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的种子。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比较肥厚,储存着大量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比较小,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2. 植物根的生长。

-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

根尖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

- 根的作用:一是固定植物,二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的根总是向地生长,而且生长速度较快。

3. 植物茎的生长。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和果实;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植物的茎根据质地可以分为木质茎(如杨树、柳树)和草质茎(如狗尾草、三叶草);根据生长方向可以分为直立茎(如向日葵)、缠绕茎(如牵牛花)、攀缘茎(如葡萄)和匍匐茎(如草莓)。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例如,一个桃子就是一个果实,桃核里面的桃仁就是种子。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的生命周期。

-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 蚕卵呈扁圆形,紫黑色,像小米粒大小。

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身体黑色,像蚂蚁。

- 蚕幼虫期要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长大一些。

蚕在吐丝前会停止进食,身体变得发黄发亮。

- 蚕蛹呈纺锤形,体表有硬壳,颜色为深褐色。

蛹不吃不动,但内部在发生变化。

- 蚕蛾是蚕的成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蚕蛾交尾后会产卵,然后死亡。

2.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 像鸡、鸭、鹅等动物,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别不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它们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卵、雏鸟(幼体)、成鸟三个阶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核心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水的重要性和水的变化-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自然界都非常重要。

- 水可以存在于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固态是冰,液态是水,气态是水蒸气。

- 水可以通过加热或减压发生相变。

第二单元:碗里的“南极洲”- 冰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因为它可以吸收热量。

- 冰可以用来制作饮料和食物。

- 冰块可以融化成水,然后再重新变成冰块。

第三单元:食物中的水分- 食物中含有水分,它能够维持食物的形状和口感。

- 食物中的水分可以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

第四单元:物体的浮沉性和流动性- 浮力是物体浮起的原因,与物体的密度和受到的浸没液体的位移有关。

- 每种物体在液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浸没位置。

- 流体的流动性: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但固体不可以。

第五单元: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磁铁具有吸引和排斥的性质。

- 磁性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非磁性物体不能。

- 磁铁的吸引力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第六单元:适应环境的动物- 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征和性。

- 动物可以通过行为和某些特征适应不同的环境。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来保护环境。

第八单元:探索陌生星球-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

- 地球是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

- 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都是太阳系的一部分。

第九单元: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

- 科学实验需要严格的实施步骤和正确的记录方法。

第十单元: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 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等。

- 人类需要正确使用科学技术,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以上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的核心知识整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精华知识汇总(2022新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精华知识汇总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以地面为参照物,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被鱼搅动的水是(运动)的。

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4.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照运动类型分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

3.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

4.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

5.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线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3.运动员在操场上跑800米,跑在直道上是(直线运动),跑在弯道上是(曲线运动)。

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一般情况下,把乒乓球放在斜面上,乒乓球会(滚动)下来。

4.把立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可能会(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通过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说明运动(快);用时长说明运动(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变化与恒常- 什么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哪些属性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什么是物体的状态?- 物体的状态可以如何改变?第二章力及其作用- 什么是力?- 力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感受力的作用?- 怎样运用力?第三章磁力- 什么是磁性?- 什么是磁铁?- 磁铁有哪些性质?- 磁铁的使用有哪些规律?第四章光的传播- 光是什么?- 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怎样利用阳光观察物体?- 怎样利用光源做实验?第五章神奇的电- 什么是电?- 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什么是电流?- 应该注意哪些电的安全问题?第六章植物的生长- 植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植物的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观察?- 植物的哪些要素对生长影响较大?- 如何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第七章动物的生长- 动物有哪些生长特点?- 哪些动物有生命周期?- 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动物的哪些器官是重要的?第八章季节和天气- 我们有几季?- 不同季节有哪些不同的天气?- 如何观测天气?- 如何保护环境?第九章化学小实验- 实验室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常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 如何制作实验?第十章身边的机械- 什么是机械?- 常见的机械有哪些?- 如何制作简单机械?- 如何维护机械?总结本册科学书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课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变化与恒常、力及其作用、磁力、光的传播、神奇的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季节和天气、化学小实验和身边的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提高科学素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以下是科学三年级下学期全册的知识点归纳整理:
1.化学家探秘:了解化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实验室的常见设备。

2.种子的生活:介绍种子的形态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3.植株的生命之源,树叶:介绍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光合作用和气孔的作用。

5.空气的“重要布置员”:认识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6.白首之交,水和空气:了解水和空气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水和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7.色彩之变,物质的溶解: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学习常见物质的溶解实验。

8.楼房物语:了解楼房的结构和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用途。

9.不透明之迷:认识不透明和透明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10.电的起源:了解电的起源和历史,认识电流的概念和特点。

11.磁场的魅力:了解磁铁的构造和磁性物质的特点,学习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12.随身伴读,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认识声音的完整和不完整。

13.繁星之谜,星座:了解星座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常见的星座和星
座故事。

14.小太阳,火花:认识火花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学习安全用火知识。

15.多媒体身影:认识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多媒体在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16.领略黑科技,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种类,学习机器人的
原理和应用。

17.科技脚步,通信: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学习手机和电脑的使用
方法。

18.软软的智慧,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归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归纳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重点归纳
本文档将归纳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重点,以帮助同学们复和理解课程内容。

单元一:物体与性质
- 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材质、重量等。

- 物体的运动: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做圆周运动等。

- 物体的变化:形状变化、物质变化。

- 物质变化的条件:加热、冷却、溶解等。

单元二:物体与力
- 力的作用:推、拉、挤、抓等。

- 力的方向和大小:平行力、大小比较、合力和分力等概念。

- 物体受力的效果:静止、运动、形状变化等。

单元三:物体与光
-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折射传播。

- 光的颜色:七彩光谱、原色、混合色。

- 光的反射:平面镜、曲面镜等。

- 光的利用:太阳能、光能。

单元四:物体与水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呈固态、液态和气态。

-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 水的污染: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污染的方法。

单元五:物体与环境
- 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 节约用电:合理用电、防止能源的浪费。

- 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重点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重点1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 .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 .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 .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 .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 .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 .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要点(全册)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归纳1.1-1《运动和位置》2.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4.1-2《各种各样的运动》5.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6.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7.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8.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9.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10.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1.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2.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13.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4.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6.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17.用时(长),运动(慢)18.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9.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20.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21.距离(短),运动(慢)。

22.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23.1-7《我们的“过山车”》24.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5.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26.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27.1-8《测试“过山车”》28.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的起点往往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29.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

30.3、(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31.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归纳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32.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33.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4.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35.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36.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37.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8.7.养蚕小窍门:39.(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三、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四、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五、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六、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七、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三、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四、蚕变了新模样1.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3.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由一根蚕丝组成,长度一般为900~1500米。

4.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的典型动作是呈8字形。

5.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6.蝴蝶、蜻蜓等动物的一生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五、茧中钻出了蚕蛾1.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蛾从茧中钻了出来。

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我们把它称为昆虫。

3.蚂蚁蜻蜓、蝴蝶等动物的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它们也是昆虫。

4.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

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行快。

5.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会产卵繁殖后代,一只雌蛾大约产400~500粒卵。

六、蚕的一生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2.蚕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其中蚕卵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3.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4.我们可以用拍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5.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6.菜粉蝶的一生也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7.蜻蜓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种形态。

七、动物的繁殖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3.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

4.我们知道的卵生的动物有蚕、鸡、青蛙鸭、鹅、乌龟等。

5.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

6.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7.我们知道的胎生的动物有羊、兔、熊猫等。

8.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9.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在生宝宝之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家”。

比如:鸟巢。

八、动物的一生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

2.像鸡、鸽子等动物,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属于鸟类。

3.母鸡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会下蛋繁殖后代。

4.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5.狗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牙齿、咀嚼食物。

6.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

7.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人的生大致可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五个时期。

在人一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得最快。

9.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10.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11.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归纳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8.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9.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10.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1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不同。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为望月。

4.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5.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6.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7.月相成因示意图。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1,它的引力是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41;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