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核标准
朱久文:安徽卫视电视台审片标准和制度

电视台审片标准和制度每年年底都是各个电视台的样片期,收视差的节目末位淘汰,新节目上马。
这就有一个样片审片问题。
一般情况下是“技术审核”、“内容审核”两个方面。
技审是为了确定你制作的节目是否符合该频道的技术水平,而内容审则是对内容是否合适进行审核。
1、技术标准审核1)时间码是否正确时间码要从零开始,而且要连续。
如果使用自动播控系统要有VITC码。
2)结构审核1分钟彩条、30秒黑场、千轴声是否标准3)视频指标画面部分的色度和亮度是否够指标,一般情况用眼睛看,有些台用矢量示波器来审核就比较严格了。
如果在制作时你的视频指标在绿区(编辑机上的指示)4)音频指标声音部分必须在绿区,高音部分在红区持续不超过3秒。
一般是用矢量示波器来看。
5)节目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每个栏目都会定一个包装模式,就是字幕模板等等,一般会提出参数指标,你要看下你做的样片包装是否和样片相同。
2、内容审核这个部分比较复杂1)是否符合选题用你自己做的编导表述来核对。
2)叙事是否清晰就是节目的叙事是否有逻辑性,是否说的清楚。
这个环节最危险,如果有问题就要做“结构性调整”,就很麻烦了。
3)节奏控制就是剪辑方面的问题了,能不能让节目有节奏,能够吸引观众。
节目好不好就看这个部分一、电视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绝不允许保留、复制、播放内容反动、黄色、淫秽的录像带,若有违反者,按党纪、国法查处。
二、电视台自制新闻、专题节目由学校确定宣传方针,制定宣传要点,把握宣传导向,电视台台长和责任编辑负责审查内容,节目符合播出要求后,需填写节目按排表和播放单备查。
三、外单位提供的、租借来的或其它渠道引进的录像资料在播放前必须先进行审片、审片工作由电视台领导和宣传部领导负责,双层把关,经审查通过后方能播出。
四、非电视台人员和与审片无关人员谢绝进入播放室观片和审片。
影视专题片立项审查投放步骤 (1)

项目立项审查报告一、影片前期策划拍摄前的工作:构思、成文、分场大纲、签导演、列预算、编剧本、分镜头脚本、看外景、找素材,以及决定制作小组的成员。
(主要涉及部门:公司本身)二、拍摄制作的目的1、填写相应申报材料(1)、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统一印制的拍摄制作备案公示表格,加盖对应公章;(表格见附件)(2)、拟拍摄影片的备案报告;(3)、不少于1500字的剧情简介,包括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涉及外交、民族、宗教、军事、公安、司法、历史名人和文化名人等方面内容,需提供文学剧本一式三份,并征求省级或中央、国家机关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4)、电视剧剧本(梗概)版权的协议(授权)书;(5)、影视文化单位申请领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需向广电总局提供本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填报《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申请书;(6)、特殊题材的拍摄制作备案剧目,须附相关主管部门或有关方面的书面意见。
2、审查结果及修改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审查步骤及审查注意事项送海州广播电影电视局审核,20个工作日内即可查询审查结果,如果通过即可开始着手拍摄,如未通过按照相应要求进行修改及再次审核。
(主要涉及部门:海州广播电影电视局、公司本身)三、样片审查意义1、混录双片(1)、混录双片一套(如用贝塔录像带代替混录双片送审,需另报广电总局批准),数字电影送高清数字节目带一套;(2)、国产电影片送审报告单一式四份;(3)、影片主创人员名单;(4)、影片英文译名报告(一般提前申报);(5)、原著改编意见书;(6)、联合摄制合同书;(7)、完成台本一套;(8)、《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
2、标准拷贝(1)、标准拷贝两套(广电总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各一套);(2)、影片1/2录像带三套(中外合拍片四套)、贝塔录像带、贝塔宣传带、终混八轨带各一套;(3)、送审标准拷贝技术鉴定书;(4)、被定为民族语译制影片的音乐效果素材;(5)、完成台本三套(民族语译制影片为四套);(6)、相关剧照。
电影审查过程中的审查标准与要求

电影审查过程中的审查标准与要求电影作为一种流传广泛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响、剧情、人物等多种元素,集中反应和表达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精神和思想。
然而,由于其触及面广、影响深远,一些与法律、道德、社会公德等伦理准则相抵触的电影内容也时常受到公众的关注与质疑。
因此,在电影制作、宣传和播放过程中必须进行电影审查,以达到保护公众和社会的目的。
2023年的电影审查标准与要求未来的电影审查标准和要求将更加严格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合规性:电影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包含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和谐以及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等内容。
同时,电影制作必须进行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应抄袭、盗版、侵权等。
2.社会公德、正常价值观:电影不得包含性别歧视、族裔歧视、种族歧视、宗教歧视等内容,不得宣扬暴力、犯罪、赌博、毒品等不良行为。
电影应推崇正常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激发公民道德自觉。
3.审美和文化标准:电影应注重审美和文化标准,减少低俗、媚俗、庸俗内容,弱化暴力、色情、恐怖等元素,强化教育意义和思想性价值。
同时,电影的拍摄和表现应基于人文、个性、独创性原则,鼓励多元文化和艺术创新。
4.健康、安全、环保要求:电影制作要遵循人体工学原则,保证工作环境的健康、安全、舒适,提高拍摄效率和质量。
同时电影拍摄过程必须遵循环保原则,不得破坏环境和生态。
电影审查的必要性电影审查是保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其必要性在于:1.维护社会安定和文化秩序:电影直接或间接传达和影响社会文化氛围,对于社会和谐、文化花园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法的电影审查制度能够促进电影内容的精良水准,推动电影艺术高水平发展。
2.保障公众权益和安全:电影涉及的内容可能引发公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问题。
审查过程中对电影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核,确保电影不会对公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健康。
3.制定文化规范,提高电影的素质:制定规范合理、完整系统的电影审查标准,尊重艺术表达自由的同时,强化电影的制片、发行和播放主体端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电影素质,进一步促进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影片比赛评审标准

影片比赛评审标准评审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为影片比赛的评审提供一些常用的标准。
评审标准应综合考虑影片的技术性、创意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要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审标准,供参考使用。
技术性评审- 摄影技术:影片的摄影质量应清晰、稳定,并充分展示影片的主题和情感。
- 音效和音乐:音效应精确配合影片的情节和场景,并提升观众的视听体验。
- 剪辑技术:剪辑应流畅自然,有助于叙事和影片的整体节奏。
- 视觉特效:如有特效应用,应符合影片的风格和主题,并达到良好的视觉呈现效果。
- 影片制作质量:包括画面清晰度、颜色饱和度、音频清晰度等方面。
影片在制作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或技术问题也需要考虑。
创意性评审- 故事情节:影片的故事情节应有独特性和吸引力,并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 观点表达:影片是否能清晰而有力地传达导演的观点和意图。
- 创新元素:是否存在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 观众吸引力:影片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保持观众的兴趣。
艺术性评审- 影片风格:影片的风格应准确表达导演的审美观点,并在艺术上有一定的深度。
- 视觉美学:通过影片的构图、镜头语言、色彩运用等,是否能够产生美学上的冲击和共鸣。
- 观众情感:影片能否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产生深入思考或感受到情感震撼。
总结以上评审标准可以作为影片比赛评审的参考,可根据具体比赛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细化。
评审人员应根据影片的技术性、创意性和艺术性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判,保持独立和公正的态度,确保最佳影片能够获得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准

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准影视专题片是指针对某个主题或事件展开深度报道的影像作品,其特点是结构严密,情感深刻,内容丰富,具有震撼性和警示性。
为了确保专题片制作质量,应当制定相应的制作技术标准,以规范制作流程与质量要求。
下面将从制作流程、影像要素、音频要素、平面要素等方面,对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准进行探讨。
制作流程1.策划阶段:确定主题,确定题材,编写策划书与构思。
2.策划审核:对策划书与构思进行审核并制定拍摄计划与预算。
3.拍摄:对主题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进行拍摄并保存素材。
4.素材筛选:对拍摄的素材进行筛选,保留有代表性且能够构成完整故事的素材。
5.前期制作:包括剧本编写、影像编辑、配音与后期制作等工作。
6.后期制作:包括色彩校正、音频配音、各种效果制作等工作。
7.审片:对影片进行审片,并针对问题进行修改与完善。
8.发行:影片制作完毕后,进行发行并宣传。
影像要素1.拍摄技巧:运用合理的拍摄技巧,包括机位、角度、镜头等。
2.影像质量:影片画面应当保证清晰、色彩真实、画面稳定。
3.画面编排:对拍摄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使整个故事承接自然,情节连贯。
4.效果处理:适当添加美术效果、视觉特效等,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音频要素1.音效处理:对影片中的声音进行处理,使音量大小合理、音质清晰。
2.配音:对影片中需要配音的部分进行配音,包括对白、旁白等。
3.音乐选择:为影片选择合适的音乐,使音乐与影像相得益彰。
4.混音:对音效、配音、音乐等进行混音,使整个音频融为一体。
平面要素1.片头片尾:设计合适的片头与片尾,使片头简洁、明显,片尾含义鲜明、画面美化。
2.字幕设计:设计合理、清晰、易懂的字幕,包括角色、时间、地点等。
3.海报设计:为影片设计海报,凸显影片特点,增加宣传效果。
,影视专题片制作技术标准的制定应着重于制作流程、影像要素、音频要素、平面要素等方面,以确保影片的制作质量。
同时,制作技术标准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技术与趋势,以保持专题片影像创新的活力。
视频拍摄及制作技术标准

视频拍摄及制作技术标准
为了确保网络课程在不同终端和系统中正常播放,我们特制定了视频拍摄及制作技术标准。
一、视频拍摄
1.拍摄场地
拍摄场地应该是演播室、教室或礼堂等授课场所。
现场应该保证光线充足、安静整洁,避免出现广告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2.拍摄方式
拍摄方式是指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而采用的机位设置、镜头设置等。
1)机位设置
一般分为单机位和多机位两种,以满足完整记录教学活动为准。
2)镜头设置
如果主讲人为坐姿,主机位镜头画面应为主讲人近景半身像。
画面上边缘需要完整呈现主讲人头部,且头部与上边缘保持适当距离;画面下边缘需要完整呈现主讲人手部,且手部与下边缘保持适当距离。
如果主讲人为站姿,画面可在全身像与半身像之间切换。
3.拍摄设备
1)录像设备
录像设备主要是指专业级及以上的摄像机等图像采集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亮度:图像亮度适中,无过曝、欠曝现象。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位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稳定性: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
2)录音设备
录音设备是指话筒、小蜜蜂等声音采集设备,推荐使用专业级拾音话筒。
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
电平指标:声音应该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或过弱。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1标准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评定办法一、概述本办法是为评定标准清晰度节目录制技术质量奖而制定的。
奖项设置分新闻、专题、综合文体三类。
二、对参评节目的要求1.参评的节目须由申报单位人员录制,且首播时间在上一年7月1日至本年6月30日的期间之内。
2.参评的节目必须完整,节目时间长度为:新闻10分钟以上(一档完整的新闻节目);专题15分钟以上;综合文体60分钟以上,不超过120分钟。
3.参评节目的载体为数字录像磁带,应严格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规定的内容依次进行录制,具体规定见下表:应与随后的控制磁迹和时间码保持连续。
(2)视频校准信号为100/0/75/0/彩条。
多讯道记录时,此信号应是经过信号处理和切换系统输出的标准彩条;用ENG方式记录时,彩条信号与随后的节目图像信号应取自同一编码器输出。
使用多盘素材磁带进行编辑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可取自该制作系统的标准信号发生器。
复制时,由录机记录在节目磁带引带上的彩条信号,必须是用放机从素材带引带上原录彩条重放的信号。
(3)音频校准信号为基准电平+4dBu(-20 dBFS)的1000Hz 正弦波。
立体声记录时,两个声道应使用相位相同的校准信号,其左声道宜采用约每间隔3秒间断约0.25秒作为识别。
4.参评节目磁带的声音信号必须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声道上。
除新闻节目外声道2必须录有国际声。
综合文体类的现场直播节目,允许声道2记录与声道1相同的混合声。
国际声是在专用声道上记录的节目自然声(现场的背景声)、音乐声和效果声等。
声道分配规定为:对于单声道节目,声道1记录节目混合声信号;声道2记录国际声信号;对于立体声节目,声道1记录左声道信号,声道2记录右声道信号。
左声道的校准信号,宜采用每间隔3秒间断0.25秒作为识别。
三、评定对标准清晰度节目技术质量的评定分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两项进行,分别占总分的70%和30%。
宣传片技术 拍摄技术标准

宣传片技术拍摄技术标准宣传片拍摄技术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宣传片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宣传手段。
它可以通过影像、音乐、文字等多种方式,向人们传递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服务。
而要拍摄一部好的宣传片,技术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宣传片拍摄技术标准。
一、剧本的编写剧本是宣传片拍摄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编写剧本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构清晰:宣传片的剧本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引子、主体、结尾等部分,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突出亮点:宣传片的剧本要突出产品或服务的亮点,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3、简洁明了:宣传片的剧本要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复杂,让观众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二、拍摄设备的选择宣传片的拍摄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要选择合适的设备才能拍摄出高质量的宣传片。
一般来说,宣传片的拍摄设备包括摄像机、三脚架、灯光等。
1、摄像机:选择一款高清晰度、高画质的摄像机可以让宣传片的画面更加清晰、细腻,更具观赏性。
2、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让摄像机更加稳定,避免拍摄时的晃动,从而拍摄出更加清晰、稳定的画面。
3、灯光:灯光是宣传片拍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调整画面的亮度、色彩等,从而让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三、镜头的运用镜头是宣传片拍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镜头的运用等方式,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使用镜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焦距:不同的镜头焦距对画面的呈现有不同的影响,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焦距。
2、运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3、运用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动态,可以让观众更加投入。
四、音乐的运用音乐是宣传片拍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节奏等方式,调整观众的情绪,让观众更加投入。
在使用音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专题片节目拍摄技术审核标准
1.节目质量审核标准
(1)画面与构图
画面、构图要合理,画面主体要突出。
画面应简洁、明快,室内拍摄应使用灯光,光比恰当,并有较为明显的的轮廓光使人物以背景分开。
(2)字幕
字幕设计应充分考虑屏幕视觉效果,字体整体比例要与电视屏幕的比例一致
字幕应选择平实、均匀、笔画粗细适中、易读的字体,避免使用笔划较细或较粗,结构繁杂、潦草等不易辨认的异形字体,字幕中涉及的标点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43-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要求。
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除应加注人物介绍外,还应采用同期声字幕。
选用的资料、图片等素材画面应清楚,对于历史资料、图片要进行再加工。
录像教材中使用的资料和图片,应在资料或图片的合理位置注明来源、作者等说明信息。
在一部录像教材中说明信息字幕的位置及字体属性应统一。
(3)视频信号与画面质量
①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②清晰度:全片自拍图像彩色清晰度不低于500线。
③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46dB,无明显杂波,不得有划
伤和磁粉脱落。
④色调:白平衡准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⑤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Vp-p,最大不超过1.1vn-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Vp-p,标准黑电平0.05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
全片一致。
⑥磁迹:磁信号(RF)h指标应在标准绿区范围内,磁迹不能过偏。
多机拍摄的节目,各段磁迹应一致。
⑦视频记录要求重放图像画面稳定,无丢帧、加帧,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色彩自然。
节目内容禁止出现彩条或其它杂乱信号,节目最后一帧画面后除黑场外不允许有其它节目信号,起始彩条前与片尾黑场后不能有残像。
2.音频信号
(1)声道:使用DVCPRO/DVCAM录像带录制节目,彩条须录入1000Hz或400Hz基准正弦波音频信号(双声道)。
内容音频信号全部记录于第1声道,第2声道不记录任何声音。
(2)录音电平:标准电平为0VU,混响电平应在-10~0vU 电平指数之间。
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时大时小。
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声画同步,无交流声或其它杂音等缺陷。
3.基准磁平:对应于1000Hz或400Hz,有效值为100nWb/m,彩条须录入1000Hz或400Hz基准正弦波音频信号( 双声道)。
4.成品录像带:均应采用全新磁带制作,磁带应无机械损伤、卷边、褶皱、受潮、霉变等。
5.其它:图像中心正确,重合度和几何失真度应符合广播电视部部颁摄像机乙级机标准,画面上高亮度的部分无白色过饱和现象,无严重脱尾。
全片不应有明显的杂波和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