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专题辅导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模板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最精良的资源往往是收费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1.认真学习山东省《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注意研究山东省与生物高考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取得一定的课外知识量。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4.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作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结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一轮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训练高考试题,争取在年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具体教学措施1.继续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考试说明》,及时了解和收集各类高考的信息,认真分析研讨近几年生物考试试题,以便把握教学的有的放矢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复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落实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课和上课质量,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3.近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二召开一次备课组教师会议,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专人发言,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全组教师凝结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实现智慧共享。

4.为了进一步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采用“组内备课,组内评议,改进教案,再行教学,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方式,及时总结,反思问题,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及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及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实验能力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

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

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

5、研究性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研究性学习:内容丰富,
研究内容 实验条件和方法 实验原理及要点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观 生长素或生长 生长素浓度对植物 察生长素或生长 生长的作用、 素类似物处理植 生长的作用、对植 素类似物对植物 物不同部位的作用 物体 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择群体中发病 调查人群中 实际调查法 的遗传病 率较高的遗传病 设计农业生态 设计良性循环 系统 的农业生态系统 调查环境污染 对生物的影响 实际调查法 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和物质循环 调查统计分析、 调查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和报告
五、知识表解
1、物质:生物体内有机物与化学试剂的 物质: 特定颜色反应
试剂名称 斐林试剂 班氏试剂 苏丹III 苏丹 苏丹IV 苏丹 双缩尿试剂 二苯胺试剂 碘液 鉴定物质 还原性糖 如葡萄糖 脂 肪 蛋白质 DNA 淀 粉 颜色反应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橘红色 紫色 蓝色 蓝紫色
加热
温度条件
加热
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大家好!
南京金陵中学 王苏豫 wangsuyu_bio@
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一、考点聚焦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 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 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 3+的催 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 作用
2、细胞:借助显微仪器、生物技术研究 细胞:借助显微仪器、 细胞的物质、结构, 细胞的物质、结构,观察其生命现象
观察内容 叶绿体 细胞质流动 有丝分裂 叶绿体中色素 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材料 绿叶细胞 含叶绿体 的细胞 根尖分生 区的细胞 绿叶 实验原理及要点 观察叶绿体的形 态和分布 以叶绿体的运动 作标志 观察染色体形态 等变化区别细胞时期 用丙酮提取、 用丙酮提取、层 析液分离4种色素 析液分离 种色素 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细胞液 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精品实验专题讲座4 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与完善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精品实验专题讲座4 实验设计思路的书写与完善

[技能必备]1.“四步法”规范书写实验步骤2.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技能训练]1.(2022·重庆一中调研)为了验证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既与来自胸腺的T细胞有关,也与来自骨髓的B细胞有关,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1)切除小鼠的胸腺,并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除胸腺的小鼠,使小鼠完全丧失免疫功能。

(2)把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的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标记为甲组、乙组、丙组。

(3)给甲组小鼠输入________;给乙组小鼠输入________;给丙组小鼠同时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

(4)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恢复状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①甲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得到一定恢复。

③丙组小鼠免疫功能基本恢复。

实验结论:小鼠的特异性免疫既与来自胸腺的T细胞有关,也与来自骨髓的B细胞有关。

答案实验步骤:(3)来自胸腺的T细胞来自骨髓的B细胞(4)实验结果:①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解析根据分析和题干给出的部分实验步骤可推知,(3)应为给甲组小鼠输入来自胸腺的T细胞;给乙组小鼠输入来自骨髓的B细胞。

根据实验步骤可知,甲组小鼠输入的是来自胸腺的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故实验结果①应为甲组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恢复,但不能产生抗体。

2.(2022·福建厦门质检)疫苗从研制走向临床使用,需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多重检测,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薇团队对上述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保护效果进行评价。

图1、图2表示不同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方式对小鼠免疫的影响,图3表示接种不同剂量疫苗,14天后接种新冠病毒,72小时后检测小鼠肺组织的病毒含量。

(1)IFNγ是一种能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活力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组成中,它与抗体均属于________。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实验专题

10.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细菌+酚红培养基
红色
生物+刚果红培养基 12.DNA DNA+二苯胺试剂 沸水浴加热 蓝色
透明圈
幻 灯 片
实验方法类考查
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和观察细胞结构等实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C )
A. 在检测还原糖的实验中,需先将NaOH与CuSO4混合后再加入到组织 样液中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一)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目的
单一变量原则 等量性原则 平行重复原则 对照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保证实验结果是自变量造成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避免结果的偶然性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保证实验结果可信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五、实验分析
(二)实验目的分析 ——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 化;繁殖快 7.大肠杆菌(细菌、真菌)
个体很小,结构简单,易看出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容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殖快 8.梨、苹果等颜色鉴定反应材料
富含XX,且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类考查
二、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鳞片叶:外表皮 含有紫色大液泡, 便于观察
2.洋葱根尖 材料易得,能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
3.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一般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
4.玉米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雌雄同株异花, 省去人工去雄的麻烦
实验分析类考查
一、课本出现的各种材料——选材依据
5.果蝇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繁殖快,易饲养 6.T2噬菌体(病毒)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1.1明确实验目的;1.2分析实验原理;1.3选择材料用具;1.4设计实验步骤;1.5预测实验结果;1.6观察收集数据;1.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⑴单一变量原则①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

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

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

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

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 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

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

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

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

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专题复习
黑暗,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曝露在光下
极细光束
好氧细菌
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
实验结论:
C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菌均匀分布在叶绿体的各个部位
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好氧菌集中的区域是氧气释放较多的部位
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下图显示的是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永久光合作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命活动调节
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
遗传和 变异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光照下,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这导致细菌移向叶绿体
找出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红光下与在蓝光下的光合作用速率相近,两者都比在绿光下的高
单位时间(或某段时间)内产生的氧体积(或释出的氧气泡数目)
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
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
部分经典实验
新陈 代谢
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完整版)⾼中⽣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物探究性实验专题⼀、背景叙述⾼中⽣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实验设计能⼒和运⽤⽣物学知识和⽅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重。

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题时感到⽆所是从。

为解决这⼀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之⽬的。

⼆、⾼⼀⽣物必修⼀分⼦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实验1使⽤⾼倍显微镜观察⼏种细胞实验2检测⽣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质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法实验5⽤⾼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6⽐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7绿叶中⾊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8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和失⽔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式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强度的影响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探究性实验⼀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提出问题⼈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或想作进⼀步的了解⽽提出问题,虽然任何⼈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和失⽔”“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氧条件下产⽣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的影响”(⼆)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

假设⼀般分为两个步骤:第⼀步,提出假设;第⼆步,做出预期(推断)。

⼀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个是正确的。

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案,进⾏实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辅导
一. 教学内容
高中教材实验复习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教材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
三. 学习过程
1. 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参考答案:
1. C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

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

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请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A. 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 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_________。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象,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象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____________。

(5)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象,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_和________。

(6)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①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③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 / mL
④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解离的时间为10~15 min
⑥漂洗的时间为10 min
⑦染色的时间为3~5 min
(7)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

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其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写出你设计的实验简要步骤:每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1)BDA
(2)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3)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BC
(6)①③④⑥⑦
(7)
①30分钟(若时长在1小时以上不给分)取材(或剪取洋葱根尖)一次;制做装片(若写出详细制作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
②根据所列表中数据,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所处的时段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

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

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_等。

(2)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
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 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3)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
(4)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
A. 还原糖的鉴定
B. 蛋白质的鉴定
C. 脂肪的鉴定
D. 全都要
(5)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
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上述都需要
(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 双缩脲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
(7)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3.
(1)斐林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显微镜
(2)C
(3)A
(4)C
(5)A
(6)B
(7)这些叶子的颜色较深,对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起到了遮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