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 感悟生命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 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 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 光的、盛开的藤萝。花 这里春红已谢, 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 没有赏花的人群, 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 也没有蜂围蝶阵。 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学以致用
快速阅读《一棵小桃树》。思考: 这篇文 Nhomakorabea描写了一株什么样的小桃树, 作者借这棵小桃树想表达什么情感呢?
推荐阅读
丛书⑤: P5 宗璞《好一朵木槿花》 P13 叶圣陶《牵牛花》 P34 东山魁夷《一片树叶》
示例
美在 形态 , 文中第二段第一句 中写到“只见一片 辉煌的淡紫色,像 一条瀑布,从空中 垂下,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 运用了 比喻 的修
参考
美在 ,文中 写到“ ” ,运用了_____(关键字词、手法) , _____写出了____ 。
资料链接
1966—1976年,中国处 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又称“ 十年动乱”、“十年浩劫” 、“文化浩劫”或“文化灭 绝”。文革中,宗璞的家被 抄,父亲冯友兰被批斗后关 进“牛棚”,自己也在单位 被红卫兵批斗。十年里,她 尝尽了人情冷暖,极端压抑 的生存境况,促使她能够认 真思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 义。
资料链接
宗璞的小弟,冯钟越, l931年生于北平(今北京市) ,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 空系。他是飞机结构强度工作 的开创者,我国有限元法应用 研究的开拓者,结构分析系统 ——中国计算力学的里程碑。 他致力于航空科学技术的现代 化。1982年10月因身患绝症, 逝世于北京。
感悟 生命
托物言志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 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 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以《爱莲说》为例

并能对应分析出“菊”为什么是“正衬”,“莲”为什么是“反衬”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微的内容。
教学反思
在讲解“菊”为正衬时,拓展了一下陶渊明的作品和生平,但在处理的时候好像时间安排得不够。
姓名
代学凡
学校
禄劝县秀屏中学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下册)
章节
十六、短文两篇
微课名称及时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第二课时14分钟
录制工具及方法
PPT、录播软件
适用对象
初中阶段学生
设计思路及亮点
以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第二课时为例,引出写作技巧——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和反衬)
教学目标
1、品析《爱莲说》描写莲的句子及写“菊”和“牡丹”的用意;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和反衬)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爱莲说》描写莲的句子及写“菊”和“牡丹”的用意;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和反衬)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授课前提: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品析文句;
PPT呈现问题“在作者眼中,莲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从哪读出?”注意以“文中____这句话写出了莲___的品质”为格式回答问题。引出“托物言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之托物言志写法

莲
廉
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 托什么物? 人生的感悟。
托 什 么 物 ?
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 美名远扬 清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清高 不许轻侮
正直 中通外直 不攀附权贵 不蔓不枝
端庄自重 亭亭净植
物
人
通过对莲的外在形象和 内在品质的挖掘,就是 表明作者不跟污浊的世 风同流合污,洁身是好, 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有很庄重,有独立的人 格。
周敦颐(1017-1073年),字 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
2017年是周敦颐先生
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因终生未离 开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诞辰1000周年
《爱莲说》---
托物言志
—谨以此纪念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
托 物 言 志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诗
言怎样志? 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
志向高洁
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
隐士Leabharlann 隐居避世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君子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富贵者 贪图荣华富贵
言 怎 样 志 ?
鲜闻
颇有 微词
十分 鄙视
不做
“隐逸者”
不做
“富贵者”
众矣
何人
赞叹 爱 有加
做
“君子”
人 志
“我”——
既不做陶渊明那样的消 极避世的隐士, 也不会像庸俗的世人去 一味地追逐功名富贵, 要在污浊的人世间独立 自重,保持清白的操守和 正直的品德,做一个莲花 式的君子。
托物言志
它通过对莲花等物的描述、 烘托、评述,立体化地呈现 它们的形象,旗帜鲜明地表 明了作者以清廉正直、洁身 自好的君子自居,鄙弃追名 逐利的世风。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 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流沙河的《草木篇》
这个藤,阴深深的充满了鬼气,显然 是个暗算他人的卑劣的角色,通过这个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邪恶对阴谋的谴责。
白居易的《有木名凌霄》则先描写 了凌霄的形象,写它依附一棵树长高了, 长大了,然后写到了它的不幸,即,它太 柔弱了,结果,风雨大作之际,那棵树站 得挺稳当,凌霄却被风雨吹倒在泥水之中, 白居易在最后写道“寄言立身者,勿学柔 弱苗。”
2、将特点升华为某种品格精神
爬山虎——奋发有力,坚强不屈,生机无限
3、由物到人,引出赞美歌颂的对象(或抒 发人生感悟)。
将爬山虎当成是一个勇敢的攀登者,不屈而奋发 有为者(比拟) 爬山虎的精神象征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不屈不挠 的精神(象征)
佳作展露
完成作文后小组交流并推
荐全班展示。
2019/1/9
2019/1/9 15
2019/1/9
2019/1/9 16
2019/1/9
2019/1/9 5
美文回顾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读过的
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 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的?
分别又是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
志呢?
技法引路
一般结构: 1、开头(引出物)
2、托物(描写物)
3、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 4、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技法引路
写作要点
1、立意要明确 2、描绘要具体 3、联想要恰当 4、过渡要自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
托物言志
开州区西街初级中学
游玉超
——作文委婉表情法
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 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作文教学之托物言志

作文教学之托物言志
晏家屯中学罗桂芳
教学目的:让学生达到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初步认识和简单运用。
学情分析:首先,七年级231班学生的语文程度参差不齐,作文能力千差万别。
其次对于新的写作手法的接触学生既新奇又忐忑,他们可能把另外的一种写作手法“借物抒情”跟托物言志相混淆,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担心。
另外,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和理解上的简单,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或者是无病呻吟,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教法设计:采用举例子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同步进行写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体验运用“托物言志”创作的成果,认识托物言志。
二、多媒体展示“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概念,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通过诗歌《石灰吟》、《咏梅》来认识古人如何运用“托物言志”;再通过散文《白杨》、视频《鹰之重生》来掌握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
四、通过分析《爱莲说》让学生再一次感悟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要点。
五、阅读短文《鹰之翱翔》,给短文加一个言志的结尾,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所托之物和所言之志必须有相同特征,进一步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讨论和自由发言。
六、话题训练:让学生说说平时都喜欢那些动物、植物,为什么呢,他们带给你怎样的思考?然后自己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七、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这段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评析。
八、作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篇作文到作文本上,题目自拟,题材、
字数不限。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群文阅读--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教学目标: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
教学重难点:1.学会鉴赏诗词中的托物言志2.根据所学鉴赏托物言志诗歌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同类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群文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托物言志1、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猜猜下面这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什么,并结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你怎么猜出来的。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谜底:爆竹)2、这首诗表面写出了爆竹的特点,实际是表达作者一旦时机到来就一鸣惊人的雄心壮志。
古人常常不直接抒发自己的志趣而是借助描绘别的事物来表达,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我们刚学了两篇使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文,它们是--《陋室铭》《爱莲说》。
其实不止是古文会使用这种手法,现代文也会用,古诗词中也会使用。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就是--诗词中的托物言志。
3、下面我们对托物言志诗稍作了解。
(课件出示含义、特点)4、根据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读懂托物言志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二、共读一篇,打开思路学方法1、首先就用这个方法来共读第一首诗,这是明朝的于谦所作《石灰吟》(课件出示)生齐读。
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找物——石灰看特点————经过千锤百炼、烈火焚烧、粉身碎骨、留清白析品格神韵——坚强不屈,无惧死亡,高洁的品格悟志趣————表现作者坚强不屈,坚守高洁品格的决心。
托物言志重点应放在哪两个字上?(课件出示:找——物、看——特点、析——品格神韵、悟——所言之志)三、加强理解固方法(课件出示)用上这种方法,小组合作完成第二首诗的学习。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魏晋】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作文委婉表情法《陋室铭》《爱莲说》,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阅读课文的品读,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印象。
但是,对于一种新的写作手法的接触学生既新奇又忐忑,他们还有可能把另外一种写作手法“借物抒情”跟托物言志相混淆,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担心。
另外,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和理解上的简单,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或者是无病呻吟,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教法设计:1、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通过对课内课外文章的回顾,一方面加强了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写作找到了范文。
2、当堂写作,互读交流推荐展示。
教学过程开场白:大自然千姿百态,巍峨的山峰,潺潺的溪流,澎湃的海洋,挺拔的青松,奔腾的骏马,怒吼的雄狮……它们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承载着我们的情思和理想。
同学们,翻到语文书P122,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托物言志是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吗?托物言志是对景、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也就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如万年青——友谊长存海鸥——搏击风浪喜鹊——吉祥如意百合花——团结友爱春蚕——奉献到死,象征无私奉献之人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高山——象征严峻雄伟黄牛——任劳任怨老实忠厚埋头苦干的人骆驼——任重道远银杏——文明古老松柏——坚贞不屈永葆青春鸽子——诺亚方舟的神话中是鸽子带来了橄榄枝,后来就象征和平一、美文回顾明白了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刻画,表现自己的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呢?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陋室铭》《爱莲说》《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的紫藤萝花,隐遇家里曾遭遇的不幸和灾难,紫藤萝成了生命美好和永恒的象征。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教材分析

《一棵小桃树》教材分析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一颗小桃树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
理解了这一点,再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就比较容易了。
2.本文的线索。
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暗线是“我”的经历。
3.本文的结构层次是眼前景→回忆过去→眼前景。
【指点迷津】1.与上篇文章一样,指导学生多读,在阅读中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状物的散文,往往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可谓物中有情、物中有人。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
说小桃树长的不是地方,就暗示作者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是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我国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嫩红的花苞,那花是开得美的,而且会孕育出一个桃来的,这就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总之,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3.本文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清晰,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划分。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眼前桃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3—8段)对桃树的回忆。
第三部分(9—13段)接写眼前桃树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4段)希望中的桃树。
4.由于作者写这篇文章,反映了十年动乱那个特殊的时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贯串讲解作者生产和十年动乱的情况,以便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区别两组词。
(1)傲慢骄傲这两个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瞧不起人”的意思。
其主要区别是:“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指人的态度,贬义词。
”“骄傲”,可以指态度,也可以指一种情绪,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此为贬义;也可作褒义词用,如:我们为祖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物言志——作文委婉表情法
《陋室铭》《爱莲说》,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下册五单元阅读课文的品读,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印象。
但是,对于一种新的写作手法的接触学生既新奇又忐忑,他们还有可能把另外一种写作手法“借物抒情”跟托物言志相混淆,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的担心。
另外,由于知识面的狭窄和理解上的简单,有可能写得千篇一律、牵强附会或者是无病呻吟,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教法设计:1、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通过对课内课外文章的回顾,一方面加强了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写作找到了范文。
2、当堂写作,互读交流推荐展示。
教学过程
开场白:大自然千姿百态,巍峨的山峰,潺潺的溪流,澎湃的海洋,挺拔的青松,奔腾的骏马,怒吼的雄狮……它们无不充满智慧,蕴含哲理,富有灵性,承载着我们的情思和理想。
同学们,翻到语文书P122,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托物言志的作文,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托物言志是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吗?
托物言志是对景、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也就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如
万年青——友谊长存
海鸥——搏击风浪
喜鹊——吉祥如意
百合花——团结友爱
春蚕——奉献到死,象征无私奉献之人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高山——象征严峻雄伟
黄牛——任劳任怨老实忠厚埋头苦干的人
骆驼——任重道远
银杏——文明古老
松柏——坚贞不屈永葆青春
鸽子——诺亚方舟的神话中是鸽子带来了橄榄枝,后来就象征和平
一、美文回顾
明白了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刻画,表现自己的感情、抱负和志趣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读过的课内课外的文章诗词,哪些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分别又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呢?
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陋室铭》《爱莲说》
《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家门前“稀落”“伶?”的紫藤萝花,隐遇家里曾遭遇的不幸和灾难,紫藤萝成了生命美好和永恒的象征。
《小桃树》一文,作者借小桃树的经历,表达了面对挫折的磨难,只有不屈不挠才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借陋室来表明自己不慕荣华,安食乐道的高洁志趣。
《爱莲说》对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二不妖……描绘,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
二、技法引路
(一)结构思路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文章由表象到思想,从具体到空灵,实现了物态与情
志的融合美,现在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托物言志文章的结构思路。
一般结构:
1、开头(引出物)
2、托物(描写物)
3、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
4、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二)写作要点
明确了托物言志文章的结构思路,那么托物言志文章具备哪些优势才能打动读者呢?
1、立意要明确,托物言志在某种意义上说的就是作品的思想,作者的感情,情意为主应该明确和真实。
2、描绘要具体,思想感情是明确了,怎样才能很好的表达情意,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生动感人呢?这就要对所托之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3、联想要恰当,由物态到人情的联想要相通,相似,要掌握好物态与标志的内在联系,抓住托点。
4、过渡要自然
(三)片段举例
现在我们以这一株青藤为例子,来看看名家们分别言的什么志。
片段一: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流沙河的《草木篇》
这个藤,阴深深的充满了鬼气,显然是个暗算他人的卑劣的角色,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邪恶对阴谋的谴责。
片段二:白居易的《有木名凌霄》则先描写了凌霄的形象,写它依附一棵树长高了,长大了,然后写到了它的不幸,即,它太柔弱了,结果,风雨大作之际,那棵树站得挺稳当,凌霄却被风雨吹倒在泥水之中,白居易在最后写道“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
直接奉劝那些立志成才的千万别学柔弱的凌霄,只有学会了坚强与坚韧,才能真正
顶天立地。
片段三:一场狂怒的激风暴雨,把古老的橡树劈倒在泥里,只有青藤和它紧紧相依,啊!这就是——友谊!
这里突出了青藤与大树不离不弃,终身相伴的形象,歌颂了忠诚,歌颂了友谊。
三、写作起步
同学们,明确写作的要求,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让那些山山水水,风花雪月在我们笔下生辉吧!请同学们把自己前两天写景壮物的片段扩展成一篇借景抒情的托物言志的作文吧!抓住物特点展开描写这一步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同学们要做的还有两道工序,将景或物的特点升华为某种品格精神,完成由实到虚的转折,再由物到人,引出赞美歌颂的对象或抒发的人生感悟。
比如:
1、抓住事物特点展开描写。
爬山虎——紧紧附在墙壁上生长
2、将特点升华为某种品格精神
爬山虎——奋发有力,坚强不屈,生机无限
3、由物到人,引出赞美歌颂的对象(或抒发人生感悟)。
将爬山虎当成是一个勇敢的攀登者,不屈而奋发有为者(比拟)
爬山虎的精神象征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四、佳作展露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石灰吟》,通过写石灰,作者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我们笔下的物象会有怎样的情志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并推荐佳作全班展示。
结束语:“太阳对我眨眼睛,鸟儿唱歌给我听”,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风含情,水含笑,用心感悟生活,那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鸟语花香,载着我们的情思和理想,让我们陶醉,也会愈加地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