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半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B.15C.13D.13或173.如图所示,∠1+∠2+∠3+∠4+∠5+∠6=()A.180°B.360°C.270°D.540°4.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A.30°B.36°C.40°D.45°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AB:AC=3:2,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A.3:2B.6:4C.2:3D.不能确定6.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7.若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为()A.关于x轴成轴对称图形B.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C.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D.无法确定8.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绕点O自由转动,就△≌△的理由是()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 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 OA B''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角角边9.如图,已知Rt△OAB,∠OAB=50°,∠AOB=90°,O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若点P在x轴上,且△AP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可能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底角的度数为()A.60°B.120°C.60°或120°D.60°或30°二、填空题11.如图,C、D点在BE上,∠1=∠2,BD=E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使△ABC ≌△FED .12.在ABC 中,AB =6,AC =10,那么中线AD 边的取值范围是___.13.如图,∠AOP=∠BOP=15°,PC ∥OA ,PD ⊥OA ,若PC=4,则PD=___.14.如图,在△ABC 中,10AB AC ==,120BAC ∠=︒,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BAD 的角平分线,DF//AB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 的长为____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AC ,∠BAC=36°,(1)作出AB 边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点D ,交AB 于点E ,连接BD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BD 平分∠ABC ;②AD=BD=BC ;③△BDC 的周长等于AB+BC ;④D 点是AC 中点;16.如图,等腰△ABC 中,AB=AC,∠A=20°,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AC 于E ,连接BE ,则∠EBC=__________度.17.如图,AD,BE在AB的同侧,AD=4,BE=4,AB=8,点C为AB的中点,若∠DCE =120°,则DE的最大值是_____.三、解答题18.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B=DE.19.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建筑物的地板,你就能发现地板常用各种正多边形地砖铺砌成美丽的图案,也就是说,使用给定的某些正多边形,能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在几何里叫做平面镶嵌),这显然与正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关,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拼成了一个平面图形.(1)如图,请根据下列图形,填写表中空格:正多边形边数3456…n正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2)如果限于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选一种,再在其它正多边形中选一种,请画出用这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并探索这两种正多边形共能镶嵌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说明你的理由.20.如图,△ABC中,∠BAC=90°,AB=AC,O为BC的中点,点E、D分别为边AB、AC上的点,且满足OE⊥OD,求证:OE=OD.21.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E=CD;(2)若M,N分别是AE,CD的中点,试判断△B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1)求证:AB=DC;(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3.如图,线段AB=8,射线BG⊥AB,P为射线BG上一点,以AP为边作正方形APCD,且点C、D与点B在AP两侧,在线段DP上取一点E,使∠EAP=∠BAP,直线CE与线段AB相交于点F(点F与点A、B不重合).(1)求证:△AEP≌△CEP;(2)判断C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求△AEF的周长.24.如图,''',使它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1)利用网格线画△A B C'''的面积;(2)若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直接写出△A B C(3)若建立直角坐标系后,点A(m-1,3)与点Q(-2,n+1)关于x轴对称,求m2+n的值.25.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E,AB//CD,BE=DE.求证:△ABE≌△CDE.26.如图,点M、N分别是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CD上的点,且BM=CN,AM交BN于点P.(1)求证:△ABM≌△BCN;(2)求∠APN的度数.参考答案1.B2.A3.B4.B5.A6.C7.B8.A9.D10.D11.AC=DF(或∠A=∠F或∠B=∠E)【解析】【详解】∵BD=CE,∴BD-CD=CE-CD,∴BC=DE,①条件是AC=DF 时,在△ABC 和△FED 中,12AC DF BC DE ⎧⎪∠∠⎨⎪⎩===∴△ABC ≌△FED (SAS );②当∠A=∠F 时,12A F BC DE ∠=∠⎧⎪∠∠⎨⎪⎩==∴△ABC ≌△FED (AAS );③当∠B=∠E 时,12BC DE B E ∠=∠⎧⎪=⎨⎪∠=∠⎩∴△ABC ≌△FED (ASA )故答案为AC=DF (或∠A=∠F 或∠B=∠E ).12.28AD <<【解析】【分析】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 ,得出ADB EDC ≌,推出6CE AB ==,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AD 是ABC 中线,BD CD ∴=,在ADB △和EDC △中,AD DE ADB EDC BD DC =⎧⎪∠=∠⎨⎪=⎩,()ADB EDC SAS ∴△≌△,6AB EC ∴==,∵在ACE 中,AC CE AE AC CE -<<+,∴106106AE -<<+,4216AD ∴<<,28AD ∴<<,故答案为:28A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13.2【解析】【分析】过P 点作PE ⊥OB 于E ,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E=PD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PCE=∠AOB=30°,接着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PE=12PC=2,从而得到PD 的长.【详解】解:过P 点作PE ⊥OB 于E,如图,∵∠AOP=∠BOP=15°,∴OP 平分∠AOB ,∠AOB=30°,而PD ⊥OA ,PE ⊥OB ,∴PE=PD ,∵PC ∥OA ,∴∠PCE=∠AOB=30°,∴PE=12PC=12×4=2,∴PD=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14.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D⊥BC,∠BAD=∠CAD,求出∠DAE=∠EAB=3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F=∠BAE=30°,从而得到∠DAE=∠F,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AD=DF,求出∠B=30°,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详解】解:∵AB=AC,AD是△ABC的中线,∴AD⊥BC,∠BAD=∠CAD=12∠BAC=12×120°=60°,∵AE是∠BAD的角平分线,∴∠DAE=∠EAB=12∠BAD=12×60°=30°,∵DF∥AB,∴∠F=∠BAE=30°,∴∠DAE=∠F=30°,∴AD=DF,∵∠B=90°-60°=30°,∴AD=12AB=12×10=5,∴DF=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1)详见解析;(2)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求解即可求得答案,(1)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进而得出即可.(2)由在△ABC中,AB=AC,∠A=36°,根据等边对等角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BC 与∠C的度数,又由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AD=BD,继而求得∠ABD的度数,则可知BD平分∠ABC,可得△BCD的周长等于AB+BC,又可求得∠BDC的度数,,求得AD=BD=BC,则可求得答案,注意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详解】(1)(2)∵在△ABC中,AB=AC,∠A=36°,∴∠ABC=∠C=72°,∵AB的垂直平分线是DE,∴AD=BD,∴∠ABD=∠A=36°,∴∠DBC=∠ABC-∠ABD=72°-36°=36°=∠ABD,∴BD平分∠ABC,故①正确,∴△BCD的周长为:BC+CD+BD=BC+CD+AD=BC+AC=BC+AB,故③正确;∵∠DBC=36°,∠C=72°,∴∠BDC=180°-∠DBC-∠C=72°,∴∠BDC=∠C,∴BD=BC,∴AD=BD=BC,故②正确;∵BD>CD,∴AD>CD,∴点D不是线段AC的中点,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②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等量代换.16.60°.【解析】【分析】先根据△ABC中,AB=AC,∠A=20°求出∠AB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E=BE,即∠A=∠ABE=20°即可解答.【详解】解:∵等腰△ABC中,AB=AC,∠A=20°,∴∠ABC=180-202=80°,∵DE是线段AB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E=BE,∠A=∠ABE=20°,∴∠CBE=∠ABC-∠ABE=80°-20°=60°.故填:6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7.12【解析】【分析】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M,作点B关于直线CE的对称点N,连接DM,CM,CN,MN,NE.证明△CMN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DE≤DM+MN+EN,当D,M,N,E 共线时,DE的值最大.【详解】解: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M,作点B关于直线CE的对称点N,连接DM,CM,CN,MN,NE.由题意AD=EB=4,AC=CB=4,DM=CM=CN=EN=4,∴∠ACD=∠ADC,∠BCE=∠BEC,∵∠DCE=120°,∴∠ACD+∠BCE=60°,∵∠DCA=∠DCM,∠BCE=∠ECN,∴∠ACM+∠BCN=120°,∴∠MCN=60°,∵CM=CN=4,∴△CMN是等边三角形,∴MN=4,∵DE≤DM+MN+EN,∴DE≤12,∴当D,M,N,E共线时,DE的值最大,最大值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18.见详解【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求出BC=EF,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B=∠E,∠ACB=∠DFE,根据ASA推出△ABC≌△DEF即可.【详解】∵FB=CE,∴FB+FC=FC+CE ,即BC=FE ,又∵AB ∥ED ,AC ∥FD ,∴∠B=∠E ,∠ACB=∠DFE ,在△ABC 和△DEF 中,B E BC FE ACB DFE ∠=∠⎧⎪=⎨⎪∠=∠⎩,∴△ABC ≌△DEF (ASA )∴AB=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19.(1)60°,90°,108°,120°,…(n-2)•180°÷n ;(2)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方形)、正六边形都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答案见详解.【解析】【分析】(1)利用正多边形一个内角=180°-360n°求解;(2)进行平面镶嵌就是在同一顶点处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应为360°,因此我们只需验证360°是不是上面所给的几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度数的整数倍;(3)常见的两种正多边形的密铺组合有: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能密铺,正六边形只能和正三角形密铺.所以要从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中选一种,只能选择正四边形.【详解】解:(1)由正n 边形的内角的性质可分别求得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60°,90°,108°,120°,…(n-2)•180°÷n ,故答案为60°,90°,108°,120°,…,()2180n n -∙︒;(2)如限于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则由一顶点的周围角的和等于360°得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或正方形)、正六边形都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3)正方形和正八边形(如下图所示),理由: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m个正方形的角,n个正八边形的角,那么m,n应是方程m·90+n·135=360的正整数解,即2m+3n=8的正整数解,只有12mn=⎧⎨=⎩一组,∴符合条件的图形只有一种.【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的知识点,求正多边形一个内角度数,可先求出这个外角度数,让180减去即可.一种正多边形的镶嵌应符合一个内角度数能整除360°;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20.见解析.【分析】连接AO,证明△BEO≌△ADO即可.【详解】证明:如图,连接AO,∵∠BAC=90°,AB=AC,O为BC的中点,∴AO=BO,∠OAD=∠B=45°,∵AO⊥BO,OE⊥OD,∴∠AOE+∠BOE=∠AOE+∠AOD=90°,∴∠AOD=∠BOE,∴△AOD≌△BOE,∴OE=OD.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21.(1)证明见解析;(2)△MBN 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析】(1)利用SAS 证明△AOC ≌△BOD ,则有AE =CD ;(2)由△ABE ≌△DBC ,可证△ABM ≌△DBN ,从而得BM =BN ,∠MBN =60°.【详解】(1)证明:∵△ABD 、△B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BD ,BC =BE ,∠ABD =∠CBE =60°,∴∠ABD +∠DBE =∠DBE +∠CBE 即∠ABE =∠DBC ,∴在△ABE 和△DBC 中,AB DBABE DBC BE BC=⎧⎪∠=∠⎨⎪=⎩△ABE ≌△DBC(SAS).∴AE =CD .(2)解:△MBN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BE ≌△DBC ,∴∠BAE =∠BDC .∵AE =CD ,M 、N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AM =DN ;又∵AB =DB .∴△ABM ≌△DBN .∴BM =BN ,∠ABM =∠DBN .∴∠DBM +∠DBN =∠DBM +∠ABM =∠ABD =60°.∴△MBN 是等边三角形.22.(1)证明见解析(2)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详解】证明:(1)∵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又∵∠A =∠D ,∠B =∠C ,∴△ABF ≌△DCE (AAS ),∴AB =DC .(2)△OEF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F ≌△DCE ,∴∠AFB=∠DEC .∴OE=OF .∴△OEF 为等腰三角形.23.(1)见解析;(2)CF ⊥AB ,理由见解析;(3)16【解析】【分析】(1)四边形APCD 正方形,则PD 平分∠APC ,PC=PA ,∠APD=∠CPD=45°,即可求解;(2)由△AEP ≌△CEP ,则∠EAP=∠ECP ,而∠EAP=∠BAP ,则∠BAP=∠FCP ,又∠FCP+∠CMP=90°,则∠AMF+∠PAB=90°即可求解;(3)过点C 作CN ⊥BG ,垂足为N ,证明△PCN ≌△APB (AAS ),则CN=PB=BF ,PN=AB ,即可求解.【详解】(1)证明:∵四边形APCD 为正方形∴PD 平分∠APC ,∠APC=90°,PC=PA∴∠APD=∠CPD=45°在△AEP 和△CEP 中,EP EP EPC EPAPC PA =⎧⎪∠=∠⎨⎪=⎩∴△AEP ≌△CEP(SAS)(2)CF ⊥AB .理由如下:∵△AEP≌△CEP,∴∠EAP=∠ECP∵∠EAP=∠BAP∴∠BAP=∠FCP∵∠FCP+∠CMP=90°,∠AMF=∠CMP ∴∠AMF+∠PAB=90°∴∠AFM=90°∴CF⊥AB(3)过点C作CN⊥BG,垂足为N∵CF⊥AB,BG⊥AB∴四边形BFCN为矩形,FC∥BN∴∠CPN=∠PCF=∠EAP=∠PAB又AP=CP,∠ABP=∠CNP=90°∴△PCN≌△APB(AAS)∴CN=PB=BF,PN=AB∵△AEP≌△CEP∴AE=CE∴AE+EF+AF=CE+EF+AF=BN+AF=PN+PB+AF=AB+BF+AF=2AB=16【点睛】本题为四边形综合题,涉及到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等知识点,其中(3),证明△PCN ≌△APB (AAS ),是本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2;(3)-3.【解析】【分析】(1)根据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图象即可;(2)用割补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3)根据点A 与点Q 的对称关系,求出m ,n 的值,再计算最后结果.【详解】(1)如图为所作,略;(2)111232213112222A B C S '''=⨯-⨯⨯-⨯⨯-⨯⨯=△;(3)∵点A(m -1,3)与点Q(-2,n+1)关于x 轴对称∴m -1=-2,n+1=-3解得m=-1,n=-4∴m 2+n 的=(-1)2+(-4)=-3.【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及面积计算,坐标计算,熟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5.见解析【解析】【分析】先观察要证的线段分别在哪两个三角形,再证出全等即可.【详解】证明:∵AB ∥CD ,∴∠B=∠D ,∠A=∠C ,在△ABE 和△CDE 中,∠B=∠D ,∠A=∠C ,BE=DE ,∴△ABE ≌△CDE (AAS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问题,关键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一般采用证三角形全等来证线段或角相等,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26.(1)证明见解析;(2)∠APN 的度数为108°.【解析】【分析】(1)利用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 ,∠ABM=∠C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M+∠ABP=∠APN ,进而得出∠CBN+∠ABP=∠APN=∠ABC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正五边形ABCDE ,∴AB=BC ,∠ABM=∠C ,∴在△ABM 和△BCN 中AB BC ABM C BM CN =⎧⎪∠=∠⎨⎪=⎩,∴△ABM ≌△BCN (SAS );(2)∵△ABM ≌△BCN ,∴∠BAM=∠CBN ,∵∠BAM+∠ABP=∠APN ,∴∠CBN+∠ABP=∠APN=∠ABC=()521805-⨯ =108°.即∠APN 的度数为108°.。

初二上册数学半期试卷答案

初二上册数学半期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数中,不是有理数的是()A. 2.5B. -3C. √4D. π答案:D解析: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选项A、B、C都是整数,属于有理数。

而π是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

2.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3x = 9,x = 3B. 3x + 2 = 9,x = 2C. 3x - 2 = 9,x = 3D. 3x + 2 = 9,x = 4答案:C解析: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选项A中,3x = 9,则x = 3;选项B中,3x + 2 = 9,则x = 2.5;选项D中,3x + 2 = 9,则x = 3。

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3. 已知函数f(x) = 2x + 1,若f(2) = 5,则x的值为()A. 2B. 3C. 4D. 5答案:A解析:将x = 2代入函数f(x) = 2x + 1,得f(2) = 22 + 1 = 5,符合题意。

4.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 = 6cm,腰AB = AC = 8cm,则顶角A的度数为()A. 30°B. 45°C. 60°D. 90°答案:C解析: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角相等,顶角等于底角之和的一半。

因此,顶角A的度数为(180° - 6°) / 2 = 60°。

5.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若OA = 3cm,OB = 4cm,则AC的长度为()A. 6cmB. 8cmC. 12cmD. 16cm答案:C解析: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

因此,AC = 2 OA = 2 3cm = 6cm。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6. 5 - (-3) = _______答案:8解析: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即5 - (-3) = 5 + 3 = 8。

八上数学半期练习题及答案

八上数学半期练习题及答案

八上数学半期练习题及答案八上数学半期练习题及答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做练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半期练习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一、选择题1. 若m∠A=60°,则∠A的补角是:A. 30°B. 60°C. 90°D. 120°答案:C2. 设a:b=3:4,b:c=5:6,求a:b:c的值。

A. 15:20:24B. 9:12:15C. 3:4:5D. 12:15:18答案:B3.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为40cm,求其面积。

A. 100cm²B. 160cm²C. 200cm²D. 400cm²答案:C4. 若x=2,求下列各式的值:(x²+3x)÷(x-1)。

A. 1B. 2C. 3D. 4答案:B5. 若a:b=2:3,b:c=4:5,c:d=6:7,求a:b:c:d的值。

A. 8:12:15:18B. 4:6:7:8C. 2:3:4:5D. 12:15:18:21答案:D二、填空题1. 若两个角互为补角,一个角为30°,则另一个角为______度。

答案:602. 如果一个角的度数是它的补角度数的两倍,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度。

答案:1203. 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是30°,那么它的补角的度数是______度。

答案:1504. 若一个角的度数是它的补角度数的一半,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度。

答案:455. 若一个角的度数是它的补角度数的三倍,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度。

答案:90三、解答题1. 设x=2,求解下列方程:2x+5=13。

解:将x=2代入方程,得到2×2+5=4+5=9,所以方程的解为x=2。

2. 计算:(3+4)×(5-2)的值。

解:根据运算法则,先计算括号内的值,得到7×3=21,所以(3+4)×(5-2)的值为21。

八年级上期半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半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半期考试数 学 试 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亲爱的同学: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

只要心境平静,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成功离你并不远。

一切都在你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一、选择题:(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表格中。

题号 12345678910答案1.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是( )A .722B .38C .32D .0.414414414···· 2.下列几个图形是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其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5=- B .()ππ-=-332C .5315= D.1535=⨯4.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的是( )A .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B . 钟表的钟摆的摆动C.气球升空的运动 D . 一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的过程 5.在二元一次方程x+3y=1的解中,当x=2时,对应的y 的值是( )A.31B.31-C.1D.4 6.如图,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CD ,要判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添加条件 ( ) A .0180=∠+∠D A B .AD=BC C .0180=∠+∠B AD .B A ∠=∠7.四边形ABCD 四个内角度数之比是7∶5∶5∶7 ,则四边形ABCD 是( ) A.平行四边形 B.梯形 C.等腰梯形 D.直角梯形 8.正三角形绕它的中心至少要旋转度( )后与自身重合!A B C D 第6题图AD H DCBAA .60°B . 120°C . 240°D . 360°9.下图是用火柴棍摆成的边长分别是1,2,3 根火柴棍时的正方形.那么当边长为n 根火柴棍时,摆出的正方形所用的火柴棍的根数为( )A. n 4根B.()48-n 根C.)1(+n n 根D. )1(2+n n 根 10.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BD =2AD ,E ,F ,G 分别是OC ,OD ,AB的中点. 下列结论: ①EG=EF ;②△EFG ≌△GBE ;③ FB 平分∠EFG ;④EA 平分∠GEF ;⑤四边形BEFG 是菱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②④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

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及答案

新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校年学年度人教版新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评卷人得分每题4分,共40分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A.15 B.16 C.8 D.72、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是∠ABC的平分线,DE⊥BC于E,若BC=10cm,则△DEC 的周长为A.8cm B.10cm C.12cm D.14cm3、如图所示,AD平分,,连结BD、CD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F、E点,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A.2对 B.3对 C.4对 D.5对4、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B.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 B.20° C.25° D.30°6、如图,在△ABC中,∠ACB=9O°,AC=BC,BE⊥CE于D,DE=4cm,AD=6 cm,则BE的长是A.2cm B.1.5 cm C.1 cm D.3 cm7、如图,如果直线是多边形ABCDE的对称轴,其中∠A=120°,∠C=110°,那么∠CDE的度数等于A.40° B.60° C.70° D.80°8、如图,把图①中的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图②中的,如果图①中上点的坐标为,那么这个点在图②中的对应点的坐标为A .B .C .D .9、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 B.菱形 C.直角梯形 D.正六边形10、如图,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田字格中,△ABC的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在田字格上画与△ABC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且顶点都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这样的三角形不包含△ABC本身共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填空题评卷人得分每题4分,共40分11、△ABC中,若∠A:∠B:∠C=1:2:7,则△ABC 的形状是 ;12、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S△ABE=3cm2,则S△ABC= ___________.13、如图:已知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D,若∠A=500,则∠BDC等于__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E,若AC=8,则AE=________.15、如图所示,在△ABC中,∠A=90°,DE⊥BC,BD平分∠ABC,AD=6cm,BC=15cm,△BDC的面积为___________cm2.16、如图:AB⊥BC,CD⊥BC,垂足分别为B,C,AB=BC,E为BC的中点,且AE⊥BD于F,若CD=4cm,则AB的长度为__________;17、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得折叠后点落在边上的处,点落在边上的处,是折痕,第17题若,则度.18、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 =3 cm,△ABD 的周长为13 cm,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cm.19、一辆汽车的牌号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这辆汽车的牌号应为 ; 20、已知等腰△ABC,以底边B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底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若B 点坐标为﹣2,0,则C 点坐标为三、简答题 共70分21、.如图,已知在△ABC 中,∠B 与∠C 的平分线交于点P .9分1当∠A =70°时,求∠BPC 的度数;2当∠A =112°时,求∠BPC 的度数;3当∠A =时,求∠BPC 的度数.22、如图所示,已知AE 与CE 分别是∠BAC,∠ACD 的平分线,且∠1+∠2=∠AEC .10分1请问:直线AE 与CE 互相垂直吗 若互相垂直,给予证明;若不互相垂直,说明理由;2试确定直线AB,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3、10分如图,BE 、CF 分别是△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且BP=AC,CQ=AB .求证:1AP=AQ ;2AP ⊥AQ .24、10分如图,△ABC 的两条高AD 、BE 相交于点H ,且AD =BD ,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DBH =∠DAC ;2△BDH ≌△ADC .25、如图,∠XOY 内有一点P ,试在射线OX 上找出一点M ,在射线OY 上找出一点N ,使PM +MN +NP 最短. 6分26、作图题不写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6分. 已知:如图,求作点P ,使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且P 到∠MON 两边的距离也相等.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9分A -1,5,B -2,1,C -4,3 评卷人得分 第18题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3求出△ABC的面积28、如图,中,,垂直平分,为垂足交于.10分1若,求的度数2若,的周长是,求的周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D5、D6、A7、D8、C9、C二、填空题11、钝角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12、12cm213、115°14、815、4516、8cm17、5018、19 解析:∵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又∵△ABD的周长,∴,即,∴△ABC的周长cm.19、WI790620、2,0 .三、简答题21、解:1∵ BP和CP分别是∠B与∠C的平分线,∴∠1=∠2,∠3=∠4. ∴∠2+∠4=180°-∠A=90°-∠A,∴∠BPC =90°+∠A.∴当∠A=70°时,∠BPC =90°+35°=125°.2当∠A=112°时,∠BPC=90°+56°=146°.3当∠A=时,∠BPC=90°+.22、考点:平行线的判定;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根据:∠1+∠2+∠AEC=180°和∠1+∠2=∠AEC推出∠AEC=90°,根据垂直定义推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得出2∠1=∠BAC,2∠2=∠DCA,求出∠BAC+∠DCA=2×90°=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解答:1AE⊥CE,证明:∵∠1+∠2+∠AEC=180°,∠1+∠2=∠AEC,∴2∠AEC=180°,∴∠AEC=90°,∴AE⊥CE.2解:AB∥CD,理由是:∵AE与CE分别是∠BAC,∠ACD的平分线,∴2∠1=∠BAC,2∠2=∠DCA,∵∠1+∠2=∠AEC=90°,∴∠BAC+∠DCA=2×90°=180°,∴AB∥C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垂直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23、解答:证明:1∵AC⊥BE,AB⊥QC,∴∠BFP=∠CEP=90°,∴∠BAC+∠FCA=90°,∠ABP+∠BAC=90°∴∠FCA=∠ABP,在△QAC的△APB中,,∴△QAC≌△APBSAS,∴AP=AQ;2∵△QAC≌△APB,∴∠AQF=∠PAF,又AB⊥QC,∴∠QFA=90°,∴∠FQA+∠FAQ=90°,∴∠FQA+∠PAF=90°,即∠PAQ=90°,∴AP⊥AQ.24、解:1∵AD⊥BC,∴∠ADC=∠ADB=90°.∵BE⊥AC,∴∠BEA=∠BEC=90°.∴∠DBH+∠C=90°,∠DAC+∠C=90°,∴∠DBH=∠DAC.2∵∠DBH=∠DAC已证,∠BDH=∠CDA=90°已证,AD=BD已知,∴△BDH≌△ADC ASA.25、解:如图所示,分别以直线OX、OY为对称轴,作点P的对称点与, 连接,分别交OX于点M,交OY于点N,则PM+MN+NP最短.26、27、1图略………………………….4分2A11,5 B12,1 C14,3 …………………………..8分3S=5 …………………………..10分28、1∠EBC=27°22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以下面各组线段为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6,7B.6,6,6C.8,4,4D.20,30,36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4.若点M(2,a)和点N(a+b,3)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为()A.a=3,b=-5B.a=-3,b=5C.a=3,b=5D.a=-3,b=1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a4·a3=a7B.a4·a3=a12C.(a4)3=a12D.a4+a3=a7 6.如图,在△ABC中,AB=AC,AD=DE,∠BAD=20°,∠EDC=10°,则∠DAE的度数为()A.30°B.40°C.60°D.80°7.如图,在等边 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AC=8,则BE=()A .1B .2C .3D .48.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要证明CAD DAB ∠=∠成立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据是()A .SSSB .SASC .ASAD .AAS9.如图,已知等边 ABC ,AB=2,点D 在AB 上,点F 在AC 的延长线上,BD=CF ,DE ⊥BC 于E ,FG ⊥BC 于G ,DF 交BC 于点P ,则下列结论:①BE=CG ;② EDP ≌ GFP ;③∠EDP=60°;④EP=1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是()个A .1B .2C .3D .410.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 ,∠CAD=20°,则∠ACE 的度数是()A .20°B .35°C .40°D .70°二、填空题11.若()2120a b -+-=,则以a 、b 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12.若am=3,则(a 3)m =.13.如图,锐角△ABC 的高AD 、BE 相交于F ,若BF=AC ,BC=7,CD=2,则AF 的长为____14.如图,在ABC 中,AB AC =,50A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点,连接BD ,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15.如图,撑伞时,把伞“两侧的伞骨”和支架分别看作AB 、AC 和DB 、DC ,始终有AB=AC ,DB=DC ,请大家考虑一下伞杆AD 所在的直线是B 、C 两点的连线BC 的____线.16.如图,是A 、B 、C 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 村在A 村的南偏西50°方向,C 村在A 村的南偏东15°方向,C 村在B 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 村村观测A 、B 两村的视角∠ACB 的度数是__.三、解答题17.计算:(1)[(-a)3]4;(2)(-m 2)3·(-m 3)2.(3)[(m-n)2]5(n-m)3(4)(-x 2)5+(-x 5)218.已知在△ABC 中,AB =AC ,且线段BD 为△ABC 的中线,线段BD 将△ABC 的周长分成12和6两部分,求△ABC 三边的长.19.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 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A B C '''(2)四边形ABCA '的面积为_____;(3)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A+PB 的长最短.20.如图,AD ⊥BC 于D ,AD=BD ,AC=BE .(1)请说明∠1=∠C ;(2)猜想并说明DE 和DC 有何特殊关系.21.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FC.F,交AB于点E.求证:BF=1222.(1)若2x+5y﹣3=0,求4x•32y的值.(2)已知a3m=3,b3n=2.求(a2m)3+(bn)3-a2mbn·a4mb2n的值.23.如图,已知AB=CB,BE=BF,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1=∠2.(1)证明:△ABE≌△CBF;(2)若∠FBE=40°,∠C=45°,求∠E的度数.24.已知点P在∠MON内.(1)如图1,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是G,点P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是H,连接OG、OH、OP.①若∠MON=50°,则∠GOH=______;②若PO=5,连接GH,请说明当∠MON为多少度时,GH=10;(2)如图2,若∠MON=60°,A、B分别是射线OM、ON上的任意一点,当 PAB的周长最小时,求∠APB 的度数.25.如图1,点P 、Q 分别是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 从顶点A 、点Q 从顶点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 、CP 交于点M .(1)求证:ABQ CAP ≌△△:(2)当点P 、Q 分别在AB 、BC 边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3)如图2,若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直线AQ 、CP 相交于点M ,则∠QMC 的大小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详解】+>,能构成三角形,该项不符合题意;A.567+>,能构成三角形,该项不符合题意;B.666+=,不能构成三角形,该项符合题意C.448+>,能构成三角形,该项不符合题意;D.20303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可固定窗户.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属于基础题型.3.D【解析】【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列方程可求解.【详解】设所求多边形边数为n,∴(n﹣2)•180°=1080°,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4.A【解析】【分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变为原数的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据此解出a,b 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点M(2,a)和点N(a+b ,3)关于y 轴对称,则a+b=-2,a=3,解得b=-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5.C【解析】【分析】由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437·a a a -=-,故A 错误;B 、437·a a a =,故B 错误;C 、4312()a a =,故C 正确;D 、43a a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D 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合并同类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判断.6.C【解析】【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用∠C 表示出∠AED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等式即可求出∠C 的度数,再求∠DAE .【详解】解:设∠C=x ,∵AB=AC ,∴∠B=∠C=x ,∴∠AED=x+10°∵AD=DE ,∴∠DAE=∠AED=x+1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20°+x+10°)=180°解得x=50°,∴∠DAE=50°+10°=6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C 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由等边△ABC 的“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142BD BC ==,根据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推知∠BDE=30°,最后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来求BE 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它的角平分线,∴118422BD BC ==⨯=,60B ∠=︒.∵DE AB ⊥于E ,∴30BDE ∠=︒,∴122BE B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8.A【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详解】解:∵AF=AE ,FD=ED ,在△AFD 与△AED 中AF AE FD ED AD AD =⎧⎪=⎨⎪=⎩∴△AFD ≌△AED (SSS )∴CAD DAB ∠=∠,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据是SSS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的依据,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9.C【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DEB ≌△FGC ,就可以得出BE =CG ,DE =FG ,就可以得出△DEP ≌△FGP ,得出∠EDP =∠GFP ,EP =PG ,得出PC +BE =PE ,就可以得出PE =1,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C ,∠A =∠B =∠ACB =60°.∵∠ACB =∠GCF ,∵DE ⊥BC ,FG ⊥BC ,∴∠DEB =∠FGC =∠DEP =90°.在△DEB 和△FGC 中,DEB FGC GCF B BD CF ∠∠⎧⎪∠∠⎨⎪⎩===,∴△DEB ≌△FGC (AAS ),∴BE =CG ,DE =FG ,故①正确;在△DEP 和△FGP 中,DEP FGP DPE FPG DE FG ∠∠⎧⎪∠∠⎨⎪⎩===,∴△DEP ≌△FGP (AAS ),故②正确;∴PE =PG ,∠EDP =∠GFP≠60°,故③错误;∵PG =PC +CG ,∴PE =PC +BE .∵PE +PC +BE =2,∴PE =1,故④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10.B【解析】【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2∠CAD=40°,∠B=∠ACB=12(180°-∠CAB )=70°.再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ACE=12∠ACB=35°.【详解】∵AD 是△ABC 的中线,AB=AC ,∠CAD=20°,∴∠CAB=2∠CAD=40°,∠B=∠ACB=12(180°-∠CAB )=70°.∵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CE=12∠ACB=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出∠ACB=70°是解题的关键.11.5【解析】【分析】根据偶次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可以得到a -1=0,b -2=0,得到a ,b 的值,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即可.【详解】解:∵()2120a b -+-=,∴a -1=0,b -2=0,解得a=1,b=2.①若a=1是腰长,则底边为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1、2,∵1+1=2,∴1、1、2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若a=2是腰长,则底边为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1,能组成三角形,∴周长=2+2+1=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偶次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求出a ,b 的值.12.27【解析】【分析】根据幂的乘方的逆运算可得结果.【详解】解:∵am=3,∴(a 3)m=()333327m m a a ====,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了幂的乘方,熟练掌握幂的乘方以及其逆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3.3【解析】【详解】∴∠BDF=∠ADC=∠BEC=90°,∴∠DBF+∠C=90°,∠DAC+∠C=90°,∴∠DBF=∠DAC ,在△BDF 与△ADC 中,DBF DAC BDF ADC BF AC ∠=∠⎧⎪∠=∠⎨⎪=⎩,∴△BDF ≌△ADC(ASA),∴AD=BD=BC−CD=7−2=5,DF=CD=2,∴AF=AD−DF=5−2=3;故答案为3.14.15°【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 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 ,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得∠ABD=∠A ,然后求∠DBC 的度数即可.【详解】∵AB=AC ,∠A=50∘,∴∠ABC=12(180∘−∠A)=12(180∘−50∘)=65∘,∵MN 垂直平分线AB ,∴AD=BD ,∴∠ABD=∠A=50∘,∴∠DBC=∠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睛】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垂直平分【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得出A 、D 都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出直线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详解】解:如图,连接BC 、AD ,∵,AB AC DB DC ==,∴点A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D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出直线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故答案为:垂直平分.【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6.80°【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由题意得:∠BAE=∠ABD=50°,∠CAE=15°,∠DBC=85°,∴∠BAC =50°+15°=65°,∠ABC =85°﹣50°=35°,在△ABC 中,∠ACB =180°﹣∠BAC ﹣∠ABC =180°﹣65°﹣35°=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向角的概念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17.(1)a 12;(2)-m 12;(3)(n-m )13;(4)0【解析】【分析】(1)由题意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由题意先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继而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3)由题意先利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继而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4)由题意先利用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继而利用合并同类项原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a)3]412a =;(2)(-m 2)3·(-m 3)26612m m m =-⋅=-;(3)[(m-n)2]5(n-m)310310313()()()()()m n n m n m n m n m =-⋅-=-⋅-=-;(4)(-x 2)5+(-x 5)210100x x =-+=.【点睛】本题考查幂的运算,熟练掌握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8.8,8,2【解析】【分析】设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2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和6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求解即可.解:设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当12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时,则:1122162x x y x ⎧+=⎪⎪⎨⎪+=⎪⎩,解得82x y =⎧⎨=⎩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8,2,能组成三角形当6为腰长加腰长的一半时,则1621122x x y x ⎧+=⎪⎪⎨⎪+=⎪⎩解得410x y =⎧⎨=⎩,此时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三角形的三边长为8,8,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情况讨论,并判断是否组成三角形.19.(1)见解析;(2)172;(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点A ,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A′、B′,连结CA′,A′B′,B′C 即可;(2)用割补法利用矩形面积减去3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求解即可得到结论;(3)作出图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结果即可.【详解】解:(1)作出点A ,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A′、B′,连结CA′,A′B′,B′C ,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2)四边形ABCA'的面积=4×412-⨯2×112-⨯1×412-⨯3×3=16-1-2-92=172;故答案为:172;(3)∵点B 与点B′关于l 对称,连接AB'交直线l 与点P ,∴PA+PB=PA+PB′,则PA+PB长的最短值=AB',∴A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作图﹣轴对称变换,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0.(1)证明见解析;(2)DE=DC,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欲证∠1=∠C,只需证明△DBE≌△DAC即可;(2)由△DBE≌△DAC,得到DE=DC.【详解】(1)∵AD⊥BC于D,∴∠BDE=∠ADC=90°.∵AD=BD,AC=BE,∴Rt△BDE≌Rt△ADC(HL),∴∠1=∠C.(2)DE=DC.理由如下:由(1)知△BDE≌△ADC,∴DE=DC.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中考的热点,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1.见解析【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连接AF,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30°,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F=AF,推出∠BAF=∠B=30°,求出∠FAC=9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即可.试题解析:连接AF,∵AB=AC,∠BAC=120°,∴∠B=∠C=30°,∵EF为AB的垂直平分线,∴BF=AF,∴∠BAF=∠B=30°,∴∠FAC=120°-30°=90°,∵∠C=30°,∴AF=12 CF,∵BF=AF,∴BF=12 FC.22.(1)8;(2)-7【解析】【分析】(1)先化为以2为底的幂的形式,再利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最后采用整体代入思想解题;(2)先利用幂的乘方公式将所要求的式子化简,再代入解题.【详解】解:(1)若2x+5y ﹣3=0,则2x+5y=32525343222228x y x y x y +⋅=⋅===;(2)(a 2m )3+(bn )3-a 2mbn·a 4mb 2n=(a 3m )2+(b 3n )-a 6mb 3n=(a 3m )2+(b 3n )-(a 3m )2b 3n=32+2-32×2=9+2-18=-7.【点睛】本题考查幂的运算,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整体思想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25°【解析】【分析】(1)根据SAS 即可证明;(2)在△ABE 中,求出∠A ,∠AB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1=∠2,∴∠1+∠EBF =∠2+∠EBF ,即∠ABE =∠CBF .在△ABE 和△CBF 中,∵AB BC ABE CBF BE BF =⎧⎪∠=∠⎨⎪=⎩∴△ABE ≌△CBF .(2)∵∠1=∠2,∠FBE =40°,∴∠1=∠2=70°.∵△ABE ≌△CBF ,∴∠A =∠C =45°,∵∠ABE =∠1+∠FBE =70°+40°=110°,∴∠E =180°-∠A -∠ABE =180°-45°-110°=25°.【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24.(1)①100°;②当90MON ∠=︒时,10GH =;(2)60APB ∠=︒【解析】【分析】(1)①根据对称性可得OG OP OM GP =⊥,,即可得到OM 平分POG ∠,ON 平分∠POH ,进而得出∠GOH 的值;②当90MON ∠=︒时,180GOH ∠=︒,此时G O H ,,在同一直线上,可得=10GH GO HO +=;(2)设点P 关于OM 、ON 对称点分别为P P ''',,当点A 、B 在P P '''上时, PAB 周长的最小,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求出APB ∠的度数.【详解】解:(1)①P 关于射线OM 的对称点是G ,点P 关于射线ON 的对称点是H ,OG OP OM GP ∴=⊥,,OM ∴平分POG ∠,同理得,ON 平分∠POH ,=2250100GOH MON ∴∠∠=⨯︒=︒,故答案为:100°;②P O=5,5GO HO ∴==当90MON ∠=︒时,180GOH ∠=︒G O H ∴,,在同一直线上,=10GH GO HO ∴+=;(2)如图,分别作点P 关于OM 、ON 的对称点P P ''',,连接OP OP P P P P '''''''''、、,交OM ON 、于点A 、B ,连接PA ,PB ,则AP=AP BP BP '''=,,此时 PAB 周长的最小值等于P P '''的长,由对称性可得,==,OP OP OP P OA POA P OB POB ''''''∠=∠∠=∠,,2260120P OP MON '''∴∠=∠=⨯︒=︒(180120)230OP P OP P ''''''∴∠=∠=︒-︒÷=︒30OPA OP A '∴∠=∠=︒同理可得30BPO OP B ''∠=∠=︒303060APB ∴∠=︒+︒=︒.【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QMC 的大小不变,∠QMC=60°(3)∠QMC 的大小不变,∠QMC =120°【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利用SAS 证明△ABQ ≌△CAP ;(2)由△ABQ ≌△CA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ACP ,从而得到∠QMC=60°;(3)由△ABQ ≌△CA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Q=∠ACP ,从而得到∠QMC=120°.(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ABQ =∠CAP =60°,AB =CA ,又∵点P 、Q 运动速度相同,∴AP =BQ ,在△ABQ 与△CAP 中,∵AB CA ABQ CAP BQ AP =⎧⎪∠=∠⎨⎪=⎩,∴ABQ CAP ≌△△(SAS );(2)解:点P 、Q 分别在AB 、BC 边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不变,∠QMC =60°.理由:∵ABQ CAP ≌△△,∴∠BAQ =∠ACP ,∵∠QMC =∠ACP +∠MAC ,∴∠QMC =∠BAQ +∠MAC =∠BAC =60°(3)解:点P 、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 、BC 上运动时,∠QMC 的大小不变.理由:同理可得ABQ CAP ≌△△,∴∠BAQ =∠ACP ,∵∠QMC =∠BAQ +∠APM ,∴∠QMC =∠ACP +∠APM =180°-∠PAC =180°-60°=1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四幅图片上呈现的是垃圾类型及标识图案,其中标识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10,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 .6B .8C .10D .123.如图,在△ABC 中,AC 边上的高是()A .ADB .BEC .BFD .CF4.如图,已知DAB CAB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DAB CAB ≌△△的是()A .DBE CBE ∠=∠B .DC ∠=∠C .DA CA =D .DB CB=5.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点D 是OB 上的动点,若3cm PC =,则PD 的长为()A .大于等于3cmB .大于3cmC .小于等于3cmD .小于3cm6.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AB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80ADC ∠=︒,则C ∠的度数是()A .60°B .50°C .40°D .30°7.如图,在ABC 中,AC BC =,16AB =,CG 4=,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ACG 的面积为()A .64B .32C .16D .8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点A (-3,0)、点B (-1,2)、点C (3,2).则到△ABC 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是()A .(0,-1)B .(0,0)C .(1,-1)D .(1,-2)9.如图,在△ABC 和△DCB 中,∠A=∠D=90°,AB=CD ,∠ACB=40°,则∠ACD 的度数为()A .10°B .20°C .30°D .40°10.如图所示,有三条道路围成Rt △ABC ,其中BC=1000m ,一个人从B 处出发沿着BC 行走了800m ,到达D 处,AD 恰为∠CAB 的平分线,则此时这个人到AB 的最短距离为A .1000mB .800mC .200mD .1800m二、填空题11.五边形ABCDE 的内角和是______度.12.若ABC ABD △≌△,4BC =,5AC =,2AB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13.等腰三角形底边为2,腰长为5,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14.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90ACB ∠=︒,30ABC ∠=︒,CD AB ⊥于点D ,如果1AD =,那么BD=__________.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A a -,点(5,)B b -关于x 轴对称,则a b +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等腰直角ABC ,90ACB ∠=︒,CD AB ⊥,E 为边AC 上一点(不与A 、C 重合),DF DE ⊥交BC 于点F ,连接EF 交CD 于点O ,当EOD △为等腰三角形时,EOD ∠的度数为__________.18.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C BC =,以BC 为边在BC 的右侧作等边BCD △,点E 为BD 的中点,点P 为CE 上一动点,连结AP ,BP .当AP BP +的值最小时,CBP ∠的度数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9.尺规作图:已知在Rt ABC △中,90ACB ∠=︒.(1)过点C 作直线CD AB ⊥,垂足为D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直接写出与ACD ∠相等的角为___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10DAE ∠=︒,42B ∠=︒,求C ∠的度数.21.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D=AE ,∠B=∠C ,求证:AB=AC .22.如图,AD=BC ,AC=BD ,求证:△EAB 是等腰三角形.23.如图,在Rt ABC △和Rt DEF △中,90ACB DFE ∠=∠=︒,A 、E 、B 、D 在一条直线上,BC EF =,CE AD ⊥,FB AD ⊥,垂足分别是E 、B .求证:AC DF =.24.如图,在ABC 中,D 为边BC 上一点,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DE DF =,DA AC =,21B ∠=︒,求FDC ∠的度数.25.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AD EB ,AC BE =,AD BC =,过点C 作CF DE ⊥于点F ,CF 所在直线交DA 延长线于点G .(1)求证:CF 平分DCE ∠;(2)若6AB =,求DG 长度.26.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点D 为直线BC 上一点,连接AD ,以AD 为腰在AD 的右侧作等腰ADE ,AD AE =,BAC DAE α∠=∠=,连接CE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求证:ABD ACE △≌△;(2)当60α∠=︒,①如图2,求证://CE AB ;②探究线段CE 、AB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参考答案1.B2.C3.B4.D5.A6.C7.C8.D9.A10.C11.540【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计算即可.【详解】五边形ABCDE 的内角和=()52180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问题,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12.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详解】解:∵△ABC ≌△ABD ,AC=5,∴AD=AC=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12【解析】【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另一个腰长,从而不难求得周长.【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5,则底边长2,∴周长=5+5+2=12.故答案为: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14.75°【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CF 、∠D 的度数,再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30°,∠E=45°,∴∠D=180°-90°-∠A=60°,∠ECF=180°-90°-∠E=45°∴∠a=180°-∠ECF-∠D=75°15.3【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求得∠A=60°,∠ACD=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C 、AB 即可解答.【详解】解:∵在ABC 中,90ACB ∠=︒,30ABC ∠=︒,∴∠A=90°﹣30°=60°,∵CD ⊥AB ,∴∠ACD=90°﹣60°=30°,又AD=1,∴AC=2AD=2,∴AB=2AC=4,∴BD=AB ﹣AD=4﹣1=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答的关键.16.3【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求得a 、b 的值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点(,2)A a -与点(5,)B b -关于x 轴对称,5a ∴=,2b =-,则a b +的值是: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17.67.5°或90°【解析】【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CF=45°,CD=AD ,根据DF DE ⊥,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CDF ,利用ASA 可证明△ADE ≌△CDF ,可得DE=DF ,即可证明△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DEF=45°,分DE=OE 、OE=OD 、DE=OD 三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答案.【详解】∵等腰直角ABC ,90ACB ∠=︒,CD AB ⊥,∴∠A=∠DCF=45°,CD=AD ,∠ADE+∠CDE=90°,∵DF DE ⊥,∴∠CDF+∠CDE=90°,∴∠ADE=∠CDF ,在△ADE 和△CDF 中,A DCF AD CD ADE CDF ∠=∠⎧⎪=⎨⎪∠=∠⎩,∴△ADE ≌△CDF ,∴DE=DF ,∴△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45°,如图,当DE=OE 时,EOD ∠=1(180)2DEF ︒-∠=67.5°.如图,当OE=OD 时,∠EDO=∠DEF=45°,∴∠EOD=180°-2∠DEF=90°.当DE=OD 时,点E 与点A 或点B 重合,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EOD ∠的度数为67.5°或90°,故答案为:67.5°或9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正确得出△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8.15°【解析】【分析】连接PD 、AD ,设AD 与CE 交于点P 1,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得∠CBD=∠BCD=∠BDC=60°,PD=B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当点A 、P 、D 共线时即点P 运动到P 1时,AP+BP 有最小值,连接BP 1,根据等边对等角证得∠CBP 1=∠CDP 1=∠CAD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连接PD、AD,设AD与CE交于点P1,∵△BCD是等边三角形,点E为BC的中点,∴∠CBD=∠BCD=∠BDC=60°,BC=CD,CE⊥BD,BE=DE,∴CE为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PD=BP,∴当点P运动时,AP+BP=AP+PD,而AP+PD≥AD,∴当点A、P、D共线时即点P运动到P1时,AP+BP有最小值,连接BP1,则BP1=DP1,∴∠P1BD=∠P1DB,又∠CBD=∠BDC,∴∠CBP1=∠CDP1,∵AC=BC=CD,∴∠CDP1=∠CAD,即延长AC至Q,∵∠ACB=90°,∠BCD=60°,∴∠DCQ=90°﹣60°=30°,又∠DCQ=∠CDP1+∠CAD=2∠CDP1,∴∠CDP1=15°,即∠CBP1=15°,∠=15°,∴当AP BP+的值最小时,CBP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的联系与运用,会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最值问题是解答的关键.19.(1)图见解析;(2)B Ð.【解析】【分析】(1)先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E ,然后过点,C E 画直线,交AB 于点D 即可得;(2)先根据角的和差可得90ACD BCD ∠+∠=︒,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90B BCD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CD 即为所作.(2)90ACB ∠=︒ ,90ACD BCD ∴∠+∠=︒,CD AB ⊥ ,90BDC ∴∠=︒,18090B BCD BDC ∠+∠=︒-∠=∴︒,ACD B ∴∠=∠,故答案为:B Ð.【点睛】本题考查了画垂线、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垂线的画法是解题关键.20.62︒【解析】【分析】由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及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等量关系列以C ∠为变量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BAD CAD ∠=∠,AEC △是直角三角形()1090100BAD CAD DAE CAE C C∠=∠=∠+∠=︒+︒-∠=︒-∠又∵2180B BAD C ∠+∠+∠=︒,42B ∠=︒即()422100180C C ︒+︒-∠+∠=︒解得62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如何利用三角形的高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来求角度,熟练掌握三角形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AAS”证明△ABE ≌△AC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在△ABE 和△ACD 中,∵∠A=∠A,∠B=∠C,AE=AD ,△ABE ≌△ACD ,∴AB=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先用SSS 证△ADB ≌△BCA ,得到∠DBA=∠CAB ,利用等角对等边知AE=BE ,从而证得△EAB 是等腰三角形.【详解】证明:在△ADB 和△BCA 中,AD=BC ,AC=BD ,AB=BA ,∴△ADB ≌△BCA (SSS ).∴∠DBA=∠CAB .∴AE=BE .∴△EAB 是等腰三角形.23.见解析【解析】【分析】先利用HL 证明Rt △EBC ≌Rt △BEF ,得出CBE FEB ∠=∠,再利用ASA 证明△ABC ≌△DEF 可证明结论.【详解】证明:∵CE AD ⊥,FB AD ⊥,∴90∠=∠=︒CEB FBE ,在Rt △CBE 和Rt △FBE 中,BC EF BE EB=⎧⎨=⎩∴Rt △CBE ≌Rt △FBE (HL ),∴CBE FEB ∠=∠,在△ABC 和△DEF 中,CBE FEB BC EF ACB DFE ∠=∠⎧⎪=⎨⎪∠=∠⎩∴△ABC ≌△DEF (ASA ),∴AC=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24.23°【解析】【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得∠BAD=∠DAC=12∠BAC ,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DC=∠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BAC 的度数,再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FDC=14∠BAC 求解即可.【详解】解:∵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DE=DF ,∴AD 为∠BAC 的平分线,∠DFC=90°,∴∠BAD=∠DAC=12∠BAC ,∵DA=AC ,∴∠ADC=∠C ,∴∠C=12(180°﹣∠DAC)=90°﹣12∠DAC=90°﹣14∠BAC ,∵∠B+∠BAC+∠C=180°,∠B=21°,∴∠BAC =92°,∵∠C=90°﹣14∠BAC=90°﹣∠FDC ,∴∠FDC=14∠BAC=14×92°=23°.【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角的余角相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是解答的关键.25.(1)见解析;(2)6【解析】【分析】(1)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AC=∠B ,再根据SAS 得出△ADC ≌△BCE ,然后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ADC ≌△BCE ,得出∠ADC=∠BCE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结合(1)中得结论得出AG=AC ,继而得出DG=AB 即可;【详解】解:(1)∵//AD EB ,∴∠DAC=∠B ,在△ADC 和△BCE 中,AC BE DAC B AD BC =⎧⎪∠=∠⎨⎪=⎩∴△ADC ≌△BCE ,∴CD=CE ;∵CF DE⊥∴∠DCF=∠ECF ,∴CF 平分DCE ∠;(2)∵△ADC ≌△BCE ,∴∠ADC=∠BCE ,∵∠DCF=∠ADC+∠AGC ,∠ECF=∠BCE+∠BCF ,∵∠DCF=∠ECF ,∴∠AGC=∠BCF ,∵∠BCF=∠ACG ,∴∠AGC=∠ACG ,∴AG=AC ,∵AD BC =,∴AG AB=∵6AB =,∴6AG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26.(1)见解析;(2)见解析;(3)AB CD CE +=【解析】【分析】(1)根据BAC DAE α∠=∠=,推出BAD CAE ∠=∠,由已给条件可得,ABD ACE SAS △≌△();(2)①由题可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由ABD ACE △≌△得,60ACE ABC ∠=∠=︒,从而得出60ECD ∠=︒,故ABC E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答案;②由ABD ACE △≌△得,BD CE =,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得AB BC =,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BAC DAE α∠=∠= ,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BAD CAE AD AE=⎧⎪∠=∠⎨⎪=⎩,()ABD ACE SAS ∴ ≌;(2)①AB AC = ,60α∠=︒,ABC ∴ 是等边三角形,ABD ACE ≌,60ACE ABC ∴∠=∠=︒,180606060ECD ∴∠=︒-︒-︒=︒,ABC ECD ∴∠=∠,//EC AB ∴;②AB CD CE +=,理由如下:ABD ACE ≌,BD CE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BD BC CD AB CD CE ∴=+=+=.。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各版本)一、选择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A. 3B. 2C. 0D. 12. 已知函数f(x) = 2x + 3,那么f(1)的值为()A. 1B. 1C. 5D. 53.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矩形B. 正方形C. 梯形D. 三角形4.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为1,3,5,那么第10项的值为()A. 19B. 20C. 21D. 225.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2B. √4C. √9D. √16二、判断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2. 两个负数相乘,结果是正数。

()3. 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4. 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顺序无关。

()5. 任何数除以0都有意义。

()三、填空题5道(每题1分,共5分)1. 一个正数与它的相反数相加,结果是______。

2. 函数f(x) = 2x 3中,当x = 2时,f(x)的值为______。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且______。

4.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______。

5. 两个无理数相乘,结果可能为______。

四、简答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实数的分类。

2. 解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 什么是函数,给出一个函数的例子。

4. 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区别。

5. 简述勾股定理的内容。

五、应用题:5道(每题2分,共10分)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3x 5,其中x = 4。

2. 已知函数f(x) = x^2 2x + 1,求f(3)的值。

3.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3项分别为2,5,8,求第10项的值。

4. 在一个长方形中,长为8cm,宽为6cm,求其对角线的长度。

5.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36cm^2,求其边长。

六、分析题:2道(每题5分,共10分)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2,5,8,11,14,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半期试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3. 以一下判断正确的个数有( )个
(1)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2)无理数是带根号的数. (3)π是无理数. (4)
7
1
是无理数. A .0 B .1 C .2 D .3
4. 如图,先将正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MN,再把B 点折叠在折痕MN 上,折痕为AE,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H,沿AH 和DH 剪下,这样剪得的三角形中 ( ) A .AD DH AH ≠= B .AD DH AH == C .DH AD AH ≠= D .AD DH AH ≠≠
5. 以下语句及写成式子正确的是( ). A .7是49的算术平方
根,即
B.7是的平方根,即C.±7是49的平方根,即 D.±7是49的平方根,
即±
6.等腰三角形ABC在直角坐标系中,底边的两端点坐标是(-2,0),(6,0),则其顶点的坐标,能确定的是( ) A.横坐标 B.纵坐标 C.横坐标及纵坐标 D.横坐标或纵坐标
7. 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
(第7题图)
8.如图,在△ABC中,∠C=90°,∠B=15°,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B于E,•DB=12cm,
则AC=()A.4cm B.5m C.6cm D.7cm
(第8题图)
(第10题图)
9.若和
都有意义,则a的值是( ).
A.a≥0 B.a≤0 C.a=0 D.a≠0
10.如图所示,△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
A.80° B.100° C.60°D.45°.
11.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B′C,②AC=A′C,③∠A′CA=∠B′CB,④AB=A′B′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D.4个
12. 有下列说法:
①每一个正数都有两个立方根;
②零的平方根等于零的算术平方根;
③没有平方根的数也没有立方根;④有理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填对得4分,共32分.只要求填写最后结果).
13.若x2=1,则3x=________.
14.如图,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15. 平方根和立方根都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
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
16.已知∠AOB=30°,P在OA上且OP=3cm,点P关于直线OB的对称点是Q,那么PQ=________.
(第11题图)
(第14题图)
A
B C
D
'
A
'
B'D'C
(第19题图)
17.若[]表示小于的最大整数,即[]=1,则[-2]=__________ 18. 点A (3,2)与点B (x-4,6+y )关于y 轴对称,则x+y=__________
19.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和锐角三角形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
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适
当的条件即可)
20.用“<”连接下列各数10, π-, 0,5-,3是 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总分52分.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1.(本题满分12分) ①化简(4分):23--38+23-+2
②求x 的值(4分): 8(x-2)3
= - 1
③(4分)如图,一个算式在镜中所成的像构成的算式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中是正确的吗?实际中这个算式是什么?(写出即可)
22.(本题满分6分)如图,写出△ABC 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A 1B 1C 1,写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2B 2C 2的各点坐标.
23.(本题满分8分)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中,BD 平分∠ABC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CE=CD 求证:DB=DE
24.(本题满分8分)
如图,一只蚂蚁从长方体水池外一点A爬到同一面上的点B去寻找食物,但需要先到池边去喝水.已知点A到池边的距离AC等于点B到池边的距离BD,若蚂蚁要爬行的是最短路线,那么到CD中点处喝水是否最近?说明理由.
25.(本题满分8分)
如图:△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判断PQ与AB位置关系并证明
26.(本题满分10分)
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
图1、图2),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图3的形式,使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C D
Q
S
C
P
A
R
B
(1)求证:AB ⊥ED ;
(2)若PB =BC ,请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B
D
A
A
C
C
A
B
C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3、1或-1 14、2-2 15、0,3 16、3cm 17、-2 18、-3 19、BC=B ′C ′(或CD=C ′D ′或∠C=∠C ′或∠BAC=∠B ′A ′C ′等) 20、π-﹤5-﹤0﹤3﹤10 三、解答题 21、(共12分)
① 原式=23--2-3+2+2 (3分) =0 (4分)
②(x-2)3
=-8
1
(1分) x-2=-2
1
(3分) x=2
1
1 (4分)
③是正确的(2分) 151+25+12=188(4分) 22、(6分)
①作图 (略) (3分) ②A 2((-3,-2)
B 2(-4,3)
C 2(-1,1) (6分) 23、(8分)
证明 :∵△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BCA=60o ,∠DBC=30o (3分)
∵CD=CE
∴∠CDE=∠E (4分)
∴∠BCA=∠CDE +∠ E =2∠E=60o
(5分)
∴∠E=30o
(6分)
∴∠DBC=∠E=30o
(7分)
∴DB=DE (8分)
24、(8分)
答:到CD中点处喝水是最近。

(2分) A′
证明:如图: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A′
则AC= A′C (4分) O 连接A′B交CD于点O
∵ AC=BD, AC= A′C
∴ A′C=BD
又∵∠A′OC=∠BOD, ∠A′CO=∠BDO=90o
∴△A′CO≌△BDO (6分)
∴CO=DO (7分)
即到CD中点处喝水最近。

(8分)
25、(8分)
答:PQ∥AB (2分)
证明:∵PR⊥AB, PS⊥AC, PR= PS
∴∠BAP=∠PAC (4分)
∵AQ=PQ
∴∠PAC=∠QPA (6分)
∴∠BAP=∠QPA (7分)
∴PQ∥AB (8分)
26、(10分)
(1)证明:∵Rt△ABC≌Rt△DEF
∴∠A+∠B=90°,∠A=∠D. (2分)
∴∠B+∠D=90°.(3分)
∴在△BPD中,∠BPD=90°(4分)
∴ AB⊥ED. (5分)
(2)解:若PB=BC,则有Rt△ABC≌Rt△DBP. (8分)
∵∠B=∠B,∠A=∠D,BP=BC,
∴ Rt△ABC≌Rt△DBP. (10分)
说明: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全等三角形还有:Rt△APN≌Rt△DCN,Rt△DEF≌Rt△DBP,Rt△EPM≌Rt
△BFM,从中任选一对给出证明,只要正确的都得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