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全文翻译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

《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参考《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劝学》原文及翻译赏析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蹂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蹂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结果)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中生必读】

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中生必读】《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1.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绿,取之于蓝,绿即是蓝;冰,水,但比水更冷。
木头在绳子里是直的,是轮子,它的曲线在轨距里。
虽然有危机,但那些不再挺身而出的人会让它发生。
所以木由绳直,金由锐利,君子博学,日日自救,所以知之明而无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此段教材无)一天到晚想着,还不如一会儿就学会了;我尝过了,很期待。
不如去爬山看看。
登高一招,手臂不加长,看到的人却远远的;随风唤,声不加疾,听者却显。
骗马者,不足以善,而致千里;假装成船的人不会游泳,但他不会游泳。
君子之命不异,善在事假。
南方有一鸟,名孟鸠,以羽为巢,而以发为织,以苇为系,风破,蛋破子亡。
巢是无穷无尽的,但与巢相连的人也是无穷无尽的。
西方有一种木材,叫舍甘。
它的茎有四英寸长,它出生在一座高山上。
然而到了深渊,木杆长不出来,却自然挺立。
蓬蓬里,不忍直走;白沙涅槃,与之黑。
兰怀根为芝,但渐长,君子不亲,故不服。
其质不美,但也是渐变的。
所以君子生必择乡,游必秀才。
所以也要防恶近义。
凡事有始必有终。
荣辱来时,必如德行。
肉腐烂成虫,鱼枯萎成蛾。
忽视忘记自己的身体是一场灾难。
强涵养,软涵养。
邪在身,怨在构。
工资一样,火就干,地一样,水就湿。
草木生,鸟兽繁,物是人非。
是大自然的一片,弓箭很重要;林,且斧重;树木遮荫,但鸟儿休息。
酰基酸,而是何首乌。
所以,言有烦恼,行有屈辱,君子慎于言!(本教材中没有)积土成山,风雨繁盛;水滴汇成海洋,龙诞生了;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
所以,不积跬步,不可行万里路;不积小流,不成江海。
飞跃,不是十步;这是对马旭成功的巨大贡献。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古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唐代儒家经典文献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此文作者唐伯虎,内容主旨是教育人们发扬勤奋好学的精神,而不是单纯为了名利。
以下是《劝学》的原文及翻译,以飨读者。
起居注身份,扫地涤釜心。
容止闲思若闻道,行住净慎如持法。
虚心学守金科语,有益威仪仰圣贤。
不爱金细重九鼎,痴心玉粗轻千肌。
【注解】起居注身份,即要注意自己的起居与仪表。
扫地涤釜心,是说要从小处做起,讲究细节,不断提高。
容止闲思若闻道,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好的习惯,以便更好地接受学问。
行住净慎如持法,要像守法一样准确规范。
虚心学守金科语,是说要谦虚好学,遵守学问的原则。
有益威仪仰圣贤,是说要学习优秀的品德和风范。
不爱金细重九鼎,是说要不迷恋享受物质的财富和权利。
痴心玉粗轻千肌,是说要注重精神上的追求,不计较外在的财富与权力。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末七国,而秦并兼之。
、隋炀吕、蒲洪恭,皆兵亡而国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吕、蒲失其鲲,人民共反之。
三家者,其亡也,不可避也。
所以然者,民不服则法弗举;法不行则权置不得。
故欲无乱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轻而其所薄者重。
昔仲尼,师项橐之饰,遇丧则哭泣,成礼则分辨。
颜渊仕而不横,尧、舜耻之。
不因其所以使之然也,案机议槃,事无大小,必知所先后。
不耻最下,不骄其内。
李斯不杀田婴,亲其事;管仲不杀鲍叔,信其人。
是故君子有小人则以礼接之,有敌则以智制之。
小人之不得志,以其小所误也;敌之不服,以其大所贼也。
故策者希冀以成名,计者欲有以立功。
夫成名之道,非一时之所成,功业之隆,不在一朝之内展。
苟无前贤,无以明后;苟无后学,无以成前。
荀子劝学原文全文及译文

荀子劝学原文全文及译文【原文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解】君子告诫求学的人:求学的中途是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的。
像青这种原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木头经过墨线变直,也可以设计成圆圆的轮子,曲折也是符合规矩,即使反复曝晒,也不再变形,设计让它变成这样了。
所以木头经过墨线,就能变直;金属做的工具经过磨刀石,就能变锋利;君子懂得多,还每天在实践中验证,那他就会让学到的东西,变得真明白,做事就不会犯错了。
所以说没有登过高山,就没有对天之高的真实感受;没有亲临深溪,就没有对地之厚的真实感受;没有听过先王说过的话,就不会明白先王的学问达到的高度与深度。
干、越、夷、貉的后代,刚出生时发出的声音并没有什么不同,但长大后差异就很大了,那是因为教育训练的不同造成的结果。
正如《诗》中说:“那些君子们啊,永远都没有好好安息。
要他们好好安息在自己的地方,除非是人人正直,因为他们只要知道有不好之事发生,就会努力地维护天下的福祉。
”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化道为用,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灾祸。
【原文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有关《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有关《劝学》原文及翻译《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导语:《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劝学原文: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劝学翻译及文言文知识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在《荀子》一书中,就有《劝学》一篇,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以下是对《劝学》的翻译及对文言文知识的简要介绍。
一、《劝学》翻译《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却比蓝色更加鲜艳;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加寒冷。
木材虽然直,但如果用绳索拉直,经过加工,就能成为车轮,其弯曲的程度能够符合圆规的标准。
即使木材经过干燥和风吹雨打,如果不经过加工,就无法恢复原来的挺直。
这是因为加工使得木材变得如此。
所以,木材经过绳索的拉直就会变得笔直,金属经过磨砺就会变得锋利。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敏,行为无过失。
二、文言文知识1. 文言文特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具有以下特点:(1)用词简练,表意丰富;(2)句子结构严谨,讲究对仗;(3)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排比、对偶等;(4)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2. 文言文语法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包括:(1)主谓结构不明确,有时主语可以省略;(2)宾语前置,有时宾语放在动词之前;(3)定语后置,有时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4)判断句式,以“也”结尾。
3. 文言文阅读方法(1)了解古代文化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3)运用注释、翻译等辅助手段,理解文章大意;(4)培养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总之,《劝学》一文告诫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实现人生价值。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掌握其特点、语法和阅读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全文翻译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而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蓼蓝更深;冰,是水形成的,却比水更加寒冷。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輮,通“煣”。
)用火熨木使弯曲从而形成车轮,它的弯度符合规。
即使又晒干了,不会再变直。
是因为用火熨木使它弯曲的缘故。
因此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变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锋利,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他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曾经整日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知识;我曾经提起脚跟远望,不如站在远处见得广。
站在远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然而人站在远处也能看见;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强,而听的人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够达到很远的地方;借助船只的人,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擅长借助于外物。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累土壤形成山,使风雨兴起;积累水流形成深水,使蛟龙生存,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因此不积累半步,没有用来到达很远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小的水流,没有用来形成江海的办法。
骏马一跃,(距离)不足十步,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刻着停了,腐朽的木材也不会折;不停地刻,金石都可以雕刻。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六条蟹脚两只蟹钳,不是蛇鳝的巢穴不可以寄托的缘故,(这是)因为用心浮躁(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