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按必修五册整理150项)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汇总(5)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汇总(5)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汇总(5)高中语文必修5课本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归去来兮辞》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1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2 风波:战乱。

3 公田:供俸禄的田。

4人事:指做官。

5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1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2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3“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4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5襜帷:车的帷幔。

6旬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7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8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9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11北辰:北极星。

这里暗指国君。

12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做宣室。

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4“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文学常识(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文学常识(全)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共31页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共31页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 常识梳理汇总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学常识汇编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学常识汇编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学常识第一册1、毛泽东,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原名戴梦鸥。

中国现代派诗人。

《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公开反对革命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

代表作《再别康桥》。

3、艾青,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史事。

5、《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

记事上起于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和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和文学家。

6、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

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司马迁撰有《史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7、《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公元前91年完成,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

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曾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记载了自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间的历史,共一百三十篇,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先河,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化常识大全1、《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1—4《烛之武退秦师》)2、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4《烛之武退秦师》)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4《烛之武退秦师》)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1—4《烛之武退秦师》)5、行李:出使的人。

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1—4《烛之武退秦师》)6、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1—5《荆轲刺秦王》)7、竖子:对人的蔑称。

(1—5《荆轲刺秦王》):8、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5《荆轲刺秦王》)9、七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1—5《荆轲刺秦王》)10、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1—5《荆轲刺秦王》)11、陛:殿前的台阶。

(1—5《荆轲刺秦王》)12、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种兵器。

(1—5《荆轲刺秦王》)13、郎中:宫廷的侍卫。

(1—5《荆轲刺秦王》)14、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视傲慢对方的姿态。

(1—5《荆轲刺秦王》)15、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

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

(1—6《鸿门宴》)\16、关中: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1—6《鸿门宴》)17、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6《鸿门宴》)18、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1—6《鸿门宴》)19、季父:叔父。

(1—6《鸿门宴》)20、张良:字子房,刘邦的主要谋士。

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

留,地名,在今江苏沛县东南。

(1—6《鸿门宴》)21、鲰生: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浅陋,卑微。

(1—6《鸿门宴》)22、河:黄河。

(1—6《鸿门宴》)23、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

亚,次。

(1—6《鸿门宴》)、24、跽:跪直身子。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1—6《鸿门宴》)25、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1—6《鸿门宴》)26、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1—6《鸿门宴》)27、廿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

廿四桥,即二十四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传说隋炀帝曾月夜令宫女24人吹箫于此,故名。

(2—2《故都的秋》)28、《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

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4《氓》)29、卜筮: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来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2—4《氓》)30、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2—4《氓》)31、玁狁: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2—4《采薇》)>32、阳:指阴历十月。

(2—4《采薇》)33、路:高达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得车。

又叫戎车。

周代时战争是车战。

(2—4《采薇》)34、象弭鱼服: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形容装备精良。

(2—4《采薇》)35、《楚辞》:《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2—5《离骚》)3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

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

(2—6《孔雀东南飞》)。

37、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6《孔雀东南飞》)38、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

(2—6《孔雀东南飞》)39、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

(2—6《孔雀东南飞》);40、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2—6《孔雀东南飞》)41、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

“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2—6《孔雀东南飞》)42、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2—6《孔雀东南飞》)43、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2—6《孔雀东南飞》)44、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2—6《孔雀东南飞》)45、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得样子,所以称为“斗帐”。

(2—6《孔雀东南飞》)46、帘:通“奁”,女子梳妆用得镜匣。

(2—6《孔雀东南飞》)47、玳瑁:一种同龟相似的爬行动物,甲壳黄黑色,有黑斑,有光泽,可制装饰品。

(2—6《孔雀东南飞》)-48、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

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2—6《孔雀东南飞》)49、否泰:运气的好坏。

否,坏运气。

泰,好运气。

(2—6《孔雀东南飞》)50、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2—6《孔雀东南飞》)51、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2—6《孔雀东南飞》)5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2—7《涉江采芙蓉》)53、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2—7《短歌行》)54、青青子衿: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2—7《短歌行》)5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2—7《短歌行》)/5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

(2—7《短歌行》)57、《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聚会。

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序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2—8《兰亭集序》)58、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8《兰亭集序》)59、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2—8《兰亭集序》)60、禊事:禊,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在用“巳”日。

禊日,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8《兰亭集序》)61、管弦:箫笛用竹制成,是管类。

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

(2—8《兰亭集序》)62、契:用木或竹制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2—8《兰亭集序》)63、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2—9《赤壁赋》)、64、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9《赤壁赋》)65、当轴:旧指当政大臣,比喻居于政要地位。

语出《宋史·苏轼传》:“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恨。

”(2—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66、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3—1《林黛玉进贾府》)67、万机宸翰之宝:这是皇帝印章上的文字。

万机,同“万机”,就是万事,形容皇帝政务繁多,日理万机的意思。

宸翰,皇帝的笔迹。

宸,北宸,即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宝,皇帝的印玺。

(3—1《林黛玉进贾府》)78、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待漏,旧时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里等待上朝的时刻。

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指代时间。

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帝。

墨龙大画,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

旧时以龙象征帝王,画中之“潮”与朝见之“朝”谐音。

隐寓朝见君王的意思。

(3—1《林黛玉进贾府》)79、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3—1《林黛玉进贾府》)80、寄名锁:旧时怕幼儿夭亡,给寺院或道观一定财物,让幼儿当“寄名”弟子,并在幼儿的项下系一小金锁,叫“寄名锁”。

(3—1《林黛玉进贾府》)81、护身符:从道观领来的一种符箓。

迷信的人认为把它带在身上,可以避祸免灾。

(3—1《林黛玉进贾府》)*82、送灶:旧时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一天或前一天送灶神,叫“送灶”。

(3—2《祝福》)8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3—2《祝福》)8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3—2《祝福》)85、《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

(3—2《祝福》)86、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2《祝福》)87、无常:佛教用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中,没有常住性,后引申为死的意思。

(3—2《祝福》)88、千:即吊。

旧时称钱一千文为一贯、一吊或一串。

(3—2《祝福》)89、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

(3—4《蜀道难》)@90、分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

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

(3—4《蜀道难》)91、长句:指七言诗。

唐代的习惯说法。

(3—6《琵琶行》)92、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3—6《琵琶行》)93、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