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ppt讲解

合集下载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图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图

微积分法则利用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和性质,将等比数列的求和
03
问题转化为积分问题进行证明。
06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扩展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扩展
• 请输入您的骤是证明当$n=1$时 ,公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公式成立,推 导当$n=k+1$时公式也成立。
利用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证明
无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等比数列求 和公式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证明无 穷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证明等比数 列的求和公式。
最后,通过化简得到等比数列的求和 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图
$number {01}
目 录
• 等比数列的定义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证明 •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扩展
01
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的定义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证明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等比数列的求和 公式。
最后,由归纳法可知,等比数列的求 和公式对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首先,利用无穷等比数列的性质,将 无穷等比数列分解为有限项和无穷项 之和。
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将有限 项和无穷项分别求和。
利用其他数学方法证明
01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数学方法进行证明,如代 数法、微积分法等。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

解:当x≠0,x≠1,y≠1时
(x 1 ) (x2 1 ) ... (xn 1 )yΒιβλιοθήκη y2yn(x
x2
...
xn
)
(1 y
1 y2
...
1 yn
)
x(1 xn ) 1 x
1 y
(1
1 yn
)
1 1
y
x xn1 1x
yn 1 yn1 yn
练习: 求下式的和
(2 35) (4 352 ) (6 353) ... (2n 35n )
=a1+q(a1+a1q+…+a1qn-2)
=a1+q(Sn-an)
sn
a1 anq 1q
当公比q 1时,Sn na1
Sn
a1
(1 q 1 q
n
)
(q
1)
na1(q 1)
an a1qn1
Sn
a1 anq 1 q
(q
1) .
na1(q 1)
Sn
a1
(1 q 1q
n
)
(q
(1) (2)
(2) (1)得:1 q2n
1 qn
82
1 q2n 821 qn 82 1 qn
qn 81 q 1
a1 0, q 1 {an}是递增数列
an 54
a1q n1
54
a1 q
qn
54
a1
2 3
q由 a1(1 81) 1 q
80得:
a1 2,q 3
例4:已知Sn是等比数列{an }的前n项和, S3, S9 , S6成等差数列,
求证:a , a , a 成等差数列。 285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课件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课件

2 其他公式
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得到其他与等比数列相关的公式。
等比数的前n项和
1 求和公式
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推导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2 实例计算
通过使用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具体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应用实例
经济应用
了解等比数列在经济领域中的应 用,如金融市场中的资产增长模 型。
自然科学应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 PPT课件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在经济、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 学中的实际应用。
什么是等比数列?
1 定义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前一项的 比都相等。
2 性质
等比数列具有独特的性质,如比值相等、前 项与后项之比等于公比等。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 推导公式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可以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发现等比数列在自然科学中的应 用,如生物群体的增长规律。
计算机科学应用
探索等比数列在计算机科学领域 中的实际应用,如算法设计和数 据结构。
总结
关键概念和公式回顾
回顾等比数列的关键概念和 通项公式,巩固知识。
应用回顾
再次思考等比数列在经济、 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 实际应用。
总结
总结本课件的主要内容,强 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重要性。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课件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课件

+a99 ? 60
34
[例 4] 已知 f(x)=a1x+a2x2+a3x3+…+anxn,且 a1,a2, a3,…,an 成等差数列(n 为正偶数).又 f(1)=n2,f(-1) =n,试比较 f(12)与 3 的大小.
请同学们考虑如何求出这个和?
32814 73701 = 103 2
S64 ? 1 ? 2 ? 22 ? 23 ? ? 26的这3. 方种法求,和就(1)
2S64 ? 2(1? 即2S64 ? 2 ? 22
2
?
? 22
23 ?
?
23
?
?
263
是?错26位3 )相.
? 2减64法. !
(2)
? 2S64 ? S64 ? (2 ? 2那2如么?果这213些0?0麦02粒粒4麦的? 粒总重质?为量24就603是克? ,264)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小麦的年产量约为6亿吨就是说全世界都要1000多年才能生产这么多小麦国王无论如何是不能实现发明者的要求的
1
知识回顾:
1.等比数列的定义:
an?1 an
?
q(常数)( q ? 0, n ? N ? )
2.通项公式:
a a q an ? a1 ?q n?1 ,
m? n
?g
m
n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a1 1? q2n 1? q2
,
? S偶 ? a2 ? q. S奇 a1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四:
如果?an ?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对? m、p ? N ?有:
Sm? p ? Sm ? qmSp
29
30
例:已知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 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这个数 列的公比和项数.

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1)

等差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求和公式PPT教学课件(1)

an
SS1n
S n 1
n n
1 2
3.在等差(比)数列中,Sn,S2n-Sn,S3n-S2n,…,Skn-S(k-1)n… 成等差(比)数列.其中Sn为前n项的和.
返回
课前热身
1.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应 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观察表中数据的特点,用适当的数 填入表中空白( )内.
S’n .
【解题回顾】
一般地,数列{an}与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Sn:当ak≥0 时,有 Sn Sn;当ak<0时,Sn Sn ( k =1,2,…,n).若在
a1,a2,…,an中,有一些项不小于零,而其余各项均小于零 ,设其和分别为S+、S-,则有Sn=S++S-,所以
Sn S S 2S Sn Sn 2S
He can play football, play table tennis, ride a bike and speak English.
What can’t Tony do?
He can’t swim . He can’t speak Chinese.
Listen and repeat
Betty can play the piano. Tony can play table tennis.
年龄(岁) 收缩压(水银柱 毫米) 舒张压(水银柱 毫米)
30 35 40 45 50 5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70 73 75 78 80 83
60 65 ( 140) 145
( 85 ) 88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18-a5,则S8等 于( D )
Sports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性质课件PPT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性质课件PPT
的符号相反。
公比为负数的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 = a_1 * (1 - q^n) / (1 - q)
公比为负数的等比数列具有特殊 的性质,如对称性、周期性等。
公比为1的性质
当公比q=1时,等比 数列退化为等差数列, 各项相等。
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具有特殊的性质,如 对称性、周期性等。
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求和公式:S = n * a_1
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在研究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时,常常需要用到等比 数列求和公式来求解与波动相关的数学模型。
在经济中的应用
分析股票价格波动
评估投资回报
在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常常呈现一 定的波动规律,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 式可以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规律。
在投资领域中,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 式可以评估投资回报的长期收益,为 投资者提供参考。
4. 在等比数列中,两个相同项之间的项数可以确定为n, 那么这两项之间的所有项的和可以表示为a_n * (q^n - 1) / (q -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总结词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用来表示等比数列中每一项的数学表达式。
详细描述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q^(n-1),其中a_1是首项,q是公比,n是 项数。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等比数列中的任何一项,只要知道首项、公比和 项数。
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等。
在物理中的应用
1 2 3
解决与周期性运动相关的问题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求解与周期性运动相关的问题,如简谐运动、波 动等。
分析量子力学中的概率幅
在量子力学中,概率幅常常以等比数列的形式出 现,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概 率幅之和。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第一课时ppt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第一课时ppt

11 2n 1 2
n 1
×
1 2 4 8 16 ( 2)

1 1 2n 1 2
×
a a (3)a
n个
例1、已知 a n 是等比数列,求出下列各量
1 1 (1)已知 a1 2 , q 2 , n 5 ,求
(1 q)Sn a1 a1q
n
n
a a q a ( 1 q ) 1 n 当q≠1时, S 1 n 1 q 1 q

等比数列an 的前n项和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当q=1时,等比数列an an 0 为一个常数 列,前n项的和 Sn na1
a1 (1 q n ) 当q≠1时, Sn 1 q
a1 1 q n q 1 Sn 1 q na q 1 1
a1 an q 1 q Sn na 1 q 1 q 1
判断下列数列 an 的求和是否正确
( 1) 1 2 2 2
2n
2
乘公比 错位相减
等比数列的 前n项和公式
q≠1,q=1 分类讨论
数学 源于生活
数学 用于生活
a1 a n q a1 (1 q n ) q 1 1q 1 q Sn 或 Sn na na q 1 1 1
知三求二 方 程 思 想
q 1 q 1
3 a3 例2、已知在等比数列an 中, 2 1
S 3 4 ,求 a 1 2
思考:
1 1 1 1 求数列 1 , 2 , 3 , 4 , 的前n项的和. 2 4 8 16
• 例3.在等比数列 an 中,a1 an 66 , • a2 an1 128 且 sn 126 ,求项数 • n 和公比 q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PPT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PPT

02
03
定义
等比数列的极限是指当等 比数列的项数趋于无穷大 时,数列的通项趋于的某 个常数。
性质
等比数列的极限存在且唯 一,当且仅当公比的绝对 值小于1。此时,极限值 为首项除以(1-公比)。
应用
等比数列的极限在数学分 析、概率论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求解某些无 穷级数的和等。
等比数列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06
等比数列常见误区与解题技巧
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
误区一
忽视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是否 为零。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 必须注意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 都不能为零,否则会导致数列无
法构成或计算错误。
误区二
混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与通项 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 项公式是解决等比数列问题的关 键,混淆两者会导致计算错误。
0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有限项求和公式
01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S_n = frac{a_1(1 - r^n)}{1 - r}$,其中 $a_1$是首项,$r$是公比,$n$ 是项数。
02
特别地,当$r = 1$时,前n项和 公式变为:$S_n = na_1$。
技巧三
构造等比数列求解。对于一些看似不是等比数列的问题, 可以通过构造等比数列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等比数列问题 进行求解。
经典例题解析
01 例题一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1=2, q=3,求a4。
02 解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q^(n-1),将a1=2, q=3,n=4代入公式,可得 a4=2*3^(4-1)=54。
利用求和公式进行数学推导和 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数列{an}的首项
a1=a≠
1 4
,且
an1 a12nan ,14n为, n为偶奇数数,
bn=a2n-1
1 4
(1)求 a2,a3
(2)判断{bn}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
两式相减,得(1-1a)Sn=1a+a12+…+a1n-ann+1, 即Sn=aan-an1a--n1a2 -1. 综上所述,得 Sn=anan2n+-a1n1a,--an1=a21-,1,a≠1.
2. 已知数列{bn}前n项和为Sn,且bn=2-2sn,
数列{an}是等差数列,a5=
5 2
, a7 =
7 2
.
(1)求{bn}的通向公式。
(2) 若cn=an.bn,n=1,2,3…..求;数列{cn}前n项和Tn
例题讲解
类型三 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例 5] 设数列{an}的相邻两项 an,an+1 是方程
x2
bn x
(1)n 2
0 的两根,又
a1=2
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跟踪练习
例题讲解
类型一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基本运算 [例 1] 在等比数列{an}中, (1)S2=30,S3=155,求 Sn; (2)若 Sn=189,q=2,an=96,求 a1 和 n.
a11+q=30, 解:(1)由题意知
a11+q+q2=155,
解得a2,求{an}的通项公式.
解析:(1)S5=a1[11----12125]=11⇒a1=16, a5=a1·q4=16×(-12)4=1.
(2)由题设知 a1≠0,Sn=a111--qqn(q<1),
a1q2=2 ①
则a11-q4=5×a11-q2 ②
1-q
1-q
由②得 1-q4=5(1-q2),
答案:(1)C (2)见解析
2. 已知数列{an}等比 (1)若 S3+ S6= 2S9,求 q (2)若 a>0, 比较 S7 a8 与 S8 a7 的大小。
例题讲解
类型二 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
[例 3]
设数列{an}等比,满足
a2=
1 4
,a5=2.
(1)求数列{a3n-1}的前 n 项和;
(优选)等比数列求和公式ppt 讲解
新课讲解
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知识点
基本内容
基本 公式
等比数列 前 n 项和公 式
Sn=naqa1≠111-1-qq=qn1=
a1-anq 1-q
根据 q 是否为 1,有两种形式
推导等比 错位相减法:解决由等比数列与
基本
两边乘公比,错
数列前 n 项 等差数列对应项的积组成的数
从而
Sn=14×5n+1-54或
1 Sn=
080×[1--56n]
11
.
(2)由 Sn=a111--qqn,an=a1·qn-1 以及已知条件得
189=a111--22n, 96=a1·2n-1,
∴a1·2n=192,即 2n=1a912,
∴189=a1(2n-1)=a1(1a912-1), ∴a1=3,2n-1=936=32,∴n=6.
提示:已知 a1,q,n 且 q≠1 时用 Sn=a111--qqn, 已知 a1,q,an 且 q≠1 时,用公式 Sn=a11--aqnq.
3.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提示:设 Sn=a1+a2+a3+…+an① 则把①式两边同乘以 q 得: qSn=a1q+a2q+a3q+…+an-1q+anq qSn=a2+a3+a4+…+an+an+1② ①-②得(1-q)Sn=a1-an+1 ∴当 q≠1 时,Sn=a11--aqn+1=a1(11--qqn). 又当 q=1 时,∵a1=a2=…=an,∴Sn=na1.
[例 2]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n>0,Sn=80,S2n=6560,则 前 n 项中最大项为 54,求 n.
跟踪练习
1. (1)等比数列{an}中,q=-12,S5=11,则 a1,a5 分别为(
)
A.14,1
B.16,-1
C.16,1
D.14,-1
(2)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q<1,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a3=2,
(2)求数列{an an+1 }的前 n 项和;
(3)求数列{(2n+1) an }的前 n 项和。
[例 4] 设数列{an}满足 a1=2,an+1-an=3·22n-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令 bn=nan,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Sn.
解:(1)由已知得,当 n≥1 时, an+1=[(an+1-an)+(an-an-1)+…+(a2-a1)]+a1 =3(22n-1+22n-3+…+2)+2 =22(n+1)-1. 而 a1=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22n-1.
(2)由bn=nan=n·22n-1知
Sn=1·2+2·23+3·25+…+n·22n-1.

从而22·Sn=1·23+2·25+3·27+…+n·22n+1.

①-②得
(1-22)Sn=2+23+25+…+22n-1-n·22n+1.
即Sn=19[(3n-1)22n+1+2].
跟踪练习
1. 求和 Sn=1a+a22+a33+…+ann. 解:分a=1和a≠1两种情况. 当a=1时,Sn=1+2+3+…+n=nn+ 2 1; 当a≠1时,Sn=1a+a22+a33+…+ann, 上式两边同乘以1a,得 1aSn=a12+a23+…+n-an 1+ann+1,
方法
位相减
和的方法 列求和问题
公式理解
1.应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时应注意什么事项?
提示:在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
应分 q=1 与 q≠1 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若 q≠1,要说明为什么 q≠1.
2.当 q≠1 时,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有两种 形式 Sn=a111--qqn及 Sn=a11--aqnq,应用时应如何选择?
(q2-4)(q2-1)=0.
(q-2)(q+2)(q-1)(q+1)=0,
因为 q<1,解得 q=-1 或 q=-2.
当q=-1时,代入①得a1=2, 通项公式an=2×(-1)n-1; 当q=-2时,代入①得a1=12, 通项公式an=12×(-2)n-1. 综上,当q=-1时,an=2×(-1)n-1. 当q=-2时,an=12×(-2)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