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心电图表现
急诊心电图快速解读

急诊心电图快速解读急诊心电图的快速解读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解读。
急诊心电图的快速解读包括:(1)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解读:①快速性心律失常: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②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及室性自主心律。
(2)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电图解读;(3)电解质紊乱的心电图解读: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4)其他心电图的判读:急性心包炎、肺栓塞、急性脑卒中等。
一、急诊心律失常的分类(一)快速性心律失常1.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狭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又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和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2.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二)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以及各种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Ⅱ型和Ⅲ度房室阻滞。
此外,还有心脏骤停和室性自主心律。
二、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解读(一)节律规整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传导比例恒定)。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老年人;②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③异位起源点位于心房,可分为自律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又可分为单形性房速和多形性房速;④房速的频率150bpm~250bpm;⑤ 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发作时室率>200bpm;老年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者。
(2)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②心电图特点是:突发突止,QRS波群形态正常(隐匿型预激)或宽大畸形(显性预激或合并有束支阻滞);心率范围多在150bpm~250bpm;③刺激迷走神经常可终止。
急性脑卒中的症状

急性脑卒中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急性脑卒中的症状*二、脑卒中的饮食护理*三、脑卒中的预防急性脑卒中的症状1、急性脑卒中的症状1.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脑卒中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为多。
1.2、痫病痛病与脑卒中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
而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1.3、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1.4、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2、急性脑卒中的病因当动脉被阻塞或在管壁的患病区域形成血凝块,减少血流量,那么向大脑的血液输送就会中断。
血凝块会在其它相隔较远的有机组织内产生,例如,心瓣膜或心脏本身。
心脏跳动频率不规则也容易产生血凝块。
患有血凝块疾病或动脉发炎的患者更易患脑卒中,血管弱化的患者也容易产生脑卒中(可能是先天性的)。
3、脑卒中的康复治疗3.1、运动疗法:用于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主要是一对一(即一个康复治疗师对一个患者)的手法治疗。
治疗方法是根据中枢神经发育学原理,通过易化和促通技术恢复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抑制异常运动和反射。
也配合使用一些运动器械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
3.2、作业疗法:是针对上肢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手的精细活动进行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3、物理治疗:如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相应的理疗,改善偏瘫肢体的肌肉和循环问题。
3.4、言语治疗:对伴有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言语沟通能力。
3.5、心理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70例心电图分析

或 MR J确诊 。其 中男 4 4例 , 2 例 ; 1 检 查 方 法 女 6 . 2
心 电 图检 查 采 用 美 国
年龄 3 4~ 7 6岁, 平均 (46 95 岁。 5. .  ̄ ) 其 G 公司 M A 2 0型 十 二 道 心 电 图描 E C10 腔出血 1 2例) 。缺血组 2 2例 即脑梗死 心 电图检查 , 且在入院后 3 内、 7 3 d 第 、0
缺血缺氧 、 应激等直接影响脑干 的血管 在损害及损害程度 , 并在 治疗脑部疾病 运动 中枢 , 进而影 响心脏功能。 5 心脑 的同时及时加强心脏保护 , () 避免或慎用 血管病存在共 同的病理基础 , 如高血压、 影 响心脏功能的药物 , 患者 的病情诊 对 高血脂、 动脉硬化 , 有些脑血管病患者可 断、 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等都有着重要
不 同程 度 改 变 , 中 S _ 变 3 , 其 TT改 4例 房 室传 导阻 滞 6例 , 性 心动 过 缓 8 , 窦 例 窦
血症对心肌影响最明显 。另外 , 有研究 发 C S时, C 进行及时的心 电图检查不失 表 明脑卒中时心肌细胞游离钙增加可能 为一种简便且有实际临床价值 的无创性 是 引起心肌细胞损伤 的重要原 因 。4 诊断方法之一。 () 通过观察心 电图的变化
楼 芬艳
【 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脑心综合征心 电图变化特点、 机制及防治措施 。 方法
对7 0例脑心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作 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患者 的心 电图异常发 生在 3d内, 主要表现 为 S - TT改变 、 心律 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心
失常、 传导阻滞和类 心肌梗死等 , 随着病情的平稳或好转心 电图异常好转或消失。 结论 电图异常动态改变和临床表现一致 , 同时进行心脏治疗。 应 【 关键 词】 脑血管疾病; 脑心综合征; 电描记术 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和关爱。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长期随访建议及注意事项
01
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症状 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02
加强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恢 复。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CHAPTER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总结回顾
指南更新背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本次指南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 床实践,提高患者预后。
定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 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流减少或中断,使 得脑部组织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 经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血栓形成、栓塞、血流动力 学改变等。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大量患者 因此病死亡或留下严重残疾。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 血糖、血脂等,可了解患 者一般情况及病因。
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脏病变,如心房 颤动等,为心源性栓塞提 供依据。
TCD检查
可监测颅内血流速度及方 向,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及 侧支循环情况。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且不能用非血 管性病因解释者应考虑缺血性脑卒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ppt课件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推荐意见: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一、诊断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2.诊断和评估步骤:
不明原因型(SUE)
分水岭梗死
大脑中动脉梗死
丘脑出血
在临床上最实用的是急性期确定梗塞部位及大小的分型,然而在早期, 尤其是在3~6小时的复流时间窗内,常规CT和MRI不易显示梗塞灶及 确定范围。
按解剖部位分为大脑梗塞、小脑梗塞及脑干梗塞,其中大脑梗塞
有可分为:
1. 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 中梗塞:小于一个脑叶,3.1 ~ 5cm。 3. 小梗塞:1.6 ~ 3cm。 4. 腔隙梗塞:2cm以下。 5. 多发性梗塞:多个中、小及腔隙梗塞。
二、处理
诊断和评估步骤
是否为 脑卒中?
是缺血性还是 出血性脑卒中?
是否适合 溶栓治疗?
排除非脑血管病 如脑外伤、中毒 、癫痫后状态、 瘤卒中、高血压 脑病、血糖异常 、脑炎及脏器功 能严重障碍等引 起的脑部病变。
排除出血性 脑卒中
发病时间是 否在4.5或 6h内,有无 溶栓适应证
卒中判断标准

卒中判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卒中,也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或中断,导致脑细胞死亡的严重疾病。
卒中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言语障碍、肌肉无力、视觉障碍等。
卒中发病过程迅速,给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早期识别和判断卒中至关重要。
卒中的判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一、临床症状和体征:1. 突发性头痛:突发的剧烈头痛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2. 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特别是面部、手臂和腿部。
3. 言语障碍:突然说不清楚话或言语不连贯,甚至完全不能言语。
4. 步态不稳或眩晕:突然出现步态不稳、眩晕甚至晕倒的情况。
5. 异常视力:出现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视物不清或者视野缺损等现象。
6. 面部表情不对称:突然出现面部表情不对称,特别是口角歪斜。
这些症状和体征的突然发生,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正在发生卒中,应及时就医。
二、影像学检查:1. 脑CT或MRI检查:脑CT和MRI是检查卒中的主要手段,可以明确卒中部位、范围和病因,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2. 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血管狭窄、阻塞或破裂等情况,为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脑电图:脑电图可以反映脑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判断卒中的类型和程度。
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卒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其他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血液指标,有助于评估卒中的危险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
2. 心电图:对于某些卒中病因不明的患者,心电图可以帮助排除心源性卒中的可能性。
3. 脑脑脊液检查:对于一些病因不明或需要明确类型的卒中,脑脊液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卒中的判断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
对于怀疑患者,及早识别和判断卒中,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发布时间:2022-11-21T03:28:52.2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9期作者:岳忠勤[导读]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岳忠勤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28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结果28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病灶在常规序列扫描TWI、T2WI、FLAIR序列中信号不完全一致,而在DWI序列中均呈高信号,且ADC 值减低,具有特异性。
结论 DWI序列扫描不但可以提高诊断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准确率,还可以帮助判断脑梗死的大小,其他的常规序列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病变,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也是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检查手段。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引言脑缺血是脑供血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其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
若不及早发现、及时、科学地进行治疗,将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为了评价MRI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本文对280例急性期病人核磁共振资料进行分析,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8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3个月,均达到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并且没有MRI的禁忌;其中,163名男子和117名妇女;平均58岁,48~72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头晕、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根据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时间,从3小时到3天,按照急性期的不同,可以将急性期分为126例(发病到体检前的间隔≤6小时),急性期183例,从发病到体检前的24-72小时),亚急性期171例。
1.2方法选择GE公司生产核磁共振成像仪,轴位调整至T2W1、SW1以及TIW1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