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雨的四季每段段意概括

雨的四季每段段意概括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因为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春雨。
春雨的特点是美丽、娇媚。
作者将春雨比作一个娇媚的少女,她的到来使树木变绿、小草发芽,花朵盛开,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夏雨。
夏雨热烈而粗犷。
夏雨往往来得突然,在暑气蒸腾的夏日,一场倾盆大雨能驱走炎热,给大地带来清凉,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奔放和热烈。
第四段(第4自然段):写秋雨。
秋雨端庄而沉思。
秋雨没有春雨的娇媚、夏雨的热烈,它是沉静的,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它还能纯净人的灵魂,让人产生一种悠远的情思。
第五段(第5自然段):写冬雨。
冬雨自然而平静。
冬雨虽然寒冷,但它并不张扬,它常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给大地带来一种特殊的美,让人感受到它的自然和平静。
第六段(第6自然段):写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它能给大地带来生机,也能给人的心灵带来滋润。
第七段(第7自然段):再次强调“我”喜欢雨,呼应开头,表达对雨的热爱之情。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给自然段分层及 概括段意
分析一个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分析自然段中 的层次关系。常见的段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关系 ③递进关系 ⑤转折关系 ⑦概具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④因果关系 ⑥承接关系
一、总分关系 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述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
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 出来的。文明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 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东北林区盛 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个参就产在这里。东 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 虎、杜鹃、丹顶鹤等。
这一段先写东北林区资源极为丰富,然后分别从树林、 药材、珍贵的动物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是分写。
这段古文共说了六层意思,由浅到深,一层一层向前推进,说 明了把握道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缓急的意义。
例: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 哪怕一秒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这个例句中的层递是按照时间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由“一年”降到“一月”,由“一月”降到“一日”,再由“一 日”降到“一秒”,这种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排列即是递降层 递法。
这一段1——3句分别从3个角度写雾大,这是分述;第 4句总写雾大的特点,是总述。
例: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 南国的树。
这段共有4句话,采取了“总分总”式的结构。第1句总写大 榕树的茂盛;第2、3句围绕第1句分别写了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第4句赞美生长茂密的大榕树,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是总写。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的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每句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围绕主要的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确定主次要依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几个句子的意思无主次之分,一般把各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句概括性的话作为段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心句摘引法。
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构成的段落,往往围绕中心句展开。
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下面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那么该句就可作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2)层意归并法。
对于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的段落,要把段落中每层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把这些层意归并成段意。
值得注意的是归并时不能简单地将层意叠加在一起,而应做适当的融合与删减。
例如:《赵州桥》一问的第一自然段: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唐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这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两个方面:在介绍地理位置时突出了赵州桥的闻名;在介绍设计者时突出了历史的悠久。
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把这两层的主要内容归纳在一起,即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历史悠久的石拱桥。
(3)取主舍次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承接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概括时首先要对全段认真阅读,看看这段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层意思是主要的,哪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取准舍次概括段意。
例如:《玩出了名堂》一文的第3自然段: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的,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北京的春节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以下是《北京的春节》分段段意: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
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概括段意要点

概括段意要点一、什么是自然段自然段(小节)是在行文中按表达层次自然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在形式上独立的句群。
它一般由若干句话组成,有时也由一句话组成。
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
二、怎样读懂自然段(一)读懂自然段的基本步骤从文章整体入手,把自然段放在全文中去理解,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想,着眼于全篇,立足本段。
具体步骤:1、细读每一句,边读边想。
2、综合全段内容,理解主要意思。
3、统观全文。
(二)段式关系与层次划分了解段式关系和划分层次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划分层次必须建立在掌握段式关系的基础上,只要掌握几种主要段式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段,进而顺利分层。
1、顺承关系特征:整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的还有较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
划分层次时,先要理解并概括出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意思相近的句子合并为一层。
2、并列关系特征: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个材料,各材料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一一排列出来。
划分层次时,将并列的几个材料、几个事物、几个方面分开,各为一层。
3、总分关系(总叙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特征:有总述和分述构成,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叙述或说明。
划分层次时,将“总”与“分”分开,各为一层。
总叙关系的特征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述。
与总分关系不同的是:后面的内容没有明显分出几个不同方面。
划分层次与总分关系相同。
4、因果关系特征:段内一部分写“因”,一部分写“果”,有时先因后果,有时先果后因。
划分层次时,将“因”与“果”分开,各为一层。
5、转折关系特征:在一个自然段中,前后内容或意义是相互对立或相反的,一般用转折词连接。
划分层次时,转折前后各为一层。
(三)概括层意、段意层意是自然段中每一层的意思。
只有准确概括层意,才能掌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小学毕业总复习阅读理解——概括自然段的段意[考点探究](一定要明白考什么怎样考)对一个自然段分层次、概括层意,目的是为了读懂自然段。
因此,有必要把各层意思归纳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自然段意。
同时,只有学会了概括自然段段意,才能为分段、理解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这种训练形式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它也作为一种常见题型屡屡出现在全国历届小考试卷里。
其主要的考查方式有:先分层概括层意,再根据层意概括段意;从已经概括好的段意中选择正确的;从段中找出中心句作段意;直接概括段意等。
[知识网络](知识可是能力的基础哟)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归纳要点法。
有些自然段,如由并列式、承接式构段方式构成的自然段,可以先依据层意归纳出几个要点,再将这几个要点进行归纳,归纳出来的就是这个自然段的段意。
◆找中心句法。
自然段里,常常有概括段意的句子,这个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
找中心句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中心句在自然段的开头;有时中心句在段的末尾;也有时中心句在段的中间。
◆抓重点层次法像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段,作者强调的重点在于转折后的部分和表示结果的部分。
有些承接关系构成的段,其中有些内容是作者作为重点详细写的。
在归纳段意时,要把这些重点部分突出出来,再辅以必要的补充和说明。
如:我们登上一只浅蓝色的海轮。
马达发动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
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瞭望。
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我们的海轮驶出了海港,驶进大海。
这段话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1、2句),讲我登上了海轮,海轮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第二层(3、4句),讲我在驾驶里瞭望到海港两岸的一切;第三层(5句),写海轮驶出了海港。
很明显,第二层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内容,根据这一层的意思,可以把这段的段意概括为:海港两岸一派繁忙的景象。
阅读之段落的分层段意概括

分段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抓表示时间的词;抓间 接表示时间的词语。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 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 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 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 语。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 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 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 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
(三)总—分—总:先概括叙述后具体描写再 总结,分为三层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 // 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 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 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 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 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 // 花。
第五讲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层、层意、自然段段意概括法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表达 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这个 意思的表达又总是一个层次又 一个层次的按逻辑进行的,这 就是段落结构 。 给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 为了更 好地弄清文章的结构, 更准确地 读懂文章的内容。
分层
一、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 表达。
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 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 // 决定自己洗手帕。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 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 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 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 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四、 转折式: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 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 折词分开。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 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 的呢? //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 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 看。
奇妙的植物世界1234自然段的段意

奇妙的植物世界1234自然段的段意第一段:奇妙的植物世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领域,它展示了地球上独特而多样的植物生命。
无数种类的植物迥然不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外貌、生长习性和生存方式。
从奇形怪状的仙人掌到华丽多彩的兰花,植物世界中的奇迹无处不在。
无论是在丛林深处、海洋里的海藻,还是我门生活中的常见植物,每一种植物都是大自然创造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第二段:植物的多样性可以在全球各地找到,每个地区的独特气候、土壤和环境造就了不同种类的植物。
热带雨林是植物世界的宝库,那里拥有无数种植物,其中一些仅在那里才能找到。
一些植物以其巨大的尺寸和独特的生理特征而闻名,比如巴西的巨型天鹅绒和印度洋的泰山蕨。
而在寒冷的北极地区,极地植物矮小而坚韧,适应了严苛的环境条件。
第三段:植物不仅在外貌上呈现多样性,它们也持续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功能。
无论是在氧气供应、食物生产还是环境改善方面,植物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成能量,帮助维持地球上生物圈的平衡。
此外,许多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和缓解人类许多疾病。
第四段:尽管奇妙的植物世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它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生境破坏、气候变化、物种入侵和非法采伐等因素对植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为了保护和保持植物的多样性,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设计并实施保护区和保护计划。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支持可持续发展、保护野生环境和参与环境教育来保护和尊重植物世界。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并共同努力保护它们时,我们才能继续享受这个奇妙的植物世界所带来的恩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段段意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的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每句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看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围绕主要的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确定主次要依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果几个句子的意思无主次之分,一般把各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句概括性的话作为段意。
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中心句摘引法。
总分关系、先概括后具体关系构成的段落,往往围绕中心句展开。
在归纳段意时,只要找准中心句,就可以将段意概括出来。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第四自然段: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段的中心句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下面都是围绕这一句写的,那么该句就可作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2)层意归并法。
对于并列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的段落,要把段落中每层的意思概括出来,然后把这些层意归并成段意。
值得注意的是归并时不能简单地将层意叠加在一起,而应做适当的融合与删减。
例如:《赵州桥》一问的第一自然段: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
它是隋唐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这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两个方面:在介绍地理位置时突出了赵州桥的闻名;在介绍设计者时突出了历史的悠久。
因此,在概括段意时,要把这两层的主要内容归纳在一起,即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历史
悠久的石拱桥。
(3)取主舍次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承接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概括时首先要对全段认真阅读,看看这段写了几层意思;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层意思是主要的,哪层意思是次要的;最后取准舍次概括段意。
例如:《玩出了名堂》一文的第3自然段: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的,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许阅读很小的书籍。
这三句话分别写了:列文虎克是看守大门的;列文虎克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做成放大镜阅读。
因此,概括段意时,可以取主舍次,概括为“列文虎克磨薄镜片,做成放大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