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3篇)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3篇)

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3篇)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范文一)通过近3个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

当然也是我们年轻人应当充实自己的。

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于文化学习,从小到大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留恋于许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识淡薄,通过学习,真觉得其中有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建国六十年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思想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做一名有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一代。

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更应当树立这个理想。

有很长时间我们周围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也是画家、音乐家、经济学家等等都是一个有一个小思维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涌现,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过去的思维比较狭义,所有的理想许多时候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及家人,很小家子气,今天我感到我们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描绘,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伟大的理想,年轻就意味着未来的责任。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六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六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六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篇一:习主席提到,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读其中的要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作为中国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勤学”在于充分利用各种优越的教学师资环境,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和创新责任意识;“修德”在于志存高远,同时注重细节,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明辨”在于面对鱼龙混杂、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个人问题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判断;而“笃实”则在于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坚持不懈地为梦想而奋斗。

可以说,这四点不仅是成功人生的必备信条,同时也应成为我们审视自己日常言行的圭臬标准。

然而反观当下,内心浮躁、急于求成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而追求名利浮华和物质享受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队伍思想的纯洁性。

部分同学汲汲追求的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是投机钻营、笼络人脉、维护和巩固自身利益,试问这样的思想觉悟怎么可能撑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又怎么可能自觉去追求和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要拥有一个让自己骄傲、让别人欣赏的人生,我们必须时刻审视自我、砥砺自我,自觉摒弃各种落后错误的思想,培养和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5月初,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出炉,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而华中农业大学研一女生安玥琦则是其中一位。

她的事迹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却感动了很多人。

她学习成绩优异,却果断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保研机会,远赴贵州山区支教;即使条件再艰苦,也坚持用微薄的支教补助资助5名贫困学生——她是城市独生子女,也是“90”后,但是在她身上,却一点也没有各种娇生惯养、桀骜不驯的自私言行,相反,更多的是对社会和他人无私的爱与奉献。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共3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共3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共3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党的十*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

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总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

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0篇完整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资料?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必须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象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

同样,我们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此刻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此刻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资料,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

也能够说,富强、民主、礼貌、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

透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务必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构成思想共识,团结不一样社会阶层、不一样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5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5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5篇【篇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提到,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读其中的要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作为中国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勤学”在于充分利用各种优越的教学师资环境,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和创新责任意识;“修德”在于志存高远,同时注重细节,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明辨”在于面对鱼龙混杂、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个人问题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判断;而“笃实”则在于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坚持不懈地为梦想而奋斗。

可以说,这四点不仅是成功人生的必备信条,同时也应成为我们审视自己日常言行的圭臬标准。

然而反观当下,内心浮躁、急于求成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而追求名利浮华和物质享受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队伍思想的纯洁性。

部分同学汲汲追求的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是投机钻营、笼络人脉、维护和巩固自身利益,试问这样的思想觉悟怎么可能撑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又怎么可能自觉去追求和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要拥有一个让自己骄傲、让别人欣赏的人生,我们必须时刻审视自我、砥砺自我,自觉摒弃各种落后错误的思想,培养和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5月初,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出炉,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而华中农业大学研一女生安玥琦则是其中一位。

她的事迹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却感动了很多人。

她学习成绩优异,却果断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保研机会,远赴贵州山区支教;即使条件再艰苦,也坚持用微薄的支教补助资助5名贫困学生——她是城市独生子女,也是“90”后,但是在她身上,却一点也没有各种娇生惯养、桀骜不驯的自私言行,相反,更多的是对社会和他人无私的爱与奉献。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

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6篇_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已经深入学习对于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提法,最先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我们先来看一下核心价值体系是怎么提出来的。

2021年10月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没有明确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到了2021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提出了这个命题,但是也没有具体说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直到2021年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这个问题,明确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这里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既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后来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还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提出的中国梦等理论,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比较清楚,不用解释。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很多、博大精深,在这些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也有很多,我们给它的概括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最后一个是荣辱观,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讲的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再重温一下。

最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5篇

最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5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5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核心价值观。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理想信念、民主法制、忠诚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十二个方面。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在现教中心党支部组织下,我集中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现就所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点滴体会。

党的x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共3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共3篇)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共3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1)党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

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

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

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

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学习心得--敬业一、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

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敬业(一)敬业的内涵所谓敬业,就是敬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承担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敬业精神是国家公务员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每一个公务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时候,所表现出的明确坚定的目标、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忘我投入的志趣。

敬业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个人品质,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可靠保障。

敬业精神也是当今时代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国家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敬业奉献”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国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其中第5项是“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第7项是“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这些要求所体现的,也是敬业精神。

本人认为,敬业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1、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

敬畏之心,是人的内心中对某种事物的一种崇敬和神圣的情感,这种神圣性,是出于人类本性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人类信仰的本质要素和合理内核。

没有神圣和世俗的区别,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任何现实的信仰。

古人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一个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也就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精神依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失去敬畏心的人,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目空一切、无法无天,变得浮躁、庸俗、贪得无厌、为所欲为。

在现实社会中,为什么有些人“一朝权在手”,就滥施淫威、胡作非为?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缺少了对法律的敬畏;为什么有些人深深陷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泥潭,或者去拼命追逐那些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丑恶现象?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缺少了对道德的敬畏。

一个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从而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

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提出,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他所强调的这“三个敬畏”,实虽然没有领导权力,但却有岗位权力。

岗位权力同样可以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3、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古往今来,任何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离不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离不开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时珍为了治病救人,经过二十多年艰辛的努力,才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

在这些志士仁人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责任意识。

勇于承担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精神。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诠释自己“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誓言。

公安卫士任长霞,以炽热情怀书写着执法为民的人生壮歌。

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境界,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每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的人应有的价值观。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国家公务员更应该强化责任意识,以自己的党性、良知、信念和觉悟,为国家、为社会、为上级、为群众负责。

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

有了责任心,才能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

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

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

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却把责任看成负担,认为担责任太劳累,人生在世,不如“潇洒走一回”;有人把责任看成束缚,认为讲责任限制个性发展,幻想不受任何约束地实现个人自由;也有人把责任看成单方面的付出,认为讲责任吃亏,说什么“别人对我不负责,我对别人负责太傻了。

”等等。

我们必须清除这些错误认识,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敷衍了事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更不能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在敬业尽责中体现一名国家公务员的价值。

(二)如何培养敬业精神目前机关工作中常见的不符合敬业精神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关工作中几种:一是工作不在状态,心不在焉,整天东奔西跑忙私事;二是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工作不主动,推一推、动一动,办事效率低下,平平庸庸,没有创新;四是工作华而不实,只图热闹、排场、浮夸,不求实效;五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撂在一边,牢骚满腹,自由放任,不负责任地背后乱讲;六是摆老资格,眼高手低,工作随便,学习松懈,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七是推诿扯皮,遇事不承担责任,甚至诿过于人;八是价值观严重扭曲,不讲原则,不辨是非,胡作为,乱作为。

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就要认真对照一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毛病,如果有,就坚决克服。

敬业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的体现,是对每一个国家公务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大家实现个人价值、取得最佳绩效、更好地成长进步的根本。

敬业,来自于对事业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社会的责任。

只有爱岗,才能敬业。

敬业精神是不可能在我们头脑中自发形成的,要想让敬业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体现,得到升华,就必须勤奋学习,自觉实践,努力培养。

第一,要加强理论武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敬业精神根源于人们对事业的神圣感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不可能嬴得未来。

一个没有理想的国家公务员,也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战士。

温家宝总理有一首题名为“仰望星空”的诗,他在诗的序言中说,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他希望青年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仰望星空”,就是要有理想信念。

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才能在“生与死”、“公与私”的严峻考验面前,表现出国家公务员的高尚品格、高风亮节。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一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国家公务员丢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等于丢掉了灵魂。

第二,要注重道德修养,把奉献社会作为立身做人的根本。

道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重视操守的民族,认为“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国家的“立国”之基。

中华文化历来认为,人生在世应当“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第一位的。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就是说,为政者之德,就好像天上的北斗星,有了这样的高风亮节,满天的星座都会跟着你的方向行动。

中华文化还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道德修养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修养,是直接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大事。

现在确有一些人认为,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是“细节问题”,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少数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

没有职业操守,就不可能做到爱岗敬业。

我们培养敬业精神,一定要紧紧抓住加强道德修养这个重点。

第三,要自觉勤奋学习,用真才实学构筑人生进步的阶梯。

一个人,不管是立身于哪行哪业,都应该以学习作为基础。

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安身立命的诸多本领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国家公务员来说,只有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把爱岗敬业的美好愿望落到实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号召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许多同志对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愈益明确的认识,并积极付诸行动。

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同志没有把学习的事情处理好,有的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意学习;有的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主动学习;有的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认真学习;有的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入学习;有的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于学习。

这种情况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与爱岗敬业的精神相违背。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要深刻认识公务员工作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一个人读书学习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工作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呼唤大批高素质人才。

因此,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如果我们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

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我们胜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呢?我认为,一是要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二是要刻苦钻研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电脑知识等,这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三是要注重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用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滋养自己的心田,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是要广泛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树立世界眼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五是要在各种学习中注重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的知识技能,要学会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要在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本领上下功夫。

第四,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