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
2015年语文高考作文范文(四)

2015年语文高考作文范文(四)让凝固的音乐流动起来这世间有一种你看不见的音符,从古老的金字塔尖顶上神秘地越过,从史前巨石柱威严的阵垒中淌过,从泰姬陵对称的镜面上划过,从檐牙高啄的苏州园林中跳过。
变化莫测的音符,只有在蜿蜒起伏的山岭中才会奏出长城雄曲,只有在江南水乡中才会奏出小桥流水。
大自然神秘莫测的力量让万物各展其才,不要妄想占领别人强悍的领地,我们要演出的是一场华丽盛大的交响曲,而非野鸭上树那令人咂舌的滑稽剧。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人们喜欢称建筑为流动的音乐,然而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建筑挺立在适合它的土地上,它便是最美的花朵,最流畅的音乐。
贝聿铭——中国一代伟大的建筑师,最为人熟知的设计作品便是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完全对称的几何构型,华丽地展示着它的理性之美,但要将它建在中国水乡恐怕会大打折扣,不伦不类。
流动的音符淌过小山美真子的藏室,便幻成了一曲“世外桃源”。
阁楼艺术与日本“影子文化”融为一体,百分之八十的部分埋于地下,远望恰如一座山峰,与绿茵葱茏的群山奏出一曲流动的旋律——这便是贝聿铭的惊世杰作,文化在其特有的背景中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
若要把这一朵朵镂空阁楼放于沙漠,那岂不是暴殄天物?特定的人,特定的背景才能烘托出最优秀的艺术。
与着名印度女建筑师哈尔德那种夸张奇特的构思相比,我更喜欢玛格丽特·希尔芬迪,她善于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
你看那科尔伯格大厅,完全由自然取材,却成就了一番美妙的画面。
再看斯沃茨摩大学联合科学楼,那种对称美让人叹为观止,理性与科学在此闪光。
每一个凝固的音符都是与众不同的,无数个特别的音符奏出流动的交响!西安的无奈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可你又何尝不是呢?我的西安!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
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耀眼的兵马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含答案)

新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原题再现】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场佳作】1.高雅与通俗毕淑敏曾说过:生命之高下并不在于绵长或短暂,而在于丰美和深邃。
以命之长短来衡量生命的意义,确实庸俗。
若用高雅与通俗来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却是无知的。
在我看来,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的,与形式无关。
以俗写雅,大有人在。
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人物白居易,用他的笔杆子写出了盛世,道出了衰败;他的诗通俗易懂,但凡读过几首诗词的人都能看懂他的诗。
你说他高雅吧,他的诗中却无宝石点缀;你说他通俗吧,他却写出了大半个世纪,写出了百姓疾苦,诗中散发出高雅的淡香。
以通俗之词道出高雅之意,这就是雅。
能让不少文人学者奉为圭臬,让诗人墨客引为至交,让历史学家研究唐宋沧桑的诗,就是高雅。
通俗的作品,能让人尝出高雅之味,品出高雅之精髓。
然而,高雅的作品想写得人人都“通俗易懂”,却未必行得通。
曹雪芹的那句“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真真说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啊。
初涉《红楼梦》,只觉得人名还未记清,故事已发展到高潮。
或许吾辈皆浅陋,但不要忘记,现代城市水泥林场里的,可都是些“浅陋”的人啊。
白居易的诗他们或许能哼上一两句,但让他们说出“黛玉葬花”这句,可真谓难如登天。
现代社会有过一般的人是普通知识水平分子,让这些人来读懂被社会学家们作为解释明清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简直是天方夜谭。
《红楼梦》不仅高雅,而且高深,高深得让人望而却步。
一步作品的成功,不在于他写得有多高雅,或多通俗,能让人读懂,爱读,想读,才是高雅,能读出点味道,那就是雅。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卷优秀作文

2015年新课标I卷满分、优秀作文(8篇)(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致小陈的一封信:在行动前多一些思考小陈:女孩子长得好看与否不重要,性情厉害与否也无妨事。
关键是生之为人,需要珍重生命,崇尚原则;仁厚礼信,世事洞明。
然而世事往往纠结,彼此冲突,难求周全.你以珍重生命的名义,举报高速路上打电话又屡劝不止的父亲,且不论高速—电话—劝说—举报是否是唯一合理的逻辑链,至少你让我看见了一个人由蒙昧天然而被社会深刻格式化的过程.我不知道该祝贺你,还是为你悲哀.你需要知道,父亲是你与世界最牢靠的联系。
你是一株花,你的根须一直牵连到他的心土里去.它究竟扎了多深?你看不见。
但是风吹草动,它即使不被连根拔起来,也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记得有一次,我叛逆父亲。
在长时间谈话后,我看他拿一把刀子,用力地削一只苹果.他把大片的果肉,赌气似地刀削斧劈下来.我僵化着表情,眼睁睁地目睹他触目惊心地表达爱……随着我们长大,血的热度由烫变温。
多年以后的我们,也会变成他们。
我是想说,父亲、母亲,除了是血脉之源,更是安全、温暖、信任之所在。
世界全是变的,又冷,又荒乱,嗅着血腥味的野兽出没,我们需要互相依存,让心暂时安歇,人们管这笼统叫爱。
这世界什么最恒久?只有血缘是恒久的。
因此不要轻易怠慢爱之根源。
一个“俗人”与“高雅”的缘分_优秀作文

一个“俗人”与“高雅”的缘分夏蓉波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自昆曲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今人一提昆曲,必称其为一门高雅的艺术。
而我,虽是地地道道的昆山人,但却只能说是“俗人”一个,既无家学渊源,也未拜师潜研,对于昆曲的发展传承虽有所知,但远称不上熟知。
“百戏盛典”,如期再至,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与家乡戏昆曲的不解渊源。
小学时的“惊鸿一瞥”01读小学时,我随校舞蹈队参加市里中小学文艺汇演。
在后台,偶然间我被一排小演员牢牢吸引——十来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身着一色粉红长裙,头上点缀着一枝桃花,脑后束着长长的头发,妆容精致神气。
这是哪路人马?于是我开始期待她们的演出。
蓦地,烟雾从舞台两侧弥散开来,耳边传来宛转悠扬的笛声。
烟雾间,人影浮动。
是她们!这一刻的她们,宛如一个个下凡的仙女。
伴随着悠扬的笛声,在烟雾间,她们时聚时散,身影轻盈,裙角翩跹。
她们咿咿呀呀地唱着,隔得稍远,听得不甚清晰,只觉得软软糯糯。
当时,我觉得她们的演出虽不像其它队伍那般活泼热烈,但别有一番滋味。
后来,听说她们竟然是自己学校的“小昆班”,表演的是昆曲。
母校竟然有这样的存在,我却一点也不知道。
再三打听了以后,我找到了她们练功的教室。
扒着窗台往里看,原来不止有女生,还有男生。
他们有的在压腿,有的在调嗓子,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练身法:这个莲步轻移,是个“大小姐”;那个叉腰踢腿,应该是个“英雄好汉”。
后来,我知道了那是青衣、武生。
那时,我也曾偷模学样地捏着嗓子讲话,可把邻居吓了一跳;也曾偷偷摸摸用被单当水袖,弄脏了挨骂。
昆曲,对于儿时的我,就是舞台上那个流光溢彩的梦。
从此,我喜欢上了昆曲的趣闻掌故。
大学时的“尴尬不已”02大学时,教文学史的老师特别能侃,从宋元杂剧到昆曲百戏。
课后回到宿舍,作为宿舍里唯一的昆山人,我毫无疑问成了室友们的昆曲顾问。
于是,我无比骄傲的介绍起来,从形成发展讲到著名剧目、重要行当、名演员。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4篇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4篇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4篇2015年吉林省高考满分作文:最具风采的摄影师【吉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最具风采的摄影师你,拥有预言师般敏锐的直觉,瞬间定格我倩影,你亦,手持幻术师般魔力的圣器,刹那凝留我深情,而我,如此般向往成为你。
摄影师用无声的相机代替了在无限美景面前力不从心的语言,尽情展现有声的大千世界的丽影。
让只能在书籍与网络中浏览世间美景的人们丰富了对中国景物的了解。
让那些美景脱离苍白的文字,变得生动而精彩。
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情深,而不是景深。
曾经写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朦胧派诗人北岛先生,也是对摄影有一定研究的人。
关于摄影和诗,北岛认为:“摄影有时和写诗很像。
你和你的摄影对象常常处在互相寻找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你在找它,但怎么也找不到,只有它也在找你时,你们才相遇”。
诗人的摄影总有着特别的气质,这种不可言说无以名状的气质在画面中坚定的缓流。
不知是光景替代了文字,还是文字用光影的化装潜伏在画面之下。
当艺术与文学完美的结合,就会让人感觉到,流淌着文学气息的艺术作品,是那么的有想像力和生命力。
通过诗一般的思维方式下创作出来的摄影作品,总会让人看到诗意。
诗人应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不论用文字还是用影像,都会有让人感觉到诗意的存在;摄影者也不应该只是一种职业,那是对艺术这个词的亵渎,艺术应该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状态。
高考材料作文:2015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3篇_作文专题

高考材料作文:2015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3篇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把关,也是全国最公平的一次测试,是考生的一次人生的拼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将来的命运,以下是橙子整理的关于2015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供大家参阅。
2015新课标II卷高考满分作文:成就他人风采材料给了三种人,我想他们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都会通向成功。
记得小学时候,我们学校下午二点半准时上课,我很贪玩,所以总是踩着时间点去学校,但有时又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姗姗来迟。
自从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去玩,正玩的眉开眼笑,拍手叫好。
回头一看,马上到时间了。
于是我和伙伴狼狈的在大街道上疾驰。
眼看着时间快来不及了,小伙伴索性拉起我抄起了捷径,从一个羊肠小道直接窜到了学校,我迷茫,怎么这条路也能到达学校,因为从小我内心深处对路的认知是死板的,所以总是认为到达学校的路仅仅只有一条。
幸运的是,我们顺利搭上了时间的末班车,赶上了上课,当时非常的高兴。
捷径在某个方面虽然是个贬义词,它会使人变得懒惰,不勤于动脑想事,造成工作失利,缺乏锻炼而导致节节败退。
但偶尔走走捷径也会比死脑硬套来的容易,甚至会引人从此踏上成功的路途,赢的至高无上的光荣和鲜花,甚至是一声声肯定的赞美。
1 / 6所以有时,捷径也是个褒义词。
“捷径”既然有贬义和褒义之分,我们也不必过分纠结于怎样去定位它们的解释,而是学会靠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来赋予这个词的含义。
有句话这样说道“社会就像一个大缸,其中什么颜色都有,要想融入社会,就得学会接受社会为你染的颜色”。
我非常不赞同这种肯定式的语句,因为毕竟是人在生活,是人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生活掌控人的思想乃至一切,社会的确是个大缸,从坏境或者某些方面来讲,人是要懂得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才能走的更长更远。
但这个环境,可以社会给,也可以自我来创造。
70,80后的时代人才济济,人们各怀绝技,大都是社会之栋梁,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高科技的人才尴尬的面临无业?是因为学历不够吗?是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吗?是因为人生阅历还很浅薄吗?我想一方面是来自于社会的需求与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死板硬套,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才安心。
关于“高雅与通俗”的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评析

关于“高雅与通俗”的材料作文审题及范文评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审题:这道题目的主要对象是“高雅艺术作品”和“通俗艺术作品”,也就是说,命题者已经为我们确定了论题范围:我们对高雅艺术作品和通俗艺术作品的看法。
我们只要在此范围内立意,就符合题意了。
在作文评改中,文3文4两班仅有一位同学审题错误,写成了“一分为二看问题”。
这位同学的错误,在于她抛弃了材料中的关键词:高雅艺术、通俗艺术。
如果她能扣住关键词写“一分为二看待高雅艺术、通俗艺术”,则又是符合题意的——考场作文立意,必须牢牢扣住关键词而设!这则材料作文有三种立意方向。
一是抓住材料(一),写我们对高雅艺术的看法;二是抓住材料(二),写我们对通俗艺术的看法;三是抓住材料(一)和(二),辨证立意,写我们对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看法。
三者间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写得好,都能得高分。
至于对“高雅艺术”、“通俗艺术”、“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具体看法,允许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都对。
当然,依我们上一次作文资料的观点,即使是单写“高雅艺术”或“通俗艺术”,也是可以辨证思考的。
在作文评改中,有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少数同学将“高雅、通俗艺术”偷换概念为“高雅、通俗生活”,这是很大的错误。
虽说允许独立思考、自由立意,可一旦进入严肃的论证领域,则必须在“论述对象是什么”上严谨以待,毋作轻率武断。
哲人曰:“无知常会衍生更大的无知。
”一旦我们缺失严肃谨慎的理性精神,就很容易坠入荒谬无知的枯井,而成为自鸣得意的井底之蛙。
一些同学确实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论证观点时常常片面而滑落极端之阱,所论经不起推敲与质疑。
所以我们但凡立意、论证,都应该把问题思考得全面一些、理性一些,这样才能少犯一些肤浅的错误,而把观点论证得严谨周密。
2015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

2015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篇一: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高考满分作文选2015新课标II卷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分析及点评:2015年全国卷二的高考作文仍是材料作文,但海风教育语文庞依老师通过全面分析,认为今年全国卷命题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变与变”。
全国卷二的作文材料“创新、技术、爱好”,同样延续了往年对“人生成长”这一话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命运,把个人的认知体验、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
从命题倾向上看,出题者对三位人物都抱有激赏的态度,因此考生可以任选一位人物做文章,但是审题容易、立意难,也就是说此类题目要写得符合材料、不偏题是很容易的,而要写得新颖、有深度、有高度,则不容易,不过我们老师也曾经在《立意的“小”、“新”、“深”》这一讲中拓展过相关的方法。
审题与立意:本题属于多则材料题。
对于多则材料的审题,我们要注意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题目所给的三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中,都展示了不同的风采,取得了各自的成就。
他们的不同点在于,小李致力于学术创新,老王专注于技术优化,小刘则追求艺术的优美。
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展开写作。
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觉得三个人都好,于是三个人都在作文中浓墨重彩地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高雅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优秀作文【原题再现】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考场佳作】1.高雅与通俗毕淑敏曾说过:生命之高下并不在于绵长或短暂,而在于丰美和深邃。
以命之长短来衡量生命的意义,确实庸俗。
若用高雅与通俗来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却是无知的。
在我看来,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的,与形式无关。
以俗写雅,大有人在。
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人物白居易,用他的笔杆子写出了盛世,道出了衰败;他的诗通俗易懂,但凡读过几首诗词的人都能看懂他的诗。
你说他高雅吧,他的诗中却无宝石点缀;你说他通俗吧,他却写出了大半个世纪,写出了百姓疾苦,诗中散发出高雅的淡香。
以通俗之词道出高雅之意,这就是雅。
能让不少文人学者奉为圭臬,让诗人墨客引为至交,让历史学家研究唐宋沧桑的诗,就是高雅。
通俗的作品,能让人尝出高雅之味,品出高雅之精髓。
然而,高雅的作品想写得人人都“通俗易懂”,却未必行得通。
曹雪芹的那句“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真真说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啊。
初涉《红楼梦》,只觉得人名还未记清,故事已发展到高潮。
或许吾辈皆浅陋,但不要忘记,现代城市水泥林场里的,可都是些“浅陋”的人啊。
白居易的诗他们或许能哼上一两句,但让他们说出“黛玉葬花”这句,可真谓难如登天。
现代社会有过一般的人是普通知识水平分子,让这些人来读懂被社会学家们作为解释明清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简直是天方夜谭。
《红楼梦》不仅高雅,而且高深,高深得让人望而却步。
一步作品的成功,不在于他写得有多高雅,或多通俗,能让人读懂,爱读,想读,才是高雅,能读出点味道,那就是雅。
繁华逝,铅华尽,能存留的,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的就是高雅。
莫言来自乡村,他的文字自然带上了点俗气。
可他的作品不但不“通俗”,还被认作“高雅”之作。
因为他写出了实实在在的中国农村风味,展现土地力量。
摘取诺贝尔奖时,他的言谈如旧,却不自觉地带出了那么点“雅”,所以说,雅俗之作,不在言谈文字,而在于所写之物是否让人读懂,让人读出味道。
我很喜欢七堇年,她是个网络作家,然而她犀利的文字却能透人心扉,让你看到文学的“雅”;我也很喜欢七七,她那通俗文字拍出的电视剧,在南非播放,把中国的“雅”送到世界另一个角落。
我们无法分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但我们能看明白自己的心。
读一部文艺作品,不一定要是出自名家,只要你能从中领略不一样的风光景象,在恍惚后大彻大悟,那么这部作品就值得你回味,因为在你认知里,它就是“高雅”的化身,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
2.适当感受高雅艺术作品的魅力从古到今,高雅的艺术作品与通俗的艺术作品似乎总是水火不容。
高雅的作品是阳春白雪,厚重深沉,能给人精神的洗涤与身心的净化;通俗的作品易于被大众接受,却往往只是“快餐式”的文化享受,难以给人长久的精神滋养。
面对高雅与通俗之争,愚以为,在感受一定的通俗作品的同时,不妨适当感受经典,与高雅使精神得到升华。
通俗的作品固然有其受人欢迎的地方,它的碎片化与功利化,能满足人们短暂的精神需求,然而,在它发挥了自己的功用之后,便往往为人们所淘汰,变得一无是处了。
像如今的商业化时代,电影本来是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的高雅文化享受,但自从第一部商业电影问世,品味高雅文化的权力下移,普通大众在五花八门、类型多样的电影中各取所需,电影的内容变得功利化、通俗化,人们看电影也不是为了得到精神滋养、灵魂的升华,二仅仅是为了在忙碌的、为名利奔走的生活中得到暂时的休憩,抑或是给自己空虚的精神注入一点活力。
因此,人们不厌其烦地追求看这种快餐式的文化享受,也成就了通俗作品的价值。
然而,高雅艺术作品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尽管大多数读者对于《百年孤独》、《红与黑》这类厚重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死活读不下去”,它们还是应该成为我们的阅读选择和文化追求。
因为推究原因,读不下去是因为大多数人的阅历不够,审美品位仍有待提高。
同时,人们的功利心太强,远远盖过了纯粹的“因为热爱阅读而阅读”,与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存有隔阂,不能了解它们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超越时空的意义。
如果我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不致于被商业的气息熏染,我们不能抛弃高雅的艺术追求。
时代呼唤我们能放下浮躁功利的目的,静心适当感受一下高雅作品所带来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就算对于《论语》、《庄子》等作品的理解仍缺乏深度,就欣赏一场古典音乐比听偶像的演唱会要枯燥乏味得多,就算许多世界名画十分抽象、难以吸引眼球,在耐心品味它们的时候,我们不管阅历深浅,都能体味到厚重而凝练的气息,渐渐体悟到它们长久不衰的原因,感受不同于通俗作品的精神的陶冶,与心灵的触动,这时功利化的时代应孜孜以求的啊!因此,适当地感受高雅作品的魅力,不强求完全领悟它们的内涵,只为一次与高尚的心灵、与过去的时代、与伟大的思想的对话,在拯救功利化社会方面显得更为急迫和紧要。
3.高雅并非“艰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大概很少人能在那一簇剑眉与八字须的注视下仍从容不迫的。
鲁迅,以其思想的深刻锐利被历史铭刻。
然而,面对如今“艰深难读”的指责,恐怕也要口中苦涩了。
鲁迅在教科书中的文章日益删减,全因中小学生难以品味读懂,我们要试问,诚如周先生这样曾以一笔挽中华波澜的高雅文学家,为何反被避之不及?高雅文学作品,乃至文艺作品,并不是以艰涩枯躁(燥)冠名,只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读,又该如何云读懂,最后只能找个借口,沦陷入浮躁的“快餐文化”中去了。
就所谓高雅的文学作品来说,因为它们富有丰富的时代精神,意识文化,是现代人塑造人格的重要指标,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我们品味到荆柯(轲)敢于殉国的勇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于谦的周正;“梧桐更兼细雨”是李清照的凄婉……凡此种种,为历史的进程引领了方向,而又为后世人的修身提供了无限的蓝本。
高雅文学作品不仅不应逃避,反而应被推崇。
就其对人的指导,我们想到传统国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年轻时有幸结识位高僧,得以入寺阅读书籍,在那里,他通读了许多道家秘本,最后,在《金刚经》中参悟了世人无相的真谛。
从此四处寻师访道,磨砺修为。
中华的传统文学作品可谓浩瀚,南怀瑾也许只望见其冰山一角,但对成人成事,已大有(裨)益。
高雅文化大可这样定位,那些真正有神韵,有内涵,而能使人登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都实在有无穷的价值。
而如今,大多人抱怨不会读高雅文化,实则是他们并没有静下心来,高雅文艺与我们所说的通俗文艺不相同,他并不艰深,只不过需要更多的冷静和耐心,你匆匆行走,拥挤于人潮之是,想要去品味高雅,自然是不行的。
另外,高雅与通俗的分界也被人界定不清。
《红楼梦》、《水浒传》这一类在出世时也被称为流俗,但经历时间考验,却被证明具有巨大意义,学者称,看《红楼》,研究者看到的是淫,而文人志士看到的是情。
不会分辨,无法深入,成为一道阻隔人们与高雅的一道分水岭。
高雅文化如光风霁月,淡以修身;如明镜止水,静以为鉴;如青天白日,需纳之于怀。
一起品高雅,远尘俗。
4.让高雅不再“高冷”“高冷”,即高贵冷艳,这正是高雅之作往往给人的印象,虽然高雅之作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却少有人能拨开重重迷雾,领略其内涵,吸取其精华。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让“高雅”卸下“高冷”的外衣,走近大众。
高雅的艺术作品往往浓缩着人类文化的精粹,是寄托着人类精神的伊甸园。
无论是诗词文曲,还是歌唱舞蹈,其高雅之处皆在于代领人们进入一个它所创造的境界中。
让你领略不同的风采,汲取不同的启示。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可谓儒家学派之学术精华,指引我们逃离现实的喧嚣,沉浸于文化之中。
然而,由于所处年代不同,抑或身处境界有异,高雅艺术作品往往曲高和寡,“高冷”得让人无法接近。
高雅之作不像通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跃然纸上,使人一目了然,自由而随性。
高雅作品虽能叩击人的心灵深处,给人以启迪,提升素养,但这些都建立在能够读懂并理解的基础之上。
毕竟现今社会中大部分为凡夫俗子,倘若高雅之作一直继续维持其高冷外貌,必定无法为普罗大众所接受而被“束之高阁”,那么,即使再高雅又还有什么意义?艺术作品为人所创造,亦为人所欣赏,因此应当尽量贴近人群,唯有这样,才能对更多人有所裨益,实现它真正“高雅”之处。
让高雅不再高冷,也并非是让高雅直接走向通俗。
通俗作品虽易为大众接受,却因缺乏深度易遭淘汰,如2013年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骑马舞与2014年中国神曲《小苹果》都曾一周内创下几百万点击率的记录,但轰动一时后不过半年便“夭折”;而高雅之作,无论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或是外国经典,都经历时光磨练越醇越香。
让高雅不再高冷,既可以从创作方面入手,也可以在传播时注重适应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皆取材于生活,并通过虚幻想象等手法描述文革时期的实事,鞭挞现实反思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热爱,既贴近生活,又直击人心,引人反省,谁说他的作品不高雅?笔者看来,能把高雅传递开,才是真正的高明!此外,现如火如荼开展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国传统大赛》不也是传播高雅文化,使之更适应大众的好途径吗?如何使高雅不再高冷,让高雅作品真正走入人心,是每个人应当思考的。
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文化!5.下里巴人也要“高大上”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二丰厚,但却曲高和寡;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但却缺少深度。
而我认为,通俗的艺术作品若能结合高雅的文化,则能取长补短,更好地为我们传播优秀文化。
高雅艺术作品犹如阳春白雪之凋,高山流水之音,高而和寡,高雅而小众,它们往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主题、蕴藏着极丰富的思想与情感。
按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它们是文化上璀璨的明珠而可叹今人无人能慧眼识珠。
而通俗文化犹如下里巴人之调,民谣儿歌之音,自由而随性,通俗而大众,它们是大众口耳相传的文化,流传极广且易接受,但却易于流于低俗之流,难登大雅之堂,故我认为,高雅文化若能以通俗艺术作品为载体,使下里巴人也能“高大上”,那么定能更好地为我们传播优秀文化。
下里巴人如何“高大上”?自然是要从高雅文化中汲取养料,充沛自身底蕴。
如用电视剧这种大众媒体搭载高雅文化,便能创造出优质电视剧。
《孔子》便是很好的例子,一直以来,孔子都被尊为“圣人”,供奉于庙堂之上,其思想几千年来也一直为上流社会,知识分子蔡熟知,而《孔子》为我们还原了孔子这位传奇人物跌但起伏的一生,将孔子从“神”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