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

合集下载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摘要: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虽然都以自然山水和风景为题材,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家在自然中虚静养气、畅神达意,体现的是一种林泉高志,这正是山水画之东方精神;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风景画是科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追求形式的数学逻辑与和谐完美,表现逼真的自然空间。

本文重点论述了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造就的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及空间表现方法,认为其根源是中西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所致。

关键词:山水画;风景画;中西美学思想比较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身边环境的关怀。

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艺术家即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诸于画笔,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山水画或风景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长期以来,中国人把山水画看作仅次于书法的一门高难度的视觉艺术,要是画人物或花卉,画家能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但创作以山水为题材的绘画,就能体现炽热的情感,浓郁的诗意,以及深厚的哲学观念。

所以山水画成了中国早期特别丰富和广泛的艺术语言。

苏试的“书画同一律”中的“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山水画。

可见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当中的地位是其它艺术难以达到的境界。

要分折评价中国传统山水画独特个性和特殊规律,探讨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是必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中国绘画而不去顾及西方风景画的历史情况,更是不恰当的。

对中西绘画作比较研究,实质上也是探索两者的“异同关系”。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属于写意的艺术,而欧洲的风景画,作为欧洲绘画体系的一部分,本质上属于写实的类型。

艺术的写实与写意并没有价值判断高低优劣之分。

写实与写意的界限也是模糊的,写实中不可能没有写意,而写意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写实的因素。

否则,写实则成了机械的模仿实物而无主观感情成分。

写意也会变成脱离自然物象世界的纯粹抽象人的感官将无法把握。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

中国传统山水与西方传统风景画的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的异同。

一、艺术风格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意境”,追求“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传统山水画往往运用线条勾勒出山石并通过皴法表现山水的质感,给人以恬静、宁谧的感觉。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注重“写实性”,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

风景画往往通过用色的明暗变化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二、表现手法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工笔”,即细腻精巧的描绘。

画家常使用细小的毛笔、羊毛等工具,通过勾勒细节来表现自然景物的美感。

而在西方传统风景画中,常使用宽大的画笔和厚重的颜料,通过勾勒线条和色块的方式来表现景物的形态和纹理。

三、艺术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以形写意”,追求从形式上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山水画往往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壮美与恢弘,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更侧重于塑造与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

风景画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姿态和行为来传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

四、主题内容的差异中国传统山水画常以名山大川、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

而西方传统风景画则更多地以具体场景、名胜古迹,以及城市、乡村、田园等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传统风景画在艺术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理念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画笔和颜料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但取材角度和表现手法的不同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两种传统绘画形式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壮大,并成为了各自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尊重和珍视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并通过对其异同的分析和思考,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思路。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作者:唐周来源:《学子》2017年第06期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景物为表现对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审美情趣以及理论体系。

我们试着从起源发展、美学基础、表现手法、造型特点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以自然风景为载体的这样一种绘画艺术。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起源上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有《画云台山记》、宗炳有《画山水序》、王微有《叙画》等成熟的山水画理论出现,《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

”代表着山水画以初步现成了自己独立风格。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多追求装饰趣味,勾染多皴擦少,强调哲理的显现。

而西方风景画摆脱人物画的背景,走上独立的道路,要追溯到西方14~15世纪,以素描等形式出现的风景画,以及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风景画等。

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的喜爱,对风景画作了细致的刻画。

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就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开始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

从隋唐开始,中国山水画开始走向了成熟,出现了展子虔,大小李将军,王维等优秀的山水画家,除了青绿画法,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画法也开始出现。

如《山水诀》中云:“夫画道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境,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而成熟的品评体系和绘画理论的大量出现,代表了中国山水画从这里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如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云:“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万类由心”,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

到了宋元,是中国山水画不可磨灭的高峰时期,以荆、关、董、巨、南宋四家,元四家等一大批山水画巨匠为代表,把山水画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明清时期,则以明四家,董其昌,四王四僧为代表,如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提倡文人画。

《画旨》中云:“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观念、题材、审
美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注重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韵与意境,强调大自然的气势与山川之美。

中国
山水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追求画面中自然景观的气势恢宏、有神有哲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则更多的强调景色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色彩的细腻表达和视觉上的
享受。

西方风景画往往通过光线、阴影、透视等技巧来刻画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写意”,即通过简约、留白的手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与境界。

中国
山水画往往以纸本、绢本、细毫等工具进行,善于运用水墨、水彩等材料,注重线条的斑驳、遗韵和水墨的渲染。

而西方风景画则注重细节的表现和写实的技巧,更多地采用油画、水彩画等材料,通过色彩的层次和细腻的刻画来表现景物的真实感。

中国山水画强调“余白”,即画面中大量留白的手法。

中国山水画追求画面整体的和谐、空灵与虚实相生的特点,通过大量的留白来表达画家的意图和观念。

而西方风景画则
更多地强调画面的填满和细节的表现,注重画面的丰富性和细腻性。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观念、题材、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山水画追求
自然景观的意境与气势,注重写意、意境和余白的表现方式。

而西方风景画则更注重景物
本身的浪漫主义与写实性,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表现。

两者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独特且具
有艺术价值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

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性1. 引言1.1 介绍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概念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之一,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笔墨勾勒出山峦、江河、云雾等自然景物,展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

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之感,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更注重描绘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而西方风景画则是西方绘画的一种流派,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题,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和透视效果的呈现。

西方风景画追求的是一种精细逼真的表现方式,着重于细致描绘景物的细节和场景的构图。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表现手法和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不同。

两种画风各有其独特之处,共同构成了人类绘画艺术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

1.2 探讨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壁画和书法之中。

最早的山水画作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开始将大自然的景色融入到绘画之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随着历代文人墨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国山水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情感表达。

西方风景画则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壁画和绘画作品。

在中世纪欧洲,风景画开始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展现了他们对自然景色的兴趣和审美追求。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西方风景画逐渐成为欧洲绘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通过对风景的客观再现来展现出自然之美。

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起源和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展现了不同文化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之处也为这两种绘画形式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都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人类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

2. 正文2.1 表现主题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强调情感表达,西方风景画强调客观再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表现主题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关键词]意识形态透视法则空间表现[摘要]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为讨论对象,通过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透视法则与空间表现三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使两种艺术形式更好的交融。

东方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样的表现风景,东西方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各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1、美学基础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道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重表现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念。

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讲究画面描绘的是哪儿,而是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者的立足点去解读。

但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得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去感受。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有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形成一种以希腊和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准确、完美自然的体现,是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贡献。

这是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也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基于忠实描绘,并接近于自然。

2、创作理念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的创作理念,并以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

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的中国画论就有这样的阐述。

笔墨渗透的是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

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

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刍议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刍议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

合, 使绘 画对 客观物理 世界的描摹显得更为真实 。中国绘 画虽也 讲求“ 师法 自然 ” 但不是 以求真态 度去模仿 对象 , , 而是摹状对 象 之形去传达人物的 内在精神 , 神写意 , 物写志是 艺术家 的主 传 感
要任务 。中国绘画艺术追求艺术 之真 主要 表现 在感情之 真 , 合 “
了老庄 , 尚“ 为 白化 , 崇 无 清静 自正 ” 听任 自然 的老庄 哲学思 想 , 并 以此作 为 自己内在 的精神支 柱。他们 消极避 世 , 隐 山林 , 归 终 日清谈 玄里 , 追求安逸超脱 的生 活。象 “ 竹林七 贤” 类名 士们 , 这 沉 醉于 自然 , 是因为他 们从 山水 中领 略了玄趣 , 感受 到 了与道谋 合的精神境界 , 于是山水形象大 量进入 诗歌 和绘 画之 中 , 山水 使 画 和 山水 诗 勃 然 兴 起 。 在西方 美术史 中风景画 的出现 , 于意大利 文艺复兴初 期 , 始 我们可 以看到 1 4世纪前半 叶的意大利 壁画锡 耶纳市 政厅 的《 善
视法 :焦点透视与空气透视 ”将数学原则与物理科学 ( 学 ) “ , 光 结
e ts l h r ce si e p c iey n t e c aa tr t r s e t l . y i c v
Ke y w o d r s:Ch n s ln c p pan i W e tr ln c p i e e a ds a e itng se n a ds a e p i i g smiaiy a fe e c antn i l rt nd di r n e f
的思 想 根 源 。
情趣等的不 同, 者又有差异 , 二 形成各 自不 同的风格特点 。
关 键 词 :中 国 山 水 画 西 方风 景 画 异 同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山水画基本上代表了东方的绘画形式,西方风景画也基本上代表了西方的表现方法。

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形成了中西并进的绘画形势。

本文通过几个方面的梳理,来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异同的比较中进行研究。

关键词:造型方法;透视运用;空间处理;色彩表现在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大环境下,文化多元化的新秩序初见端倪,中西方艺术相互碰撞交汇的机会日趋频繁,这一文化和艺术现象必将为美术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孕育更为丰富的艺术面貌。

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范围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展我国绘画理论精髓,使中国绘画美学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都是选择了自然景物作为绘画的范本,但在视觉形态上山水画与风景画存在一些差别。

研究和比较东西方传统文化是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有助于促进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并在共同的发展中保持自己民族的传统和特征。

不管哪一种艺术只有相互借鉴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在世界绘画的历史中,形成了中西并行的是两条发展主线。

只有重视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比较。

才能使我们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下面通过造型方法,透视运用,空间处理,色彩表现几个方面的分析,来讨论中西绘画之特征。

一、起源发展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时期,到了六朝山水画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呈现,人大于山。

现在可见的作品,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展子虔《游春图》,它们反映了隋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抒发作者的情怀,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

只是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山水画的成熟时在宋代,有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山水大家,分南北画派,荆浩,关仝以北方山水为题材,表现风格雄壮刚劲,董源,巨然以南方山水为内容,表现风格秀润淡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异同
摘要: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都是以自然风景为描绘主体的绘画形式,因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起源美学思想审美情趣表现手法
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体系与发展历程的,但无论两者有何不同最基本的描绘对象未曾改变,都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为主,致力于对客观事物的美的发现、探索和寄托审美主体的认识、理想与情感。

可谓山水画和风景画在本质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并且两者在起源问题上几乎雷同。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各自的文化底蕴、美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表现方法等方面。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谈两者的异同之处。

起源
中国的山水画,在战国以前就已经出现,到汉代初具雏形,但滋育于东晋,于南北朝正式确立,到隋唐发展兴盛起来。

在古代的文献上,杜预注《左传》,所谓“禹之世”,就有“图画山川奇异”。

又有王逸注《楚辞·天问》篇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由此可见在此以前就已经有山水画了。

但在汉魏壁画中不难看出山水画还仅仅只是以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可是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却做了充分的上阶准备。

[1]进入晋代,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描中山水作为配景出现,但也有他写的《画云台山记》,一篇阐述如何创作《云台山图》的山水画设计图略。

至南北朝,有宗炳撰《画山水序》,王微撰《叙画》,描写山水画的画理画法。

这都足以说明山水画的体系在此时期已经完全脱离人物画并逐渐确立成为独立画科。

到了隋唐,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

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蓬勃发展的道路。

在起源上,中西方的风景画是大致相同的,西方风景画最早同样也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西方的艺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风景已经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

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有着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画的搭配。

真正纯粹的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幅画面形式出现的。

一直到15世纪,风景才从人物画的背景中彻底的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画种,但这个时期的风景画还不是非常成熟。

风景画在艺术上达到成熟是在17世纪的荷兰,因为荷兰出现了一批如维米尔、雷斯达尔等著名画家,他们对风景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而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创作了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

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特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的发展。

他将更多的色彩引进风景画,通过保持各笔触之间的不互相混合,取得了绚烂的效果。

并且他对于光和色彩微妙变化的敏感使得19世纪末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对于光和色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协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