断与办公室局域网连接的情况下,及时清除病毒。

第五条计算机主要用于处理业务数据和信息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严禁在工作时间使用电脑玩游戏和安装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第六条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国务院9月发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和网络设备的决定》(计算机网卡、网线等)。

)。

第三章安全保密管理第九条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办公室的安全保密制度和相关保密规定,不得将涉密文件存放在联网计算机的硬盘上,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时,必须切断与互联网的连接状态。

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泄露国家秘密;不允许利用互联网进行收集、整理、窃取国家秘密;使用电子邮件进行网上信息交换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使用电子邮件传输、转发或复制国家秘密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范文(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 FS-QG-77066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范文
Computer security man ageme nt system model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直)
为加强计算机信息保密管理工作,杜绝泄密隐患,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各单位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网络的统一建设和管理,维护网络正常运转。

第二条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与国际互联网联网的计算机中存储、处理、传递。

涉密的网络必须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

各单位接涉密网络的计算机不得上国际互联网。

第三条凡是上国际互联网的信息要经单位分管领导审批。

做到涉密的信息不上网、上网的信息不涉密。

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上网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提高上网人员的保密观念,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执行有关规定。

第四条使用电子邮件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不得利用电子邮件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

第五条凡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设备的维修,应保证储存的国家秘密信息不被泄露,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维修点进行维修,并派技术人员在现场负责监督。

第六条如果发现计算机系统泄密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按规定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条涉密的计算机信息在打印输出时,打印出的文件应当按照相应密级文件管理,打印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废页应当及时销毁。

第八条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涉密计算机造成泄密事件的,将依照法规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