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语文命题规律
2023河南中考命题说明 语文

2023河南中考命题说明语文一、考试目标河南省中考语文考试旨在通过考查学生语文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内容1.语言知识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修辞等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句法、词语搭配、语法概念等方面的考查。
2.阅读能力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以及阅读应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等方面的考查。
3.写作能力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命题要求1.突出基础知识命题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2.注重实际应用命题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目,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综合素养命题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题目,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批判思维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命题方式1.综合性命题考试命题以综合命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通过综合命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
2.情境式命题考试命题以情境式命题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语文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式命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立意深刻考试命题以立意深刻、彰显人文关怀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品质,通过立意深刻的命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现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河南省中考语文考试命题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通过注重基础知识、实际应用和综合素养的命题要求,以综合性、情境式、立意深刻的命题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中考语文命题原则

中考语文命题原则
一、确保方向正确
中考命题既要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中体现学科育人,又要在语料选择、试题命制与答案制定等方面与国家大政方针及法律法规内容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考试卷不偏离学科育人的正确方向。
二、坚持依标命题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专业依据,试题应语料鲜活、富有时代气息,紧扣课标,科学把握难度,不拔高、不低就,能够科学考查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注重创设情境
试题情境即生活化的学习场景。
中考试题应侧重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试题情境应基于真实生活世界,强调学以致用;基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指向思维发展。
四、引导现实需求
变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考试题除了引领教师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还应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养成科学、适合的学科学习习惯,培养正向、持久的学科学习情感。
五、杜绝照搬原题
中考试题要引导初中教学及复习备考走出大量刷题、押题的应试教育套路,在试题命制上体现创新性、综合性。
六、力求合规有效
中考试题语言表述应符合初中生语言发展实际,试题容量应与学生常态答题速度、答题时间相匹配,试题答案应明确、准确、可靠,试卷符合网上阅卷要求,便于扫描、阅卷、计分和统计分析。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命题说明

2020年河南省中招语文命题说明(摘自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平台)一、指导思想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教基[2020]201号)的要求来命制的。
试题面向河南省全体初中毕业生,全面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业方面达到的水平,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命题原则(一)坚持基础性原则。
语文试题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试题难易度、区分度合理。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
语文试题围绕语文学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力求设置具体、真实的语言情境,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
语文试题体现课改理念,稳中求新,在保持整体结构、板块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语材选择、题型设置、设问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坚持科学性原则。
语文试题杜绝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
紧扣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文本核心价值设题,题干表述简洁明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详实。
(五)坚持时代性、公平性原则。
语文试题所用语材多是从2020年的报刊杂志上选取,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兼顾城乡学校的差别,确保试题的公平性。
三、试题特点(一)彰显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国家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试题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重视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试题语材涉及了社会法治、济世情怀、红色精神、地方文化、歌颂普通劳动者、“大丈夫”精神、对“危机”的认识等多个话题,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自我,而且关注传统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发展,在阅读及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点评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点评坚持素养立意,注重教考衔接——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点评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继续坚持素养立意、依标命题的原则,精心选材,统筹设计,保持命题理念,整体思路稳定,注重价值引领,密切关联教材,积极呼应和引导教学。
一、坚持素养立意,落实立德树人1.注重价值引领,体现培根铸魂今年试题语料典型丰富,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熏陶感染作用。
“古诗文名句”,距今8000年的契刻符号,多角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利奇迹“红旗渠”彰显积极昂扬的新时代精神;现代文阅读《老兵和军马》写出老兵永远不变的善良与追求,彰显美好的人性;《让敦煌再“活”两万年》等文本揭示DNA存储的高科技魅力;课内文言文《醉翁亭记》与课外文言文《后知轩记》让学生领略古代圣贤济世爱民、方正自律的美好精神;写作部分的小诗精美灵动、内涵丰富,引导学生正确观照自己的内心和成长。
这些文字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既有突出的传统文化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加强思维考查,旨在启智增慧试题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试题精选文学作品,针对作品的特点设置典型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受,品味语言之美。
《老兵与军马》在多件事中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试题考查对人物当时心理、如何表现不舍之情的分析,体会作品语言的表现力。
《醉翁亭记》让学生区别不同标点断句的合理性,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元性。
《赤壁》一诗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假设,试题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用意,体会表达技巧的效果.....加强形象思维的考查,有利于学生丰富心灵、提高修养、审美鉴赏。
《让敦煌再“活”两万年》旨在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试题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两种现象能否形成因果关系、事实能否形成合理的观点、两文内容有何异同、结构理解是否合理、能否严谨论证等多方面入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
2023河南中考命题说明 语文

2023河南中考命题说明语文一、命题目标:1、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运用能力。
2、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批评能力,包括写作表达的能力和文学批评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综合性:题目应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能够涵盖语文各个方面的内容,如词汇、语法、修辞和阅读理解等。
2、难度适宜:题目的难度应适合考生的学习水平,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能够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3、灵活多样:题目的形式和题材应丰富多样,既有选择题,也有填空题和解答题等,既有现代文选材,也有古代文选材。
4、考查重点:题目应围绕考纲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命题,突出考查考生的重点知识和能力。
5、合理性:题目应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能够真实地反映考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三、命题内容:1、词汇与语法:对词汇和语法的考查应注重考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句法结构和语法错误的纠正等。
2、修辞和阅读理解:对修辞和阅读理解的考查应注重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文学手法和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3、写作能力和批评能力:对写作能力和批评能力的考查应注重考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包括提纲作文和批评文章的写作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分析能力。
四、命题要求:1、命题要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注重提高考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2、命题要注意素材的选取和组织,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
3、命题要统筹考查各个能力的综合运用,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命题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命题组织:1、命题组织要注重合作,形成协作机制,确保命题的质量和水平。
2、命题组织要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命题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命题水平。
3、命题组织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命题经验,不断完善命题方法和手段。
河南中考考试出题规律

说明文 (还原句子)
2012
夹叙夹议(蝴蝶的故事)46,47,细节;48推理;49段落主旨;50标题
议论文51,53细节;52,55推理;54猜词
应用文56,57,58,59细节;60推理
说明文(还原句子)
2013
记叙文(学会放手)
议论文(因果关系)
应用文(广告文体)
说明文(还原句子)
3.复读全文,检查核对。注意所填单词的大小写。
为了方便记忆,试着记住下面的顺口溜:
空前空后要注意,“名词”单复数要牢记、还有’s不能放弃。
数词(0—1道):主要考查基数词变序数词、序数词,偶尔涉及概数词(2014年)。
冷高点:
宾语从句引导词:近8年只在2014年考查1次(how)。
【2016预测】预计2016河南中招词语运用题会考查故事类记叙文、事物介绍类、学生活动等。考点以必考点和高频点为主,可能会涉及冷考点。
词语运用的做题策略
1.通过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
所设的句子不会太长,词数不超过15词。
五、短文填空10分
2010-2016河南词语运用试题规律
名词
动词
形容
副词
介词
连词
数词
代词
形式变化
2
6
2
6
2
5
2
2
4
2015
词语运用规律总结
【规律】词语运用题近8年连着4年考查记叙文(2010—2013),近两年以及2008和2009年均为说明文。话题主要为教育故事、事物介绍、幽默故事、励志故事和假期活动。通常为2—6段,词数为150—230,生词为0—3个。
阅读理解C篇:
广告图表类文章,话题多为事物介绍(多为地点、书、广告、电影票等的介绍)、校园活动、日常活动等;2013年和2009年不是以表格形式呈现,话题分别为假期活动和科普知识。考查方式主要为细节理解题、数字计算题、推理判断题,偶尔涉及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
河南省近三年中考语文题型变化整理分析

①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②错字为同音异形字和同音形近字 ③每项都是两个2字词语两个4字词语一个3字词语,每项有一个错误
①2道直接默写+2道理解型默写,8分 ②直接默写仅有两小句,而理解性默写有6小句 ③诗歌和文言文的考查比例为5:3
①考查语意表达、路线说明、对联拟写等语言运用题目,共3小题9分; ②三个小题设计在同一综合性活动中,彼此不孤立
①考查文章情节梳理和把握,共计4分 ②需要模仿示例结构进行简单概括
①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共计4分 ②要从不同情况下人物的应对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
①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共计4分 ②考查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
①考查课标内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以单选题呈现,2分 ②文段来自《出师表》中,但考查的实词全部来自课标:顾、许、竭、益 ①考查课标内文言句子的翻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分 ②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实词和句式 考查课标内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①考查课标外文言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4分 ②出现了课标与课外文言语段的对比,但迁移的文言文和课内有一定联系 ①考查对词中“雁”的意象分析与词的背景认知、情感主旨和诗歌赏析 ②考查形式为两个简答,共4分 ③考查诗歌的主题为爱国与思乡
①从20年变化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来,21年的材料设置、题型设置基本保持稳定; ②考点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方法、写作思路、段落作用、材料辨析等题目; ③很明显,题目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从固有的设问形式走向深度分析阅读材料
①三年来两次考到《出师表》,两次考到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②考点基本固定:文言实词的理解、一词多义现象 ①题目形式保持不变,全都是对课标内文言句子的翻译考查。 ②采分点主要是重点实词和句式 这个部分考点一直在变,修辞、情感到文意理解都有涉及,但好在全都是课标内文本的考查 ①全都是分析对比文言语段中人物的形象。②设题更加灵活多样
河南中考试卷出题规律

二、单项选择15分2010-2016年河南中考单选考查分布情况虚拟语气不考;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不考;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不考三、完形填空10分2010-2016河南中考完形填空考查情况完形填空的设题特点1.记叙文,话题主要为教育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以及情感故事。
通常为1—9段,词数为180—235,通常会设置2个生词,且均给出汉语释义。
2.考查点绝大多数为实词的词义辨析,把所有的词串起来基本可以复现整个篇章的结构和脉络。
四、阅读理解40分2010-2016河南中考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设题规律阅读理解A篇:记叙文,话题主要为教育故事、哲理故事、情感故事及励志故事。
通常为3—9段,词数为210—320,生词多为2个,偶尔会出现4个,均有汉语释义。
考查方式主要为细节理解题(2—3道),推理判断题、标题归纳题、主旨大意题和词义猜测题也会涉及,最多各1道。
阅读理解B篇:说明文,话题主要为科普知识、咨询建议、事物介绍,也会涉及学生学习、饮食健康。
通常为4—9段,词数为220—300,生词为1—4个,多为2—3个,均给出汉语释义。
考查方式主要为细节理解题(2—3道)、推理判断题(0—1道)、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和标题归纳题,偶尔还会涉及图示理解题和代词指代题。
A、B两篇的最后一题一般不会重复,主旨大意题和标题归纳题轮流设置,而且一套卷子中词义猜题题、标题归纳题和主旨大意题最多只会涉及各1道。
阅读理解C篇:广告图表类文章,话题多为事物介绍(多为地点、书、广告、电影票等的介绍)、校园活动、日常活动等;2013年和2009年不是以表格形式呈现,话题分别为假期活动和科普知识。
考查方式主要为细节理解题、数字计算题、推理判断题,偶尔涉及词义猜测题和主旨大意题。
阅读理解D篇:考查句子还原题。
话题主要为咨询建议、学生学习及人际交往。
通常为3—7段,词数为180—330,生词为0—3个。
本题一般有1道位于句首或句末的题,4道位于句中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中考语文命题规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近年河南中考语文命题规律
一、积累与运用:(约28分)
1、字、词: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选出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以多音字和形近字为主,也有音近字,给2——3分。
2、字形: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择出有错别字或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给2分。
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常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给3分。
4、古诗文默写: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直接默写、理解默写、主题默写、情景默写等,给8分。
5、句子的衔接与排列: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直接填空和选句填空,给3——4分。
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多以概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为主,也有名著常识识记、作品感悟,给4分。
7、综合性学习:常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有:拟新闻标题、概括材料内容、筛选信息、描述画面内容,给7——10分。
二、现代文阅读:(约28分)
1、记叙文阅读:
是必考题,一般设4——5道小题,给16分,以简答形式为主。
选文主题:反映美好品质,赞扬积极向上真善美;表现可贵精神;启示人们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考查的内容有:概括故事内容;赏析重点词语、句子;分析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分析题目作用;分析重点段落作用;探究文章立意;分析人物形象;补写(或续写)内容等。
2、议论文/说明文阅读:
这两种文体一般轮流出现。
议论文:在选文的内容上,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态度。
考查的内容有:中心论点;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及作用;论据、重点段落作用;论证内容的理解等。
一般设4个小题,给12——13分。
说明文:在选文的内容上,介绍新的科技成果、自然生态问题、安全与健康问题。
考查的内容有: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重点段落作用;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等。
一般设4道小题,给12---13分。
三、古诗文阅读和古诗词阅读:(约14分)
1、必考内容,通常以课内外比较阅读的形式出现,课内文段,以中学语文教材应背诵的文章为准,多出自八、九年级教材。
考查的内容有:文言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均为课内);对课内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课内外文章在主题、选材、人物等方面的比较。
4道小题,给10----11分。
2、古诗词阅读:必考内容,选文均出自语文教材必背篇目,以八年级教材为主。
考查的内容有:分析诗人感情;赏析诗句或重点字词;对诗词主题的感悟等。
一般设2道小题,给4分。
四、作文:(满分50分)
1、必考内容,均以“二选一”式命题,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为第一题,材料作文为第二题。
给50分。
2、作文题目或主题:
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体悟真情;感悟成长与生活;
材料作文:多为富含哲理的语言文字,材料寓意均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好的学习、生活态度等,较具开放性。
3、通常要求有:保密(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若不可避免,可以用A、B、C…….等代替,一个符号,可以代替一个短语)、字数、文体、补题、选材、立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