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菩萨蛮·韦庄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菩萨蛮·韦庄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课题《菩萨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识课文内容,体味作者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鉴赏,理解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和飘泊难归的愁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缘景明情的思想意识重难点分析重点:诗歌内容和作者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难点:缘景明情和辞意婉约的风格特色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诵读·鉴赏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熟识作者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曾任前蜀宰相,其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传世。

谥文靖。

二、熟识课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思考鉴赏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明确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绿,令人心旷神怡。

——好在景美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好在生活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

——好在人美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想还乡而不能还乡的苦衷。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用心。

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加油!!。

《菩萨蛮(其二)/韦庄》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

《菩萨蛮(其二)/韦庄》教学设计(江西省县级优课)

《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朗读并背诵全词。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透过诗句,体会情感。

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结合写作背景,探究主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 2、缘景明情,通过词人笔下对江南的描述,理解词人置身江南美景之中获得的暂时的精神解脱对和客游他乡的无奈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江南美景图导入二、认识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

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有男女之情、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

三、吟咏诗韵,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释和优化方案,初步感知内容。

2、让学生通过集体诵读,听名家朗读和分角色朗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江南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风景美、生活美、人美)2、知人论世,再探文心。

(1)背景介绍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首。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的农民起义军以迅猛之势一举攻破长安。

年约45岁的韦庄身陷重围,与弟妹、友人失散,只身藏匿,大病几死。

直至中和二年(882)春天他才脱身长安,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2)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①赞美和留恋之情。

②心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愁苦之情。

五、对比鉴赏阅读比较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与韦庄《菩萨蛮》的异同。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菩萨蛮》。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了解作者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意。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领略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诗文背诵与理解。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了解作者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递。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意。

运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简要介绍作者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菩萨蛮》,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

引导学生领略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提醒学生课后背诵《菩萨蛮》。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词进行鉴赏,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测:进行简短的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一、教学目标1、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教学过程1、导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

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

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

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靖。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

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

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韦庄菩萨蛮其二精品教案

韦庄菩萨蛮其二精品教案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学案例设计人:六盘水市第八中学周妍君个人简介:周妍君,女,汉,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

2007年6月毕业于贵州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同年8月考入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任教至今,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

多次指导学生在作文大赛中获奖。

2008年参加市第三届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获三等奖。

论文分别在《中国教育新思路文萃》、《中国学校教育论文点萃》上发表。

通讯地址:六盘水市第八中学高二年级组联系电话:总体说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每一单元之首均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

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学习教材中的任一作品,都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使教学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授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就要批文入境,将“吟诵”、“想象”、“意境”、“旨趣”等知识点有机融入到课堂之中,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同时也不忘记高考升学之要求,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审美与实用两相兼顾。

【课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点】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型】诗歌鉴赏【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

菩萨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菩萨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王斌教学目的: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首诗,简要了解韦庄。

2、鉴赏这首诗似直而纡的表达艺术。

教学难点:1、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诗人及背景介绍:1、韦庄: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

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

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浣花集》。

2、花间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

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

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三、感知诗歌: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2、教师评点,并指导诵读技巧:这首每两句换一次韵,且平仄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4.通过分析《菩萨蛮》的艺术语言和美学思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首先,唐代诗歌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其次,唐代诗歌注重表现个性,强调主观世界的表达,反映了社会大众个性解放的呼声;最后,唐代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形式的丰富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的卓越性。

针对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分析、仿写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唐代诗歌的时代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同时,通过分析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价值;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唐代诗歌的仿写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赋格是一种旋律独特、声音和谐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声部同时进行。

在文学中,赋格指的是用多个旋律和节奏不同的句子交错、重复、变幻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赋格不仅能够增加文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是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赋格的写作技巧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练习、评价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一些优秀的赋格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赋格的艺术魅力,学习其重复、交错、转化等技巧;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赋格的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评价学生的赋格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词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详细内容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通过对本词的鉴赏,使学生了解韦庄词作的艺术特色,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作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韦庄的词作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意境和情感,理解韦庄的词作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作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词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江南美景的想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感受词作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词作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分析词作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风格相近的诗词,进行鉴赏分析,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鉴赏另一首韦庄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2. 板书内容:(1)词作背景(2)词作意境(3)词作情感(4)韦庄词作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韦庄的另一首词作《荷叶杯·记得年时》,要求写出词作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荷叶杯·记得年时》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词作以荷叶为意象,描绘了夏日池塘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艺术特色方面,词作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法,使词意更加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诗词朗读、解析、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作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二选修)
作者简介:陈益林,浙江省东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
学科主任。

曾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
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文史出版社曾出版其教育
教学论著《雅典娜与缪斯的二重奏》一部。

【课文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中国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授课对象】浙江省瓯海中学高三文科班
【听课人员】浙江省高三新课程培训班成员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⒈鉴于高三学生特点,教学中重视文学审
美功能与诗词鉴赏实用技法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⒉注重“诗歌之部”的整体意识,将“想象”“旨
趣”“意境”“吟诵”等鉴赏要点有机融入课堂。

总体说明:《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词,是文
学作品,教学时就必须恪守教学文学作品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要重视挖掘蕴涵于作品中的审美功能;但该课的授课对
象为新高三学生,鉴于高考升学考试的现实之需,教学时又
要给学生提供鉴赏古典诗词的一些基本技法。

审美与实用两
相兼顾,是本堂课的一大追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分为三个单元,
每一单元之首配有一篇指导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短文。

第一单元的知识短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的知识短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的知识短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学习教材中的某一作品,应关注作品与单元乃至整册书的内在联系,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这样的教学才会达到以面促点,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教授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笔者就对“诗歌之部”的三个单元的三篇知识短文进行了了研究和梳理。

在教学中有机地将“旨趣”“想象”“意境”“吟诵”等知识点有机到融入课堂之中。

教学步骤:
一、形式认读: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和集体齐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诵读讨论后明确:
第一、二句为七字句,其余各句均为五字句。

押韵规律:(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探究讨论题一”再进行品咂体会)
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

诵读时,遇平声字
“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做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

⒉听视频男女声朗读录音,品评其优劣:
利用来自中央四台《解字说诗》栏目的《菩萨蛮人人尽
说江南好》的视频朗读材料,让学生倾听比较主持人徐笑梅
与一位老先生各自朗读的录音,通过品评优劣,同学们达成
如下共识:徐笑梅的朗读吐字清晰,语调柔婉,但缺乏感情
的融入。

对《菩萨蛮》一词的声韵特点也没能准确把握。


为名主持人,尤其不应该的是徐笑梅将第四声的“腕”字念
成了第三声。

而那位老先生的朗读,字正腔圆,情感丰沛,
韵律声调,轻重疾徐,处置得当。

全班仿照那位老先生的读法,齐读两遍。

二、披文入境:
何谓“披文入境”?课件展示如下: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
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
疏通字句;思考想象;知人论诗
(一)疏通字句
疏通字句是读懂诗词的第一步:
请学生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游人只合江南老②春水碧于天③垆边人似月④皓腕凝
霜雪⑤还乡须断肠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提供参考答案如下:
①应该②比③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④洁白
⑤一定,应当
(二)思考想象
在疏通字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然后通过思考想象,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的旨趣。

要求学生先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作品写了什么:
⒈请学生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所写的内容。

学生很快可以回答出答案:江南好。

⒉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
讨论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
腕凝霜雪。

⒊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讨论明确:景美,情美,人美
⒋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
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蕴含的意境。

注意点:
①想象合情合理
②想象优美丰富
说明:用散文笔调描绘诗句意境,用意在以写促读,通
过想象、描写,更加细腻真切地领会诗美。

考虑到课堂上写
作耗时较多,此作业安排在课前预习时进行。

学生完成后上
交教师批阅,教师在批阅过程搜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和优秀的
作业在课堂上作短、平、快的讲评。

在评讲学生作业的基础上,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自写文
段展示在屏幕上,通过师生作业对比赏鉴,营造一种平等氛围,达到一种引领: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
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

因为只有
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
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

柔情
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
画舫(fǎng,船),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

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
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

销魂,当此际,当睡
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说明:教师要敢于下水。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
剑先生不止一次谈到他心目中的语文教师形象应集“四家”
于一身:一是作家,自己敢写,会写,善写;二是专家,对
语文学习规律有精深研究;三是杂家,读书万卷,知识渊博;四是自家:风格鲜明,自成一体。

教师勤奋的写作习惯,良
好的写作功底,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作用不可低估。

美文拓展赏析:
其一、网友之作
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
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

客官请用。

客官醉了?
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

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
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

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
其二、朱自清《绿》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
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这平铺着、厚积
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
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其三、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
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
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
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
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
次的风吹雨打。

说明:以上美文的拓展赏析,一为拓宽学生的思路,培
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二为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

三、知人论诗
提供背景材料一:《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为作者早
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根据背景材料一,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
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

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
恋和热爱。

提供背景材料二: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
之四世孙。

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

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882年)春,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

根据背景材料二,请思考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
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说明:生活背景不同,诗人的情感体验必然也会有较大
差异。

所谓知人论诗,就是要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诗人(或词人)的生活经历,深入准确地体察诗人(或
词人)在特定情景下所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旨趣。

四、技法研究
引导学生研究《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词人韦庄“怎么写”的问题。

⒈词作第一、二句,作者怎样来表情达意?
讨论明确:作者用概括评说法,点明主旨。

属正面描写。

⒉词作第三、四、五、六句,作者怎样描写江南之美?
讨论明确:从景美、人美、情美三个角度具体刻划江南
之美。

属正面描写。

⒊词作最后两句,作者怎样表达对江南的迷恋?
讨论明确:无理而妙,反常衬托。

从侧面反映作者对江
南的挚爱深情。

⒋整首词作者总的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景和抒情的?
讨论明确:简明生动,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

五、背诵全词
全班熟读背诵全词。

六、课后作业
⒈推荐阅读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凌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