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差异及互动发展
国庆节的传统与现代庆祝方式对比

国庆节的传统与现代庆祝方式对比国庆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国庆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对传统与现代庆祝方式进行对比,探讨其差异和影响。
传统庆祝方式的特点是庄重而隆重。
在过去,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发展成就。
同时,还会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群众游行,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祭祖活动,祈求祖先保佑国家繁荣昌盛。
这些传统庆祝方式体现了对国家的敬意和传统文化的尊重,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庆祝方式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庆祝方式。
现代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发布图片和文字,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国庆节活动。
此外,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为庆祝活动带来了新的方式,比如激光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
这些新颖的庆祝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增加了节日的时尚感和活力。
然而,传统与现代庆祝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影响。
首先,传统庆祝方式更加注重集体和整体的庆祝,强调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而现代庆祝方式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参与,强调个人的独立和多样性。
这种差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
其次,传统庆祝方式更加注重庄重和庆典的氛围,强调庆祝活动的庄重性和严肃性。
而现代庆祝方式更加注重娱乐和互动的体验,强调庆祝活动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这种差异体现了人们对于庆祝方式的不同需求和追求。
然而,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庆祝方式,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祝福。
无论是参加盛大的阅兵仪式,还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祝福语,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国庆节。
庆祝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与现代庆祝方式的对比,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代相传的节庆活动凝聚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智慧。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节日在传承与发展上遇到了一些挑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成为了一种现象。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并分析其影响和寻找应对之策。
一、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逐渐发生变化。
传统的户外庙会逐渐被商业化庆典或线上活动取代,传统的风俗习惯逐渐减少。
例如,春节期间的花市和庙会早已不再是传统的热闹场景,一些家庭甚至选择出国旅游,而不是回乡团聚。
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趣味产生了冲突。
例如,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不仅对环境产生污染,也会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许多城市已经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保护环境和安全成为当代价值的体现。
这种冲突使得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
三、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传统节日正在经历一种现代转型的过程。
一方面,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逐渐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比如在庙会中加入现代娱乐项目、通过互联网传播节庆信息等。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的推广,使得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传统节日保护与创新的对策为了传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需要加强传统节日的保护意识,保护传统庆祝方式和习俗。
其次,可以进行庆祝活动的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节日相关的研究、教育和推广,使得传统节日走进现代社会,并与当代文化相结合。
结语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传统节日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难题。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既带来了一些困惑和冲突,同时也为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庆祝方式、活动特色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庆祝方式、活动特色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都是人们庆祝特定事件或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传统节日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和民俗风情的传承和弘扬。
而现代节日则更多的是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以独特的主题和方式吸引人们参与,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对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庆祝方式、活动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1.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通过长期发展和传承,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包括了民族的地域特征、宗教信仰、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等元素。
传统节日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神灵、社会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崇敬和纪念,传承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2.现代节日现代节日是在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更多地受到商业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影响。
现代节日的内涵更加多元化和具有时代感,包括了科技、时尚、创意等元素。
现代节日也可以是对某种价值观念的传达和宣扬,是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二、庆祝方式1.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风俗习惯。
比如中国的春节,人们会贴窗花、放鞭炮、包饺子等,以祈求来年平安和幸福。
在西方,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包括互赠礼物、圣诞晚餐、装饰圣诞树等。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注重仪式感和宗教性,人们会依据传统的流程和仪式来庆祝。
2.现代节日现代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多的是活动化、社交化和娱乐化。
现代节日不仅是一种庆典,更多地是一种活动和娱乐。
比如情人节,人们会送礼物、约会、表达爱意;万圣节,人们会穿着化妆服、参加派对等。
现代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强调个性和创意,人们更愿意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
三、活动特色1.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活动特色主要体现在民俗表演、祭祀仪式、传统节目等方面。
比如中国的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同时还会有龙舞、舞狮等民间表演。
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的差异

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的差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经历了许多变化。
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无论是在庆祝方式、饮食习俗还是文化氛围上都有明显的变化。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的差异。
一、庆祝方式的变化传统春节的庆祝方式主要包括贴春联、放鞭炮、祭祖宗、拜年等。
这些庆祝活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春节的庆祝方式日益多样化。
如今,人们可以选择在家庭聚餐、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或参加大型文艺晚会等形式来庆祝春节。
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外,现代春节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和娱乐元素,比如网络祝福、手机红包等,这些丰富了春节的庆祝形式。
二、饮食习俗的变迁传统春节饮食习俗一直非常重要,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传统的年夜饭一般会有鱼、肉、豆腐、年糕等食物,寓意着富贵、团圆和好运。
然而,现代春节的年夜饭渐渐走向多样化和国际化。
中西结合,中餐、西餐、日餐甚至是异国风味都可以成为年夜饭的菜肴。
人们更注重菜品的美观、营养和健康,同时也更加注重与家人共享美食的快乐。
三、文化氛围的变化传统春节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人们通过传统的庙会、花灯、龙舞等活动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然而,现代春节的文化氛围逐渐多元化。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放松和休闲,可以选择在春节期间享受电影、音乐会、话剧等文化活动,或者选择在家静下心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春节期间的旅游也成为现代人喜爱的方式之一,人们可以选择国内外的景点进行旅行,丰富自己的节日体验。
四、传统节俭与现代消费传统春节注重节俭和节约,在过年期间多数家庭都会进行过年购物和备年货的准备。
然而,随着现代消费观念的变化,现代春节的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人们在春节期间不仅追求物质享受,还注重于体验和情感交流。
购物中心和商家也会借此机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和特别优惠,吸引消费者前往购物。
综上所述,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如何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如何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如何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民族的历史和传承。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许多传统习俗逐渐被时代潮流所淡忘。
为了焕发传统节日的新活力,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还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寄托。
一、传统习俗的现代演绎1. 创新节目呈现在传统节日期间,可以通过举办创新的节目呈现,如舞台剧、音乐会、晚会等。
通过现代化的演绎方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2. 设计富有创意的活动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一些富有创意的活动,如传统服饰秀、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
通过参与互动,让年轻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习俗,并在互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结合1. 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以有趣的方式介绍传统习俗和节日文化,使年轻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接触到,并引导他们去了解和传承。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传播,传统习俗可以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2. 借助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展示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将传统习俗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与习俗。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在家中也能体验到传统庙会的热闹与欢乐。
三、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融入日常1. 融入现代化的节庆布置在庆祝传统节日时,可以将传统习俗与现代化的节庆布置相结合。
例如,在庆祝春节时,既可以摆放传统的灯笼和年画,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将灯光秀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特而美丽的节日氛围。
2. 传统美食与现代口味结合在传统节日期间,传统美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可以尝试将传统美食与现代口味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菜品,既保留了传统的味道,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
四、教育传承传统习俗的重要性1. 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向学生讲解传统习俗的来历与意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传统中秋节与现代节庆活动的对比

传统中秋节与现代节庆活动的对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的节庆活动也逐渐兴起,使得传统中秋节与现代节庆活动之间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对比。
一方面,传统中秋节强调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尽力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同时,中秋节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比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等,这些传统活动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现代节庆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商业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节庆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团圆和文化传承,更多地与商业和娱乐相结合。
例如,在商业中心和购物中心,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中秋节促销活动,各类创意的月饼包装和礼品套装也层出不穷。
此外,一些现代化的游乐设施和主题公园也会推出特别的中秋节庆活动,吸引人们前来游玩和娱乐。
传统中秋节与现代节庆活动之间的对比也体现在人们的参与方式和心态上。
传统中秋节强调的是家庭团聚和亲情,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传统活动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而现代节庆活动则更注重个人的参与和娱乐体验。
人们可以选择参加各类庆祝活动,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庆祝中秋节,例如与朋友聚会、旅行或者参加各种庆典活动。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的选择使得人们对于节庆活动的参与更加自由和多样化。
然而,传统中秋节与现代节庆活动之间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融合和影响。
传统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被人们所重视。
许多人会在庆祝现代节庆活动的同时,仍然保留传统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
例如,人们依然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等,这些传统活动成为了现代节庆活动中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传统中秋节与现代节庆活动之间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对比。
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的比较

传统春节与现代春节的比较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为热闹喜庆的日子。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氛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比较传统春节和现代春节在庆祝方式、家庭聚会、消费习惯和文化特色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庆祝方式传统春节注重家庭团圆和祭祖拜神,主要的庆祝方式是贴春联、放鞭炮、舞狮龙、戏曲表演等。
现代春节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会参加各种大型晚会、音乐演出和游园活动,也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二、家庭聚会传统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共同享用团圆饭。
而现代春节受到城市化、人口流动的影响,一些年轻人会选择在外地工作或旅游,导致无法与家人团聚。
此外,与传统相比,现代人更倾向于与朋友或同事组织聚餐或聚会。
三、消费习惯传统春节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食品、新衣和红包上。
过去,人们往往要提前准备足够多的食材和年货,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购买现成的食品和礼物。
现代春节的消费习惯更加多元化,人们会购买电子产品、家具、汽车等大型消费品,也更容易受到商业促销和网络购物的诱惑。
四、文化特色传统春节有许多独特的文化特色,比如贴春联、腊八粥、舞狮等。
这些传统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
而现代春节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春晚的舞台效果、灯光秀、演出形式等。
现代春节更加注重创新和时尚,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传统春节和现代春节在庆祝方式、家庭聚会、消费习惯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成为当代春节的特点。
然而,无论是传统春节还是现代春节,相同的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热情祝福,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传统风俗与现代习惯的差异

传统风俗与现代习惯的差异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传统风俗与现代习惯之间出现了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传统风俗与现代习惯之间的变化和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传统风俗的特点及变化传统风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时间内形成的各类社会习俗的总称。
它们通常包括节日庆典、饮食习惯、婚礼葬礼等各个方面。
传统风俗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风俗面临着一些变化。
首先,传统节日庆典的庆祝形式发生了变化。
以中国春节为例,传统的庆祝方式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
然而,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出行旅游、购物消费等方式来庆祝春节,使得传统方式逐渐被现代方式取代。
其次,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人们注重自然健康的饮食方式,追求传统的烹饪技巧。
而现代人更加忙碌,对于方便快捷的食物更感兴趣,导致一些传统的烹饪技巧逐渐被淡忘。
最后,传统婚礼葬礼仪式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婚礼通常注重家族的红白喜事,举办盛大的婚礼仪式。
而现代人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普遍采用简约的婚礼方式,显著减少了传统仪式的繁琐程度。
同样,葬礼也从传统的厚葬方式逐渐转变为简约的火化方式。
二、现代习惯的特点及原因与传统风俗相比,现代习惯更注重个人的需求和便利性。
现代习惯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现代习惯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权。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信息的流通,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选择和权利。
比如,现代人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婚姻对象等,而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安排。
其次,现代习惯强调高效和快速。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各种交流和活动,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代人倾向于追求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和便捷的生活体验。
最后,现代习惯还与环保理念息息相关。
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现代人更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现代人更愿意使用环保袋、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差异及互动发展发布时间:2012-09-03 16:26 来源:在线新闻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及互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交相辉映。
研究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有助于弘扬传统节庆,打造现代节庆品牌,推动节庆经济和节庆文化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和谐精神家园的建设。
一、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基本涵(一)传统节庆的涵传统节庆是指那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长期积淀形成的、能够全面、集中、形象地体现出民族的共同心理、性格特征、价值观念和理想愿望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映尤为明显,特别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传统节庆中还有诸多如天仓节、春龙节、中秋节等的容,就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界斗争、与异族侵略者的斗争中形成的,向我们显示了民族乐观、自信、自强的个性特点和健康心态,因此,传统节庆具有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大致上在周代出现雏形,在汉至唐这一漫长历史阶段逐渐定型,从唐代以后,日臻丰富和完善。
由此可以说,传统节庆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是中国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
传统节庆活动都蕴含着美丽的传说和风习,因此,从传统节庆的容上来看,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无形的容就是指传统节庆所负载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形即是无形的表现形式,如元宵观灯、清明戴柳、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年节守岁、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以及汤圆、月饼、粽子、年糕、饺子、馄饨、菊花酒等四季变换的节日食品。
(二)现代节庆的涵现代节庆是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各城市、地区和企业根据各自的资源和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现代节庆活动,如国际服装节、国际旅游节、旅游节、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
具体来说,现代节庆是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举办,主办者通过特定的活动、仪式或典礼吸引参与者,从而达到塑造城市形象,拉动城市旅游和投资发展,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等目标的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例。
由于现代城市节庆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所以它可以与举办地的城市品牌紧密相连,极影响和提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该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差异分析(一)节庆缘起差异传统节庆日期的选择与设定,一般依据天候、物候和气候的周期性转换而约定俗成。
早在先时期,人们就已开始认同从节气中择定节日。
甲骨文、金文中,就有通行的“年”字,字形是“谷物成熟”之形。
最早被择定为节日的是被确认的节气之交接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日。
“八节”标志着阴阳四时的时令变化,故后世有“四时八节”之称。
人们还根据月之朔、望择定节日。
日出日落,形成一日;月圆月缺,构成一月;谷物由播种到成熟、收获,是为一年。
由此,年月日的三级计时单位组合而成,并确定下来;与此同时,昏、旦、朔、望岁首、岁末等时日,也便凸现并明确起来,并被人们分别确定为各个固定的节日。
也因此,传统节庆因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条件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对体验我国节庆风情和传统文化的旅游者来说,具有较强的垄断性。
现代节庆日期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特色资源的季节性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决定的。
比如国际啤酒节的举办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份,将啤酒和炎热的天气结合起来,并且每年举办的具体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组织者的安排有所变动,比如1991年6月23日至30日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啤酒节,发展到现在,时间有所变更,2007年的举办时间是8月11日至8月26日,因为今年有奥运会,时间定在2008年9月16-10月5日。
由于现代节庆的文化是人们为了深化节庆品牌而人为赋予的,组织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其他节庆所超越,所以可替代性较强。
(二)群众参与差异传统节庆起源于民间,散布于民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拥有较强的社会互动性和群众性。
如元宵观灯、端午赛龙舟等,往往形成广场文化和行进文化,吸引了“老到八十三,小到要人搀”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这与传统节庆所要宣扬的“合家团圆”、“普天同庆”是一致的。
从理论上讲,节庆是一种社会的共同活动;从历史的角度看,节庆文化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早已升华为一道人人遵循、个个通晓的文化指令,从而形成传统节庆的群众的广泛参与性。
因此有学者认为:“较广泛的群众性能够形成一种约束力和驱动力,不参加这种节日活动的人就会感到无形的压力,某些压力来自一定的社会组织,有的则来自舆论和传统习惯。
”也可以说,传统的节庆活动,以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特点,宣染着一种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个人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其熏,自觉的或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其中,这是现代节庆所不具备的。
现代节庆是一个地方根据其已拥有的资源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举办的,具有地域性,因此,群众参与度相比传统节庆较低。
比如,的国际服装节,举办地点是在,非人和少数赶到的外地人才能感受到服装节的氛围并参与到其中,而传统节庆会让群众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感受到节庆的喜庆,几乎没有地域限制;此外,也有一些现代节庆活动自身缺乏群众参与性,没有设置一些具有群众性的节目,或者现代节庆提高了群众参与的门槛,如收门票等,都会影响现代节庆的群众参与度。
(三)功能指向差异传统节庆具有祭拜祖先、祈福、纪念历史人物等功能。
首先,中国传统节庆最主要的一种功能就是祭拜祖先、祭祖敬宗。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几乎所有的节庆都具有祖先崇拜的色彩,因为几乎所有的节庆都要是祭祖敬宗,其中最为典型的祖先崇拜的节日,要算是春节了;其次,另一功能就是“祈福”。
比如春节时期人们渴望来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万事如意等;重阳登高是为了祈祷一年更比一年好,而这些都可以用一个“福”字来形容。
当然,除了为自己祈福,也要为他人送祝福。
最后,纪念历史人物的功能。
这个功能表现最为明显的就属端午节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尽管也有颇多传说,比如说龙神崇拜等,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且最合于情理的,莫过于关于屈原的传说。
根据《荆楚岁时》记载,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在这一天划船竞渡,表示要救他。
人们还将做好的粽子扔进江里,据说是为了引诱水中蛟龙避开屈原,使他免受伤害。
后来,这一习俗便有所演变。
人们在这一天还划船竞渡,但并不限于汨罗江;也还包粽子,不过不再往水里投,而是做为这一天特有的食物,以示纪念。
唐宋以后,端午节还被官方定位大节日,皇帝常常在这一天赏赐百官。
现代节庆主要强调的经济推动功能、塑造城市形象功能。
首先,以办节的形式推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经济与整体形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这种“以节招商、以节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在全国围铺开来。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代城市节庆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比例是1:9,即节庆活动每收入1元,就会给社会相关产业带来9元的联动价值。
现代节庆活动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带来巨大的投资效益和商业消费。
近年来节庆表现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推动经济的发展,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助推器。
如国际啤酒节、国际民歌艺术节、冰雪节、国际服装节等,在其举办期间无不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商贾和旅游观光游客的参与,宾馆酒店都被挤满,餐馆人头攒动,市场一派兴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比如,第17届啤酒节期间举办了崂山旅游文化展、中国()国际啤酒、饮料设备及酿造技术博览会暨2007中国国际液体食品技术及设备博览会、2007国际新型生活方式展、2007年崂山区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重大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了和崂山,放大了节会的“溢出”效应,共成功签约20余个经贸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
据统计,自14届以来,每届啤酒节对经济贡献都在20亿元以上,超过2个“黄金周”之和。
其次,城市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形象塑造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进行很长时间的宣传,才能塑造成功。
而现代城市节庆活动的开展,往往能够对城市主题形象起到很重要的宣传功效。
即使在举办节庆活动的特定空间,参加者亦可以通过节庆活动的各项容,全面了解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背景、人文景观、建设成就等容,从而对城市形象有感性认识。
成功的节庆活动的主题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如一提到风筝节,就会想到潍坊,一提到啤酒节,就会想到。
(四)习俗表现差异传统节庆中,每一个节庆都有自己的主题仪式和风俗习惯,如除夕夜全家吃连夜饭、贴春联,春节期间的拜年、给小辈压岁钱;中秋节的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等。
这些节庆仪式和风俗习惯是传统节庆中不可缺少的容,它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祖先的美好期望,还起到了渲染和活跃节庆气氛、增添节庆魅力的功效。
由传统节庆衍生的节庆饮食文化也是不可忽略的,比如在节庆食物方面,饺子、年糕、阳糕、汤圆、元宵、粽子、巧果、月饼、菊糕、馄饨、腊八粥、粑等等,还有北方冬春节日中用生萝卜、白菜心等切丝加上豆芽、绿菠菜以及酱肉丝等拌和而成的“盒子菜”,葱蒜、蓼蒿、芥拌成的“五辛盘”,樱桃、青梅、麦以及蚕豆等立夏食品“三新”;在节庆饮料方面,传统节庆的饮用酒主要有黄酒、椒酒、屠酒、青棵酒、马奶酒、雄黄酒、菊花酒、包谷酒等。
现代节庆中,没有一套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节庆容主要都是根据节庆组织者协商确定的。
不过,现代节庆主办者为了拉动节庆的经济效益,也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一般都会根据节庆主题设计和提供一些节庆的纪念品和吉祥物。
比如,2007年国际啤酒节设计了八种纪念品(福禄有余、欢乐祥和、琉璃奔奔、五周同乐、华丽瓶、风光奔奔、兽面纹觥、全家福),价格在480元至3280元不等,其中部分还是限量编号制作。
另外,节庆的吉祥物也是每年都有更新,试图给人们每年都有新感觉,强化人们的品牌意识。
总的来说,现代节庆主要通过纪念品、吉祥物、节徽、节标等方式渲染节庆的氛围。
三、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互动发展传统节庆可以说在群众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这是现代节庆无法比拟的。
但是节庆要发展,现代节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借鉴传统节庆的成功法则以促进现代节庆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一)传统节庆对现代节庆发展的启示1、文化传承法则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几千年漫长的传统节庆文化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和谐对称、乐观自信、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等文化精神。
这些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能够表达民族情感、抒发节日情怀、追寻节庆精神的节庆活动,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因此,现代节庆要成功,文化是关键。
现代节庆策划必须依附某种文化,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涵,具体体现在把握由自然地理背景、文化发展脉络和社会经济背景所形成的“文脉”,辨析文脉、理顺文脉、把握文脉是节庆主题定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