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的特点
浅析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图式结构的审美特征

二、 现代 山水 画的图式结构特征
至于现 当代 , 山水 画的发展处于不断完善 中。由于受到前
人根深蒂 固的影响 , 在传统山水画的笔墨 、 图式 等方 面的影 响 下,使现 当代具有创新精神 的山水 画家仍在努力探索 山水 画
基础 上的发展 。山水画发展到唐朝时 出现 了中国山水画的两 是通过一个人 的画作就能完全体现 出来 的 ,还有很多优 秀的
大风格 , 即水墨山水与青绿 山水 。 从李思训 的《 帆楼 阁图》 与 《 明皇幸蜀图》 中可 以了解他 的山水 画特 色 , 了解 “ 金碧 辉煌 ”
我们 可以感悟 到作 为中 国山水画主流 的水 墨山水所具有 的独
山水画则利用深浅变化来 区分远近 。传统 山水 画运用散点透 貌 , 体现 了元朝山水画的抒 情写意。 同时也使 山水 画的发展趋 视, 多用全景式构 图, 而现代 山水 画则多用 西画的焦点透视来
布置画面 , 多用平远式 的构 图。对 于山水画来说 , 传 统山水画
向成熟 。 元朝以降 , 山水画的发展逐渐趋 于衰落 。 至明朝 时 , 山
2 O 1 3 _ 0 2
文艺 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艺 术 鉴 赏
浅析传统 山水 画与现代 山水画图式结构 的审美特征
张 盼
( 鲁 东大学 艺术 学院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2 5 )
摘 要: g - 文 以传统 山水 画与现代 山水画在 图式结构 方面的对比作 为切入 点 , 深入分析现代 山水画的 图式结构 . 这 不仅 对于现代 山水画的发展有重要作 用, 而且对于山水画的整体发展也是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比较之我见

明代文徵明在《衡山论画山水》中说:“余闻上古之画,全尚设色,墨法次之,故多青绿;中古始变为浅绛,水墨杂出。
”这句话清楚地交代了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发展状况,即青绿山水相比于水墨山水在山水画发展初期更占上风;而在宋元之后,大量的文人加入绘画队伍促使水墨山水成为绘画的主流。
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两种艺术样式的审美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青绿山水受到传统的五色理论的影响突出装饰性,而水墨山水受到道家思想、禅学影响则突出玄与素、简淡空灵的意境之美。
一、青绿山水—丹青先行(一)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在汉代,山水画一般是以衬景的形式出现,发挥政教功能。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不断,使得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发生巨大变化,玄学、佛学兴起,儒学失去往日的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隐居山林,潜心问道,绘画的功能也从过去的说教向审美转变,促使山水画走向萌芽阶段。
青绿山水之所以在魏晋萌芽,首先是因为其借鉴了人物画技法,如人物画方面“画家四祖”之一的张僧繇就用“朱及青绿”的方式进行创作;其次就是山水画理论的出现,如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详细地讲述了山水画构思过程,记载了山水与人物的布局,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也对这时的山水画有很大的影响。
(二)发展与成熟:隋唐时期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此前三百多年的社会动荡,也促进了经济、文化、艺术的繁荣。
隋代出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即展子虔的《游春图》。
这幅作品具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虽然没有出现皴法,但是从其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青绿山水画已然走向成熟,直接影响到大小李将军。
[1]到唐代,青绿山水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国朝山水第一”的李思训就是这一时期的核心画家。
他的作品笔格遒劲,使青绿山水画法成为典范并达到成熟,有《江帆楼阁图》传世。
其子李昭道继承家学,被元代汤垕《画鉴》称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作品有《明皇幸蜀图》。
从展子虔到李昭道,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已经初步完成。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比较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比较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文化产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宝库。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存在着区别和联系,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这是我们所需要探讨的。
一、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各种民族的文化成果。
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是讲究“格调高雅、形式严谨、注重内涵和审美意境的表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的独特感受和艺术理念。
从传统绘画、书法、剪纸、剪艺、民间艺术、传统乐器等方面,可以看到传统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1. 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这些绘画都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和自然景物的美,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有着“以形写神”的表现形式。
花鸟画则以生动真实的表现方式,传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
2. 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
中国的书法具有“生意盎然、大气磅礴、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书体,体现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史。
3. 剪纸、剪艺剪纸、剪艺是中国人民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灵巧的手艺、形式简洁的造型、丰富的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像空间。
剪纸、剪艺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如过年过节贴春联、灯笼等。
4. 传统乐器中国传统乐器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琵琶、古筝、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历史悠久、形制精美,在演奏中还能传递着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内涵和精髓。
二、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是近现代对艺术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倡导了以艺术家个性、创造力、艺术思想等为核心价值,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当代艺术的外在形式存在多样性,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现代艺术的艺术语言和手段突破了传统美学认识,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表达力。
宋代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权威资料]
![宋代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0d6b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9.png)
宋代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成就,毋庸置疑宋代绘画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
运用多姿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且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依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关键词]成熟;促进影响;高度繁荣宋代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
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达,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概括的写实能力。
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贡尤其深远献。
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了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吸收、渗透、影响,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
绘画的繁荣,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都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
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比以往都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也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是绘画,绘画中成就最高的,推山水。
……山水画崛起于盛唐,而极盛于宋,境界最高的画,也多产于宋代。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要内容。
它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早期山水画(唐宋时期)早期山水画主要浮现在唐宋时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壮丽和神奇之处,追求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思训、李成等。
他们的作品以山峦起伏、水势奔腾为特点,给人以浩渺的感觉。
2. 宋元山水画宋元时期,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意境温和氛,追求以少入多的艺术效果。
著名的画家有范宽、郭熙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细腻的笔墨和构图,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准描绘。
3. 明代山水画明代山水画的发展更加成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著名的画家有沈周、文徵明等。
他们的作品以山水的灵动和意境的深远为特点,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4. 清代山水画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著名的画家有石涛、郑板桥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山水的变化温和概,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情感表达。
5. 近现代山水画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
著名的画家有张大千、黄宾虹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结: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早期的壮丽气势到后来的意境和神韵,再到近现代的个人情感表达。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山水画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展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它既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是对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山水画都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达情感和审美观念。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唐代以前)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岩石铭刻和壁画。
但真正的山水画在唐代开始浮现,当时的画家以描绘山川河流为主,追求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图》。
2. 宋代的繁荣(10世纪-13世纪)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追求以笔墨表现自然山水的气韵和意境,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
代表画家有范宽、李成等,代表作品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3. 元代的变革(13世纪-14世纪)元代山水画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
他们注重运用色采和光影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4. 明代的独特风格(14世纪-17世纪)明代山水画在元代的基础上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画家们注重山水的构图温和概的表现。
他们追求以线条和墨色表现山水的变化和层次感。
代表画家有沈周、文徵明等,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水墨山水图》。
5. 清代的继承和发展(17世纪-20世纪)清代山水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也浮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画家们注重表现写意和意境,追求以简约的笔墨表达复杂的山水景色。
代表画家有石涛、郑板桥等,代表作品有石涛的《巨石行旅图》。
6. 现代山水画的创新(20世纪至今)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艺术家们尝试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和材料。
他们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以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表现山水景色。
代表艺术家有吴冠中、张大千等,代表作品有吴冠中的《巴陵春晓图》。
总结: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从唐代的写实主义到宋代的意境表现,再到元代的色采运用和明代的线条表达,山水画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的壁画绘画开始,一路追溯到现代的中国画,探究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一、古代壁画绘画中国画起源于古代的壁画绘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赵等国。
那时的壁画画面常常是一些装饰性的图案或是一些祈祷、祭祀之类的图像。
从秦汉时期开始,壁画的画面逐渐丰富和多样化,并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二、中古时期的山水画隋唐时期,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画的代表作品。
这种画面通常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景物为主题,注重表现物象的形象和色彩。
中国山水画强调意境和诗意,不仅是一种气象万千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追求心灵净化和解放的象征。
三、宋元时期的人物画宋元时期,人物画逐渐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这种画风注重生动的人物刻画和精致的丹青技法,深受文人士子们的青睐。
这些画面通常以书法、诗文为配合手法,呈现出了一种传承中华文化和美学的画风。
四、明清时期的花鸟画明清时期,花鸟画逐渐成为了中国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种画风注重传神的花鸟刻画,强调意境和笔墨的相互辅助,达到了细腻生动的艺术效果。
这些画面还常常深受书法、诗词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凝华清新、雅致不凡的风格。
五、现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不再限制于传统画风,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融汇了更多元化的创新手段。
在这些现代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潮,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和拘泥,展现出了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创作面貌。
六、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笔墨节奏、用墨法度、再生时间。
笔墨节奏是指画家自然的情绪、感官体验所产生的浑然天成的生命力和节奏感。
用墨法度是指中国画家的用墨技法必须尊守一定的法则和原则。
再生时间是指画家熟练掌握用笔和遣色的同时,还能在画外透过心灵的神游,把时间的无限延展融入到画面之中,形成了永不消逝的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山水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景观的漂亮与壮丽。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以及山水画的五个发展阶段为主线,详细阐述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山水画的发展1.1 原始山水画的形成:原始山水画主要浮现在先秦时期,艺术家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表现出山水的基本轮廓和纹理。
1.2 唐宋山水画的繁荣:唐宋时期,山水画进入了繁荣期,艺术家开始注重山水的构图和细节表现,通过墨色的运用,创造出富有气韵的山水画作品。
1.3 元明山水画的创新:元明时期,山水画开始追求写实性和透视效果,艺术家注重山水的光影变化和远近关系的表现,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二、近现代山水画的发展2.1 清代山水画的变革:清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艺术家开始注重意境的表达,运用不同的笔法和色采,创造出更加抽象和富有情感的山水画作品。
2.2 水墨山水画的兴起:近现代,水墨山水画成为山水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水墨的渲染和笔墨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山水意境。
2.3 西方绘画与山水画的融合:近代,西方绘画的影响逐渐渗入到山水画中,艺术家开始运用西方的透视和色采理论,使山水画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三、当代山水画的发展3.1 抽象山水画的崛起:当代山水画中,抽象山水画成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抽象的线条和色采,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内在感受和情感体验。
3.2 数码山水画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数码山水画开始浮现,艺术家通过计算机和数码技术,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和虚拟的山水画作品。
3.3 生态山水画的关注:当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生态山水画成为一种热门的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山水画作品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传递出环保意识。
四、山水画的国际传播4.1 山水画的海外影响:山水画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不少西方艺术家受到山水画的启示,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的特点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山水画的技法包括“勾”、“皴”、“染”、“点”四个步骤,先用墨线勾出山石的轮廓,再用各种皴法画出山石明暗向背,然后用淡墨渲染,进一步加强山石的立体感,最后用浓墨或鲜明的颜色点出石上青苔或远山的树木。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日本古代虽然也是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但日本的风景画始终没有人或动物出现,显示的是宁静的气氛;欧洲则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作为人物背景的风景,到了17世纪才开始有纯粹的风景画。
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表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
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
南派以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或叫米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画家访问中国时,认为水墨山水不写实,当时苏联反对西方现代的抽象派绘画,后来被邀请游览黄山云海后,才感叹地发现中国的水墨山水非常逼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的风景。
从明代后期到清朝时,山水画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格式套路,画家不再观察自然,从临摹古画技巧入手,随意摆布画中构图,虽然明、清时期出现许多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大师,但山水画的发展停滞不前,《芥子园画传》更将山水画变成一种八股。
直到近代,山水画又重新发展,新一代大师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傅抱石、关山月等人吸收西方绘画理论,深入观察自然,创造自己的风格,使山水画重新注入生气,将山水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尤其是傅抱石和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开创了国画巨幅山水的先河。
现代又出现许多表现新的题材的年轻山水画家,用国画技法描绘黄土高原、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热带雨林,甚至境外各国的风景。
山水画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一、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1、构图形式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要求做到宾主、呼应、虚实、藏露、繁简、疏密、参差等艺术规律的恰当运用。
平面构图中的纵深关系处理是采取独特的“三远法”。
北宋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这种三远法类似西画中的仰视(高远),俯视(深远),平视(平远),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有人认为应称作无点透视法)结合运用,可使层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俱现于一幅画之内,不但庞大的画而得以铺陈布设,而且这样构图可以极为自由地充分表现内容和山水的气势。
山水画的构图从外观形式上看,有中堂、条幅、条屏、横幅、长卷、册页、扇面等等。
画面构图形式有:s形、V形、c形、三叠两段,开合、对称、平衡等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构图形式,为山水画增添了美的色彩,同一个美好的景观,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笔墨语言山水画的造型技巧是笔墨,而笔墨造型的技巧核心又是线描造型。
中国画用的毛笔,宣纸等工具材料非常适合笔墨技巧的发挥,经过千百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方法,构成山水画独特的造型特点。
北宋韩拙认为“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山水画中所说的笔,主要是指线条、点、面、皴擦,而线是主要的。
笔着重在勾划轮廓,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
墨,主要指的黑墨,有时也略含色彩之意。
特别是水墨画,墨法是表现物象的光影、色调,以及住视觉中造成的浓淡,虚实感觉的重要手段。
住造型过程中,画家的感情一直和笔力交融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K线或短线,还是点或块,都是感情活动的痕迹。
山水画造型的成败,意境有无,关键在于用笔。
用线造型,要使用线塑造的艺术形象集中、有生命力,画家必须存运笔中渗透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
因此,山水画中很讲究笔法表现情感,这是鉴别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方面。
画家用线的技巧与功力和用笔技巧是完全一致的。
俗话说“力透纸背”就是指用线的功力、用笔的速度和恰当地用力所产生的效果。
人们对线的感觉只有在线表现集中对象时才能显示出来,如老辣、粗犷、高雅、流畅、凝重等;人们从线中感觉到气质,既体现对象的气质,又蕴涵着画家个人的气质。
线的形象也能体现出美感。
画家的笔法和笔力要把线勾得好往往全仗艺术功力和对线的体会与修养。
由十画家的气质素质不同,所表现的对象不同,也就创造出程式各样的关的线条。
如:“春蚕吐丝”比喻柔美而不断,“如锥划砂”比喻笔力浑厚着力;“力透纸背”说明用笔之沉着有力;“绵里缠针”说明有内功和骨法;“屋漏痕”指的足用笔凝重,留得住;“金锉刀”是形容用笔具有金石刀斧味等等。
传统山水画要求“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要求用线造型严谨不苟。
所以,在对山水画的成就品评上素有“笔画见高低”之说。
明代沈颢说:“笔与墨最难相遭,具境而皴之,清蚀在笔,有皴而势之,隐现在墨。
”中国画的墨法和笔法是不能分的,墨是以笔来表现的,墨法之妙,全在笔出。
如果没有墨,笔法就无从体现。
山水画以墨色为基本色,墨法包括用墨浓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深浅的变化。
墨分五色,即指:焦、浓、重、淡、清五种浓淡不同的色度。
其实运用的时候,实在不止五色。
墨色也具有色之变化的趣味,须有干有湿,有浓有淡。
墨法也就是山水画的一种用色法,山水画用色时强调要“色不碍墨”。
唐代王维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南西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南此可见,笔墨是山水画的重要表征,山水画通过笔墨既立形也表情达意。
3、意境品味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都是独特的。
山水画在表现时间与空间形象方面是用运动的、变化的观察方法。
这种观察形象的方法不是以写生为宗,而以目识心记的方法来创造艺术形象。
郭熙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山水画要剪取山水中的精华,而决非象图经一样罗列山水村镇。
又如唐代的朱景玄说“伏闻古人云,画者,圣也,益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挥纤亳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无形凶之以生”。
无形因之以生,即“写心”,而不为客观世界的对象所拘束。
强调绘画万类由心,补天地、日月之不至。
不致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表现出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唐代张躁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历来被视为我国绘画的优良传统。
又如清代石涛所说:“夫面者,从于心者也。
”在山水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
陈传席指出:“山水画创作不仅需要传统功力,需要师法自然,还需要美的冲动,有了美的冲动,才是激起强烈的创造欲,美的冲动来源于对山水美的观照,在山水美的观照中,发现山水自身的艺术性,把握山水的物质和精神,然后,在美的欣赏得到满足后,便‘欲夺其造化’,而进行创作。
”面对丰富的大自然景象,如何营造Ⅲ一个有变化,有统一或有主次之分的山水意境呢?郭熙提出要“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
”这是把自然界中山水搬到画面上必须把握的规律,在“大象”和“大意”的统帅下,建市有主次,有虚实的完美意境。
所以,山水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画家竭力追求对自然的全面感受的表达,充分描绘自己对自然的理想情趣,以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的境地。
“遗貌取神”,追求意境,是山水画的生命。
4、题款和印章题款和印章不仅说明作品创造的时间、地点,还可以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们对作品有个全面的了解。
诗、书、画、印相结合,是中国画又一独特之处。
诗书画的结合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可以抒发情感,阐述和发挥画意,诚如方薰所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其二,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
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化。
题款的表现形式有单款、双款、题意款、诗款、长题款、夹画款,落花款和穷款等数种。
在一幅画面上,以各种点画结构,形成各种书体美与画面点、线、面构成的形体美融会贯通,交相呼应,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使画面增彩添辉,耳目一新。
各种不同的款书形式和内容,都会给画而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美感,故有“书画本同源”、“善画者必善书”之说。
在山水画上除书法题款之外,还有印章。
印章通过分朱布白来取得形式美的魅力,在画面上起着构图的作用,为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用得好,可以使面面顿起精神,达到构图美的效果。
在传统的文人画中,特别是一些山水画中,一些隐寓其中的画家情意,就画面形缘很难表达清楚,往往借助于题诗、题款、书法、印章来作面面补充,烘托,阐发和说明,这就构成了一幅以画为主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
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二、认识山水画审美特征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有必要的审美修养。
由于欣赏者的眼光和角度不同,立场观点和艺术修养不同,志趣爱好和口味不同,因而,对同一画家的同一作品品评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2、要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
这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往往随着他的实践而提高。
故凡是精于审美的人,平时总是留心翰墨丹青,究搜博究,反复品味,精心操玩。
这样,H积月累,对画之妙境,自能谙熟于胸襟,纵横博览,融会于一心,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学习创作过程中的甘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
3、山水画的艺术美,有一定的审美特征,但就其风格而言,并没有同定的模式。
它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可谓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从古至今,历史上一些有名的画家,也不足十全十美的,一般只是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独树一帜;或是在某一方面的所成就,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