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学到生态社会主义政治学 ——文献史和问题史中的哈维

合集下载

戴维·哈维生态政治学理论的社会主义解读

戴维·哈维生态政治学理论的社会主义解读


戴维 ・ 哈维 生态政 治 学理论 的逻 辑起 点和 归属
戴 维 ・哈维是 一名 马克 思 主义者 ,但 他并 没有 囿于马克 思 主义原有 的分 析 问题 的方 法 ,而是 从人 类普 遍 比较关 心 的环 境 问题 人 手 ,运 用 生 态 政 治 学 的原 理 ,深 刻 分 析 环境 问题 的 深层 次 原 因 ,为 反资本 主 义运动 提供 理论 指导 。
V0 L 2 1 NO . 1
第2 1 卷第 1 期
D OI :1 0 . 1 9 4 1 1 / j . c n k i . 1 0 0 7—7 0 3 0 . 2 0 1 7 . 0 1 . 0 0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戴 维 ・哈 维 生 态 政 治 学 理 论 的 社 会 主 义 解 读
作者简介 :姚永明,法学博 士,扬 州大学马克 恩主义 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江苏省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 系研 究基 地特聘研 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和党建与思想政 治教 育研 究。

43 ・
们 就公 开反 对启 蒙思 想 中的统治 自然 观念 。虽然 在今 天 ,统治 自然 的观念 仍然 占据 对 自然认 识 的
戴维 ・哈维 ( D a v i d Ha r v e y ) 是 当代 国际 知名 的社会 伦理 学 家 。他 在其 代表作 《 正义、 自然 和差 异地 理 学 》 中, 以一 名 马克思 主义 者 的视 角 , 以犀利 的 眼光 、 严 谨 的 逻辑 和 丰 富 的资料 , 运 用 政治 学
1 . 环境 问题 是戴 维 ・ 哈 维生 态政 治学理 论 的逻辑起 点
在 西方思 想史 和观 念语 境 中 ,统 治 自然 的观念 由来 已久 。经 过文 艺复兴 运动 和资产 阶级 革命

论大卫·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论大卫·哈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义积 累 的基 本 规律 进 行 对 照 时 ,这 些 变 化 在 表 面 上 显 得 更 像 是 转 移 , 而 不是 某 种 全 新 的后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或 后 工 业 礼 会 出现 的 征 兆 。也 的许 多变化 都是在资本 主义根本 的积 累体 制不 变的情 况下进行 的 ,发生改变 的只是资本主义积累体制 的调 解方式 。哈 维坚 持以资本 逻辑分析生产方式和意识形态的立场 ,其历史 一地理唯 物 主义的努力不仅开辟 了空 间这一全新论域 ,也使 马克思对资 本主义 的批 判在新的时代条件 下获得 了新生 , 尤其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时 ,马克思 主 义经典著作 如 《 资本论》 等的价值凸显 。
2ol 4 7
论 大卫 ・ 哈维 “ 历史 一 地理 唯物主 义 ” 哲学思想
文/ 郑 利

要 :大卫 ・ 哈维的历 史 一地理唯物主义思 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 学有借鉴 意义。本文首先从横 向和纵 向两个维
度 , 阐述 历 史 一地 理 唯 物 主 义 的基 本 内 涵 。接 着将 历 史 一地 理 唯 物 论 与 传 统 唯 物 史观 进 行 比 较 ,挖 掘 历 史 一地 理 唯 物 主

生产 和追求买方市场 。从 而加速 了资本周转时间 ,消除 了空间障碍 ,使 资本 的活动空 间真正具有 了全球化意义 。 第二 ,从 资本积 累体制 的变迁所带来 的人们体验时空方式 的改变 角 度批判后现代 主义 。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后现代主义都持否 定态度 ,哈 维也不例外 。他从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体制的转变去寻找现代 主义 向后 现代 主义转变 的政治经济机制和社会基础 ,通过对资本主义政 治经济体 系的考察 ,哈维发现 2 O世纪 晚期资本 主义 生产方 式最大 的变化就 是从 福特 主义转 向更加灵活 的资本积累模式 。灵活积累体制凸显 了资本的灵 活流动 ,伴随着这种灵活流动 ,生产技术消费与政治实践在资本 主义世 界里 的周转速度不断加快 ,使人们感受到时间的压缩 ;另一方 面 ,商 品 劳动力 和服务通过空 间而实现的迅速流动使空间障碍几近消失 ,使人们 产生 了空 间压缩之感 。时空压缩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阶级文化 和 H常 生活 ,使资本 主义社会越来越多领域里的文化生活都陷入 了现 金交易关 系的统治与资本流通 的逻辑之 中,使人们沉醉于追逐差异个性 多元时 尚 和各种 文化形式 的产 品,而不再去追问现在过去和未来 的意 义。从地理 学 唯物 主义 出发 ,哈维揭示 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领域也体 现着 资本积 累的逻辑 。哈维指 出:当今资本主义 的最新变化在 与资本 主

《2024年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范文

《2024年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范文

《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篇一一、引言大卫·哈维是一位知名的社会理论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学术领域广泛涉及到社会正义、空间理论以及生态学等方面。

哈维的生态正义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为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卫·哈维的生态正义观,分析其理论内涵、研究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哈维生态正义观的理论内涵哈维的生态正义观主要包括以下理论内涵:1. 空间正义:哈维强调空间在实现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空间分配的不公正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

因此,实现空间正义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

2. 生态系统性思维:哈维认为,生态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

他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 历史性视角:哈维在研究生态问题时,注重历史性视角的运用。

他认为,生态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过程中的产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

三、哈维生态正义观的研究方法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证研究:哈维通过对具体地区的生态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状况,从而为生态正义的实践提供支持。

2. 批判性分析:哈维运用批判性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社会制度和政策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背后的不公和矛盾,为生态正义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3. 跨学科研究:哈维的生态正义观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等。

他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生态正义的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四、哈维生态正义观在现实中的应用哈维的生态正义观在现实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现空间正义,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从而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

其次,它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运用哈维的生态正义观,制定更加公正和有效的环保政策,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分析了在生态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

文章指出资本主义增长逻辑导致生态危机,强调生态公正和社会正义的统一。

文章探讨了生态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关系,强调城市化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并探讨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哈维思想的深入分析,展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社会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增长逻辑、生态公正、社会正义、生态解放、社会解放、城市化、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总结、现实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大卫·哈维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理论领域备受关注。

哈维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发展和拓展,将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旨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哈维认为,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根植于生态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形式,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无限增长逻辑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剧,而生态社会主义则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在哈维看来,生态危机的爆发将加速对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

哈维还探讨了生态公正和社会正义的统一,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现生态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统一,人类才能摆脱资本主义带来的种种危机和矛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和社会主义实践方面,哈维提出了许多关于城市规划、社会组织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建议,试图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民主和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作者:崔晓丹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出了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对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具体应用;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辩护;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空间维度把握。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过程辩证法;人与自然大卫·哈维作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元理论和社会过程的认知图式出发,对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进行探讨分析,将马克思主义与地理学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一、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背景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受重视,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冲突的重要关注点。

哈维认为,环境问题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相对独立的领域,但实质上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体系的问题。

1、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恶化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都达到极点,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西方学者开始将生态研究作为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不同角度对生态危机进行探究,以协调人类需求、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重要目标,逐步形成了更广泛范畴的当代生态学。

2、全球化浪潮推动地理学研究向前发展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越来越深入。

在这一时期,西方学者对地理学的研究发生重要转向,“从纯粹的逻辑形式走入更为宏大的社会历史实践”,[1]研究主题转向和社会相关的现实问题。

哈维认为:“传统实证主义地理学逐渐走向孤立,其对价值的绝对中立导致该理论越来越远离科学精神和社会现实”,所以他将地理学与社会理论结合,“推动并代表着激进地理学向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进一步转向”。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探析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他以对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批判性分析而闻名。

在其众多著作中,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探析,从而了解他对于环境问题、社会主义和社会变革的看法。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基于对资本主义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他的著作《资本主义的时间与空间》中,哈维指出资本主义的短期利润追求导致了对环境的无序开发,这种盲目的发展方式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导致了环境危机的出现。

他主张必须加强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批判,寻求一种可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替代模式。

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了社会主义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还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

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实现对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和民主化。

在他的著作《新帝国主义》中,哈维强调了社会主义和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即通过对生产力和资源的共享和再分配,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还强调了对资本主义的抵抗和改革。

他认为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社会主义的目标,必须进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抵抗。

在其著作《反资本主义之下的可能性》中,哈维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的抗议和改革,包括通过社会运动和政治行动来推动对资本主义的改革,以及通过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来实现对生产关系和资源的重新组织。

大卫·哈维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的环境问题的批判,强调了社会主义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资本主义的抵抗和改革。

他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框架,用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带来的环境危机。

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

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

第40卷第7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7月20日Vol.40No.7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Jul.20202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7.005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乜鸿娜(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38)摘要:大卫•哈维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西方出现的生态政治思潮,把生态问题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从资本逻辑角度来分析生态危机,认为空间修复并不能真正解决生态困境。

另外,他还从不平衡地理发展角度来分析社会正义中的环境问题,在政治社会中提出了环境正义,试图形成生态社会主义规划。

关键词:大卫•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三重维度中图分类号:X2;D0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7-0010-02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西方学界提出了各种生态问题的研究理论,大卫•哈维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角度出发,分析了西方出现的生态政治思潮,批判了传统自然观,结合空间维度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政治构想。

一、哈维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维度通过对生态危机的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根据资本生产方式的内在不合理机制,认为资本社会为促进资本增长,不断地生产商品,对自然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过度开发自然必然导致生态危机。

(-)“自然的生产”资本系统对于资本世界而言,自然具有使用价值。

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商品的原料,水、煤炭、矿物质等自然资源是资本经济发展的后备仓。

自然虽然是公共资源,但是资本家将其私有化后,用于生产过程,资本家利用自然本身内在的价值属性,将自然资源货币化,便于交易。

资本“积累策略”变相转化为环境问题。

资本将其追求利润的目的伪装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通过改变环境的借口隐藏其经济计划。

环境计划不能阻碍资本积累,反之,资本往往会利用环境问题创造机会获得更大的利润。

戴维·哈维

戴维·哈维


在该 书 中


哈维 系 统探 索 了 通 常 意 义 上 的 科 学 阐 释 的 本 质

假定

规 律 与模 型 的 作 用

数学

几 何 和 概率 论 作 为 阐 释 语

言 的 运用
阐释

发现
数 据 分 类 和 数据 表 示 法 的 本 质

不 同 形 式 的 科学


地理学 阐 释

44

中外 文 化 与 文 论

34

戴维


哈维




诺埃尔
卡 斯特里
著 潘 纯 琳

DOI : 10 .13760/ b. cnki . csal t .2016. 0077


传 记 细 节 及 理 论语境
年 生 于英 国

戴维

哈维

1 93 5
长 于肯 特郡吉林 厄 姆
项目 编


ZDB 0 8
5 )
的 阶 段 性 成果
西 方 新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论 与 空 间理论 文 献翻 译和 整 理


45


20
世纪


年代 崛 起 并 占 据 领 导 地 位 的 所谓


空 间 科 学家


确立 空
间模 式 的 计划 作 了 重 量 级 辩 护 和 宣 言
地 理学 阐 释 》 使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地理学到生态社会主义政治学——文献史和问题史中的哈维胡大平一引论大卫·哈维(Harvey,D. 1935-),1960年以《关于1800-1900年肯特郡的农业和乡村变迁》一文获博士学位,次年从布里斯托尔开始其教学生涯后,其后一直作为一名职业地理学家在大学任教(20世纪70年代后长期就职于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然而,他在当代人文研究中的影响已不是地理学所能够概括,在全球化、社会理论、文化研究、激进政治学、后现代主义等多个论域中,他已经成为被广泛引述的理论家之一。

在哈维的研究和著述中,充分体现了哈贝马斯所称的那种“解放旨趣”,以地理学想象为依托,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构型中包含的剥削和压迫,展望可能世界的乌托邦。

在实现这一理论抱负的过程中,哈维一方面把自身的理论逻辑严格地限制于马克思的传统之中,另一方面则试图以空间视角来整合由各种新社会运动提出的新型实践旨趣(如生态、差异等等),因此提出一种洋洋洒洒的“生态社会主义政治学”(Ecosocialist Politics)。

在今天的激进政治话语中,哈维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虽然他的相关结论(如“时空压缩”、“弹性积累”等)被广泛引作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源,但实际上他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发展出来的当代资本主义空间理论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这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显著的矛盾,他的理论是通过他本人批评的“后现代主义”以及他并不以为然的“文化研究”得到广泛扩散的。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文化转向的加速及其在中国学术界的扩散,哈维可能仍然不为多数中国人文研究学者所知,而只局限于被称为“地理学”的那个学科中。

哈维在论及马克思主义传统时曾经指出,人们马克思主义的偏好过去主要集中于历史性(时间),而在空间研究中显著局促。

如果能够将这个观点泛化的话,那我们可以说,在更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研究传统中亦是如此。

因此,更进一步,我们是否能够提出下列问题呢:无论是所谓“全球化”在当代直接表征为一种空间的布展从而给我们提出某些空间问题,还是哈维著述被人们接受这一事实见证了他的判断中包含着真知灼见,都说明我国当前的人文社会研究应该扩大对这一类理论和思想资源的重视。

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这不仅仅是为了学科或者知识的完整性而进行“补白”工作。

事实上,它内在于我们理解整个现代性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需要。

在这一背景下,对哈维的关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实证主义传统的叛逆者,他以自己的学术路径提出了实证研究与批判立场之间的沟通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守护者和革新者,他以某种范例指示了今天马克思主义研究拓展的空间和路径,这些问题并不局限于某个学科和论域的内部,而广泛地与今天的知识学进步、知识分子定位等重要问题联系在一起。

作为《社会理论论丛》(哈维专辑)的一篇介绍性文章,本文并不以评论为重点,而是以文献为线索从总体上描述他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在这些问题上的重要论见。

更进一步,在更大的社会和思想变迁中,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定位,阐明哈维的学术路径和理论逻辑,从而为中国学术界提供一个“砖头”。

在我看来,在引介和挪用西方思想资源过程中,这样的“砖头”是必要的,这并不仅仅因为它将引来锤子或诱出宝玉,更为重要的是,在起点上为一种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成和扩散提供规范性条件,从而防范对象误置和方法滥用等老掉牙的的问题。

二哈维著述概况综观哈维的著述,他占据了地理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交集,在旨在改进当代人类状况的社会理论运动中,以顽强的乌托邦姿态推动着地理学想象的进展。

在相关研究中,对哈维文献的一般引用最早的是载于1967出版的《地理学中的模式》一书的《地理学中的空间样态进化模式》一文,虽然哈维在该文中指出全部的地理学必然都是历史地理学,并因此强调通过研究社会形式的生成和分析时空变迁来理解当代地理,从而实际指出他本人在其后长期持有的技术路径,但它仍然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学专业论文。

因此我们并不抬高这个起点。

事实上,哈维在2001年出版的《资本的空间:批判地理学》,这本书可以作为述评路径的直接参照。

这是因为,这一著作精选了其1974至2000年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含访谈)。

在编排的时候,哈维有意把它们分成两个部分:“地理学知识/政治力量”和“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

这两个标题恰当地概括了哈维学术旨趣的两翼: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地理学想象和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批判。

这两翼是由马克思主义所维系的,1973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立场以后,在其全部著述中,马克思主义既是主要的方法论资源,又为上述两翼注入了基本的价值目标。

不过,使哈维在学术界中声名鹊起的,首先却不是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著述,而是1969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这本有关地理学科学方法论的著作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理学实证主义化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甚至被一些评论者视为新地理学的“圣经”。

也就是说,在其学术生涯中,哈维首先是以英美人文地理学革新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出现的。

然而,1973年,他公开发表《社会正义和城市》,逆转其早期的实证主义倾向一跃成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杰出代表。

在其后的研究中,他一方面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入手分析当代空间构型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使地理学成为“人性化的社会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对巴尔的摩等城市的经验研究,不断发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的视角,把空间研究与日常生活分析结合起来,从而为拒斥后现代,高举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资源。

在近30多年研究中,哈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的唯物主义”视角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空间研究最杰出的代表,而且为“现代性”、“全球化”、“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多个论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并成为占据这些论域的一个重要左派旗手。

因此,在介绍、评论以及借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阐明他的这种变化。

在哈维的评论者中,人们往往喜欢用“重要的逆转”(significant reversal)来定位这一变化,虽然我们在哈维的全部著述中都会看到早年实证主义训练所形成的分析风格,但这种“逆转”或“颠覆”的意义却绝不能低估。

因为,它不仅使空间研究溢出严格的地理学科并使之从属于更为宏大的社会理论,更重要的是,它彻底地否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科学性质。

正是这一原因,哈维虽然可以视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地理学家(他本人亦多次强调这一点),但他在这个学科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获得了这个学科的一些重要先驱(如哈特向,Hartshorne ,R.)都不具有的殊荣。

把实证主义方法论在地理学科中推上顶峰,然后反戈一击,由此造成的震惊感确实不能以学科内部的挑衅性姿态来概括,它远远超出了学科或内部纪律( discipline),而与西方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宏大的理论变迁联系在一起。

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研究,和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最初亦是通过科学方法论的建构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并为人类地理(空间)设计提供确定性依据。

《地理学中的解释》无疑代表了这种取向。

但是,正如广义的实证主义社会理论所受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人启蒙理性批判之斧底抽薪式打击,地理学亦在“传统理论”中走到它的边缘处:试图排除价值的中立科学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它顽强地抵抗这种不可能性而实际上倾向于把自身孤立于科学应有之义外。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内部不仅已经出现了对“与社会相关的”(social relevant )地理学主题的研究,而且到70年代,相关性(relevance)甚至被用来衡量地理学家对分析和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贡献程度。

这一变迁的实质与霍克海默所伸张的从传统理论向批判理论的过渡一致,即从纯粹的逻辑形式走入更为宏大的社会历史实践中。

1969年,一份叫做《反对面:激进地理学杂志》(Antipode: A Radical Journal of Geography)在美国克拉克大学诞生,这标志着人文地理学之激进传统的形成。

在这一地理学转向过程中,哈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社会正义与城市》的出版,非常明确地把“社会正义”引入并作为地理学研究的重心。

这一倾向可以看作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中结论的践履,在那一文献中霍克海默说:“思想家的活动的本质促使它去改变历史并在人们之间建立正义”。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转向中,哈维持续地为其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因此推动并代表着激进地理学向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进一步转向。

当然,实现上述贡献,需要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这意味着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方面训练有素的哈维必须脱胎换骨。

这一过程是通过艰辛的马克思文本阅读来实现的。

除了70年代初曾游学巴黎并受法国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最重要便是从1971年以来持之以恒的《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仅为他游刃有余地以马克思主义姿态介入各个论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同时为他发现和填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空间研究的“空白”奠定了基础。

而他阅读的最重要成果便是1982年出版的《资本的界限》,这本书再次实现一个“惊人的跳跃”( a startling leap)——从空间角度重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这一成果构成了他后来研究的全部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因此也是哈维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1985年,哈维同时出版《资本的城市化》和《意识与城市经验》两本书,它们是有关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姊妹篇,它们共同的副标题是:资本主义城市化的历史和理论研究。

这两本书于1989年又删节修订成一本《城市经验》。

这两部著作所涉及主题,正是哈维在准备《资本的界限》的过程中所关心的,阅读《资本论》帮助他解决了叙述的逻辑。

然而,哈维并非简单地按照自己学术研究的自发路径向后走的,因此他的这个姊妹篇也是与其他理论的战略对话,在其中哈维自觉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城市研究中的理论地位。

一方面,1981年,两本与空间有关但都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论著出版,一本是吉登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另一本是桑德斯的《社会理论和城市问题》。

这两本书无疑都主张空间的重要性,但是它们却有意无意地贬低城市或城市化问题在当前的重要性。

前者强调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城市不再是占统治地位的时空容器或者权力容器,民族国家替代它占据了这个位置;后者拒斥“城市化在理论上是一个特殊的分析对象”。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能胜任空间分析。

这种姿态可能影响了卡斯特,后者曾是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三剑客,然而在1983年出版《城市与草根(大众运动)》时,便公开告别马克思主义了。

这一理论氛围显然对哈维构成了压力。

另一方面,《资本的界限》出版后,虽然这本书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令哈维不满的是,大多数评论者都忽视其核心贡献是将空间生产和空间构型作为一个积极的要素整合进马克思理论框架的核心(the core of Marxian theorizio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