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级日语》课程标准
《高级日语Ⅰ》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日语专业本科学生第5学期的专业必修课。
此时学生在听写读写译几个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已完全适应教师用日语授课和问答,并能用日语表达一定的思考内容、独立解决问题。
该课程授课是在考虑到基础阶段教材的衔接和过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同时对基础阶段接触不深、讲解不够全面的语法,词汇、句型、习惯表达有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
同时训练学生对不同题材文章,诸如小说,随笔、论说文的阅读理解。
在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兼顾学习日本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提高思维创造和分析鉴赏能力及日语综合表达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包含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学与文学、语言学与文化等内容同时伴有大量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分析、文体分析、中日互译练习等等,不但使学生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之基础阶段有较大提高,同时也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1000左右新词、几十个新句型,提升学生对语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同时培养阅读能力,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主要论点和中心思想。
能达到日语2级考试能力。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或者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课外作业,诸如角色扮演等。
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日语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一、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国际政治的多极化、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外语在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日语正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在中学开设日语课程既是培养多元化外语人才的需要,也是增进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特别是青少年之间交流的需要。
为此,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吸收当代外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日语教育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制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日语课程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日语课程与课程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外语课程,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接受外语教育的权利。
日语是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
日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逐步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日语交际的过程,又是学生磨砺意志、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日语课程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直接认识和了解日本以及世界的窗口。
义务教育阶段日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逐渐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日语课程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日语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
要在日语教学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倡导活动教学,鼓励实际应用日语课程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泼、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通过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任务等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标准日本语 教学大纲

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日本语,作为世界上主要语言之一,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重要的地位。
为了促进日本语的学习和教学,制定了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和统一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一、教学目标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这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学习者应能够听懂并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阅读并理解各种文本,能够书写正确、通顺的句子和段落。
同时,教学大纲还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者应该了解日本的文化、社会和价值观念,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冲突。
二、教学内容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其中,语音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正确发音,掌握日语的音节和重音规律。
词汇教学注重学习者的词汇量和词汇运用能力,包括基本词汇、常用词汇和专业词汇等。
语法教学是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
学习者应该掌握日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型,能够正确运用各种语法规则。
听力和口语教学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听取和模仿日语对话和文本,培养学习者的语感和语音准确性。
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各种文本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写作结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强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学生听写仍然重要,但也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教学大纲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任务和情境,让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同时,鼓励学习者参与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标准日本语教学大纲强调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测验、口语表达和作业等,全面评价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进步情况。
高级日语二自学考试大纲

[00610]高级日语(二)自学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二OO八年七月自学用书:《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季林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高级日语》(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日语专业的必考课程。
它对学生分析文章、理解语言心理和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级日语》(二)教材的课文选篇均为名家名篇,题材涉及日本社会、经济、文化、文学、风俗习惯以及科普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在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进一步全面严格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日语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日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进一步驾驭日语语言的能力。
Ⅱ.考核目标第一課二つの川のほとり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麻生川和片平川目前的状况,通过与过去的比较,指出乱丢垃圾的危害,以及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思想观点,归纳文章大意。
二,考核知识点①「川」の何が話題として提出されているか、注意すること。
②本文を読みながら麻生川の今昔の姿の相違点を見つけ出すこと。
③本文に使われている擬人法表現を見つけ出し、その前後関係に注意すること。
④鴨の親子に関する表現を見つけ出すこと。
三,考核要求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思想观点,归纳文章大意。
2、借助日语工具书查读生词和句型的意义和用法。
3、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背景知识的理解。
4、学习「言葉と表現」,掌握其意义和用法第二課辛夷の花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人的「旅の哀れ」。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思想观点,归纳文章大意。
二,考核知识点①車窓風景に対する筆者の感想をまとめてみること。
②宿の女中と筆者の心情を比べること。
③辛夷の花に対する筆者の執着を考えること。
日语课程标准

日语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日语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开设单位:外语系适用专业:英语专业2.课程简介日语课程是面向学生开设的一门日语基础阶段限选课,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和技能合为一体的理论+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基本知识及了解日本社会知识与文化风俗习惯,获取听、说、读、写、译言语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查阅资料、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日语基础知识以及蕴藏在日语中的日本文化。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日语各个方面的内容,培养运用日语更为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日语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热爱。
4.课程教学目标4.1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一定量的可以通过日语能力水平考试五级的词汇和短语,掌握日语动词的变化和用法,进行一定的日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听懂日常较简单、语速较慢的日语对话,能用日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和日常的语言文字交流。
4.2知识目标4.2.1认知1000左右的日语单词和短语4.2.2掌握日语常用词汇、句型及常用语法,并能够用于日常生活会话中4.2.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可以进行日常的对话交流。
对日本的国情、风俗和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4.3素质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掌握日语的学习方法,熟悉日本文化礼仪;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培养独立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其毕业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6.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5.1.1教材:1)《新编基础日语》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7月第一版5.1.2参考资料:《日本语初级语法》刘文照、海老原博/编著《日语常用表达方式辨析》王宏/编著《日语和日本文化》孙满绪/编著6.2 其它列示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学习指南、网上资源、教学相关资料等编写或收集建议,使之逐步形成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教学培训包,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充分条件。
高级日语课程标准新

高级日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属于专业模块中的基础课程。
在已经完成两年基础日语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一、二年级所学知识和掌握更新日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阶段,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课程定位1.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提高异文化理解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日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 提高文章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根本任务文章的读解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
本课程的文章均选用原作,注重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同时,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性,较之基础阶段的文章在语言难度和内容深度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不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通过日语能力水平一级考试。
先修课:初级日语、中级日语后续课:日本文学史、日语古典语法等(三)课程设计思路1.教与学并重是本课程的特点围绕教材中出现的涉及哲学、社会、文化等各种文章,不仅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教学,还要对文中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展开课堂讨论,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研究思考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学会将日本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在研究分析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2.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采用问答、课堂讨论、讲演等多种方式,把口头训练、写作训练,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合作意识。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正确理解能力是本课程的目标具体包括:1.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量;读解有相当难度的文章;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D20662B0课程属性:必修学时:146学时学分:7先修课程:中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语实用语法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季林根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主要参考书:陆静华、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六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季林根、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八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周炎辉主编,《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它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熟练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使学生达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交流协会设立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2级水平。
本课程是“中级日语”课程的继续,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
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高级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高的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日语交流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正确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D20662B0课程属性:必修学时:146学时学分:7先修课程:中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语实用语法考核方式:考试使用教材:陆静华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季林根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主要参考书:陆静华、陈小芬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六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季林根、皮细庚主编,《日语综合教程第七、八册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周炎辉主编,《日语语法词法·句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级日语是一门综合技能的课程,它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进一步熟练掌握日语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熟练地掌握日语语法体系,使学生达到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交流协会设立的“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的2级水平。
本课程是“中级日语”课程的继续,教学重点从一、二年级的讲解词汇、语法、句型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从而掌握地道的日语。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
教师不仅要分析文章、句子结构,还要介绍大量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日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高级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高的听、说、写、读、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日语交流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作风,正确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社会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维新后的日 本近代化的步伐 ,维新思想的主 要内容
日本庭园折射出 的日本人的自然 观
作家、作品的特点
日本童话故事中 反映出的民俗特 点
人文素质 生活在岛国的 日本人对海洋 的特殊感情
爱国教育
文明进步的哲 学思考
热爱自然、
识辨人性的真 善美、积极向 上
高级日语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课程性质
1
2 课程理念
3 课程目标
4 课程内容
5 课程实施
课程性质
❖“高级日语”属于“文学” 学科门类,其一级学 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 文学”。 是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 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程。 在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中的基础 课程。
本课程围绕教材中出现的涉及哲学、社会学等各种文章,不 仅从语言表述上进行教与学,还要对其文章的内容本质和作 家的代表观点进行分析研究、课堂讨论,将语言学习和文化 研究结合起来,拓宽和加深日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 研究思考日本文化、历史、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并学会将 日本文化与本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同时在研究分析 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及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课程理念
3、提高文章阅读与分析能力是本课程的根本任务
文章的读解能力语言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能力,目前语 言权威测试中也都大幅度地加强了对文章读解能力的考查。是 本课程全部文章均选用原作,文章注重思想性、实用性、趣味 性和题材、体裁的多样性,较之基础阶段的文章,不仅课文长 度增加、而且语言难度和内容深度也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学习 这些文章,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方面有所 提高。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文章的读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 于学生成和提高异文化理解能 力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本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 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日语 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课程理念
2、“教与学并进行研究实践”是本课程的特点
课程理念
4、依据课程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 重点讲解,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中心,采用问答、课堂讨论、讲 演等多种方式,把口头训练和笔头训练、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 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 在灵活考核方法上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课堂讨论、 论文写作、期末考试等形式的综合动态评价,提高学生的语言 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和合作精神。
结合
考核方式
50%
30%
期末考试
课堂表现
20% 课外作业
选用教材
参考教材
日常の思想
❖ 余暇についての哲学的考察 ❖ かつて日本人は労働を唯一の価値とする一元的価
値観を持ていった ❖ 今日、完全に機械の時代である。自然はその調和
を乱しつつある ❖ 遊びー自然ー自由という新しい価値観が登場する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形成能对日本文化的正确理解的文化素养
1
扩大学生的语 言知识量 ; 读解有相当难 度的文章 ; 掌握基本的文 学理论与批评 方法
2
阅读理解和一 定的语言交际 能力; 日本社会文化 理解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 的历史价值观; 对异文化的理 解与吸收以提 高自身的整体 素养
学期 第五学期 共72课时
第六学期 共72课时
课程内容
章节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10课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10课
总课时 6 6 6 6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课时分配(单位:学时)
学生讲解
小组讨论
2
2
2
2
2
2
2
2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教师讲授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课程实施
❖ 采用班级式集中学习、课外辅导、课下自主学 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 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 文化背景教学 ❖ 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
庭」
②表現の学習
③作者についての紹
介
05 第5课 「 ①言葉の学習
木の葉の魚 ②表現の学習
」
③作者についての紹
介
提高性内容
①日本随笔的种类 ②日本随笔作品的独特 韵味
人物传记的特色
作家的代表性著作与思 想
日本庭园的结构,特点 日本庭园的文化内涵
拓展性内容
深度探究
①作者的生活环 境对作家文笔特 色的影响 ②作品中作者的 情感分析
课程内容
序号 知识单元 基础性内容
01 第1课
①言葉の学習
「海の中に ②表現の学習
母がいる」 ③作者についての紹
介
02 第2課 「 ①言葉の学習 田中正造」 ②表現の学習
③作者についての紹 介
03 第3课 「 ①言葉の学習
日常の思想 ②表現の学習
」
③作者についての紹
介
04 第4课 「 ①言葉の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