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75093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及相关的诗词。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除夕之夜,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共贺新年的到来。
即使汨罗江冰封,路不通,也要回家,万里江山塞了路,暖暖春意融人心。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结束,人们在这一天会观赏花灯,猜灯谜,并品尝元宵。
灯火辉煌洒城头,猜谜儿郎乐开口。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烧纸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据说可以纪念屈原投江。
雄黄酒,豪放男儿到战场。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丰收和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国庆节:国庆节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观看烟花表演。
热情似火,欢乐不断。
7.重阳节:重阳节是祈求平安和长寿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
天高云淡,望中烟波浩渺。
8.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祥瑞和丰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浮云结绕层峦秀,寒鸦戏翔古村落。
9.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贴春联、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岁月如梭,老去悲欢离合。
10.元旦:元旦是西方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迎接新的一年。
钟声响起,欢乐无边。
11.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人们会祈求姻缘,并欣赏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
鹊桥横渡,美人心动。
12.初一:初一是每个月的第一天,人们会贴门神、做新衣,迎接新的月份。
新月初挂,如意花开。
13.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祥瑞和丰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浮云结绕层峦秀,寒鸦戏翔古村落。
14.重阳节:重阳节是祈求平安和长寿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
天高云淡,望中烟波浩渺。
15.中元节:中元节是传统的盂兰盆节,人们会为祖先和亡灵烧纸钱并祭祀。
孤烟洞庭秋水远,浩荡回天雁阵横。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春节】时间:农历一月初一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清明】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端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乞巧】时间:每年七月初七。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中秋】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重阳】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腊日】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习俗:吃腊八粥【除夕】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文学常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诗词名句
二十四节气歌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天干、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及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及诗句1.除夕(大年三十)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关于除夕的诗:《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关于春节的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关于元宵节的诗:《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4. 清明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凝聚,形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中,历来有不少文人骚客为之挥毫泼墨,吟诗赋词。
这些古诗词扮演着记录历史、记录习俗、记录感情的重要角色,也成为了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窗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诗句1. 关于除夕的诗:《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关于元宵节的诗:《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关于端午节的诗:《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关于七夕节的诗:《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关于中秋节的诗:《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夕节的诗词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元宵节诗词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14日)。
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28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1 / 4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二月廿一(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

除夕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各大传统节日标志由来: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习俗:守岁、放烟花、吃粽子。
诗句:《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由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诗句: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由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习俗: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诗句:《上元夜》 (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立春由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吃春饼、春卷,诗句:“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来历: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 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王安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杜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唐·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唐·杜甫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和端午》宋·张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除夜作》唐·高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作》唐·刘长卿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寒食》宋·赵鼎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寒食雨二首》宋·苏轼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宋·辛弃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宋·王禹偁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 寒食日即事》唐·韩翃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清明夜》唐·白居易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除夜雪》宋·陆游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王安石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唐·孟浩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间词话七则》清·王国维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春景》宋·晏殊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唐·林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相关诗句
【春节】
时间:农历一月初一
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习俗: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元宵】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
时间:四月五日或六日。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
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午】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等。
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乞巧】
时间:每年七月初七。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习俗: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
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秋】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腊日】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
习俗:吃腊八粥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
习俗: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
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