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中青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经理探r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增加。
由于中青年人工作压力较大,情绪容易波动,如果长期保持一种紧张亢奋的情绪,容易引起 血压升高。
了解中青年人高血压的特点,能早期预防,避免高血压的形成,更好地防治中青年人高血压。
中青年人高血压的特点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动脉硬化、容量负荷及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改变为主。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外周阻力增加。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表现为血压升高常伴心率增快。
有研究发现,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患者年龄越年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水平越高。
在合并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RAS 更容易被激活。
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特点:(1)症状不典型:多数无明显症状,少部分可出现头晕、 头痛等症状;(2)多为I 级轻度高血压;(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4)常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后者包括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
此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比例较低, 血压控制率低,治疗依从性差。
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高血压,但在确诊前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常见病因有: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 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对于小于40岁或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尤其应注意筛査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
对于血压显著升高,有自发或利尿剂诱发的低钾血症应考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
如果有条件,应在启动降压治疗前进行醛固酮一肾素活性比值测定。
同时,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鉴别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如甘草、激素、非當体抗炎药及避孕药等。
治疗原则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目标值:(1)无合并症的,建议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以下; 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以下。
(2)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 以下。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作者:王海鹰,王霞,王晓红,赵丽华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
方法:将1746例EH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两组间各项动态血压监测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在夜间收缩压(n SBP)、日间收缩压(d 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脉压(24 h PP)、血压变异率、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以SBP、PP升高、IS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为主。
关键词:高血压;中老年;动态血压高血压病(EH)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常用的血压监测方法是医生办公室测量血压或患者自测血压,但两者不能代表患者一天24 h的血压,更不能反映血压的波动及变异以及夜间睡眠血压和血压昼夜变化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种长时间内(通常24 h)无创的血压监测,可以全面、动态、详尽地反映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变化情况,克服上述缺点,弥补前者的不足,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就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进行探讨,了解不同年龄组间血压的变化。
1 临床资料对1996~2004年3月临床诊断为EH患者176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者。
其中12例因记录时间不足22 h、4例无效记录大于总血压记录的20 %而被排除,共有1746例病人进入本研究。
根据年龄将入选病人分为两组:>60岁者进入老年组,<60岁者进入中青年组。
两组一般情况对照见表1肥胖入选标准:男性身体质量指数(BMI)> 26 kg/m2、女性 >25 kg/m2;吸烟入选标准:每日吸烟10支以上,连续5年以上;高脂血症:指血清胆固醇>5.72 mmol /L、甘油三酯 >1.70 mmol /L、高密度脂蛋白< 0.91 mmol /L。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
加强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和系统管理,有助于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发生和发展。
一、病理生理特点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在高血压的早期阶段,中青年血压升高常伴发心率增快,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的生物学标记物之一。
2.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中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不同。
患者越年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RAS)水平越高。
二、临床2大特征1.以舒张压升高为主中青年高血压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IDH),老年高血压患者多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二十二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收缩压不高(<120mmHg),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也会随舒张压升高而显著增加。
2. 2.治疗依从性差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担心降压药物带来不良影响等,降压治疗不积极,常自行减药、停药,治疗依从性差。
三、降压目标对于无合并症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如能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四、非药物治疗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1.限制钠盐:食盐总量<6g/日。
2.控制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3.不吸烟: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4.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男性<25g/日,女性<15g/日。
5.体育锻炼: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体力活动时间>30分钟/日,5~7次/周。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五、药物治疗时机若血压仅轻度升高(<160/100mmHg,1级高血压),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若血压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若血压≥160/100mmHg(2级或3级高血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中青年和老年高血压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单 纯 夜 间 收 缩 期 高 血 压 组 ;E 组 :
2 h MS P≤ 1 5 Hg且 2 h MD P > 4n B 2 mm 4n B
中青 年 和 老 年 高血 压病 特 点 及 危 险 因素分 析
方法: 详细询 问 高血 压家 族遗 传史 、
秦淑娟 董均树 田桂 红
讨 论
吸烟史 、 饮酒 史 及是 否 从 事 高 紧张 度 工
随着 年龄的增长 , 大动脉 的僵 硬度增
10 6 30 2吉林省长春市 第二 医院
作, 并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 B 。所 有患 MI
组有 很高 的 高血 压 家族 遗传 史 , 之 吸 加 烟、 从事高 紧张工 作等 生活方 式 , 使交 感
神经 系统 兴奋性增高 , 导致血 压升高。吸 烟具有 升高血 压 、 害血 管 内皮 的作 损 用, 激化血管硬化 , 促进 动脉硬化的发生 , 是心血管 疾病 的重要 危 险因 子。而老 年 高血压 主要 与老 年动 脉硬 化 ( S 、 A ) 血管
组 : 4 d BP> 1 5 2 h MS 3 mmHg且 2 h MD 4 d BP
( S 尤其 是阻力血 管平 滑肌 的持续 收 V M)
缩导致 张力增加 是原 发性 高血压 的发 病
基础 。
 ̄8 m g 即单 纯 收 缩 期 高 血 压 组 ; 5 mH , B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不同年龄 组原发性 高
例 ( 3 6 % ) 两 组 间 比较 P<Q0 。结 论 : 2.8 , 1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中青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为常见,且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高血压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中青年高血压多呈“隐匿性”,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或偶然测量时发现。
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疏于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无症状就无需治疗。
即便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也往往难于长期坚持。
导致在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下。
1 流行病学来自国外和中国的研究表明,从高血压前期(血压120~139/80~89mmHg)到高血压,心血管病风险逐渐增加,尤其是中青年人群。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均亟待改善。
2 病理生理特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外周阻力增加,但大动脉弹性多无明显异常。
交感神经系统(SNS)激活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3 临床特征(1)症状不典型:除部分因头晕、头痛或其他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外,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症状。
(2)轻度高血压居多:(3)以舒张压升高为主:(4)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5)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6)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4 诊断与评估尽管中青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但在确立诊断前仍需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的正确测量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是启动治疗的重要依据。
4.1 血压测量准确的血压测量是诊断中青年高血压的前提和基础。
4.2 总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为轻度(1级)高血压。
相对于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程短、在发病初期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HMOD)轻、并发症少,心血管病风险多处于低、中危水平。
然而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伴发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比例逐渐增加,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有所上升。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双重管理

LIFE
高血压左室 肥厚患者
9190
心率≥ 84 次/ 分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89%、全因死
5
亡率增加97%
减少心血管事件: 心率合理控制和血压达标一样重要
• VALUE 研究中,1 年随访时即使血压控制达标,心率>80 次/ 分者 较心率低者一级终点增加53%, 血压未达标者(BP<140/90 mm Hg), 一级终点增加34%。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和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高血压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对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和代谢的不良影响 的机制——
1. 交感神经机制参与高 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2. 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 经活化程度与血压增 高呈线性关系。
3. 交感神经活化也参与 高血压相关的靶器官 损害,例如左心室舒 张失调、左心室肥厚 以及动脉重塑和肥厚
• 在西方国家普通人群中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20 - 30%或更高 • 心血管高风险患者中性功能异常(ED)患病率约为75%
患者对于心血管药物ED不良反 应的过度担忧可能会限制心血 管高危患者使用重要药物
contents
中青年高血压临床管理的挑战 中青年高血压心率增快的特点与危害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双重管理
中 青 率年 双高 重血 管压 理患 策者 略血 压 心
contents
中青年高血压临床管理的挑战 中青年高血压心率增快的特点与危害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双重管理
日益严峻的挑战: 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断增多,已占高血压总人群3/4
1991年到2007-2008年间,我国20~45岁人 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高2.4倍,45-65岁人群高 血压患病率则增高1.6倍1。
老年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老年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特点,分析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性意见。
方法:将30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高血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组收缩期高血压14例( 81 86% ),舒张期高血压56例( 35.44% ),混合型高血压63例( 40.5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78例( 51.32% )、18例( 11. 84% )、32例( 22.71% ),两组间比较p 135mmhg 且24hdmdbp≤85mmh g,即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 b组:24hdm sbp ≤135mmhg 且24hdmdbp> 85mmh g,即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c组24hdm sbp>135mmhg且24hdmdbp >85mmhg,即混合型高血压组。
24hdm sbp≤135mmhg 且24hdmdbp≤85mmhg 时,即白昼血压正常时,分为d组:24hnm sbp> 125mmhg 且24hnmdbp≤75mmhg,即单纯夜间收缩期高血压组;e 组:24hnm sbp≤125mmhg 且24hnmdbp >75mmhg,即单纯夜间舒张期高血压组;f组:24hnmsbp> 125mmhg 且24hnmdbp> 75 mmhg,即夜间混合型高血压组[1]。
2 结果两组高血压病类型分析,见表1。
中青年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见表2。
3 讨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动脉的僵硬度也不断增加,血管舒张功能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可能与各种类型的动脉管壁中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磷酸酶活性变化有关。
血管平滑肌特别是阻力血管管壁平滑肌的持续收缩,进而导致血管张力增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基础。
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远大于中青年。
由于血管老化及重复循环应力的作用,传输血管的僵硬度增大,顺应性下降,导致在管道中脉搏的传递速度异常增大,使前向压力波从主动脉、外周传输动脉传递到各个反射点及返回到心脏的时间缩短,使得正常情况下应该在收缩末期或舒张早期返回中央动脉的脉搏波提前至收缩中期折返,进一步增加了原本已经升高的收缩压,降低了舒张压,脉压进一步明显增大[2]。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生国I 堡鳇苤志 20 年 1 0 6 2月第 9 卷第 6 期
・
6 9・ 3
・
保健论坛 ・
老年人高血 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闰敏
( 西藏 自治区人 民医院干部保健门诊 , 拉萨 80 0 ) 50 0
[ 中图分类 号]R 4 . 54 1
1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S 多见 。 在 IH患 . IH) 4 S
者 中 , 年人 占 8 % 。在老 年人 高血 压患 者 中 ,S 老 6 IH
占 6 %, 0 其余为混合性高血压。I S H是大动脉粥样 硬 化使其 顺 应 性 降 低 的 结 果 。 随 着 年 龄 增 长 ,S IH 逐渐增多, 而混合性高血压减少 。因此 , 老年人 IH S
5 9岁组 舒张 压 、 收缩压 和脉 压 在 心 血管事 件 的预 测 价 值相 似 ; t6 而 > 0岁组 老 年人 脉 压是 心 血 管事 件 最 重要 的预测 因子 , 而且 都 伴 有 收 缩压 升 高 。脉 压 每 升 高 1 g冠 心病 发 生率 增 高 3 % , 0mm H , 6 脑卒 中增 高 1 % , 病死 率 增 高 1% 。 目前 认 为 , 老 年 人 1 总 6 对 而 言 , 压和 收缩压 已经 取 代 了舒 张压 , 为预 测心 脉 成 血管 事 件最重要 的指标 。 13 血 压 的波 动 性 大 . 老 年 人 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 器 官退 行性病 变 , 压调 节 功能减 退 , 血 致使 老年 人高 血压患 者 的血压 波 动 范 围 明显 大 于 非 老年 人 , 以 尤 女性 、 收缩压 为甚 。() 1体位 : 由于老 年人压 力感 受器 调 节血 压 的敏感 性 降低 , 因此 老 年人 高 血 压 患 者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青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高血压是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由于不正常高的血压会对人体心血管系
统效能造成影响,而造成相关的疾病。
影响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存在很多种,如过度饮食、
常规的生活方式等。
人们常常把高血压认为是一种老年病,其实,高血压在中青年人群也非常常见,甚至
有些患者在40岁以下就已经明显出现了高血压,因此中青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
点也有所区别。
一、中青年高血压患者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通常是指40岁以下或50岁以下的人。
1、高发率
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一些研究发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甚
至不需要出现其他并发症,也对其健康造成了威胁。
事实上,随着日常饮食日益富裕、生
活压力增大等因素,中青年高血压疾病正在成为社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症状轻微
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通常没有高血压几乎任何症状,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
因为高血压长期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增加心脏、脑部和肾脏等器官的疾病动脉硬化和病
变的概率。
3、家族遗传
家族遗传因素对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较,
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如果患者的家族中存在高血压这样的病例,患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在60岁以上的人口中占据
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和预防方面要加
倍注意。
2、并发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很多并发症,导致老年高血压疾病也相对更加的复杂。
比如
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往往影响患者生命的健康和寿命。
3、多食少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然的代谢率会下降,然而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和健康饮食习
惯通常不太好,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久而久之,老年高血压疾病也就相
应的得到了加重。
总结:
中青年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患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疾病发病率、症状状况、家族遗传因素、并发症及其引起的风险系数。
要避免高血压疾病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均需积极采取调整生活方式、筛查高血压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控制病情并及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