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的冲压精度分析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如图1所示,该工件形状简单对称,为轴对称拉深件,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是均匀的,属普通冲压件。
模具加工也比较容易。
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圆筒拉深件图2 拉深件的三维图2.工件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分析(1)材料分析工件的材料为08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沸腾钢,强度、硬度低,冷变形塑性很好,可深冲压加工,焊接性好。
成分偏析倾向大,时效敏感性大,故冷加工时应采用消除应力热处理或水韧处理,防止冷加工断裂。
08钢的主要机械性能如下:σ(兆帕) 280-390抗拉强度bσ(兆帕) 180屈服强度s抗剪强度(兆帕) 220-310延伸率δ 32%(2)结构分析工件为一窄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圆角半径为r=7,厚度为t=0.5mm,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精度分析工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
在零件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工艺路线如下:零件的生产包括落料、拉深(需计算确定拉深次数)、修边(采用机械加工)等工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工序的复合,经比较决定采用落料与第一次拉深复合。
二、工件的拉深工艺分析及计算1.毛坯尺寸计算(1)计算原则相似原则:拉深前坯料的形状与拉深件断面形状相似;等面积原则:拉深前坯料面积与拉深件面积相等。
(2)计算方法由以上原则可知,旋转体拉深件采用圆形毛坯,其直径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计算。
计算坯料尺寸时,先将拉深件划分为若干便于计算的简单几何体,分别求出其面积后相加,得拉深件总面积A。
图3 拉深件的坯料计算如图3所示,筒形件坯料尺寸,将圆筒件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面积分别为:(3)确定零件修边余量由于板料的各向异性和模具间隙不均等因素的影响,拉深后零件的边缘不整齐,甚至出现耳子,需在拉伸后进行修边。
冲压加工不良及对策

冲压加工不良及对策
冲压加工不良及对策通常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材料问题、设备问题、模具设计和制造问题,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冲压加工问题及其可能的对策:
1.材料问题:如果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
致冲压件质量不稳定。
对策包括确保材料的质量和
规格符合产品设计要求,以及进行适当的材料预处
理。
2.模具设计和制造问题:模具设计不当或制造精度不
够,都会影响冲压件的质量。
对策包括优化模具设
计,确保模具的精确制造和定期维护。
3.设备问题:设备的不稳定性或精度不足会影响冲压
效果。
对策包括定期维护和校准冲压设备,确保其
稳定性和精度。
4.操作技术问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也会影响
产品质量。
对策包括提供专业培训,确保操作人员
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5.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冲压
件的质量。
对策包括控制生产环境,确保稳定的工
作条件。
每个具体的冲压加工问题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通常需要跨部门合作,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
冲压工艺及缺陷分析

冲压工艺及缺陷分析一、冲压工艺概述冲压工艺是金属加工中的一种常见工艺,它利用冲压模具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通过冲击和挤压的方式将金属材料冲压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冲压工艺具有精度高、生产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汽车制造、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冲压工艺的主要过程包括设计模具、材料选择、模具制造、冲压加工等步骤。
其中,模具设计和制造是冲压工艺中最关键的环节,模具的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冲压零件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二、冲压工艺中常见的缺陷在冲压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断裂:断裂是由于冲压过程中受力过大或者材料质量不良导致的,断裂会导致零件的损坏和加工效率的降低。
2. 拉伸变形:拉伸变形是由于冲压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到拉伸力而发生形变,导致零件尺寸不准确或者形状失真。
3. 凸包:凸包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材料的一部分被挤出模具表面,形成突出的部分,影响零件的质量。
4. 波纹:波纹是指在冲压零件表面出现的波状凹凸,是由于冲压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导致的。
5. 折皱:折皱是指在冲压过程中,材料发生了多次弯曲导致的折痕,会影响零件的外观和功能。
以上这些缺陷都会对冲压零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冲压工艺中需要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冲压工艺缺陷分析与改进措施1. 断裂缺陷分析:断裂是由于材料强度不足或者冲压过程中受力过大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材料质量来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进行热处理等措施来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抗压能力。
2. 拉伸变形分析:拉伸变形主要是由于冲压过程中应力不均匀导致的,可以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增加润滑剂等方法来减少拉伸变形的发生。
3. 凸包缺陷分析:凸包是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或者冲压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的,可以通过改进模具结构、调整冲压速度和压力等方法来减少凸包的出现。
4. 波纹缺陷分析:波纹主要是由于冲压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可以通过增加冲压次数、调整模具结构、增加润滑剂等方法来减少波纹的出现。
冲压模具仿真分析报告范文

冲压模具仿真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冲压模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为了提高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质量,缩减生产成本和周期,仿真分析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报告旨在通过冲压模具仿真分析,评估模具在冲压过程中的性能和效果。
二、仿真模型建立本次仿真分析选择了一款汽车车门内板的冲压模具作为探究对象。
起首,依据实际工程图纸,利用CAD软件建立了模具的三维几何模型。
然后,依据冲压工艺要求,确定了冲压过程中的材料参数、模具间隙等关键参数,并将其应用于仿真模型中。
三、仿真分析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建立的冲压模具进行了仿真分析。
起首,对模具进行了应力和变形分析。
结果显示,在冲压过程中,模具的应力集中区域主要集中在凸模和凹模的接触面,而变形主要发生在模具的弯曲部位。
进一步分析表明,模具的应力和变形状况均满足设计要求,不存在严峻的变形或破坏现象。
其次,对模具进行了冲压过程的仿真模拟。
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冲压过程中模具的运动轨迹和变形状况。
结果显示,模具的运动与冲压工艺要求基本一致,冲压件的成型效果良好。
同时,仿真结果还表明,模具的运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震动,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具结构以缩减震动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冲压模具仿真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 冲压模具的应力和变形状况满足设计要求,不存在严峻的变形或破坏现象。
2. 冲压过程中模具的运动与冲压工艺要求基本一致,冲压件的成型效果良好。
3. 模具的运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震动,需要进一步优化模具结构以缩减震动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模具设计阶段,应重视优化模具结构,缩减震动影响,提高冲压过程的稳定性。
2. 针对模具的应力集中区域,可以思量增加材料的强度或改变接触面的外形,以提高模具的寿命和耐用性。
3. 进一步探究冲压模具的动力学特性,以优化运动轨迹,提高冲压件的成型精度和一致性。
五、总结本次冲压模具仿真分析报告对一款汽车车门内板的模具进行了全面的性能和效果评估。
冲压模具设计方法与步骤(精)

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零件必须具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才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制造出合格的冲压零件,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完成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a. 读懂零件图;除零件形状尺寸外,重点要了解零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b. 分析零件的结构和形状是否适合冲压加工。
c. 分析零件的基准选择及尺寸标注是否合理,尺寸、位置和形状精度是否适合冲压加工。
d. 冲裁件断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否过高。
e. 是否有足够大的生产批量。
如果零件的工艺性太差,应与设计人员协商,提出修改设计的方案。
如果生产批量太小,应考虑采用其它的生产方法进行加工。
2、冲压工艺方案设计及最佳工艺规程设计:a. 根据冲压零件的形状尺寸, 初步确定冲压工序的性质,如:冲裁、弯曲、拉深、胀形、扩孔。
b. 核算各冲压成形方法的变形程度,若变形成度超过极限变形程度,应计算该工序的冲压次数。
c.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和质量要求,安排合理的冲压顺序。
要注意确保每道工序的变形区都是弱区, 已经成形的部分 (含已经冲制出的孔或外形在以后的工序中不得再参与变形, 多角弯曲件要先弯外后弯内, 要安排必要的辅助工序和整形、校平、热处理等工序。
d. 在保证制件精度的前提下,根据生产批量和毛坯定位与出料要求。
确定合理的工序组合方式。
e. 要设计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并从质量、成本、生产率、模具的刃磨与维修、模具寿命及操作安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中选定一个最佳的工艺方案。
f. 初步确定各个工序的冲压设备。
3、冲压零件毛坯设计及排样图设计:a. 按冲压件性质尺寸,计算毛坯尺寸,绘制毛坯图。
b. 按毛坯性质尺寸,设计排样图,进行材料利用率计算。
要设计多种排样方案, 经过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
4、冲压模具设计:a. 确定冲压加工各工序的模具结构形式,并绘制模具简图。
b. 对指定的 1— 2个工序的模具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并绘制模具工作图。
冲压工艺技术分析

冲压工艺技术分析冲压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冲压模具利用压力将板材变形成所需形状的加工方法。
冲压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家电制造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其具有高效、精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冲压工艺技术的关键是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
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的重要工具,它是由上下模座、导向装置、冲切模和顶杆等组成的。
冲压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强度、塑性以及工件的几何形状等因素,并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冲压材料。
在进行冲压工艺时,需要先将板材放置在模具上,并施加压力使其变形。
冲压工艺技术的关键是控制冲压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和变形位置。
为了达到理想的变形效果,通常需要通过调整模具的几何形状、模具的开口程度以及施加的压力等参数来实现。
在冲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润滑条件,以防止变形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折边等问题。
冲压工艺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冲压工艺可以高效地完成大批量的生产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次,冲压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误差。
再次,冲压工艺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和尺寸的产品,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冲压工艺还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然而,冲压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冲压工艺只适用于可塑性材料,对于脆性材料或高硬度材料的加工效果不佳。
其次,冲压工艺在处理较大尺寸或薄板材料时容易出现变形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再次,冲压工艺的模具制造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冲压工艺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冲压工艺技术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行业。
通过合理的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以及优化的工艺参数,可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冲压加工。
然而,冲压工艺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分析

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分析摘要:现代社会必须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对各个领域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重点介绍了冲压工艺和冲压设计,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一项技术开发与研究是一个非常漫长和困难的过程,往往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引言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是决定模具制造质量的关键,目前在我国行业总体上,冲压模具的制造趋向于更加准确和技术化。
为了有效提高模具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对模具冲压新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市场需求设计模具,使冲压模具行业具有新产业的发展优势。
1.冲压模具的概述以及分类冲压是通过安装在成型设备上的模具对材料进行加压,使材料发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零件。
由于成型通常是材料在温度下的冷变形,因此称为冷成型。
冲压是材料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属于材料成形技术。
用于成型的模具称为冲模,是用于为必要的成型零件准备材料的专用工具,在成型过程中非常重要。
没有合格的冲模,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冲压,先进的成型技术是不可能的。
冲压技术的三个要素包括冲压工艺、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现成的零件。
与其他塑料加工方法相比,冲压具有许多独特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在对成型模具进行分类时,主要根据模具材料、模具结构和工作特性进行分类。
冲压模具被广泛使用,并在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模具制造业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2、冲压模具设计分析2.1 设定目标尺寸在设计模具图的过程中,第一步是根据产品图的尺寸分析确定最终产品的尺寸。
具体而言,在可接受的产品公差范围内,最终产品尺寸值由冲头和模具的磨损趋势决定。
例如,在选择内径时,选择最大值,在考虑冲击器磨损和毛刺等因素的情况下设置外径,然后选择最小值。
总的来说,目标大小的选择与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水平、产品预测等密切相关。
冲压培训冲压工艺及缺陷分析ppt课件

一、冲压概述
热成形工艺是将初始强度为500~600MPa 的钢板加热到奥氏体温度范围(850℃),然 后在压机上冲压成所需形状,同时以20~30 ℃ /秒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火,保压一段时间以 保证充分淬透,最后零件随室温冷却,成形 后的零件的强度可以达到1500MPa左右。
落料
预成形
加热
成形
一、冲压概述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压三要素
设备
冲压设备
• 机械压力机 • 液压机
冲压材料
• 板材 • 带材 • 管材及其他型材
材料
冲压零件
模具
冲压模具
• 冲压加工的主要工艺装备 • 冲压件质量与模具关系最大
冲压概述
3.冲压加工特点
• 产品尺寸稳定,重量轻,刚度好 • 表面质量和精度较好 • 操作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 生产效率高 • 适于大批量生产 • 大批量生产时加工费用较低 • 依赖设备与模具 • 投产周期较长,初始投入大
2.3整形
为了提高已成形零件的尺寸精度或获得小的圆角半径而采 用的成形方法。
二、冲压工序
2.4翻孔
在预先冲孔的板料或半成品上或未经冲孔的板料制成竖立 的边缘。
二、冲压工序
2.5弯曲
把板料沿直线弯成各种形状,可以加工形状极为复杂的零 件。
二、冲压工序
3.冲压工艺流程图
二、冲压工序
冲压工艺流程图示例-F6左侧围外板
高的塑性应变比r值(各向异性性能); 高的加工硬化指数n值; 高的延伸率δ; 低的屈强比(σs/σb); 低的时效指数。
五、冲压材料
1.2良好的表面质量 钢板表面不得有结疤、裂纹、夹杂和划痕等明显缺陷。其 中车身内板允许存在不影响成型性及涂漆附着力的缺陷, 如小气泡、小划痕、小辊印、轻微的刮伤及轻微氧化色等; 外板须符合FD(O5)的质量级别即两面中较好的一面不得 有任何缺欠,即不能影响涂漆后的外观质量或电镀后的外 观质量,另一面应达到FB(O3)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0-16 15:04来源:对冲模投产至失效报废各个时期冲件的实际误差分析,可以看出其增大的时期及趋向,从而分析其增大的因素。
新冲模投产至第一次刃磨前冲制冲件的误差即所谓的初始误差;冲模经过20次左右刃磨至失效报废前冲制的冲件误差称之为常规误差;而冲模失效报废前冲制的最后一批合格冲件的允许最大误差称之为极限误差。
在现场,确定冲模刃磨寿命的依据是冲件冲孔与落料的毛刺高度。
由于任何成形件都具有冲裁作业(毛坯落料或冲孔),对于复合模尤为如此。
所以,冲件毛刺高度的触模检查和测量并按企业标准或JB4129-85《冲压件毛刺高度》对照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冲模的初始误差通常是冲模整个寿命中冲件误差最小的。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冲模的制造精度与质量及冲件尺寸、料厚以及间隙值大小与均匀度。
冲模的制造精度及质量又取决于制模工艺。
对于料厚t≤1mm的中碳钢复合冲裁模冲件,实验结果与生产实践都证明,电火花线切割制造的冲模冲件毛刺高度比用成型磨或NC与CNC连续轨迹座标磨即精密磨削工艺制造的冲模冲件要高25%~30%。
这是因为后者不仅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面粗糙度Ra值要比前者小一个数量级,可达到0.025μm。
因此,冲模的制造精度与质量等因素决定了冲模的初始冲压精度,也造就了冲件的初始误差。
冲件的常规误差是冲模经第一次刃磨到最后一次刃磨后冲出最后一个合格冲件为止,冲件实际具有的误差。
随着刃磨次数的增加,刃口的自然磨损而造成的尺寸增量逐渐加大,冲件的误差也随之加大。
当其误差超过极限偏差时,冲件就不合格,冲模也就失效报废。
冲件上孔与内形因凸模磨损尺寸会逐渐变小;其外形落料尺寸会因凹模磨损而逐渐增大。
所以,冲件上孔与内形按单向正偏差标允差并依接近或几乎等于极限最大尺寸制模。
同理,冲件外形落料按单向负偏差标注允差并依接近或几乎等于极限最小尺寸制模。
这样就使冲件的常规误差范围扩大,冲模可刃磨次数增加,模具寿命提高。
冲件的极限误差是具有极限偏差的冲件所具有的实际允许的最大尺寸误差。
这类冲件通常是在冲模失效报废前冲制的最后一批合格冲件。
对各类冲模冲件误差在冲模整个寿命中出现的波动、增减趋向及规律等进行全面分析便可发现:冲件误差的主导部分是不变的;因刃口或型腔的自然磨损而出现的误差增量随冲模刃磨冲数增加而使这部分误差逐渐加大;还有部分误差的增量是非常规的、不可预见的。
所以,各类冲模冲件误差是由因定误差、渐增误差、系统误差及偶发误差等几部分综合构成。
1、固定误差新冲模在指定的冲压设备上投入使用至失效报废的整个(总)寿命过程中,其合格冲件误差的主导部分固定不变即所谓固定误差。
其大小就是新冲模第一次刃磨前冲制的合格冲件的偏差,也即冲模的初始误差,而此时的冲模具有初始冲压精度。
刃磨后的冲模,因其工作零件(凸、凹模)磨损而改变尺寸误差,使冲件识差增量随刃磨次数增加而逐渐加大,故冲模刃磨后的冲压精度亦称“刃磨精度”比其初始精度要低。
冲模冲件的固定误差取决于以下各要素:(1)冲件的材料种类、结构(形状)尺寸及料厚冲裁间隙的大小及其均匀度对冲裁件的尺寸精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同冲裁工艺、不同材料种类与不等料厚,间隙相差悬殊,冲压精度差异很大。
同一种模数m=0.34的2mm的料厚、中心有孔的H62黄铜材料片齿轮复合模冲件,当取间隙C=0.5%t(单边),用复合精冲模冲制,冲件尺寸精度达到IT7级,冲件平直无拱弯,冲切面垂直度可达89.5°,其表面粗糙Ra值为0.2μm;而用普通复合模冲制,间隙C=5%t(单边),冲件初始误差亦即冲模的初始冲压精度为1T9级,冲切面粗糙度Ra值为12.5μm,毛刺高度为0.10mm;还是这个冲件用连续模冲制,间隙C=7%t(单边),初始冲件精度为IT11级,冲切面更粗糙,甚至有肉眼可见的台阶。
通常情况下,冲件材料及其厚度t是选取冲裁间隙的主要依据。
一旦选定间隙就确定了冲件的平面尺寸的固定误差的主体;冲件结构刚度及立体形状则影响其形位精度。
(2)冲压工艺及冲模结构类型采用不同的冲压工艺,冲件的精度及固定误差相差甚大。
除上述片齿轮实例说明,精冲工艺与普通冲裁的冲件精度与固定误差相差一个数量级之外,即便在普通冲裁中,采用不同间隙冲裁,固定误差相差也很大。
例如料厚t=1.5mm的H62黄铜冲裁件,选用C≤40%t单边Ⅰ类小间隙冲裁比选用C≤8%t(单边)Ⅲ类大间隙冲裁,冲件固定误差将加大40%~60%,精度至少降一级。
此外,采有无搭边排样,冲件的误差要远大于有搭边排样冲件。
无搭边排样冲件。
无搭边排样冲件的精度低于IT12级,而多数有搭边排样的冲件精度在IT11~IT9级之间,料厚t>4mm的冲件,尺寸精度会更低一些。
不同冲模结构类型,由于适用冲压料厚及制造精度的差异,导致冲件的固定误差有别。
复合模中,多工位连续式复合模由于冲件连续重复定位加上制模误差较大,故其冲件的固定误差比单工位复合冲裁模要大1~2级。
(3)冲模制造工艺冲模主要工作零件即凸、凹模的加工程序,对操作上的技术要求不高,能够一次成形较复杂的模腔。
但其加工表面约厚>0.03~0.05mm为高温烧蚀的残余树枝状奥氏体组织,硬度可高达HRC67~70,有显微裂纹,容易在冲裁时出现崩刃或剥落。
意大利Corrada公司的有关研究报告称“线切割加工对表面金相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已经改变了金相结构。
我们必须用金刚石粉研磨或数控连续轨迹坐标磨削(对线切割件)作精加工”。
近年来瑞士和日本等国,对电加工设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较大的改进,制造出功能齐全的高精度NC和CNC线切割机,加工精度可达±0.005~0.001mm,甚至更小。
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能达到0.4μm。
根据近年对国内12家生产线切割机工厂的调研,国产线切割机加工精度各别厂家的各别型号线切割机可达±0.008~±0.005mm,一般都在±0.01mm或更大一些,个别也能达到±0.005mm,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均大于1.6μm。
然而,电加工烧蚀金属表面从而改变和损坏加工面金相结构的特性不会改变,除非用磨削或其他加工法去除这一有害层。
所以,仅仅用电加工法,包括电火花线切割与电穿孔,难以达到冲模,尤其高精度、高寿命冲模对尺寸精度与工作零件表面粗糙度Ra值要求。
用精密磨削法制造冲模,特别是制造高精度、高寿命冲模,诸如:薄料小间隙复合冲裁模、多工位连续式复合模等,具有尺寸精度高、工作零件加工面粗糙度Ra值小、模具寿命高等特点。
其加工工艺目前已由过去的普通机床粗加工改为电火花线切割或电穿孔机粗加工,最后精密磨削,也由成型磨、光学曲线磨、手动座标磨逐步过滤到连续轨迹座标磨及NC与CNC连续轨迹座标磨,加工粗度可达±0.001~0.0005mm,加工表面粗糙度Ra 值可达0.1~0.025μm。
所以,用该工艺制造的冲模,无论尺寸精度、工作零件表面粗糙度,都能满足冲模,尤其各种复合模的要求,比电加工工艺制造的冲模高一个档次。
(4)间隙的大小与均匀度拉深、弯曲、翻边及其他板料成形件一般都要先冲裁(落料)出平板展开毛坯,也有成形后落料、切开得到单个成品冲件。
故冲裁作业,包括常用的冲孔、切口、切边等,对于每种板料冲压件都是必要的。
所以冲裁间隙对冲件的外廓尺寸精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冲裁间隙小而均匀,可使冲裁尺寸获取更高精度。
对于拉深、弯曲等成形模,间隙大定将增大冲件口部尺寸误差及回弹。
间隙不均匀会使冲件毛刺加大并招致刃口的不均匀磨损。
(5)冲压设备的弹性变形在冲压过程中,冲床承载后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
虽然这种变形量依冲压力的大小变化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但就冲压件,主要是对具有体积冲压性质的压印、压花、校平、压凸、起波、冲挤、镦形、翻边、镦粗、打扁、变薄拉深等工艺作业冲制成形的冲件,对其冲压方面的尺寸精度有重大影响。
2、渐增误差在冲压过程中,入模冲压的原材料与冲模刃口及型腔表面之间,在强大冲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强烈摩擦。
在长期连续冲压过程中,强烈摩擦使冲模工作零件即凸、凹模表面产生一定的自然磨损,从而改变冲模刃口及型腔的尺寸及形状,使冲件产生并随冲模寿命延长而逐渐加大的这部分误差,称之为“渐增误差”。
新冲模冲件只有固定误差。
冲模工作零件出现磨损后才产生渐增误差。
在多工位连续冲裁和连续式复合模中,特别是导板式多工位连续模,多以漏件方法从冲模上卸下冲件及冲孔废料,冲改及落料凹模多制成形洞口,以便于推卸冲件及废料出模。
一般凹模刃口向外斜一个角度α,通常依冲件料厚不同取α=1/4°~3°,凹模刃口磨损后就要刃磨。
凹模刃磨后必然造成其平面尺寸增大,其尺寸增量△L取决于a角大小及刃磨次数、每次刃磨增量。
△L可按公式计算:△L=2×h×tgα,当取α=0.5°,每次刃磨量为0.15mm,刃磨20次后,其总刃磨量h=3mm,则可按该公式计算出△L=2×3×tg0.5°=0.053mm,单边净增△L/2=0.0265mm。
每刃磨一次△L=0.00265mm。
单工位复合模多为模上卸件,冲裁凹模多采用直壁洞口。
由于冲裁时凸模要进入凹模洞口约一个冲件料厚。
故刃口侧面磨损也十分严重,刃磨后也将出现刃口尺寸变化,增大冲件误差,但其增量微小。
3、系统误差由冲模送料、挡料及定位系统在冲压过程中给冲件造成的误差即系统误差。
它是依送料方式及选用送料装置的不同、挡料及进距跟位位置的不同、定位装置结构的差异等因素,而使冲件误差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如果冲模挡料及定位系统设计与匹配得当,可以消减因送料方式欠佳或选用送料装置不当造成的过大送进误差。
送入冲模的材料一般要靠挡料销或侧刃挡块挡料限位。
复合冲裁模、综合式复合模以及单冲模多使用圆柱头或钩形头固定挡料销,单工位复合模也有用活动挡料销的。
而多工位连续模则多使用始用(临时)挡料销并与固定挡料销、侧刃、导正销配套对送料限位。
入模材料碰到挡料销即停止送入并反向后退与挡料销的挡料面形成一个间隙。
此间隙的大小与送料推(拉)力大小有关,送料力大间隙会大些,但无论此间隙大小,都会使送料进距出现≤0.5mm的负差,使用活动挡料销和始用(临时)挡料销,这个误差还会更大一些。
如果采用有搭边排样,搭边宽度可以补偿送料误差,故对于单冲模和单工位复合模冲件精度没有影响。
但对于多工位连续模、多工位连续式复合模冲件的形位精度,特别是内孔(内形)对外廓的同轴度影响最为明显。
为了消减这个同轴度偏差,通常在落料凸模端面装导正销或在搭边上设工艺导正定位孔。
由于多工位连续模的工位布置都是先冲孔而后落料或成形,导正销在冲孔的后续工位中先插入已冲出孔形中定位而后冲压。
对于料厚t≤1~4mm中硬钢板,导正销可以使送进误差减小到±0.04~0.20mm,t值大,误差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