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

合集下载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 五言绝句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 五言绝句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五言绝句)
春节新春喜气浓,红灯高挂满街红。

亲朋好友欢聚会,年夜饭上团圆情。

端午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的喧嚣声。

纷纷彩带缤纷飞,人们齐笑声笑开。

中秋月圆似银盘,赏月朗诵思乡愁。

嫦娥奔月留温情,家人祝福团团绕。

七夕鹊桥相会处,牵手相依情更浓。

织女穿针牛郎望,喜笑颜开乐无穷。

重阳登高赏菊花,黄金秋景倍辉煌。

老人微笑传声笑,福禄寿大家争夸。

元宵灯笼照芳华,猜谜猜灯笑语夸。

糖饼汤圆香满街,吉祥如意乐无涯。

腊八香粥煮浓浓,挂上红椒味满融。

亲朋好友围炉坐,温暖和睦情意浓。

元旦迎新庆平安,放鞭炮声震天干。

祝福满满绽笑脸,幸福快乐无尽完。

关于节日的古诗按时间顺序题

关于节日的古诗按时间顺序题

关于节日的古诗按时间顺序题
古代文人常以诗歌表达对节日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列出的与节日相关的古诗:
1. 春节:
《元日》王之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 端午节:
《过零丁洋》杨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4. 七夕节:
《七夕》秦观。

银汉迢迢暗度天,鹊桥横渡,乘风破浪会云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洲。

5. 中秋节: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重阳节: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 冬至节:
《北国风光》陆游。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以上是一些按时间顺序列出的与节日相关的古诗。

这些古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表达了古人对节日的热切期盼和深情祝福。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新年作_________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后,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①_________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

被贬谪,有家难回。

②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越调]小桃红元·盍西村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作品中“涌”、“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涌”,在全句中是写灯船,仿佛江面上涌现出一座蓬莱仙岛;生动地表达了发现灯船的人们那种惊讶赞赏、疑幻疑真的感受;以幻写真,以虚托实。

“飞”,这袅袅香烟与悠扬笙歌似乎要飘然而上,飞绕天上的玉楼;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灯船上热闹景象时的感受;前两句写实,后一句由实入虚,导入想象。

(2)就作品中的画线句展开想像,作一段场景描写。

(80字左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4分)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_________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_________描写生动流畅(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是:①理解词句,产生实感;②立足桥上,“入境”想像;③调动文字,描述场景;④抓住细部,拍好“特写”;⑤字斟句酌,修改定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春桥上举目四望,家家门前张灯结彩,十里江岸人潮涌动。

桥下,锣鼓喧天,龙飞凤舞,观灯人不时暴发出欢呼声。

(完整版)古诗75首分类及练习(答案)

(完整版)古诗75首分类及练习(答案)

古诗75 首分类及练习春:1、《咏柳》唐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凉州词》唐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6、《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夏:1、《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小池》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4、《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秋:1、《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山行》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暮江吟》唐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冬:1、《江雪》唐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塞下曲》唐卢纶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雨:1、《春晓》唐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江南春》唐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渔歌子》唐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日:1、《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乐游原》唐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忆江南》唐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6、《望天门山》唐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月:1、《古朗月行》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汇编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汇编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

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C. 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

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1 / 2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 .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 .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C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D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

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 .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 .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 .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 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 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中秋 B.①七夕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中秋 C.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D.①中秋 ②元宵 ③重阳 ④七夕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过关练习卷

古诗过关练习卷

古诗过关练习卷
1、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2、描写“重阳节”的古诗:
3、描写“春节”的古诗:
4、带有“雨”的古诗:
5、描写“雪”的古诗:
6、描写“春天”的古诗:
7、描写“春天”的古诗:
8、描写“夏天”的古诗:
9、描写“秋天”的古诗:
10、描写“冬天”的古诗:
11.描写“送别”的古诗:
12、描写“送别”的古诗:
13、《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14、描写“戍边战士思乡”的古诗:
15、描写“马”的古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16、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了!”
17、描写“洞庭风景”的古诗:
18、,其内容饱含了陆游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19、《渔歌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0、《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1、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

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
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
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
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A.①重阳②元宵③春节④七夕⑤端午
B.①春节②重阳③元宵④冬至⑤清明
C.①重阳②春节③元宵④七夕⑤冬至
D.①元宵②春节③端午④重阳⑤七夕
7.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

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8.下列诗句的内容与括号中所列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七夕)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中秋)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10.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11.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密切的联系,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4分)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A.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
B. 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
C. 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
D. 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C
6.A
7.A
8.C
9.A
10.D
1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端阳)重阳节(重九)(每空1分)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