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教案2.1

合集下载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1.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1.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1.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第二章: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液压泵2.2 液压缸2.3 液压控制阀2.4 液压油2.5 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第三章:液压系统的原理与操作3.1 液压系统的原理介绍3.2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3 液压缸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4 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3.5 液压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四章: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4.1 气源设备4.2 气动控制阀4.3 气动执行器4.4 气动辅助元件4.5 气动系统的连接与控制线路第五章:气动系统的原理与操作5.1 气动系统的原理介绍5.2 气动执行器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3 气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与类型5.4 气动系统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5.5 气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第六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日常维护内容6.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定期检查与保养6.3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4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6.5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措施第七章: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7.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7.2 液压泵的选择与计算7.3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7.4 液压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7.5 液压油的选择与系统油液循环第八章:气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8.1 气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8.2 气源设备的选择与计算8.3 气动控制阀的选型与计算8.4 气动执行器的选择与计算8.5 气动系统的气动元件布局与线路设计第九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9.1 液压系统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案例9.2 液压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案例9.3 气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9.4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案例9.5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10.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前景10.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创新技术10.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行业标准与规范10.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培训与教育10.5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和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概述1.1 液压传动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气动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3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1.4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第二章: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2.1 液压系统的组成2.2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2.3 液压油的性质与选用2.4 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第三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3.1 液压泵的分类与工作原理3.2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3.3 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参数3.4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选用第四章:液压缸与液压执行器4.1 液压缸的分类与工作原理4.2 液压缸的主要性能参数4.3 液压执行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4.4 液压执行器的选用与安装第五章:液压控制阀及液压控制系统5.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与作用5.2 液压控制阀的主要性能参数5.3 液压控制系统的分类与工作原理5.4 液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六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6.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6.2 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选型计算6.3 液压泵的选型计算6.4 液压控制阀的选型计算第七章:液压系统的安装与维护7.1 液压系统的安装要求7.2 液压系统的调试与验收7.3 液压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7.4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第八章:液压元件的故障与维修8.1 液压泵的故障与维修8.2 液压控制阀的故障与维修8.3 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故障与维修8.4 液压油的选择与更换第九章: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9.1 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9.2 气源设备及其选用9.3 气动执行器及其选用9.4 气动控制元件及其应用第十章:气动元件的选用与维修10.1 气动元件的选用原则10.2 气动元件的安装与调试10.3 气动元件的维护与保养10.4 气动元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第十一章:液压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11.1 液压系统在工业机械中的应用案例11.2 液压系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案例11.3 液压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案例11.4 液压系统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气动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12.1 气动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12.2 气动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案例12.3 气动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12.4 气动系统的创新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液压系统的仿真与优化13.1 液压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13.2 液压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13.3 液压系统优化的目的与方法13.4 液压系统优化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气动系统的仿真与优化14.1 气动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14.2 气动系统仿真软件的使用14.3 气动系统优化的目的与方法14.4 气动系统优化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展望与发展趋势15.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历史回顾15.2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现状15.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挑战与机遇15.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应用领域、系统设计、元件故障与维修、系统安装与维护、气动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元件选用与维修等内容。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典型气动系统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典型气动系统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教案-典型气动系统第一章:气动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气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2. 掌握气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3. 熟悉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气动系统的定义和组成;2. 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气动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2. 演示:通过视频或实物展示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案例分析:分析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动系统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气动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气源设备及处理元件教学目标:1. 掌握气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2. 熟悉气动处理元件的作用和结构;3. 了解气源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学内容:1. 气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2. 气动处理元件的作用和结构;3. 气源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气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气动处理元件的作用和结构;2.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气源系统的设计原则;3. 实操:演示气源设备和处理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源设备、气动处理元件的理解;2. 实操考核:评估学生在实操中对气源设备和处理元件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第三章:执行元件及控制元件教学目标:1. 掌握气动执行元件的种类和特点;2. 熟悉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结构;3. 了解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气动执行元件的种类和特点;2. 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结构;3. 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

1. 讲授:讲解气动执行元件的种类和特点、气动控制元件的功能和结构;2. 互动:引导学生探讨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在气动系统中的应用;3. 实操:演示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元件的理解;2. 实操考核:评估学生在实操中对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安装与调试能力。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3.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1.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特点1.2 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3 液压油的性质及选用2. 第二章液压泵与液压马达2.1 液压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2.2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2.3 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第三章液压缸与液压控制阀3.1 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3.2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及作用3.3 常用液压控制阀的结构与原理4. 第四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4.1 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4.2 液压系统参数的计算4.3 液压系统的性能分析5. 第五章气动技术基础5.1 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5.2 气压泵与气压马达5.3 气缸与气动控制阀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2. 实验设备:液压与气动实验装置3. 多媒体课件: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相关动画、图片等资料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六、第六章液压系统的动力元件与执行元件6.1 液压泵的分类与工作原理6.2 液压马达的结构与工作原理6.3 液压缸的类型及特点七、第七章液压控制阀及液压辅助元件7.1 液压控制阀的分类与功能7.2 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流量控制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3 液压辅助元件的作用与选用八、第八章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与回路8.1 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8.2 基本液压控制回路8.3 复杂液压控制回路的设计与分析九、第九章气动技术应用9.1 气动系统的应用领域9.2 常用气动元件的应用与维护9.3 气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十、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10.1 液压传动的工程实例分析10.2 气动技术的工程实例分析10.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十一、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 教案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章:液压与气动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教学内容:1.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2.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管和附件等。

3.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等。

4.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比较。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2. 采用示教法,展示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二章:液压泵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泵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液压泵的类型: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

2. 液压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流量、压力、功率等。

4. 液压泵的选用原则及其维护保养。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采用示教法,展示不同类型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液压泵在实际应用中的选用和维护保养。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液压泵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第三章:液压缸教学目标:1. 了解液压缸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液压缸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 理解液压缸的选用原则及其安装与维护。

教学内容:1. 液压缸的类型: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等。

2. 液压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液压缸的性能参数:有效行程、负载能力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压缸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

液压与气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液压与气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2. 学生能描述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3. 学生能解释液压与气动系统中压力、流量、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液压与气动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液压与气动系统,进行系统的搭建和调试;3. 学生能运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产生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3. 学生在探索液压与气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对流体力学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原理:-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 液压与气动原理:压力、流量、速度的关系,帕斯卡定律,伯努利定理。

2. 系统组成与功能:- 液压系统: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控制阀等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气动系统:气源装置、气动执行元件、控制阀、气缸等元件的原理与功能。

3. 应用案例分析:- 液压与气动系统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系统设计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 液压与气动元件的识别、安装、调试与维护;-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搭建、调试及故障排查。

5. 教学大纲:- 第一周:流体力学基础,液压与气动原理;- 第二周:液压与气动系统组成,元件原理与功能;- 第三周:应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指导;- 第四周:实践操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2-1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案2-1

项目二气源设备的调节Ⅰ、引入新课气源系统的动画Ⅱ、讲授新课任务一认识空气压缩机一、压缩机的分类按压力大小空气压缩机可分成低压型(0.2MPa~1.0MPa)、中压型(1.0 MPa~10 MPa)和高压型>10 MPa 。

按工作原理的不同,空气压缩机则可分成容积型和速度型。

容积型空压机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定量的连续气流限制在封闭的空间里,通过缩小气体来提高气体的压力。

按结构不同,容积空压机又可分成往复式和回转式。

二、压缩机的工作原理1、活塞式压缩机单级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是最常用的空压机形式它主要是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作往复运动而实现吸气和压气并提高气体压力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当活塞下移时,气缸内气体体积增加,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空气便从进气阀进入缸内。

在冲程末端,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阀门被打开,输出压缩空气进入储气罐。

活塞的往复运动是由电动机带动曲柄滑块机构完成的。

这种单级活塞式空压机,只要一个工作过程就将吸入的大气压空气压缩到所需要的压力。

图3 单级活塞式空压机的工作原理图2、叶片式压缩机叶片式压缩机又叫做滑动叶片式压缩机。

当转子旋转时,离心力使得叶片与定子内壁相接触,从进气口到排气口,相邻两叶片间的空间逐渐减少,因此能压缩空气。

叶片式空压机与活塞式空压机比较,没有进气阀和排气阀,输出压缩空气的压力脉动小。

叶片式空压机在进气口需向气流喷油,目的是起润滑和密封作用。

(1)转子及机壳间成为压缩空间,当转子开始转动时,空气由机体进气端进入。

(2)转子转动使吸入的空气转至机壳与转子间气密范围,同时停止进气。

(3)转子不断转动,气密范围变小,空气被压缩。

(4)被压缩的空气压力升高达到额定的压力后由排气端排出进入油气分离器内。

3、螺杆式压缩机4、离心式压缩机5、轴流式压缩机三、压缩机的选用和使用要求空气压缩机主要依据工作可靠性、经济性与安全性进行选择(1)排气压力的高低和排气量的大小:一般用途空气动力用压缩机其排气压力为0.7MPa,如果大于0.8MPa,一般要特别制作,不能强行增压,以免造成事故。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已调整格式可直接打印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液压传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1.2 教学内容液压传动的定义和特点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液压油等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帕斯卡原理、流量守恒定律、压力传递规律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液压传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1.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视频,加深对液压传动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章:液压泵和液压马达2.1 教学目标掌握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择和使用条件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流量、压力、功率、效率等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择和使用条件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视频,加深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三章:液压缸3.1 教学目标掌握液压缸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缸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液压缸的选择和使用条件3.2 教学内容液压缸的分类:单作用液压缸、双作用液压缸等液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缸的性能参数:行程、力、速度等液压缸的选择和使用条件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液压缸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液压缸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液压缸的工作视频,加深对液压缸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章:液压控制阀4.1 教学目标掌握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控制阀的性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理解液压控制阀的选择和使用条件4.2 教学内容液压控制阀的分类: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等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液压控制阀的性能参数:流量、压力、方向等液压控制阀的选择和使用条件4.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液压控制阀的选择和使用方法4.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液压控制阀的工作视频,加深对液压控制阀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五章:气动技术基础5.1 教学目标了解气动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气动技术的工作原理5.2 教学内容气动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气动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气源、气动元件、执行器等气动技术的工作原理:压力传递、流量守恒定律等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动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气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5.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气动技术的工作视频,加深对气动技术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6.1 教学目标掌握液压系统辅助元件的分类和功能了解液压油的选择和维护理解液压系统的油箱、滤清器、冷却器等的作用6.2 教学内容液压系统辅助元件的分类:油箱、滤清器、冷却器、压力表等各辅助元件的功能和选用原则液压油的性质、选择和维护6.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辅助元件的结构和功能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辅助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6.4 教学作业课后查阅液压油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性能和选用原则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七章: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7.1 教学目标了解液压系统的安装原则和步骤掌握液压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理解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7.2 教学内容液压系统的安装原则和步骤:安装顺序、布线、管道布置等液压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技巧:调试工具、调试步骤等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7.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液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过程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方法7.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液压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操作视频,加深对安装与调试过程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八章:液压系统的应用实例8.1 教学目标了解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掌握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液压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8.2 教学内容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自动化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元件选型等液压系统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液压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通过实际项目介绍,让学生掌握液压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8.4 教学作业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液压系统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实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九章:气动控制系统9.1 教学目标了解气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气动控制元件的分类和功能理解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9.2 教学内容气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气动控制元件的分类:气源、控制阀、执行器等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气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4 教学作业课后观看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视频,加深对气动控制系统的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十章: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综合应用10.1 教学目标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应用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液压与气动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挑战和机遇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前沿技术介绍,让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10.4 教学作业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液压与气动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实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1.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组成:理解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在不同工程和工业领域的应用,以及它们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教案
学科液压与气压传动授课班级 12级机电1、2班教师姓名盛宪法
Ⅰ教学过程
1、调压回路
根据系统负载的大小来调节系统工作压力的回路叫调压回路。

调压回路主要由溢流阀组成。

1)单级调压回路a图为由溢流阀组成的压力调定回路,用于定量液压泵系统中。

在液压泵出口处并联设置的溢流阀,可以控制液压系统的最高压力值。

必须指出,为了使系统压力近于恒定,液压泵输出油液的流量除满足系统工作用油量和补偿系统泄漏外,还必须保证有油液经溢流阀流回油箱。

所以,这种回路效率较低,一般用于流量不大的场合。

2)二级调压回路b所示为二级调压回路,可实现两种不同的系统压力控制。

由先导型溢流阀1和直动式溢流阀3各调一级。

a单级调压回路 b 二级调压回路
3)多级调压回路如图所示由溢流阀1、2、3分别控制系统压力,从而组成三级压力调压回路。

多级调压回路
2、减压回路
在定量液压泵供油
的液压系统中,溢流阀按
主系统的工作压力进行
调定。

若系统中某个执行
元件或某个支路所需要
的工作压力低于溢流阀
所调定的主系统压力(如
控制系统、润滑系统等)。

这时就要采用减压回路。

减压回路主要由减压阀组成。

如图所示为采用减压阀组成的减压回路。

减压阀出口的油液压力可以在5×105Pa以上到比溢流阀所调定的压力小5×105Pa的范围内调节。

采用减压阀的减压回路
采用单向减压阀的减压回路
路当活塞向下快速运动时功率损失大,锁住时活塞和与之相连的工作部件会因单向顺序阀和换向阀的泄漏而缓慢下落,因此它只适用于工作部件重量不大、活塞锁住时定位要求不高的场合。

图(b)为采用液控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当活塞下行时,控制压力油打开液控顺序阀,背压消失,因而回路效率较高;当停止工作时,液控顺序阀关闭以防止活塞和工作部件因自重而下降。

这种平衡回路的优点是只有上腔进油时活塞才下行,比较安全可靠;缺点是,活塞下行时平稳性较差。

这是因为活塞下行时,液压缸上腔油压降低,将使液控顺序阀关闭。

当顺序阀关闭时,因活塞停止下行,使液压缸上腔油压升高,又打开液控顺序阀。

因此液控顺序阀始终工作于启闭的过渡状态,因而影响工作的平稳性。

这种回路适用于运动部件重量不很大、停留时间较短的液压系统中。

采用顺序阀的平衡回路
小结1.调压回路
2.减压回路
3.卸荷回路
4.平衡回路
提问
任务实施观察、演示、帮助、启发、调协
教师
巡视
指导
协调
任务交

分组讨论交流
Ⅱ教学辅件——任务书
完成下列任务
Ⅲ另附多媒体课件:
Ⅳ任务完成评价方法
说明:
对于实施了企业化管理的课堂教学,可以将下表定成册,即“学生综合业绩考核表”,人手一册,记录每一次活动任务的综合表现情况。

对于对于某些科目课堂教学,可以将完成当次任务所组成的临时小组作为考核单元,由指定的任务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每人当次任务综合表现的评价。

任务完成评价表
任务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