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4
精神分裂症1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
类型 频度 发病 年龄 中年 起病 形式 缓慢 症状 病程 发展 缓慢 预后 偏执型 paranoi 最常见 d 青春型
hebephr enic
妄想幻觉 不协调 症状 木僵等 紧张症状
较好
较常见
青年
较急
较快
较差
紧张型 cataton ic 单纯型 simplex
少见 少见
病
例
“少校”与“书记”在许多方面都 少校” 书记” 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 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 半月前,患者多次走访各个政府部 半月前, 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 要求“澄清事实” 洗脱罪名” 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章写信, 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章写信,申诉自己 “受人迫害”的经过。 受人迫害”的经过。
本节课内容结束 休息10 10分钟 休息10分钟
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apathy) 情感淡漠(apathy)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 面部表情呆板, 面部表情呆板,贫乏内心体验
情感障碍*
情感倒错(parathymia) parathymia)
情感体验与当时的外界刺激及患者的思 维内容不相协调 如:听到高兴事情时反而表现伤感 谈及被伤害时却表现得愉快
非言语幻听:喇叭声、 非言语幻听:喇叭声、流水声 言语性幻听: 言语性幻听:说话声 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执行指令 命令性幻听: 评论性幻听: 以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 评论性幻听 : 维或行为 议论性幻听: 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 争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 : 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 和行为对与否
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内容 思维内容障碍 内容障碍 思维逻辑障碍
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 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
对抗精神病
药物的反应 认知功能
良好 良好
预后
良好
生物学基础
DA功能亢进
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阴性症状
差 有改变
差 额叶萎缩、DA无特别变化
精选课件
19
阳性症状 &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 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 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精选课件
9
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 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 行为离奇,内向性; 意向倒错等。
精选课件
10
其他常见症状
妄想: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 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
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 令性幻听;
其他精神自动症(被控制、被强加的被 动体验)等一级症状;
紧张症症候群等。
精选课件
11
临床表现 (常见临床类型 )
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2.青春型精神分型症 3.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4.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5.未定型精神分裂症 6.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7.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8. 其他类型
精选课件
12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疑)
又称妄想型,最常见的亚型。一般起病 较缓慢,起病年龄较青春型及紧张型晚, 多在30岁以后。其临床表现相对稳定, 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妄想泛化,结 构系统,日益荒谬,往往伴有幻觉(特 别是幻听)。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 不突出,无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自 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较好。目前年龄 有年轻化趋势。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指主要作用于D2受体的抗精神病药 包括:酚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
苯甲酰胺类,以及相关的长效制剂 代表药: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及
第四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新)

三、症状特征
知觉障碍:幻觉(hallucinations) 思维障碍:表现为思维紊乱,无法连贯、清晰地
表达思想。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体验障碍等。 心境障碍:情感淡漠(情感贫乏) 运动行为障碍(紧张症):木僵、自动症、作态 自知力障碍
宋杨 异常心理学
幻觉
宋杨 异常心理学
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
类型
偏执型 paranoid
频度 最常见
发病 年龄
青年 中年
起病 形式
症状
病程 发展
预后
缓慢 妄想幻觉 缓慢 较好
青春型 hebephrenic
较常见
青年
较急
不协调 症状
较快
较差
紧张型 catatonic
单纯型 simple type
少见 少见
青年 中年
较急
木僵等 紧张症状
变形妄想
宋杨 异常心理学
思维体验障碍
思维广播 思维插入 思维被剥夺
宋杨 异常心理学
四、精神分裂症的分类
1、CCMD-3分为6种:偏执型、青春型(瓦 解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定型、其他型 或待分类的精神分裂症
2、DSM-IV分为5种:偏执型、瓦解型、紧 张型、未定型、残余型
3、DSM-IV对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的描 述
患者在没有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情况下产生知觉体验, 并且无法与现实区分。
幻听 命令性幻听:第二人称幻听; 评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 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 争论性幻听: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对与否。
宋杨 异常心理学
幻觉
一项研究表明4/5的患者服从了命令性幻觉, 接近一半的患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依照幻 觉对自身造成了伤害。(Kasper,1996)
精神分裂症

–大脑轻度萎缩、脑室扩大
阴性症状——脑损伤
• 在间脑、边缘系统、脑室等处有结构 改变,有统计学差异,但无特异性
电刺激前额叶皮层抑制了伏隔核 内多巴胺的释放。 前额叶皮层活动降低,导致伏隔 核内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体检、放射及化验检查
• • • • 体检、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头部X线、CT检查阴性 脑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 心电图、肝功能、血液等常规检查 阴性 • 脑脊液等生化检查阴性
四肢上举或抬高头部,患者保持此姿势很久不变。患者住
院 20 天后,突然起床,在屋中不断来回走动,反复高喊: “冲、冲”表情紧张。
• 偏执型
–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 伴有幻觉 –有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不易发现,但治疗效果较好 –临床多见、易复发
病例4
男性,42岁,教师。 1995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凭空听到对面楼上有人喊他的名字,对 面楼与其所住的楼相隔1个大草场,相距约60米。患者听到有男女的声音 叫自己过去,但看不见人。因此患者 踌躇不前,这些声音说:“你怎么 不过来呀?” 有的声音内容为批评患者不正经,辱骂他是流氓。当下 楼时,听见声音说:“他下楼了,他下楼了。”但到外地去时,患者诉 听不到这了哦声音了。所以患者怀疑对面住的是妓女,要引诱他过去。 为此告诫自己不能中她们的圈套 ,坚决不能过去;并把这件事对家人说, 家人都否认有声音存在,患者仍坚信不疑。一次女儿不在家,患者听见 自己戈壁房间有男女谈话的声音,推门一看,没有看见女人,只有女婿1 人。因此怀疑自己的女婿与其他女人有染。患者心情整日紧张不安,诉 心里老憋着闷气睡觉,也睡不安稳。有时半夜起来检查门窗是否关紧了, 家里是否有陌生人溜进来。期间无兴奋话多,夸大和冲动伤人;围歼悲 观及自伤、自杀企图。
精神分裂症讲解

病案(bìng àn)分析2(续3)
咬一口放下就走,说是“不甜”。他不是 团员却坚持缴纳团费,说“缴与不缴一个 样。”常照镜子,认为(rènwéi)自己“鼻子变 高,眼晴变大。”经常独自发笑。
家族中无精神病患者。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病案 分析3 (bìng àn)
女,17岁高中生。平素身体健康。病前性 格(xìnggé):喜沉思,寡交友,胆怯腼碘,不苟言 笑。无恋爱史。其母曾因“精神分裂症”住院, 父患“神经衰弱”常就诊于精神科门诊。
自我防护能力改变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护理 措施 (hùlǐ)
躯体功能方面(fāngmiàn) 营养失调 睡眠障碍 药物副作用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心理功 )方面 能(gōngnéng 情感淡漠的护理 幻觉的护理 妄想的护理
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
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
康复 护理 (kāngfù)
对临床痊愈的病人应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 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gōngzuò)。 应对病人的亲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 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以期增强对 患者的理解、支持,减少可能为患者带来 的压力如过多的指指责、过高的期望。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
课后小结(xiǎojié)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 症状有哪些(nǎxiē)?注意 和相似疾病的区别。
第一页,共四十七页。
第六章: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最常见的精神病,原因未明。 以思维障碍为突出症状,多起于青
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智能(zhì 障碍。 nénɡ)
病程多迁延.
第二页,共四十七页。
结构 索引 (jiégòu)
1.基本情况 2.临床表现 3.常见临床(lín 类型 chuánɡ) 4.与某些神经症区分 5.与偏执型精神病的区分
精神疾病(四)_真题-无答案

精神疾病(四)(总分19.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
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25岁女性患者,工人。
一月前由于工作失误受到领导当众批评,患者感到委屈,觉得脸上无光,渐出现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动作迟缓、失眠、早醒,脑子笨,少与人交往,认为同时会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
近三天来,患者突然不语、不动、不食,口水潴留。
1. 如果该患者既往有癫癇病时,不宜选用何种药物A.帕罗西汀B.麦普替林C.博乐欣(之拉法新)D.阿米替林E.百优解2. 此患者目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是A.选用利培酮治疗B.选用氯丙嗪治疗C.选用SSRI类抗抑郁剂合并电抽搐治疗D.选用地西泮睡前口服即可E.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即可3.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抑郁症B.反应性精神病C.癔症性精神病D.分裂情感性精神病E.精神分裂症女,42岁,3周来因家庭纠纷出现烦躁,情绪不稳。
一日发现她行为举止异常,说话、行为特别幼稚,似儿童一般。
来院求诊时,叫医生为"医生叔叔。
"医生问:"人有几只手?",答:"3只";问:"3加3等于几?"答曰:"等于7"。
让她看表报时间,总是不得要领,将3点钟说成9点钟4. 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最可能是A.情感障碍B.假性痴呆C.真性痴呆D.人格解体E.抑郁5. 应考虑其什么疾病A.早老性痴呆B.反应性精神障碍C.人格障碍D.抑郁性神经症E.癔症6. 选用什么诊治方案最恰当A.心理治疗B.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治疗C.苯二氮草类药物治疗D.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E.电抽搐(ECT)治疗男,18岁,入院后常卧床并侧耳倾听,说有人在室外议论他,说他是班上最坏的学生,要开除他,公安局要来逮捕他。
精神分裂症

案例一(2005.11 二)一般资料:男性,38岁,工程师。
临床表现:半年前妻子参加单位组织的登山时,失足坠崖身亡,经公安部门鉴定已排除他杀。
但是求助者仍然坚持认为是有人害死了妻子,多次到公安机关报案,说某人害死妻子,罪该万死。
求助者还经常会自言自语,好像在和死去的妻子对话,要给妻子报仇雪恨。
最近三个月,开始向家人说,某人和公安机关串通一气,在家里安装了监视器,监控他的一举一动,外出的时候也有人跟踪。
有时又说,自己经常被人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干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还有时给家人说自己的内心想法都被人家知道了,自己想什么好像全世界人都已经知道了。
有时候上街,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看电视的时候,也发现主持人在讲自己的事情。
最近,又觉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换了,换成了一个监视自己的人,有时候觉得孩子的举动很陌生,眼神很神秘。
家人叙述,求助者目前对家人很淡漠,谁都不信任,越来越不愿意和家人在一起,外出也很少,自己在家把门窗都封死,买菜的时候都是到垃圾桶里捡别人丢下的菜叶,衣服也不换洗,也不愿意上班。
家人为了帮助他,以检查他的想法是否真的被别人知道了为由,劝他来心理咨询中心。
单选:1、对该案例情绪特点正确的描述是()。
A 情绪低落B 情感淡漠C 情绪高涨D 情感倒错单选:2、该案例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A 正常心理状态B 健康心理状态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D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多选:3、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A 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B 对症状没有自知力C 问题内容已经泛化D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单选:4、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最直接的原因是()。
A 认知因素B 生物学因素C 社会性因素D 跨文化因素多选:5、求助者表现出的思维障碍有()。
A被害妄想 B 真性幻听C 物理影响妄想D 被洞悉感单选:6、求助者觉得街上的人都在议论自己,最可能的属于()。
A 假性幻听B 关系妄想C 被洞悉感D 被控制感多选:7、求助者的行为异常表现是()。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效果分析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成本 一 效果分析
刘 艳 周东升 董 , , 晗 宋伟明 黄敏芳 陈中鸣 - , , ,
( .浙江省 宁波 市康 宁 医院 , 1 浙江 宁波 3 5 0 : 1 2 1 2 .浙 江省食 品药 品监 督管理 局培 训 中心 , 浙江 杭 州 3ama e la miit t n h r c ui lAd nsr i c oo
中l 虱荔
Chi a n a ma e ia s r c utc l
21 0 2年 4月 5日 第 2 1卷第 7期
Vo. , . , rl , 01 1 21 No 7 Ap i 5 2 2
将 完 成试 验 的 13例 进 行 分析 , 培 酮 、 硫 平 、 氮平 、 9 利 喹 奥 齐拉 西 酮的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8 . 6 ,7 2 % ,7 5 % ,9 9 % , 药 物 疗 7 7 % 8 . 3 8 .0 8 . 8 4组
效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良反 应 发 生率 以利 培 酮 最 高 , 不 喹硫 平 、 氮 平 、 奥 齐拉 西 酮基 本一 致 , 齐拉 西 酮 组 泌乳 素 水 平 明 显低 于 其他 3组 ; 疗 治
成 本 一效 果 比 由低 到 高依 次 为利 培 酮 ( 思通 ) 齐拉 西 酮 ( 乐定 )喹 硫 平 ( 瑞 康 ) 奥 氮 平 ( 普 乐)结 论 在 治 疗精 神 分 裂症 方 面 , 维 、 卓 、 思 、 再 。 与 其 他 3 药物 相 比 , 培 酮 最 具 经 济性 , 种 利 适合 中 国 国情 ; 齐拉 西 酮 综 合 成 本 一效 果 较 好 , 良反 应 最 少。 不 关 键 词 : 神 分 裂 症 ; 本 一效 果 分析 ; 物 经 济 学 精 成 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发育异常的某些证据
进展性的脑结构损害(灰质减少,白质纤维 排列紊乱) 进展性的认知损害 细胞结构异常不伴有胶质细胞增生 儿童期就有认知和社会功能损害 神经系统软体征 过多的冬季出生和产科并发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影像学异常
大脑皮层灰质的缺失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一般在15~45岁 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0.5%~1.6%) 年患病率为0.26%~0.45% 中国四省市的流调报道月患病率 0.8%(0.7%~ 1.1%,2009) 估算我国目前有700万~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 占精神残疾人数的70%,是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 要疾病
杏仁核、海马、额叶,颞叶体积的减少
脑室容积增大
1. 2. 3. 4. 5.
Barkataki I, Kumari B, Das M et al. Behav Brain Res 2006(169):239–247 Harrison P. Brain 1999 122:593–624 Lieberman J.Biol Psychiatry.1999;46:729–739 Lieberman J.Biol Psychiatry 2001;49:487–499 Deakin J, J Psychiatr Res 1997;31:277–295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赵靖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提纲
概
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防
人民卫生出版社
概 述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缓慢起病 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智能尚好,有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 功能损害 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 多数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多巴胺(DA)假说
60年代提出,精神分裂症与中枢DA功能亢进有关
修正的DA假说
阳性症状可能与DA功能亢进有关 中枢兴奋药物如多巴胺(DA)受体激动剂苯丙胺 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可以使病情恶化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均与阻断多巴胺受体关 尸检发现,多巴胺受体密度在尾状核、杏仁核以 及边缘系统等脑区明显增高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提纲
概
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是一种脑结构与脑功能存在异常改变的疾病 可能与以下病因有关
遗传易感性
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神经发育假说 神经影像学异常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与兴奋性氨基酸
PCP是谷氨酸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产生类似分裂 症的症状 PCP 主要作用部位是与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 PCP引起DA释放增加,而皮质纹状体谷氨酸通道则 抑制CA的释放 动物试验表明,PCP所致的精神症状是由于 DA的释 放引起 DA与谷氨酸系统不平衡假说 DA 系统功能强于谷氨酸系统功能,丘脑信息过滤 作用减少,导致阳性症状 反之导致阴性症状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家系与双生子研究
与患者血源关系越近,患病的风险度越高 一级亲属中约10%的发病危险性 双亲患病的子女发病危险性50% 同卵双生子一个患病,另一个50%的发病危险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分子遗传学研究
多基因复杂性遗传性疾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概 述
历史演变
克雷丕林( Kraepelin,1896,德国) 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
发生于成年早期 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 最后结局是发展为人格衰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leuler (1911,瑞士)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知、情、意的不协调,是人格分裂的表现 4A症状:
阴性症状可能与脑结构异常及DA功能低下有关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DA的中枢通道
黑质---纹状体(80%DA):和运动有关 中脑---边缘系统:阳性症状,(犒赏) 中脑---皮层:阴性症状和认知缺陷等有关 结节--漏斗:泌(催)乳素分泌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发育假说
- 在胚胎早期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脑出现形态和功能改变,增加个体 患病易感性
,
- 证据:母孕期因素、病前神经体征及适应不良、认知功能障碍、 脑成像、病理、生化
Arch Gen Psychiat 1991; Am J Psychiat 1998; Biol Psychiat 1999; N Engl J Med 2003; Mol Psychiat 2005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5-HT假说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对 中枢 DA 受体有拮抗作用,还对 5-HT2A 受体有很强 的拮抗作用 5-HT2A 受体可能与情感、行为控制及调节 DA 释放 有关 拮抗 5-HT2A 受体激活中脑皮质 DA 通路,改善阴性 症状和认知功能 减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association disorder(联想障碍) affective blunting (apathy) 情感迟钝 ambivalence(矛盾观念) autism(内向性)
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提纲
概
述
流行病学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防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素质应激模式( stress-diathesis model ): 认为个体具有易患素质,当受某些环境因素 的作用时就有可能患病 心理、社会因素可以诱发分裂症,但尚未发 现能决定是否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分裂人格:患者病前性格具有特征:主动性 差、依赖性强、胆小、犹豫、孤僻、敏感、 内倾、害羞、思维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