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植筋规范标准
植筋规范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植筋规范标准(2009-03-14 11:38:33) 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施工方案植筋施工方案植筋施工方案<<植筋施工方案工艺>> 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再插入钢筋或型材,胶固后将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是加固补强行业较常用的一种建筑技术. 工艺流程:定位→钻孔→清孔→钢材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保护→检验1.定位 1.1.按设计要求标示钻孔位置、型号,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对梁、柱)或分布筋内侧(对板、剪力墙)。
2.钻孔 2.1.钻孔宜用电锤或风钻成孔,如遇钢筋宜调整孔位避开。
如采用钻石钻孔机成孔,钻孔内碎屑应用洁净水冲洗干净,并晾晒至干燥。
2.2.钻孔孔径d+4∽8mm(小直径钢筋取低值,大直径钢筋取高值,d为钢筋、螺栓直径)。
2.3.当基材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对HRB335(Ⅱ级)、HRB400、RRB400(Ⅲ级)级螺纹钢筋,Q235、Q345级螺栓和5.6级螺杆,钻孔孔深15d,锚固力一般即可大于钢材屈服值。
对无螺纹(即光圆)钢筋或螺杆,钻孔深度宜再增加5d。
经过深固加固技术系统试验证明:小直径圆钢植筋,端头推荐采用带弯钩样式,锚固综合性能最好。
此时钻孔孔径宜比端头尺寸大1∽2mm。
2.4.实际钻孔深度可参考15d的基准,根据实际所需锚固力大小,并考虑构造要求,现场拉拔试验或按照有关规范计算确定。
2.5. 当基材强度等级低于C20,或在素混凝土(或岩石)上植筋,应适当增加锚固深度。
2.6. 当实际所需锚固力较小时(如用螺栓固定器具、管线、支架等),可按螺栓长度确定钻孔深度,但深度不宜小于5d。
2.7.钻孔有效深度自构件表面坚实的混凝土算起。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工艺及锚固长度

一、植筋技术规范一、引言近年来,植筋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不统一的做法和不规范的行为。
植筋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当引起工程人员的重视,特别是某些植筋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发生直接联系,如果植筋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为工程留下影响结构安全的隐患。
本文意在通过整理植筋技术相关规范规定,来纠正植筋工程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某商住楼工程根据政府规划部门的意见,将原设计面向小区外侧的入口门厅拆除,将该工程的入口门厅重新调整到面向小区中庭一侧,根据工程实际现状,需要植筋新增11根框架柱;并对原有框架柱中的4根相关剪力墙进行植筋加固;在采光井处新增一块长跨6.9m、短跨4.5m的屋面板,屋面板采用与该工程现浇楼板配筋一样的冷轧扭钢筋,分别有一条短边和两条长边需要植筋;新增的框架梁中部分钢筋也需植筋。
该植筋工程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内容如下:1、植筋工程的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
2、植筋规格、数量、钻孔深度如下:植筋规格(mm)φ8 φ18 φ22 φ25植筋数量(根)366 116 48 106钻孔深度(mm)120 270 330 3753、挑梁上部钢筋胶粘剂采用喜利得结构胶,其他部位钢筋胶粘剂采用国产A级胶。
钢筋植入后7日内严禁受到触动和干扰,并按结构胶说明书要求加强保养和围护。
4、钢筋植入固化10日后,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在监理见证下随机抽样进行现场抗拔抽检,每种规格钢筋现场抗拔数量不得少于壹组,经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连接和安装绑扎等后序工作。
5、现场检测抗拔力,当钢筋为Ⅲ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60MPa;当钢筋为Ⅱ级螺纹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300MPa;当钢筋为Ⅰ级钢时抗拔力要求必须≥210MPa。
二、植筋技术相关规范及规定该工程方案编制、植筋施工、检测验收均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为标准,其实该标准对于“植筋技术”并无非常具体的规定,这个古老的规范已经被《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以下简称GB50367-2006)所替代,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术”对植筋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墙体植筋最新标准规范

墙体植筋最新标准规范墙体植筋是一种在已有混凝土墙体中植入钢筋以增强其承载能力的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加固和改造工程中。
以下是墙体植筋的最新标准规范:1. 植筋材料选择:植筋所用的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通常选用的钢筋直径范围为6mm至25mm。
2. 墙体评估:在进行植筋之前,应对墙体的现有结构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墙体的材质、厚度、裂缝情况等,以确定植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植筋设计:植筋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师完成,设计中应考虑墙体的受力特点、植筋的布置方式、深度和间距等。
4. 植筋深度:植筋的深度应根据墙体的厚度和钢筋直径来确定,一般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100mm。
5. 植筋间距:植筋的间距应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和植筋的直径来确定,通常不小于3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00mm。
6. 植筋角度:植筋应与墙体表面成垂直或稍倾斜的角度植入,以确保植筋与墙体的粘结力。
7. 植筋施工:植筋施工应由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植筋的深度、角度和间距,确保施工质量。
8. 植筋锚固:植筋后,应使用专用的锚固材料进行锚固,确保植筋与墙体的牢固结合。
9. 质量检验:植筋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植筋的深度、位置、锚固情况等,确保植筋满足设计要求。
10. 安全措施:在植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等。
11. 维护与监测:植筋完成后,应对墙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12. 环保要求:植筋施工过程中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遵循上述标准规范,可以确保墙体植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提高其结构安全性。
植筋深度规范表

植筋深度规范表植筋深度规范表序号 | 植筋位置 | 植筋深度规范-----| ----------| --------------1 | 地基底部 | 与地基底部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一般为80mm-100mm。
2 | 地基底面至裙楼梁底部 | 每层楼高1.5m,植筋深度增加100mm,最大不超过600mm。
3 | 地基底部至地板顶面 | 各层高度相同,一般为500mm-700mm。
4 | 折弯梁间墙上下部位 | 深度一般为200-300mm。
5 | 折弯梁间墙中上部 | 深度一般为200-300mm。
6 | 悬臂梁上底面至墙体顶部 | 深度一般为300-500mm。
7 | 行楼底面至上底面 | 深度一般为200-300mm。
8 | 构件施工接头处 | 深度一般为300-500mm。
9 | 柱顶植筋 | 深度一般为500mm-800mm。
10 | 梁、板与端墩墙连接处 | 深度一般为400mm-600mm。
11 | 梁端墩上-下底面 | 深度一般为300mm-500mm。
12 | 墩柱与梁顶、墩顶 | 深度一般为400mm-600mm。
13 | 框架结构中抗剪抗弯墙梁上-下底面 | 深度一般为200mm-300mm。
14 | 变形缝中横筋与纵筋交叉地方 | 深度一般为200mm-300mm。
以上是植筋深度规范表,根据建筑结构的不同部位和需要承受的荷载不同,植筋深度也会有所调整。
在具体施工中,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的规范标准来确定植筋深度。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植筋深度的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检测,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植筋最新规范标准

植筋最新规范标准植筋技术是建筑加固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在混凝土结构中植入钢筋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植筋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植筋最新规范标准的概述:植筋技术应用在各种结构加固工程中,包括但不限于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等。
为了确保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植筋规范标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1. 材料要求:植筋所用的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
同时,植筋所用的粘结剂也应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以确保植筋的牢固性。
2. 设计原则:植筋设计应遵循结构力学原理,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加固目的,合理确定植筋的位置、数量和直径。
3. 施工工艺:植筋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包括钻孔、清孔、钢筋处理、粘结剂配制和植筋等步骤。
4. 质量控制:植筋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材料检验、施工过程监控和施工后的质量检测。
5.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6. 验收标准:植筋工程完成后,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拉拔试验等,确保植筋工程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7. 维护与监测:植筋加固后的工程应定期进行维护和监测,以确保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植筋规范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植筋技术时,应密切关注最新的规范动态,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植筋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加固手段,其规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植筋技术规范

植筋技术规范植筋技术是一种施工中常用的加固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
下面是植筋技术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材料选择1.钢筋: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材料。
在选择时应注意钢筋的型号、规格、拉力等参数。
2.胶粘剂:胶粘剂应为具有良好黏结性能和耐候性能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工作前准备1.劈后准备:钻孔机的准备,选择适当的孔位和孔径。
2.钻孔:根据钢筋规格,钻孔应符合钢筋的植入深度和孔径要求。
3.清理孔洞:在钻孔完成后,应对孔洞进行清理,确保孔洞去除杂物和灰尘。
三、植筋工艺1.钢筋选用: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规格的钢筋,并进行打包、标记、存放,以确保钢筋的质量和数量。
2.穿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在墙体上确定钢筋的位置,使用撑杆、水平仪等工具进行定位。
3.钢筋加工:根据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剪切、弯曲等加工处理,确保钢筋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4.孔洞处理:在墙体上预留的孔洞内涂抹胶粘剂,并将钢筋插入孔洞内,确保钢筋与墙体的黏结强度。
5.拉伸固定:植筋完成后,使用专用的工具进行拉伸和固定,确保钢筋的紧固度和稳定性。
6.检查验收:对植筋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植筋的质量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1.植筋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工作。
2.钢筋的选用和加工处理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3.钻孔时应注意孔位和孔径的准确性,并保持孔洞的清洁。
4.胶粘剂应在植筋前充分涂覆孔洞,确保钢筋与墙体黏结牢固。
5.植筋后应及时修补和清理现场,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综上所述,植筋技术规范是保证植筋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的基础。
在植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选择、工作前准备、植筋工艺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植筋施工的质量和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植筋国家规范

-9.滞80回0 环总-3面9.积130 (kN·mm)
3.944
15d
32757.81
产品B极限承载力
试件编号 Hmax+ (kN) Hmax- (kN) Hmaxavg (kN)
15d
126.66
139.10
132.88
20d
126.50
126.24
126.37
产品B位移延性比
试件编号 Dy+(mm) Du+(mm) Dy-(mm) Du-(mm) 延性比m
3.当采用植筋锚固时,其基本原则是保证钢筋屈服,并假定在使用 极限状态的粘结应力均匀地布置在整个钢筋长度上。
4. 设计目的是保证钢筋延性破坏,而避免混凝土(受压或受拉状 态)脆性破坏或劈裂破坏。
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M s≤ R
R Rk R*
,
式中
(4.2.4-1)
(4.2.4-2)
M ─锚固连接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锚固,分别取1.2,1.1;
势,(作图分析,横坐标为钢筋植入段 某点和试件表面的距离mm,纵坐标为 钢筋内该点应力值N/mm2)应力差应在 10%之内。三组试验破坏极值差值也应 在10%之内。
力的传递很均匀地沿钢筋埋深分布 !
FFFooorrrccceee===122468024830002kkkNNN
steel stress [N/mm2]
从图中试验结果说明预埋钢 筋和后置式钢筋的平均劈裂 粘结应力的试验结果与修正 的ACI318理论的计算结果符 合非常好。
在混凝土保护层较小情况下的拔出测试
在有箍筋情况下的拔出破坏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不同箍筋 数量下的拔出试验。并根据 美国ACI318规范计算出了 Ktr 的数值。图6中给出试验结果 与我们提出设计理论的对比
植筋规范标准

植筋规范标准(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植筋规范标准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规范植筋施工方案植筋施工方案植筋施工方案<<植筋施工方案工艺>>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再插入钢筋或型材,胶固后将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是加固补强行业较常用的一种建筑技术.工艺流程:定位→钻孔→清孔→钢材除锈→锚固胶配制→植筋→固化、保护→检验1.定位.按设计要求标示钻孔位置、型号,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对梁、柱)或分布筋内侧(对板、剪力墙)。
2.钻孔.钻孔宜用电锤或风钻成孔,如遇钢筋宜调整孔位避开。
如采用钻石钻孔机成孔,钻孔内碎屑应用洁净水冲洗干净,并晾晒至干燥。
.钻孔孔径d+4∽8mm(小直径钢筋取低值,大直径钢筋取高值,d为钢筋、螺栓直径)。
.当基材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对HRB335(Ⅱ级)、HRB400、RRB400(Ⅲ级)级螺纹钢筋,Q235、Q345级螺栓和级螺杆,钻孔孔深15d,锚固力一般即可大于钢材屈服值。
对无螺纹(即光圆)钢筋或螺杆,钻孔深度宜再增加5d。
经过深固加固技术系统试验证明:小直径圆钢植筋,端头推荐采用带弯钩样式,锚固综合性能最好。
此时钻孔孔径宜比端头尺寸大1∽2mm。
.实际钻孔深度可参考15d的基准,根据实际所需锚固力大小,并考虑构造要求,现场拉拔试验或按照有关规范计算确定。
. 当基材强度等级低于C20,或在素混凝土(或岩石)上植筋,应适当增加锚固深度。
. 当实际所需锚固力较小时(如用螺栓固定器具、管线、支架等),可按螺栓长度确定钻孔深度,但深度不宜小于5d。
.钻孔有效深度自构件表面坚实的混凝土算起。
.钻孔不应设置于构件的保护层或装饰层内。
.所用主要器具:电锤或风镐。
3.清孔.钻孔完毕,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将孔内粉尘用压缩空气吹出,然后用毛刷将孔壁刷净,再次压缩空气吹孔,应反复进行3∽5次,直至孔内无灰尘碎屑,最后用棉布蘸丙酮拭净孔壁,将孔口临时封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植筋规范标准
植筋加固作为一种常用的加固技术,它不仅具有施工方便、工作面小、工作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锚固结构的整体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等优点。
“植筋”技术是一项针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现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下面加固之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植筋深度、植筋钻孔规范怎么要求?
植筋深度、植筋钻孔规范怎么要求?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中对植筋钻孔提出了要求:植筋钻孔孔径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本条规定的植筋钻孔孔径的允许偏差,系以钻头最大直径为依据确定的。
因为该直径对制定允许偏差较有参照价值,也便于复核设计的有关参数。
同时,工程实践表明,只要使用质量合格的钻头,一般孔径偏差均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植筋钻孔深度、垂直度和位置的允许偏差
对于孔径垂直度允许偏差的规定,系参照国内外施工经验制定的。
以上部结构构件的钻孔为例,基本上是取倾斜度为1.8。
进行控制的。
这对一般长度的钢筋是合适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偏严。
为此,当钻孔垂直度偏差较大时,该孔洞是否可用,应由设计
单位进行确认。
这也就意味着该允许偏差值可根据工程实际要求的控制程度进行调整。
在加固工程中,哪些部位需要植筋加固?
1、墙体加厚拉结植筋。
2、墙体、柱、梁等加固。
3、对桥梁,柱加大断面植筋,柱加牛腿,水平植筋。
4、建筑物新增梁、楼板、墙体、立柱等。
5、幕墙埋件。
6、岩石,砖砌体等锚固。
7、机械设备固定。
8、结构加层柱头拉结钢筋,梁体接长水平植筋,梁上加柱,垂直植筋,基础、连续墙植筋,预制梁修复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