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5)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7)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分)(1)白露未已(2)采菊东篱下(3)儿女共沾巾(4)巴山夜雨涨秋池(5)把酒问青天(6)衣冠简朴古风存(7)波涛如怒(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诗句的默写识记和默写能力。

本题难度不大,考试注意平时要准确的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的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即可。

(1)—(8)题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句或下句即可;(9)(10)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才能回答。

(1)“白露未已”的“已”不要写成“己”。

(2“采菊东篱下”的“篱”不要写成“蓠”。

(4)“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不要写成“长。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详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卷(《诗经•兼葭》)(陶渊明《饮酒》)(丑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 )兼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2),悠然见南山(3) 无为在歧路.(4) 君问归期未有期,(5 )明月几时有?(6) 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7) 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美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占》)(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9) 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10) 《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郭,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2.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个半顾的-项是(2分)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商祐或料整理编舛而成的史15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有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C. 《中国人失掉白信力K 吗》是驳论文,选门鲁退的《且介亭杂文》。

I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英泊桑、部德,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 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里( A.启发 B,启蒙),用植物铺① (A. pu B. pu ) 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 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lidng ② (A.梁 B.梁),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一个美雨的中国必将乙 (A.神采奕奕B.光彩夺目)地绽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1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弓)(2分)① ②(2) 从文中括,;内选择符合语境的同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 乙(3) 文中uni 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采采,_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5)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7)峰峦如聚,__________,山河表里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白露未已(2). (2)采菊东篱下(3). (3)儿女共沾巾(4). (4)巴山夜雨涨秋池(5). (5)把酒问青天(6). (6)衣冠简朴古风存(7). (7)波涛如怒(8). (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 (9)长风破浪会有时(10). 直挂云帆济沧海(11). (10)为人谋而不忠乎(12).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已、篱、涨、沧”等字词的书写。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排徊。

1.“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了什么哲理?【答案】1.“独”字写出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解析】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小园香径独排徊”,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独”字,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秋闻笛[宋]朱淑真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1)两首诗前两句都写笛声,李诗写出笛声“__________”的特点,朱诗写出笛声“_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都抒发了因笛声产生的情感,内涵却不同,请作分析。

【答案】(1)李诗:清越、穿透力强、悠扬、袅绕、隐约、不真切。

福建省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福建省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

福建省各地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词鉴赏专题【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考查颈联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

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

驿使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

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

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呼应首句“候吏立沙际”。

从内容上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

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还山宅①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②。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③,犹是昔烟霞。

(注)①《还山宅》是诗人重回华阴旧居的见闻和感受,是一首纪行之作。

②槎:读chá,指小舟。

③泉路:可指流着山泉的路,也可指山泉或山中之路。

泉,水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还山宅》描写芳草茂盛遮蔽山路小径,但是作者仍旧走入山中,回到山宅,表明了诗人很熟识道路,太久没回家的思归之情。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3)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5)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6)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7)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亠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甲 (A.启发 B.启蒙),用植物铺① (A.pù B.pū)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láng ② (A.梁 B.粱),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 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 分)(一)语言积累(12 分)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2 分)(1)白露未已(2)采菊东篱下(3)儿女共沾巾(4)巴山夜雨涨秋池(5)把酒问青天(6)衣冠简朴古风存(7)波涛如怒(8)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已” 、“篱” 、“沾” 、“涨”、“谋”等字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二)语言运用(8 分)2.(2 分)A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

BCD 三项正确。

A 项,《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所编。

故选 A。

3.(6 分)(1)(2 分)①B ②A(2)(2 分)甲A 乙B(3)(2 分)示例: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的理念。

3.【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

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

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一、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详解】题干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一定要读懂题干。

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2.阅读古代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⑵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⑶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
(2018.福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1-2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以下对诗的前两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离愁”一词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第二句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
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哀怨的愁绪。


人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2.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心志。

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
【答案】1.D 2.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意思对即可)
(2018.南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C.“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气势磅礴,何等雄
壮。

D.“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D 2.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018.龙岩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一“破”字极写山河依旧,国家衰败,一片荒凉残破之景,与“城春”形成强烈反差,体现诗人归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写“花”流泪、“鸟”心惊,在诗人眼中,娇艳的春花和活跃的鸟儿也对亡国有了怨恨之情。

C.颈联写一封家信胜过“万金”,其原因是战事持久和战争残酷,反映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及对安定和平的渴望。

D.这首诗全篇围绕标题中的“望”字展开,感情真挚,艺术感染力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1.A 2.刻画了一个白发苍苍,频频搔首时更觉头发稀疏,连发簪都难以插上的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2018.宁德质检)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1-2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对孩子在窘迫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厌烦。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1.C 2.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2018.莆田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首词气势磅礴,情境雄健,语言壮丽,体现了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B.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情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虚写表达忧国之情。

C.上阙和下阙的最后一句分别描写了理想和现实中的词人自身,雄壮与悲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带给人心灵上的震颤。

D.词人善于化用典故入词,用“的卢”写战马,不但突出了战马飞腾的雄姿,而且有力地烘托了骑马人的勇猛。

2.这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2.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愤慨)之情。

(2018.泉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
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答案】1.B 2.雄壮辽阔(肃杀);凄凉悲苦。

(2018.三明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暗指没有世俗功利的交往,没有繁琐的官场应酬。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暮色中飞鸟结伴而还的情景。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从大自然领悟到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抒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1.B 2.抒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闲适恬淡、与世无争的心境。

(2018.厦门质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对这首诗节选部分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

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 2.示例: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2018.漳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表达了诗人豪迈旷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其中所蕴涵的哲理。

【答案】1.C 2.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