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优.doc

合集下载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李清照词全集》
该书收录了李清照的全部词作, 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是研究李清照词的重要参考书 。
《李清照传》
该书从生平、家庭、时代背景等 方面对李清照进行了全面介绍, 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 想内涵。
阅读与《声声慢》主题相关的诗词
《醉花阴》
该诗与《声声慢》主题相近,都表达 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阅读时可以 相互比较,加深理解。
《声声慢》导学案
授课教师:
2024-01-04

CONTENCT

• 了解作者及背景 • 解读《声声慢》 • 品味《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 拓展阅读
01
了解作者及背景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总结词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详细描述
李清照生于1084年,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李格非之女,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 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与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 苦。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夏日绝句》等。
04
拓展阅读
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如梦令》系列
李清照的《如梦令》系列是其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多个脍炙人口 的作品,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展现了李清照的词风和 情感世界。
《浣溪沙》
李清照的《浣溪沙》系列词作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了解其创 作风格和情感变化的珍贵资料。
阅读关于李清照的研究文献
分析《声声慢》的意象
总结词:细腻分析
详细描述:《声声慢》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黄花、梧桐、细雨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细腻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内 心世界,感受其情感的变化。
探讨《声声慢》的主题思想
总结词:深入探讨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附答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加强诵读,通过对作品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

2、借助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分析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感受李清照哀婉凄凉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鉴赏意象,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2)欣赏婉约派的写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自学自测】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漱玉词》传世。

2词人生平: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约1127-1130)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写作背景: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声声慢》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初读感知1、听读全词感受离别第一步:师生听多媒体范读第二步:学生初读全词,读准字音注意的问题:感情基调断句语意的连贯2、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憔悴..()() 堪.摘()捻.金()闺.门() 簇.带() 风鬟.霜鬓()两盏.() 多暇.损.()【答案】qiáo cuìkān niǎnɡuīcùhuán zhǎn xiásǔn3、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3)三杯两盏淡酒,______________!(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凄凄惨惨戚戚(2)梧桐更兼细雨(3)怎敌他晚来风急(4)如今有谁堪摘[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难点: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

2、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三、学习过程:(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巩固拓展——总结评价)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五、时间分配: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点拨:六、学习内容:一、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分水岭,前期(生活闲适,夫妻志趣相投、感情笃厚)清新明快、细腻婉转,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北宋灭亡,漂泊江南,丈夫身亡、书画丢失)哀婉凄清、苍凉悲楚,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二)词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二、导演过程(一)预习检查1、诵读指导寻寻/觅觅(m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研读课文,结合意象、背景、词人际遇体会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二)合作探究1、怎样入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2、缘愁选景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3、为何生愁结合词人的身世来看一看她到底有哪些愁苦呢?(三)总结我通过这首词学会了什么?三、巩固练习怨王孙(李清照)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课外知识拓展1、李清照写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诗句积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教学目标】1、品味《声声慢》的美感。

2、捕捉词中具有特定属性的意象,并结合意象特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感知词中凄凉意境,深入体味词人的“愁”。

3、从以愁入词的诗词中理解愁情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1、品味意象丰富内涵、感知意境、深入体会词人的别样“愁”情。

2、通过本文扩展联系别样愁情的表达。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鉴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一、助读资料(一)正文注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天气变化无常,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8)怎生:怎么、怎样。

生:语助词。

(9)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0)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我苦苦地寻觅着,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

这忽冷忽暖的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

看到大雁飞过,我正伤心,却发现它正是我在故乡认识的那只。

满地黄菊堆积着,十分憔悴,有谁忍心去摘?我守着窗,独自一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细雨敲打着梧桐,此时正黄昏,一点一滴的落着。

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二)知人论世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

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

词则继承婉约派风格,南渡前以造语新丽见称,南渡后以情调悲凉为主。

所著《词论》,多有独立见解,主张协律,崇尚典雅、情致。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

《声声慢》导学案《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2、3。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课时安排】1课时【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哀愁--沉郁凄凉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家破国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者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学案学习目标: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背诵《声声慢》中的名句,提高审美情趣。

3.初步感悟作品所达到的重现凄凉情境和凄愁情感的抒情效果。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手法,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读准字音惨惨 ( ) 戚戚 ( ) 乍 ( )还 ( ) 将 ( ) 憔悴 ( )答案:cǎn qīqī zhà huán jiāng qiáo cuì2.划分节奏(用“/”划分诵读节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古今异义词(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个挨一个地;次序。

(3)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用在惊讶、责备等语气的句末,表示情况十分严重,没法收拾(多跟在“还”的后面);不平常,很突出。

答案:(1)枯萎,凋零(2)光景,状况(3)概括得尽二、资料链接1.识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完整word版声声慢导学案教师版

完整word版声声慢导学案教师版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通过揣摩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品味诗词艺术特色。

3、积累古诗常见意象,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课前预习案、课文助读1、词人介绍及词作背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声声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2、诗歌常见意象积累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

请结合下列诗句,探究意象的内涵。

1)有关酒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2020-03-11【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分组品读】提示:1、抓住词中抒情性的句子来品读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3、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来品读4、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5、可对比前期的作品来读【听读思考】1. 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2. 词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词人的心绪?二:【解读愁情】1. 找出直接表现词人别样愁情的句子并做赏析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之感,词人主选了哪些意象?3.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举出本首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并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助这一意象表达愁情的。

(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三【自主表达】统观全文,词人是如何表现“愁”的?谈谈你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