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总线接口规范分析解析

合集下载

企业服务总线(ESB)系统管理规范课案

企业服务总线(ESB)系统管理规范课案

NCDJZD-XX0302-2015-01企业服务总线(ESB)系统管理规范第一条本标准规定ESB企业服务总线管理过程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包括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的管理、ESB业务服务的管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ESB企业服务总线管理人员、服务接口提供者、服务接口消费者。

第三条本规范可能需要引用其他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南车电机ESB服务接口技术规范第四条术语和定义(一)SOA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s-Oriented Architecture)(二)服务本规范所指服务都是SOA服务。

服务是提供使用者封装的可执行代码单元。

它的服务只能通过已发布接口(包括交互标准)进行访问。

也可以连接到其他构件以构成一个更大的服务。

(三)服务接口服务接口是指一个能够重复执行功能模块,服务接口被定义为一组接口和完成特定的功能,提供给服务消费者使用。

服务消费者不需要知道服务接口实现的详细信息,服务消费者通过接口调用服务。

(四)服务消费者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一个服务的另一个服务。

它发起对治理中心的服务的查询,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且执行服务功能。

服务消费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

(五)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是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来自使用者的请求。

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发布到服务治理中心,以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和访问该服务。

(六)SAM 软件资产管理系统(Software Asset Management),应用系统与服务接口的注册、变更和使用的信息系统。

(七)ESB服务接口规范IT治理的一种特殊化,将IT治理中针对于服务组件、服务和业务流程的治理,重点关注服务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服务的规划、组装、部署与管理。

(八)软件资产软件资产指IT建设中产生的软件系统,通常意义上是数据模型、服务接口、UI服务、组件。

USB总线规范--zhm

USB总线规范--zhm

USB总线协议一、USB总线的简介USB(通用串行总线),由Intel公司提出,带宽为12Mbps,与传统接口总线相比,主要优点有三个,1.可接入多达127个设备,目前计算机外设越来越多,PC机内有限的插槽和接口已经不能满足要求,USB缓解了这一矛盾。

2.可以热插拔,在电脑通电的情况下可以随时热插拔所连接的设备。

3.可即插即用。

设计USB的设备就必须深入了解USB的体系结构。

USB通用串行总线同其他串行并行接口不同,它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体系,对于刚刚进入USB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个结构是复杂的。

为此,下面论述了USB的一些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

二、USB总线的总体结构整个USB总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进行描述:USB连接、USB设备、USB主机(如图1)。

2.1 USB连接USB连接是指USB主机和USB设备的通信方式与方法,包括:总线拓扑(USB主机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层内关系(USB总线每一层中的任务);数据流模式(数据在USB 总线上的流动方式);USB调度(USB提供一个共享的服从调度的互连)。

USB设备是通过USB总线连接到USB主机上的。

USB总线上的物理连接是一个分层的星形拓扑。

处于每个星形拓扑中央的是hub(USB集线器)。

在主机和一个hub或者一个应用之间以及在hub和其它hub或应用之间都是一个点对点的连接。

图1表示了USB的拓扑类型。

2.2 USB主机在USB总线中只有一个主机。

USB总线与计算机主机系统的接口部分就是主机控制器,它可被看做一个硬件、固件和软件的结合体。

主机系统中集成了一个根hub来提供一个或多个连接点。

2.3 USB设备首先USB设备可被分为两大类:hub类(提供附加USB接入点的设备)和功能设备类(为系统实现某些功能的设备,如ISDN适配器、数字游戏杆等)。

按照功能,USB设备又可分为很多类,如:音频、人机交互、显示、通信、电源、打印机、海量存储、物理反馈等设备。

最新基于ESB系统的服务接口规范全解

最新基于ESB系统的服务接口规范全解

基于E S B系统的服务接口规范全解精品好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Q/TXN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TXN **-***.*-2015 基于ESB系统的服务接口规范2015-11–**发布2015-1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目前公司内部上线应用的系统较多(例如ERP、PDM、HCM、AD域等),各系统间接口集成技术不统一,交换信息格式差异大,接口集成欠缺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业务系统接口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系统集成更趋复杂化,将造成大量的系统开发及维护工作,也很难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因此,无论从管理或技术角度考虑,都必须建立公司的服务接口规范,从而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现有系统集成接口的改造及统一管理,严格要求新的接口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开发及管理,从而使各业务系统接口集成趋于规范化。

本标准由信息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技术中心(研究院)技术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由信息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小红、王浩亮、张凯。

基于ESB系统的服务接口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司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的技术要求,确保信息系统间数据交互的安全与稳定。

本规范适用于株洲电机及其下属业务单元信息业务系统间数据的交互、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及定义3.1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 企业服务总线3.2 ESB SERVER提供多协议的支持以及为服务运行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运行环境和方便的扩展机制,为Primeton ESB 融入企业IT环境提供了有效支撑及管控手段,不依赖于J2EE容器的特性大大提升了性能。

3.3 ESB SAMESB软件资产管理模块,提供服务注册、服务查找、SLA管理等功能。

USB接口技术及电路设计分析

USB接口技术及电路设计分析

USB接口技术及电路设计分析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技术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接口标准。

USB接口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主要接口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存储设备等。

本文将对USB接口技术及其电路设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接口规范、传输速度、电路设计等内容。

一、USB接口规范USB接口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其规范的标准化。

USB接口规范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USB实施者论坛)制定,目前最新的USB规范版本为USB 3.2、USB规范定义了USB接口的物理连接、信号传输方式、电气特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互相兼容。

二、传输速度USB接口技术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包括低速(1.5 Mbps)、全速(12 Mbps)、高速(480 Mbps)和超高速(5 Gbps及更高)。

不同的设备根据其传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速率。

此外,USB 3.0引入了新的SuperSpeed+规范,提供了超高速传输速率,可达到10 Gbps的传输速度。

三、电路设计1.PHY芯片:USB接口电路设计的核心是PHY芯片(物理层接口芯片),其功能是负责将上层协议层的数据转换为物理层信号,并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PHY芯片一般包括时钟管理、数据缓冲、电压转换、信号解调等功能模块。

B控制器:USB接口电路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USB控制器。

USB控制器主要负责管理和控制USB接口的插拔检测、数据传输、电源管理等功能。

USB控制器可以是在主处理器上实现的软件控制器,也可以是独立的硬件控制器。

3.电源管理:USB接口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电源管理。

USB接口可以通过提供电源来为外部设备供电,也可以通过从外部设备接收电源来为设备充电。

为了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电路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电源隔离、电源过载保护、稳压电路等。

企业服务总线介绍

企业服务总线介绍

1 概述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缩写ESB),是SOA面向服务架构的骨干,在完成服务的接入、服务间的通信和交互基础上,提供安全性、可靠性、高性能的服务能力保障。

采用SOA 架构,基于ESB总线进行企业异构应用集成,可以有效降低应用系统、各个组件及相关技术的耦合度,消除应用系统点对点集成瓶颈,降低集成开发难度,提高复用,增进系统开发和运行效率,便于业务系统灵活重构、敏捷适应业务及流程变化。

本文对企业服务总线ESB集成项目中,基于AEAI ESB实现异构系统集成的相关规范、标准进行阐述、明确,为项目开展以及后续完善扩展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2 功能特点AEAI ESB作为数通畅联公司的企业应用集成产品,主要用来实现异构系统(如:不同的数据库、消息中间件、ERP或CRM等)之间的资源整合,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业务流程协调统一等功能,构建灵活可扩展的分布式企业应用。

产品功能架构图相比传统的企业应用集成软件平台,AEAI ESB是一个全新的符合SOA架构的应用服务整合平台,是基于大量集成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用于构建可管理、可扩展及经济高效的EAI技术解决方案。

产品族架构图AEAI ESB提供了从企业应用集成的设计、开发、部署,到运行、管理、监控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工具。

它提供的图形化、拖拽式开发方式,可以快速创建可扩展不同类型的数据(应用)集成流程,并全面支持服务及服务常用形式Web Service,简化了服务的创建与封装,并能够使用户灵活地编排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地业务需要和业务处理流程。

AEAI ESB基于JavaEE体系构建,主要包含三个模块:服务器ESBServer、设计器ESBDesigner、管理控制中心。

ESBServer是AEAI ESB的运行环境,管理控制中心则是部署在ESBServer的Java Web应用,基于开发平台构建的。

ESBDesigner是基于Eclipse Plugin开发的图形化、拖拽式的设计Web服务、消息流程的构建工具。

ESB企业服务总线概述

ESB企业服务总线概述

ESB企业服务总线概述一、ESB概述企业服务总线,即ESB全称为Enterprise Service Bus,指的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结合的产物。

ESB 提供了网络中最基本的连接中枢,是构筑企业神经系统的必要元素。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已经逐渐成为IT集成的主流技术。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种软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已经发布的和可发现的接口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或其它服务提供服务。

二、ESB技术详解ESB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基于标准的消息机制,通过简单的标准适配器和接口,来完成粗粒度应用(服务)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够满足大型异构企业环境的集成需求。

它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基础结构的情况下让几代技术实现互操作。

通过使用ESB,可以在几乎不更改代码的情况下,以一种无缝的非侵入方式使企业已有的系统具有全新的服务接口,并能够在部署环境中支持任何标准。

更重要的是,充当“缓冲器”的ESB(负责在诸多服务之间转换业务逻辑和数据格式)与服务逻辑相分离,从而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同时使用同一服务,用不着在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发生变化时,改动服务代码。

图、ESB技术实现方案基本功能:服务的MetaData管理:在总线范畴内对服务的注册命名及寻址进行管理。

传输服务:确保通过企业总线互连的业务流程间的消息的正确交付,还包括基于内容的路由功能。

中介:提供位置透明的路由和定位服务;提供多种消息传递形式;支持广泛使用的传输协议。

多服务集成方式:如JCA,Web服务,Messaging ,Adaptor 等.服务和事件管理支持:调用服务的记录、测量和监控数据;提供事件检测、触发和分布功能;扩展功能:面向服务的元数据管理:他必须了解被他中介的两端,即服务的请求以及请求者对服务的要求,以及服务的提供者和他所提供的服务的描述;Mediation :它必须具有某种机制能够完成中介的作用,如协议转换;通信:服务发布、订阅,响应请求,同步异步消息,路由和寻址等;集成:遗留系统适配器,服务编排和映射,协议转换,数据变换,企业应用集成中间件的连续等。

usb2.0协议规范

usb2.0协议规范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usb2.0协议规范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usb2.0协议规范篇一: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usb全规范详细分析(技术篇)usb规格设计上面说的那些只是很表面的东西,接下来的就是技术知识深一点的了,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喔。

usb规格的规范化建立usb规格的厂商们,共同设立了一个称为"usb应用者论坛(usbimplementersForuminc , usb-iF )"的』E营利组织。

usb-iF是一个技术支持组织,也是接受各界对usb研发与应用建议的论坛。

这个论坛促进了高品质并具兼容性usb设备的研发,以及通过规格测试的产品的推广。

符合usbl.1规范的标志符合usb2.0规范的标志和其它业界规格(像是ieee1394、dts、wiFi、dolby或是dVd等)一样,usb1.0和usb2.0都有正式的标示。

厂商将这些标示印在产品与包装上,以代表他们的产品是遵照这些规格设计的。

这些标示确保了兼容性,并且代表产品经过测试。

产品上高速usb2.0规格的标示,代表它能够与其它同样有高速usb2.0规格标示的外设一起正常使用。

如果一项产品没有这项标示,却还是声称具有兼容性,那就不能保证能和其它usb2.0 一起使用了。

为了顾及到兼容性,建议您只购买通过认证的usb设备。

一家厂商的产品要能够标上高速usb2.0规格的标示,那得先成为usb-iF的付费会员(年费2500美元),而且该产品也需要通过由usb-iF所制定的全速与低速测试程序才行。

测试的目的,是要来检验在全速与低速模式下,这些准备出货的产品的usb功能是否能够正常运作。

详细的测试步骤分成三大项,每一大项的产品都需要分别通过属于该大项的测试步骤.接口卡、主板和计算机系统o 电源提供测试(powerprovidertesting )o 传出信号品质( downstreamsignalquality )o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全速与低速集线器(不含高速支持)o 电源提供测试(powerprovidertesting )o 传出信号品质( downstreamsignalquality )o 回传信号品质(upstreamsignalquality )o 设备架构测试(deviceFrameworktesting)o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

服务总线接口规范标准

服务总线接口规范标准

安徽电信服务总线接口规范安徽电信有限公司2014年02月版本记录第1章概述 (4)1.1概述 (4)1.2目标 (4)1.3规范使用对象及说明 (4)1.4名词解释 (4)第2章服务设计原则 (5)2.1接口协议统一原则 (5)2.2数据格式统一原则 (6)2.3服务定义唯一性原则 (6)2.4服务无状态原则 (6)2.5服务部署原则 (6)2.6服务组合原则 (6)2.7报文内容处理的原则 (7)2.8出入参设计原则 (7)2.9规则校验的原则 (8)2.10数据量原则 (8)2.11同步调用原则 (8)2.12统一入口原则 (8)2.13持久化原则 (8)第3章服务接入规范 (9)3.1调用方式 (9)3.2参数说明 (10)3.2.1 系统级参数 (10)3.3返回业务功能 (12)第4章安全控制 (12)4.1访问鉴权 (12)4.2传输加密 (13)第5章异常分类编码 (13)第6章服务注册、注销、变更、调用流程 (15)6.1服务注册的流程 (15)6.2服务注册的内容 (15)6.3测试环境服务注册的流程 (16)第7章服务治理 (16)7.1目标 (16)7.2检查方法 (17)7.3服务监控的指标 (18)7.4服务目录树 (19)第1章概述1.1概述本规范明确了安徽电信服务总线接入及服务使用的标准和规范,为服务使用方和服务提供方提供开发参考。

1.2目标本规范为了指导各业务系统与服务总线平台的对接,实现以下目标:1)当服务总线接入业务系统服务时,为该服务提供方提供开发依据。

2)当服务使用方调用服务总线提供的服务时,为该服务使用方提供开发依据。

3)为服务使用过程中安全及控制提供标准和参考。

1.3规范使用对象及说明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或改造的服务接口,均需要遵守本规范约定。

1.4名词解释1)服务提供方:提供原始服务,并将服务发布到服务总线的内部业务系统、第三方企业或个人。

2)服务使用方:使用服务总线上的服务进行应用开发的内部应用系统、第三方企业或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电信服务总线接口规范安徽电信有限公司2014年02月版本记录第1章概述 (4)1.1概述 (4)1.2目标 (4)1.3规范使用对象及说明 (4)1.4名词解释 (4)第2章服务设计原则 (5)2.1接口协议统一原则 (5)2.2数据格式统一原则 (6)2.3服务定义唯一性原则 (6)2.4服务无状态原则 (6)2.5服务部署原则 (6)2.6服务组合原则 (6)2.7报文内容处理的原则 (7)2.8出入参设计原则 (7)2.9规则校验的原则 (8)2.10数据量原则 (8)2.11同步调用原则 (8)2.12统一入口原则 (8)2.13持久化原则 (8)第3章服务接入规范 (9)3.1调用方式 (9)3.2参数说明 (10)3.2.1 系统级参数 (10)3.3返回业务功能 (12)第4章安全控制 (12)4.1访问鉴权 (12)4.2传输加密 (13)第5章异常分类编码 (13)第6章服务注册、注销、变更、调用流程 (15)6.1服务注册的流程 (15)6.2服务注册的内容 (15)6.3测试环境服务注册的流程 (16)第7章服务治理 (16)7.1目标 (16)7.2检查方法 (17)7.3服务监控的指标 (18)7.4服务目录树 (19)第1章概述1.1概述本规范明确了安徽电信服务总线接入及服务使用的标准和规范,为服务使用方和服务提供方提供开发参考。

1.2目标本规范为了指导各业务系统与服务总线平台的对接,实现以下目标:1)当服务总线接入业务系统服务时,为该服务提供方提供开发依据。

2)当服务使用方调用服务总线提供的服务时,为该服务使用方提供开发依据。

3)为服务使用过程中安全及控制提供标准和参考。

1.3规范使用对象及说明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或改造的服务接口,均需要遵守本规范约定。

1.4名词解释1)服务提供方:提供原始服务,并将服务发布到服务总线的内部业务系统、第三方企业或个人。

2)服务使用方:使用服务总线上的服务进行应用开发的内部应用系统、第三方企业或个人。

3)服务商:平台为统一管理服务的提供方和使用方,综合其统称为服务商。

4)服务:服务是执行可重复任务的可发现资源,由外部化的服务规范进行描述。

服务可分为技术服务和业务服务两种。

第2章服务设计原则由于各个系统和平台之间存在差异性,为确保安徽电信服务总线的稳定高效,服务设计原则如下:2.1接口协议统一原则所有服务的接口均基于Http协议。

服务提供方和服务使用方必须同时使用同一种类型的技术来进行开发和调用,调用的服务通过HTTP URL中特定属性进行标识,具体见接口协议。

2.2数据格式统一原则服务的接口数据包含业务所有的业务数据,数据采用JSON 格式表示,并且符合相应的JSON Schema。

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必须同时使用同一种格式进行数据交互。

2.3服务定义唯一性原则一个服务应该只实现一个业务功能,业务功能的区别通过服务编码来区分,不应通过定义不同的业务数据在同一个服务编码下实现不同的业务功能。

2.4服务无状态原则服务应是无状态的,两次请求之间无须状态和会话的保持,并可以采用轮询的方式在负载均衡器上进行注册2.5服务部署原则服务应是全局的,不应区分本地网、大区等,但可以部署多份用以提供不同优先级的服务。

2.6服务组合原则服务按照服务粒度设计成原子服务和组合服务。

原子服务为最细粒度的服务,组合服务由原子服务组合而成。

为有效提高组合服务的效率,跨系统的组合服务由服务总线调用不同的原子服务实现组合,系统内的组合服务由服务提供方在应用内部进行组合。

2.7报文内容处理的原则服务请求和返回的的报文应符合JSON Schema格式。

服务请求方和提供方应采用通用的JSON解析器来构造和解析数据,JSON不同含义的段落应定义明确含义的字段名称,相同内容的数据应采用数组来进行描述,双方可根据JSON 名称和路径进行精确定位,不应根据字段的顺序来获取字段值,字段值不受字段顺序调整的影响。

报文统一采用UTF-8进行编码。

2.8出入参设计原则为提高查询类服务的通用性和性能,查询类服务在入参中定义返回字段列表,服务提供方根据入参中指定的字段返回信息。

查询内接口应在入参中定义分页参数,返回参数中应包含当前页数、总页数或是已到最后一页等信息。

返回参数中如返回静态编码值时应同时返回此编码值对应的名称。

2.9规则校验的原则服务提供方应对请求报文格式和关键信息进行合规性和业务校验,防止非法访问和入侵。

2.10数据量原则服务总线所传递的单条消息大小原则上不大于1M,否则应建议采用文件传输、接口表传输、直连等连接方式。

2.11同步调用原则服务调用方和服务提供方采用同步调用的方式进行请求,如需要使用异步调用可采用消息队列或服务调用方定义异步通知接口来实现。

2.12统一入口原则服务总线对外提供统一的调用地址。

2.13持久化原则服务使用方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由服务总线进行整个过程的日志记录,并对调用的详细信息进行持久化,便于对账和稽核。

建议服务调用方和提供方对调用的关键信息(如流水号,源地址等)进行持久化。

第3章服务接入规范对于服务调用的访问方式,平台采用标准的HTTP调用方式。

3.1调用方式接口服务通过 oip/rest 访问平台服务。

IP和PORT根据实际生产环境情况对外公布。

其中/oip/rest 保持不变。

实例:基于REST的服务请求以使用“查询BSS用户短信详单”服务为例,该服务的具体信息如下:服务名称:查询BSS用户短信详单;服务编码:SelectSmsInfo;开发技术:采用HTTP协议技术;请求方式:采用GET/POST都可以调用方信息不变。

根据上面这些信息,得出服务访问地址为:GET方式:ip/rest?send=crm&servCode=1001.OPEN_3RD.Sync&msgId=cr m_20130718_10001&busiURl=/SelectSmsInf/1末位的“1”是模拟业务参数。

POST方式:ip/rest?send=crm&servCode=1001.OPEN_3RD.Sync&msgId=crm _20130718_10001&busiURl=/SelectSmsInf/1业务参数的内容放在http的请求体中传输3.2参数说明3.2.1系统级参数以下参数是由服务总线定义的。

表格 3-1 系统级参数transactionId:交易流水号。

服务请求需经过多个系统或多个系统模块,为了有效标志出一次业务请求经过的所有调用,服务调用方在请求时生成一唯一的流水号,服务总线在多次调用过程中将会保持此交易流水号一致,服务提供方也应记录此交易流水号。

所有消息日志应统一记录到统一日志平台以供事后分析。

R1-R3:动态路由参数,为了保持路由的灵活性,调用方可动态添加最多3个路由参数,如版本号,本地网等参数,服务总线根据此参数路由到特定的服务提供方节点上,以满足试点,灰度发布等场景。

3.3返回业务功能返回参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HTTP协议部分,包含了请求的状态,异常代码和异常信息,200表示本次请求完成,500表示服务总线调用服务提供方出现异常等;一部分为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采用JSON格式,JSON格式需符合JSON Schema的校验规则,业务异常也在此部分定义。

服务总线后台分析系统将会对请求和返回的报文进行事后分析。

第4章安全控制4.1访问鉴权服务总线对外提供统一安全控制策略。

所有访问能力开放平台的服务时,都必须经过平台的鉴权,鉴权通过后方允许访问,否则将给与拦截。

能力开放的访问鉴权提供如下几种策略:服务商鉴权:凡是使用能力开放平台的服务使用方必须是已注册的服务商下的一个客户端。

该部分由使用方进行申请,平台完成注册,同时为服务使用方分配可使用服务的权限。

IP地址鉴权:应用集成平台支持服务使用方的IP地址身份认证模式。

对于不在服务使用方申请的IP地址范围内产生的服务调用,平台给予拦截和告警。

对于通过多重路由或映射导致不能获得实际IP地址时,将采用鉴权码方式替代。

摘要式认证:采用标准的HTTP摘要认证方式进行访问认证,具体介绍见参考文档OAuth2.0: 对于严格权限限制的场景,通过OAuth2.0协议进行认证和授权,授权由应用系统统一提供。

4.2传输加密对于安全非常高的场合,建议全流程采用HTTPS协议进行加密传输,如缴费等场景。

第5章异常分类编码在使用平台服务的过程中,平台对不同的异常进行分类,供开发者和使用方在调测及使用过程中参考。

如果遇到上述类似异常代码或信息,可以和平台维护人员联系帮助解决。

第6章服务注册、注销、变更、调用流程6.1服务注册的流程服务注册和变更:由服务提供方在ITSM发起申请,经服务评审后,由ITSM调用服务总线提供的能力进行注册和变更。

服务注销:由服务提供方或服务总线管理方根据实际需求和服务的调用次数等评估后发起,经服务提供方、服务总线管理部门和服务调用方会审后在ITSM中发起下线流程。

服务调用:由服务调用方发起,经服务提供方确认和服务评审后在服务总线上进行注册。

服务评审由服务总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

6.2服务注册的内容6.3测试环境服务注册的流程测试环境服务注册由ITSM发起,在完成表单填写后自动在服务总线上进行处理。

第7章服务治理7.1目标1、所有域的服务按照协议规范全部接入服务总线,避免出现服务未在服务总线直接使用。

2、注册在服务总线上的服务必须符合服务总线的规范,包括接口协议,数据格式,不得私自更改协议或超过注册的内容升级接口内容7.2检查方法1、按照所有服务全部由服务总线调用或者由F5负载均衡器调用的基本原则,服务管理团队会定期对主机和F5上服务的调用方IP进行审核,如果出现服务端口出现非服务总线或非F5主机的调用,或者F5主机上服务端口非服务总线的调用,则认为出现了异常的服务调用,由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调用日志或版本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解释。

2、服务接口参数应符合接口规范,服务总线将定期对服务调用异常、失败、异常代码等进行统计,给出服务接口的符合度。

3、服务返回的业务数据应符合注册时提供的JSONSchema,不符合的则认为是注册信息不全或异常升级。

服务总线将定期从服务调用报文中进行格式校验,对不符合格式的消息请求反馈服务提供方并要求进行说明。

7.3服务监控的指标7.4服务目录树服务总线上注册的服务按照服务目录树进行组织,新增的服务需按照服务的类别进行归类。

服务目录由服务总线统一维护和发布,服务使用方和调用方均可以访问服务总线平台获取服务的详细信息。

服务目录示例:参考资料:JSON Schema:An Extension to HTTP : Digest Access Authent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