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考研清美美院试题及答案

考研清美美院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位艺术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梵高D. 毕加索答案:C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的传统绘画技法?A. 泼墨B. 工笔C. 素描D. 写意答案:C3. 以下哪个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A. 《蒙娜丽莎》B. 《最后的晚餐》C. 《星空》D. 《睡莲》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现代艺术的特点?A. 写实B. 抽象C. 具象D. 写意答案:B5.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颜料?A. 油画颜料B. 水彩颜料C. 墨D. 丙烯颜料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答案:中国山水画强调意境和气韵,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常用笔墨技法来表现山水的远近、虚实、明暗等效果。
2. 描述一下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征。
答案:印象派绘画注重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强调瞬间感觉和视觉印象,画家们常常在户外直接作画,以捕捉自然光线下的色彩变化。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雕塑材料。
答案:常见的雕塑材料包括大理石、青铜和木材。
4. 阐述一下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区别。
答案:现代艺术强调个人表达和创新,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传统规则;而古典艺术则更注重形式和比例的严谨,追求和谐与平衡。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书法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答案: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个性的方式。
书法的美学价值在于其线条的流畅、结构的和谐以及整体的韵律感。
它对后世的绘画、建筑、园林设计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分析现代艺术中的“波普艺术”运动,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答案:波普艺术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灵感来源,使用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图案。
波普艺术家们常常将日常物品和广告图像作为创作元素,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系列作品就是波普艺术的典型代表。
中国国画中的山水画与人物画

中国国画中的山水画与人物画中国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山水画和人物画是两种代表性的绘画形式,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幅画的内容。
本文将从山水画和人物画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中国国画中的山水画和人物画。
一、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古典绘画中最主要的一类,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
在唐代,山水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题材。
它主要表现自然的山水景致,融合了中国文人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多种元素,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山水画的特点是在画面上表现出山、水、云、石等自然景色。
通过画家的构思、手法和用笔技巧,表现出自然景物之美,形成了功力、气韵、神韵、格调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是宏大壮丽、深沉高远,具有浓厚的思想气息和文化内涵。
山水画在古代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表达出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近代以来,山水画与当代艺术的相互影响,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人物画人物画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古代文明的发展,人物画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描绘人物的形态、容貌、动态和性格特征,传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
人物画的特点是在画面上表现人物的神态、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表情、神态还是体态,都充分体现了画家对人物的体认和表达,通过画家的想象、构思和用笔技巧,表现出画家对情感、生命和人性的理解。
人物画的表现形式是真实生动、情感深厚,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人物画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推动了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民族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国画中的山水画与人物画中国国画中的山水画和人物画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幅画的内容。
在国画中,山水画和人物画的结合是文人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文人画大多采用山水与人物相互配合的手法,山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意和情感,人物则常常被置于山水之间,点缀画面,增强画面的情感冲击力。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宋代山水画特征及审美

浅析宋代山水画特征及审美摘要宋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巅峰时期,艺术美学思想也逐渐发展成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审美精神内涵。
宋代的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体现出独特的形神与构图的特点,因此出现了许多被后人称为“神品”的优秀山水画作品。
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国际艺术节上,哈佛艺术馆展出了中国部分宋代的优秀山水画作品,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中国宋代山水画发展与演变进行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审美进行研究。
关键词:宋代传统绘画精神内涵山水画特征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国山水画,是以中国自然山川河流为主题的民族传统绘画艺术,而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山水画从最早的人物画的背景衬图发展到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科,在每个发展时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宋代的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体系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里程碑,它秉承了传染绘画线条与水墨的优良传统,并且突出与提高了绘画中水墨的表现效果,让苍劲有力的绘画线条与多元的色彩将山水风景与宣纸实现高度融合。
宋代艺术家提倡以形写神,通过自然风景的变化来反映出人文环境的变革,并且关注到人在山水中的位置,许多艺术家通过游乐、寻幽等形式来寄情于山水之间,表现出思想上的独特追求。
一宋代山水画生成背景概述中国山水绘画最早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期,中国著名艺术家顾恺之曾经在自己撰写的《画云台山记》中写道:“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西去山,别详其远近……”这些文字内容完全是为山水画而设计的。
紧接着,艺术家宗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山水画论《画山水序》,这部作品主要谈到了传统山水画与“道”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绘画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引导了后朝传统绘画的方向,并且点出了中国画的特征。
随后,艺术家王微写出了世界上第二篇关于山水画创作的理论著作《叙画》,他认为山水绘画并不是绘制地形图,而是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情感。
这些成熟绘画理论的先后出现,表明了中国山水画家们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都开始注意到对山水画创作的深入认识与表现效果。
国画的基本分类范文

国画的基本分类范文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下面是分享的国画的基本分类,一起来看一下吧。
1.水墨画2.以物寓意的花鸟画花鸟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无处不见,无处不在,与人们朝夕相伴,因此,在远古时代,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花鸟画当作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常在各种屏风、器物或装饰品中出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某某某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
据画史记载,梁元帝肖绎曾画有《蝉雀百团扇》,南宋一画家也画有《蝉雀某某某》。
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可作佐证。
只是到了隋唐,特别是唐代,具有某某某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才正式产生了。
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某某某的画科登上了画坛。
唐代花鸟画,画种分工也日趋明显,出现了各种专长的画家。
最负盛名的是薛稷和边鸾,薛稷是盛唐最受时人称颂的花鸟画家,尤擅画鹤,史称他在官署、寺庙和私邸中画了不少花鸟壁画,他画的鹤被称为一绝。
杜甫就有称赞薛稷画鹤的诗句:"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道出了画家笔下鹤的高昂神韵。
还有边鸾,他的花鸟画设色鲜明,浓艳如生,能"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研"。
他对唐未五代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五代的花鸟画已经有了更多的实物可循。
那时的花鸟画已经形成了两种风格、两大流派,一是以西蜀皇帝画院画家黄签为代表的"黄家富贵"体,二是以江南南唐处士徐熙为宗主的"徐熙野逸"体。
黄筌是成都人,从17岁入皇家画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是典型的御用画家。
所画题村、手法都反映了宫廷贵族的要求。
大多描写禁中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精细、不见墨痕,只以轻色染成,带有一种宫廷的官员气韵,故称之为"黄家富贵"。
面南唐的徐熙,出身于江南名族,但他本人却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处士",史书说他是"志节高迈,放达不羁"。
山水画特点

山水画特点山水画,中国画的一种。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山水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方面:第一、远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
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提出山水画的“三远”表现法。
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采用西方那种平视静观构图“所见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采取了视点活动的“三远”表现法。
这种体现法与古代的走马灯或今天电影表现手法中的"摇"相似。
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纵长的条幅立轴就是横长的横卷。
或者说一幅中国山水画中,不论是以高远、深远、平远中的哪一“远”为主,但都结合以其他的二“远”,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
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第二、奇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
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
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
"既追险绝,复归平正。
"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不画缺少对比的平原景色,总是喜欢表示地形地貌对照强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关山行旅图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
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
喜作宏伟山势,求意境。
第三、笔法与墨法的交融运用(也可以理解为线、点、墨的兼营)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是青绿山水画。
美术试题及答案山水画

美术试题及答案山水画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下列哪位画家不是以山水画著称?A. 范宽B. 黄公望C. 张大千D. 齐白石答案:D3. 山水画中的“三远法”是指什么?A. 远近高低B. 远近大小C. 远近高低各不同D. 远近大小各不同答案:C4. 山水画中“皴法”的作用是什么?A. 表现山石的纹理B. 表现树木的纹理C. 表现水的流动D. 表现云的形态答案:A5. 下列哪幅作品不是山水画?A. 《富春山居图》B. 《清明上河图》C. 《千里江山图》D. 《溪山行旅图》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其作品以表现山水的意境和气韵著称。
答案:王维2. 山水画中的“墨分五色”是指墨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浓、淡、干、湿、焦3. 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之一是“三远法”,即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远、深远、平远4. 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其作品以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层次著称。
答案:范宽5. 山水画中,用以表现山石质感的技法是______。
答案:皴法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答案: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包括追求意境、注重笔墨、强调虚实对比、构图讲究“三远法”等。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画家情感和哲学思想的表达。
2. 描述山水画中的“三远法”是如何运用的。
答案:“三远法”在山水画中的运用是通过高远、深远、平远三种视角来表现山水的层次和空间感。
高远法通过仰视来表现山的高耸,深远法通过俯视来表现山的深远,平远法则通过平视来表现山水的辽阔。
四、论述题(20分)请论述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答案: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画山水的特点是什么?

国画山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形写神:国画山水注重以形写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2. 笔墨技巧:国画山水强调笔墨技巧,通过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法,表现出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3. 构图布局:国画山水注重构图布局,通过对画面的分割和组合,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意境。
4. 诗书画印:国画山水通常与诗、书、印相结合,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完整。
5. 意境高远:国画山水追求意境高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画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些特点使得国画山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摘要】: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
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
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形神交融,工笔,构图,用笔,用墨,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种之一。
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题材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
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
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
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
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
该期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较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理论。
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
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使山水画风又一变化。
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
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
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
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
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
"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
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
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
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山水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
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
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
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
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
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
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
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山水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
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
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
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
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
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
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
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
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
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一、与中国哲学深切吻合。
“中国哲学的基础是天人合人,所以中国艺术是‘情化’了的情化艺术,它以有意味和有气势为其美学特征;西方人的哲学是人定胜天,强调人主观上的深入细致和数理值的准确关系,其美学特征是‘理化’了的科学艺术”。
人与自然的亲和,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哲学,成为国画山水的基础。
哲学方式决定了中国人关于自然的定义,宗教则为哲学方式增添了生命和精神,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庄子和屈原打开了人与自然的屏障,人开始了与天地精神往来。
因此,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二、与自然山水相对疏离。
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这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而是置身于天地间的充满诗意的空间概念,也就是中国画家所寻求的“神游”意境。
因此,中国画所要求的画面意境是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绘画成为人们认识自己反思生活的一种形式。
”画中山水是“人人眼中所无,而人人心中所有”的山水意象,并不是自然山水的真实摹写和客观映照。
这种山水是意识流动的意象的而非定格固化的自然,它往往随着时代、地域、作者的诸多因素而变幻,虽然离不开“师法自然”的物质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妙造自然”的精神思维。
因此,国画中的山水不是自然界实体存在的山水景观的真切临摹,而是与之相对疏离,通过典型集中、变形夸张、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使审美产生阻拒的人文山水和“文化的自然”。
三、与中国文人关系密切。
中国文人看重“琴、棋、书、画" ,可见音乐、绘画、书法等是中国文人的基本功。
历史上文人画中也不乏山水题材的。
文人信笔作画,文人竭力吹捧竞相仿效的画坛逸事和文人雅事也不少见。
由于山水画作注重形式的审美和精神的价值,历来是文人雅士的钟爱。
普通大众对如此清灵洒脱、流便写意的山水画可能无缘神会,因为有闲娱乐的消遣、纯形式的审美和精神价值的寄托只能是文人这个阶层的雅好。
四、与中国文化互动发展。
文化的进程影响着山水画,山水画的文化内涵积淀又丰富了后世的文化内容,同时也增添了山水画的文化含量。
任何艺术的最初都是实用的,期间经过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兼容阶段,最终才上升为一种纯审美的艺术形式。
山水画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