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防御手册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
据有关自然灾害情况分析表明,全世界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大约有70%左右的灾害是因气象灾害造成的。
因此,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全民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气象部门将根据各种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各种气象灾害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
相关部门及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报道,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减免灾害损失。
干旱危害及防御措施通常所说的旱灾,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形成的。
干旱程度的确定均与前期降水量、干旱持续日数、地下水位以及农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生长发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
旱灾是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农业受灾,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等;还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等。
旱灾防御措施: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兴修水利,合理灌溉,科学用水;二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育耐旱品种;三是加强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研究,例如人工增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等;四是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湖工作,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危害。
暴雨洪涝危害及防御措施暴雨是指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量每日达到50.1-100毫升的降雨,降雨量每日超过100毫升的为大暴雨,超过200毫升的为特大暴雨。
暴雨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暴雨应急防御措施:一是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手册》一、宣传目的1、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灾害防治能力;2、增强全社会灾害应急处置能力;3、普及灾害防治知识,加强灾害防治宣传教育;4、加强科技支撑,促进灾害防治技术创新;5、建立全面减灾体系,提高社会减灾水平。
二、宣传内容1、什么是灾害灾害是指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害的自然现象,可以造成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破坏。
2、常见灾害常见的灾害有洪水、地震、台风、干旱、泥石流、山洪等。
3、防灾减灾措施(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减少灾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根据灾害特征,建设具有较强防护性能的建筑物、设施、技术设备等,降低灾害的危害性和破坏程度。
(2)安全预警:发展气象预报、地震预报、海洋预报等专业预报技术,及时发布预警,动员人民做好防范准备。
(3)应急救援: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灾害,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及时处置灾害,减少损失。
(4)科学管理:科学安排抗灾建设,建立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确保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有序。
(5)公众宣传:开展灾害防治宣传知识,普及防灾知识,提高社会对灾害的预防意识,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
三、宣传方法(1)结合实际:围绕社会实际开展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把实际情况联系到宣传教育中。
(2)立体化教学:利用多媒体、图表和模型等,充分彰显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加深人们的印象。
(3)社会宣传:利用媒体,定期发布灾害防治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了解灾害的避免和防治知识。
(4)社区宣传:在社区活动中,开展灾害防治知识普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操性演示,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灾害防治的方法。
防灾减灾宣传手册

防灾减灾宣传手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灾害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严重问题。
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损失,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
因此,防灾减灾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全面提高民众防灾自救能力,我们需要编写一份防灾减灾宣传手册。
一、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各种力量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减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做好气象预报: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对于减轻灾害的影响极大。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天气预报和防灾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抗灾能力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健全。
3. 积极开展预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
二、地震灾害的应对措施地球是一个不断运转的巨大系统,其中包括了地震这一特殊的现象。
地震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地震灾害的应对措施:1. 做好地震预警准备工作:地震预警通常是提前几秒钟到几分钟发出的,但这几秒钟或几分钟足以让我们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因地震带来的损失。
2. 预防家庭安全:发生地震时,如果不在内部或外部避难或安全下躲避,灾害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生命的危险。
因此,我们需要在家庭中了解安全的地方和逃生路线,确保家庭安全。
3. 注意后续灾害的出现:地震的后续灾害包括余震、地面塌陷等,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后续灾害,切勿因为地震结束而放松警惕。
三、洪灾灾害的应对措施洪灾一般指暴雨、塌方、冰雹、融雪等因素所引发,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我们需要了解以下洪灾灾害的应对措施:1. 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工作:提前在家里准备好防洪物资,必要时搬离自己的财产,确保人身安全。
2. 避免不必要的出行:在强降雨和洪灾时期,尽量减少出门,以防遭遇危险。
防洪排涝手册

序号预警等级预警等级标准响应行动1Ⅰ级(红色预警)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值班制度,领导小组组长对暴雨预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统筹调配防汛抢险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应急资源;副组长负责对各自分管部门进行防汛应急指挥,协助总指挥处理重大问题。
应急指挥部应建立联络机构,保持与市气象局的联系,掌握实时暴雨预警信息,并及时向下级部门传达。
(2)集团公司相关各部门、所属各公司负责人现场值班,组织准备防汛抢险器材和应急救援物资,对厂(场)区范围内各生产车间和道路市政设施进行巡检,采取抽排等有效措施排除路面积水。
对不能立即排除积水的路段,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指派专人值守。
(3)排水泵站相关负责人现场值班,加强与管网所的联动,根据集团调度指令加大雨水抽排力度,保证排水泵站正常运行,确保人员和设施安全,全力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4)停止一切户外作业。
施工现场立即停工,切断设备电源,检查配电箱、开关箱门的关闭情况,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设备,关闭工地大门和市政工程的围护设施。
施工负责人组织现场人员撤离至安全场所避雨,实时向工程管理部、斯普润公司负责人汇报现场情况。
(5)其他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防洪排涝相关工作。
2Ⅱ级(橙色预警)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值班制度,副组长负责对各自分管部门进行防汛应急指挥,全面了解现场防汛应急准备情况。
应急指挥部应建立联络机构,保持与市气象局的联系,掌握实时暴雨预警信息,并及时向下级部门传达。
(2)集团公司相关各部门、所属各公司负责人现场值班,组织准备防汛抢险器材和应急救援物资,对厂(场)区范围内各生产车间和道路市政设施进行巡检,采取抽排等有效措施排除路面积水。
对不能立即排除积水的路段,须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指派专人值守。
全民防灾应急手册(自然灾害紧急救援)

六. 震后的群众该如何组织自救
地震救援时应遵循先易后难,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和那 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此外,应特别注意先抢救医院、学校、旅馆等 人员密集的地方。
1
七. 如何寻找和营救被埋压人员 -1
首先,学会寻找被埋人员 1. 根据知情人提供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搜索定位,留意遇难人发出的
1
四. 被埋后如何自救 -1
1.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品 2. 用砖石、木棍等支持残垣断壁 3. 搬开身边砖瓦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4. 搬不动不要勉强,以防周围杂物再次坍塌 5.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不使用明火。
1
被埋后如何自救 -2
逃生宝典: 地震时粉尘、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弥漫会十分严重,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 主要原因。应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无论何种情况都应有强烈求生欲望。尽可能向有光亮、透气的地方转移, 并设法钻出废墟。 如果地震时被困地下室和井下,一般没有必要慌张。地下建筑物相对地 面建筑比较安全,应尽可能查找并保护好水源、食品。必要时还应当收 集尿液维生。
44
三、冒顶事故发生前的征兆
➢支架发出异响、掉渣 ➢片帮煤增多 ➢顶板裂缝、漏顶
45
四、冒顶事故后如何自救
① 冒顶事故发生后伤员应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场 ② 无法逃脱时,尽可能把身体藏在牢固支柱旁 ③
遭遇大面积冒顶阻塞巷道,即俗称“关门”时,应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只留一 盏灯照明,用工具不停敲打管道向外报警
或出现大面积渗水 ➢其他现象如,灰泥或混凝土斜坡护面松脱,或有泥土冲蚀现象
39
四、遭遇泥石流和滑坡时应如何做
40
五、如何防御、防治泥石流、滑坡引起的山地灾害
气象灾害防范手册

气象灾害防范手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无处不在,这些自然的力量在我们无助的面前展现着可怕的威力。
气象灾害是其中之一,可以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已成为每个人必须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应对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此类灾害。
一、气象灾害的种类1.风灾风灾是指由气压差异导致的强风天气,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风雨等。
通常会带来沿海城市连锁反应性破坏、树木倒伏、景观倒塌等危害。
在台风等强风天气前,应提前关紧窗户、门窗,以防风雨倾泻。
2.暴雨暴雨是指强降雨引起的洪水灾害。
通常在江河、沿海、深山等地区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预警出现时,应提前将车辆等贵重物品挪到安全地带,以免被淹没。
3.雪灾雪灾指的是因持续降雪所造成的影响,包括雪崩、倒塌、断电等。
在降雪天气到来之前,应做好加强通风、保暖等措施,并注意加强房屋、道路等设施的保障。
4.雷电雷电是指一种导电性较高的气象灾害,会对建筑物等硬体设施造成不良影响。
在雷电天气到来之前,应尽量避免户外高空活动,以防被雷劈。
二、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1.加强监测监控气象变化,及时预警气象灾害,有助于提高安全预防意识。
可设局地监测或通过媒体、手机等进行实时监控。
2.紧急应对气象灾害来临时,需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包括给予物资援助、安排转移、封堵异状等。
3.科学引导了解气象灾害及应对措施,并科学引导社会各行各业应对气象灾害。
4.公众安全意识气象灾害前,应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结语:天灾难料,但也并非无法防范。
了解气象灾害,掌握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有效地减少损失。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保持生命及财产安全。
农房气象灾害防范小常识宣传手册

农房气象灾害防范小常识宣传手册以下是 7 条农房气象灾害防范小常识宣传手册内容:1. 嘿,你知道吗?狂风暴雨来临时,那可真像一群疯狂的怪兽在捣乱!就比如刮大风的时候,一定要把屋外那些容易被吹走的东西收进来啊,像花盆啥的,不然被风吹跑砸到人可不得了!咱可得把窗户关好,不然风灌进来,把家里吹得乱七八糟的。
就像守护我们的小家不被这“小怪兽”捣乱一样,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呢!2. 哎呀呀,下雪天可美了,但也是有危险的呀!就好像走在路上像在滑冰一样,可得小心别滑倒了。
屋顶上的雪要是堆太多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跟小山似的,随时可能塌下来呢!所以要及时把雪清理掉呀,别等出问题了才后悔莫及哟。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3. 雷雨天的时候,那雷声就跟敲鼓似的!这时候千万不能在大树下躲雨啊,你想想,那大树不就像个避雷针一样,多危险呀!也别去碰那些金属的东西。
就像避开那些吓人的“大鼓声”,咱们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呀。
记住了没?4. 洪水来了可吓人啦,就跟凶猛的野兽一样!所以咱住在农房的,要提前看看周围的排水好不好呀。
如果雨水积起来了,那可糟糕了。
就像提前给我们的家穿上一层“防水衣”,做好准备才能不被洪水欺负呀,你说呢?5. 高温天气呀,热得人都要冒烟啦!这时候可别忘了给房子也降降温呀,比如拉上窗帘,打开风扇啥的。
就好像给我们的家也吃根“冰棍儿”解解暑,不然人都待不下去啦,是不?6. 旱灾的时候呀,土地都干得裂开口子啦!咱可得节约用水呀,别让我们的水龙头一直哗哗流。
就像爱护我们干渴的土地一样,珍惜每一滴水,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继续美好下去呀,对不?7. 冰雹砸下来的时候,那噼里啪啦的,跟子弹似的!这时候待在屋里最安全啦。
要是在外面,那可得找个坚固的地方躲起来。
就像躲子弹一样躲避这些“小冰弹”呀。
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家哟!总之,气象灾害不可怕,只要咱做好防范,就能让我们的农房和生活安然无恙!。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

目录1、降雨等级划分 (1)2、什么是山洪? (1)3、什么是山洪灾害? (1)4、山洪灾害有哪些特点? (1)5、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诱发山洪灾害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3)7、山洪灾害有哪些破坏作用? (3)8、山洪灾害是怎样威胁人的生命安全的? (4)9、哪些人群容易受到山洪灾害威胁? (4)10、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11、为什么说防御山洪灾害必须抓好躲灾和避灾? (7)12、防御山洪灾害为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 (8)13、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应做好哪些工作? (9)14、山洪灾害的群测群防系统是怎样建立的? (10)15、如何观察天气征兆躲避山洪灾害? (11)16、个人应做好哪些山洪发生前的准备工作? (11)17、基层组织如何帮助村民提高自救和救助能力? (12)18、在山洪灾害易发区活动应注意哪些事项? (13)19、深夜凌晨遭遇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13)20、遭遇山洪灾害时怎样报警? (14)21、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14)22、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15)23、怎样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 (15)24、救助老幼病残者时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15)25、帮助受山洪灾害袭击者转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5)26、如何临时安置脱险人群? (16)27、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17)28、如何妥善安置灾区群众? (17)29、如何做好灾后的防疫救护工作? (17)30、山洪灾害期间易发生哪些疾病? (18)31、怎样依法防御山洪灾害? (18)32、如何认真落实防御山洪灾害工作责任制? (19)33、如何进行山洪灾害防灾避灾宣传? (19)34、如何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汛期的防汛值班工作? (20)35、我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0)36、乡(镇)人民政府在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37、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危险区和安全区指的是什么? (21)38、怎样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和信号传递工作? (22)39、哪些行为是破坏山洪灾害防御的违法行为? (22)40、大便小便进厕所,文明卫生靠你我 (23)1、降雨等级划分小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及衍生灾害防御实用技术手册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二OO八年五月前言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指示, 科技部会同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编写了《抗震救灾减灾气象实用技术》,重点针对地震以后灾区可能出现的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现印发供参考。
四川省的主要气象及其衍生灾害有:暴雨、高温、强对流(雷电、冰雹等)、泥石流、山体滑坡、雾、寒潮、道路结冰、雪灾等。
地震后,灾区的强降水将给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库、大坝、堰塞湖、道路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气温的变化也会对灾区的人民的身体健康、生活等产生一定影响等。
震后灾区应加强防范上述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由于时间紧、任务急,编制过程中一些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各部门和地方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及时补充和更新,为抗震救灾提供有效支撑。
目录一、地震灾区的气候概况 (1)1.地理概况 (1)2.气候概况 (1)2.1气温 (1)2.2降水量 (2)2.3日照 (3)2.4四川地震重灾区5-9月气候背景分析 (3)二、地震灾区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5)1、暴雨 (6)1.1特点及危害 (6)1.2暴雨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6)2、高温 (8)2.1特点及危害 (8)2.2高温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8)3、雷电 (9)3.1雷电特点及危害 (9)3.2雷电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9)4、冰雹 (11)4.1特点及危害 (11)4.2冰雹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1)5、地质灾害 (12)5.1泥石流特点、危害及防御措施 (12)5.2山体滑坡特点、危害及防御措施 (14)6、雾 (15)6.1特点及危害 (15)6.2大雾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5)7、寒潮 (16)7.1特点及危害 (16)7.2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6)8、道路结冰 (17)8.1特点及危害 (17)8.2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8)9、暴雪 (18)9.1特点及危害 (18)9.2暴雪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 (19)三、地震灾区高温天气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0)1、高温天气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0)2、高温天气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1)四、地震灾区降水对地质灾害、水库、大坝、堰塞湖、道路交通等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2)1、降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2)2、降水对水库、大坝的影响 (23)3、降水对堰塞湖的影响 (24)4、降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24)五、天气对人的影响 (25)1、夏季情感障碍症 (25)2、伏天对人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6)3、防雷击 (27)4、雾对人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8)5、寒冷对人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28)六、民众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29)1、中国天气在线 (29)2、问天网 (30)一、地震灾区的气候概况1.地理概况四川省位于中国内陆西部腹地,四面环山。
它分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两大部分。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长江上游,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西面有3000米以上的大雪山纵列,南缘为贵州高原边缘的娄山山脉,东部则为川鄂交界的巫山山脉。
盆地中心低平,地貌极为完整,地势多为缓岭浅谷的山丘地貌,相对高差不大。
川西高原海拔4000—4500米。
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各省区第五位;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分别占全省总面积58%、37%和5%。
全省设有成都、乐山、德阳、眉山、南充、达州、雅安、绵阳、广元、遂宁、巴中、广安、资阳、内江、宜宾、泸州、自贡、攀枝花18个地级市,阿坝藏族羌族、甘孜藏族、凉山彝族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38个县(市)、其中4个自治县。
2.气候概况四川省分属两大气候区,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多云雾,少日照。
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川西南山地属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川西北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雨旱季节明显,多日照,气温较低。
2.1气温四川省东部盆地年平均气温14—19℃,比同纬度地区高1℃。
一月平均气温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气温15℃—19℃;七月平均气温25℃—29℃,是全年最热月份;十月平均气温15℃—19℃,接近该区年平均气温。
四季分明:春季候温10℃—21.9℃,长约3个月;夏季候温≥22℃,长3个多月;秋季候温10℃—21.9℃,长2.5个月;冬季候温<10℃,长3.5 个月。
川西高原主体部分年平均气温<8℃;一月平均气温-5℃左右;四月平均气温5℃—10℃;七月平均气温10℃—15℃;十月平均气温5℃左右。
全年无夏,冬季漫长。
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气温:谷地15℃—20℃,山地5℃—15℃。
一月平均气温5℃,德昌以南谷地10℃—12℃,为全省冬季最暖地区;四月平均气温10℃—24℃;七月平均气温15℃—26℃;十月平均气温10℃—20℃。
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两季。
全年日平均气温≥10℃。
各州(市)极端最高气温(Tg)、极端最低气温(Td)和日最大降水量(Rg)表2.2降水量四川省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
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
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
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
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地区年降水为800—1200毫米。
2.3日照四川省东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时,盆中1200—1400小时,盆东1400 -1600小时;在时间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数为2000-2500小时,地区差异不大,仅龙门山区相对少,为1600—2000小时。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时数1200—2700小时,较东部盆地多一倍。
2.4四川地震重灾区5-9月气候背景分析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茂县、汶川、绵竹、都江堰五县)主汛期出现在6—9月,5月出现强降雨和暴雨洪涝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从6月中旬开始灾区降水量将逐旬增多,7—8月份降水达到峰值,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增加到20—35%。
5月开始,地震重灾区气温呈逐步升高的趋势,30℃以上的高温日数将逐渐增多,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导致灾区疫情的发生,同时也影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1.降水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茂县、汶川、绵竹、都江堰五县),5—9月各旬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80毫米左右(图1),其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各旬降水量一般不足30毫米;汶川和茂县6月中旬至9月下旬各旬降水量30—40毫米;其余各县自6月中旬开始各旬降水量逐旬增多,至7月下旬达到最多,为80毫米左右。
204060801005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下旬降水量(毫米)图1 地震重灾区5-9月各旬五县平均降水量变化地震重灾区5—9月各旬降水天数平均为5—6天。
5月各旬出现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概率为8%—12%,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较小,为1%—2%;6月各旬出现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概率为30%—40%,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为5%—10%;7月各旬出现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概率为55%—65%,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为20%—30%;8月各旬出现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概率为40%—50%,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为25%—35%;9月各旬出现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概率为15%—25%,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为5%—10%(表1)。
表1 地震重灾区5-9月出现大雨以上降雨及暴雨洪涝的概率2.气温四川地震重灾区从5月开始各旬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8月上旬达到最高,为24.1℃。
5月各旬平均气温在20℃以下(图2),夜间最低温度平均为15℃,极端最低可达5℃以下,白天最高气温平均为31℃,极端最高可达35℃以上;6—8月各旬气温在21—24℃之间,夜间最低温度平均为20℃,极端最低可达8℃以下,白天最高气温平均为33℃,极端最高可达37℃以上;9月的各旬平均气温在20℃以下,夜间最低温度平均为15℃,极端最低可达5℃以下,白天最高气温平均为30℃,极端最高可达35℃以上。
10152025305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下旬温度(℃)图2 地震重灾区5-9月各旬五县平均气温变化二、地震灾区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各气象部门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发布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的级别一般划分为4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具体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统计资料表明,四川省的主要气象及其衍生灾害为:暴雨、高温、强对流(雷电、冰雹等)、泥石流、山体滑坡、雾、寒潮、道路结冰、雪灾等。
1、暴雨1.1特点及危害暴雨是指在二十四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水。
暴雨易造成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洪涝是指长时间降水过多或区域性持续的降水以及局地性短时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滥、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城镇等,引发地质灾害,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暴雨的发生和大气环流的季节性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
四川省的暴雨主要出现在一年中的6—9月,主要洪涝严重的年份有1959、1961、1981、1998、2004年等。
降水等级划分规定:1.2暴雨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