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公管41学号: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2007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指导教师陈瑞红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Tutor Chenruihong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尊重,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保护科技的应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第一部分: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得以兴起,离不开保护意识的觉醒和机制的健全。
保护意识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重要性。
同时,保护机制的完善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执行保障。
从中华文化遗产事业研究频道的设立到各级政府的设立专门机构,中国一直在努力完善保护机制,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二部分:保护科技的应用保护科技的应用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的进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红外线、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文物的保护修复,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护手段的创新也为文化遗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数字化技术为例,通过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拓展。
首先,要注重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研究。
通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
其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重。
保护只是第一步,利用是保护工作的延伸和展示,只有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再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研究。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品,更是凝聚着社会、经济和民族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冲突,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等。
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作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涵盖了考古学、文物保护、遗址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意义。
文物、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1.2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其得以永久保存。
同时,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也是传承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3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学者们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遗址管理等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二、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1 文物保护现状在文物保护方面,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机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然而,由于文物数量庞大、保护技术不断更新、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2.2 历史遗址管理现状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2014-07-04查阅次数:173次发布人:admin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结合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具体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的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所引用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基本了解了我国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2011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篇名,搜索1999年至2011年(最后截止于2011年6月10日15点40分)以来的文献,共计1719篇。
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等方面,其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模式,利用的研究居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分类的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定义及分类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简称《公约》)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是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按上述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2014-07-04查阅次数:173次发布人:admin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结合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具体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的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所引用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
基本了解了我国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2011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篇名,搜索1999年至2011年(最后截止于2011年6月10日15点40分)以来的文献,共计1719篇。
主要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等方面,其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模式,利用的研究居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分类的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定义及分类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2届会议正式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简称《公约》)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是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按上述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基于文献综述的建水紫陶研究现状总结

基于文献综述的建水紫陶研究现状总结
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种,产于云南省建水县。
近年来,对这一陶瓷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总结建水紫陶的研究现状。
首先,建水紫陶的起源和历史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建水紫陶可能起源于唐代,随后在明代和清代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在历史演进中,建水紫陶不断与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
其次,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建水紫陶的制作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揭示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技术特点。
例如,建水紫陶的釉色是其独特之处之一,研究者们通过对釉料的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探究了其釉色的形成机理。
此外,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也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表明,建水紫陶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建水紫陶的造型和图案设计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最后,建水紫陶的保护和传承也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建水紫陶所面临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研究者们认为,应该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体制,促进建水紫陶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传统文
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建水紫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继续深化建水紫陶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促进其保护和传承。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研究

中国的世界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由于现代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传统文化在逐渐流失。
中国世界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传统文化流失
目前,许多世界遗产的传承方式仍然过于传统和单一,缺乏创新和现代化手段,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承方式单一
在很多世界遗产地区,居民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和保护的意识。
详细描述
加强中国世界遗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THANKS
感谢观看
xx年xx月xx日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研究
引言世界遗产概述中国世界遗产现状分析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建议和对策coBiblioteka tents目录引言
01
世界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
中国作为世界遗产的大国,拥有丰富的遗产资源,研究其现状及问题对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内容中国世界遗产的历史和现状概述针对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保护建议和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创新点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和措施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世界遗产概述
特点
中国的世界遗产具有历史悠久、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等特点。
中国世界遗产的类型和特点
管理
中国设立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林业局等专门机构,负责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保护现状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保护压力、旅游开发影响等。
中国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现状
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对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该报告的概述:
1. 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中国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其中一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
这些古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2. 壮丽的山水景观
中国的山水景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世界遗产名录中列出了黄山、九寨沟、武夷山等诸多著名景点。
这些景观融合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3. 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古代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等。
这些文化遗产包含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戏曲文化、民间文化等。
4. 多样的非物质遗产
除了物质遗产之外,中国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遗产。
这些非物质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俗节庆、口头传统表述等,如中医、书法、剪纸、肚皮舞、端午节等。
总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广阔的价值,这些遗产不仅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也代表了人类智慧的丰富成果。
需要继续努力保护传承这些遗产,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
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
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
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
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
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
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
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
法也被广泛运用。
学者们运用统计学、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
研究方法,开展了深入的学术探索。
总结:
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在保护与管理、价
值评估与利用、旅游与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上取得了丰富成果。
同时,他
们也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
方法。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仍然存在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入解读
和理论探索不足的问题。
因此,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提升学术水平,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