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4云量和降水量教学大象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4课云量与降雨量(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大象版)第4课云量与降雨量(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深入地讲解云的分类和特点,以及降雨量的测量和记录方法。同时,我将结合实际情况,拓展云量和降雨量在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 丰富教学活动:我将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将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云和降雨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云量和降雨量测量工具,如雨量计、天平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学生作业;
3. 信息化资源:与云量和降雨量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和图片;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观察记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探索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对于观察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听讲和阅读来获取知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云的分类和特点方面,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感到困惑。在降雨量的测量和记录环节,学生可能会遇到测量工具使用不当、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此外,学生可能对云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案例来进行引导和解释。

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资料

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资料

大象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资料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提出的科学问题最好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4.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

问答题:探究科学问题的步骤有: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做实验4.得出结论。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3.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4.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常常不准确,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气温计图片:5.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

6.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7.如果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刻向老师报告。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9.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10.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11.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2.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13.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14.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15.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6.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7.生活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8.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9.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

20.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根据24小时的总降雨量可以分为6个等级。

小雨0-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大暴雨100-250、特大暴雨250以上。

21.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2.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总降水量。

1.4 云量和降水量 教案

1.4 云量和降水量 教案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4 云量和降水量教案4 云量和降水量【教学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在研究过风向和风力两个有关于风的天气问题后,本节课着手于云量和降水量。

教材引入一段对话,分别从观察云和观察降雨的角度提出问题:今天是晴天还是多云呢?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要解决引入的问题就需要了解到云量与降水量,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阅读,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

学习了云量和降水量之后,最后一个部分是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并且准备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计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量做以测量和统计。

学生对于降水量的概念较为熟悉,但是对于云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

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阴天、多云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数据。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计的制作(4)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人:塑料小筒,透明塑料尺,双面胶(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教学过程】1.引入师: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里的一些词语,比如:晴、阴天、多云,这些词是什么含义呢?生1:晴天就是不下雨,阳光很好;阴天一般看不到太阳。

师:那晴天和阴天就是以看不看得到太阳为准?生2:我认为不是,不是还有一个多云吗?可能是和云有关。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准备单元: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3.具有研究条件,学生感兴趣并且可以理解的问题比较适合学生自己进行研究。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1.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2.当一名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方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依据。

气温计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液柱、刻度和玻璃泡四部分组成。

4.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5.空气的温度叫做气温。

6.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7.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发现气温计破裂要立即向老师报告。

8.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9.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依据。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0.可以借助指南针确认方向。

11.测定方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12.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无风),最大是17级。

注意:陆地上风可以分为13个等级。

13.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4.风力级别:0级烟柱直冲天,1级轻烟随风偏,2级清风拂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风纸片,5级小数随风摇,6级举伞有困难,7级迎风走不便,8级风吹树叶短,9级屋顶瓦片动,10级拔树又毁屋,11级、12级陆上很少见。

15.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6.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把天气分为晴(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不超过四成)、多云(不超过八成)、阴(超过八成)。

17.雷雨天气,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要点准备单元倒立的小丑1、提出的假设要有依据,科学问题要能够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2、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3、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4、当一名小小气象员,要学会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描述云量和雨量等。

5、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不是准确的,需要用科学仪器来帮助测量。

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7、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8、使用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9、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北风是从北向南吹的风,东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风向通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

10、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11、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12、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4、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15、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某地一年中的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即是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16、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17、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18、24小时总降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降雨统称为“暴雨”。

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或淹没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使运输、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测量气温》一、教学目标1、知道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知道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气温计。

2、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3、能够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气温折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2、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折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三、教学准备气温计、记录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信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气温。

2、认识气温计展示气温计,向学生介绍气温计的结构,包括液柱、刻度、单位等。

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上的刻度和单位,了解气温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3、学习使用气温计(1)教师示范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强调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放置的位置、读数的时间等。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教室、操场等不同地点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4、绘制气温折线图(1)将学生测量的数据汇总,引导学生将数据绘制成气温折线图。

(2)观察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趋势。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气温计和分析气温变化的重要性。

《观测风》一、教学目标1、知道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来描述风的特征。

2、学会使用自制的风向标和风力计来观测风的方向和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制作和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

2、教学难点: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材料: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小珠子、线等工具:剪刀、胶水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风吹动树叶、旗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测风。

2、认识风(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感受到风的经历,描述风的特点。

(2)讲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介绍常见的风向和风力等级。

3、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1)教师展示自制的风向标和风力计,介绍制作方法和材料。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教材解读

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含了“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与一年级相同,也把“提出问题”作为单元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重点。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天气的变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儿童从小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如“风是怎样形成的?北风是从北方来的风还是往北方吹的风?雪花为什么是六角形的……”等等。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对各类天气现象并不陌生,也经常能够从天气预报中粗略地了解一些天气信息,但缺乏系统、科学的认知。

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以一名小小气象员的身份亲历观测天气的多种活动,体会气象观测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活动。

本单元采用由分到总、由局部到整体的逻辑结构编排,共安排了《测量气温》、《辨认风向》、《判断风力大小》、《云量和降水量》、《制作<气象科普小报>》5个课时。

前四课分别探究和学习气温、风向、风力、云量和降水量五个具体的天气要素,引导学生从一些具体的天气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和运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并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第五课为设计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一方面为总结梳理所学气象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1课“测量气温”,教材安排了提出问题、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处理数据和描述气温变化规律共五个活动。

学习科学的研究发现,挑战或认知不平衡有利于心智发展。

在提出问题环节,教材通过对话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人体感官的不准确性。

在认识气温计和测量气温的活动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际测量并记录气温。

本课学习中,学生还将首次接触利用数据记录和表达以及用统计图表来处理信息并陈述证据和结果。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材第2课至第4课的编排结构基本相同——首先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学习相关科学知识,最后用自制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大象版

第一单元小小气象员第五课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利用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2.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3.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4.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节《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既是对前面的总结,同时也有新知识的学习,是一节综合运用课。

教材以学生自己设计气象科普小报为主线,包括设计制作和展示两大环节。

设计制作的重点在于对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后面展示的部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某一种气象指标比较熟悉,但对于如何把他们综合运用还需加强。

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场景中综合运用前面的几种气象,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对制作比较感兴趣,但往往忽略制作前的设计环节,故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制作前小组合作进行设计和分工,才能更好的制作。

在设计后全班进行交流,修改设计方案,同时普及关于天气和气候,以及气象灾害等科学知识,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学生制作更加精彩丰富的气象科普小报。

二、学习目标:1.能够将常见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对应起来;2.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说出遇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应对方法;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并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

三、学习重点:1.能够将常见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对应起来;2.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说出遇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应对方法;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并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

四、学习难点:1.能够将常见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对应起来;2.能够说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3.通过教师讲解,能够说出遇到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应对方法;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气象科普小报,并在全班面前表达制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晴天还是多云呢? 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云量和降水量
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
云量与天气
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 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 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 天气。
不同的天气

云量不超过 二成
少云
云量不超过 四成
多云
云量不超过 八成
阴天
云量超过 八成
降雨量和降水量
降雨量是指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没有蒸发、 渗透而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降雨量 (毫米) 5
2
...
...
...
...
...
谢谢!
制作过程:
1.准备一个直径约20厘米、 平底直筒的透明杯子。
2.将直尺粘贴在杯子 外壁上,0刻度线对 准杯子内侧底部。
活动
每天在相同 的时间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用 简易雨量器测量并 记录降雨情况。
每天测量完要倒掉 雨量器里的水
活动 将测量到的降雨情况记录到降雨量记录表中。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某地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 水的量,称为该地一年的降水量。
制作简易雨量器
我们制作一个 简易雨量器来 测量一段时间
的降雨量
材料超市
①玻璃杯
②透明 塑料尺
③双面胶
设计制作
1. 我该如何使用材么…… 第二步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