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

合集下载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构图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 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
物质层面
毛笔、水墨
笔墨
技法层面 形式层面
运笔、用墨 线条、色彩
价值层面
气、韵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 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 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 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 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 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 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构图 这幅《踏歌图》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
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 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 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了壅塞,作者在右边显著 位置画了一株高柳,使之贯入上部,起到了填充作用。总之,画面 上、下连为一体,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 技巧
此图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 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 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 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间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 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 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 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 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历代山水名画200幅技法解1

中国历代传统山水名画220幅技法解目录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中国山水画的鉴赏二、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解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代王维《长江积雪图》五代荆浩《匡庐图》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五代卫贤《高士图》五代董源《寒林重汀图》五代董源《山口待渡图》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北宋巨然《雪图》北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晴岚萧寺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郭熙《早春图》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北宋米芾《春山瑞松图》北宋屈鼎《夏山图》北宋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佚名《秋山萧寺图》南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松湖钓影图》南宋刘松年《松窗读书图》南宋刘松年《西湖四景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南宋马远《举杯玩月图》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南宋夏圭《临流赋琴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李迪《风雨牧归图》南宋佚名《青山白云图》南宋佚名《松风楼观图》金代佚名《洞天山堂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丹崖云树图》元代吴镇《渔人图》元代吴镇《双松平远图》元代倪瓒《江亭山色图》元代倪瓒《渔庄秋霁图》元代倪瓒《六君子图》元代王蒙《夏山高隐图》元代王蒙《秋山草堂图》元代王蒙《溪山风雨图册》元代曹知白《松亭图》元代盛懋《溪山清夏图》元代唐棣《霜浦归渔图》元代佚名《山居图》明代沈周《庐山高图》明代沈周《两江名胜图》明代周臣《春山游骑图》明代周臣《山斋客至图》明代周臣《雪村访友图》明代唐寅《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东篱赏菊图》明代唐寅《高山奇树图》明代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茅屋风清图》明代唐寅《清溪松荫图》明代唐寅《山路松声图》明代文徵明《积雨连村图》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明代戴进《踏雪寻梅图》明代戴进《雪景山水图》明代戴进《溪堂思诗图》明代王谔《雪岭风高图》明代王谔《月下吹箫图》明代王谔《江阁远眺图》明代蓝瑛《白云红树图》明代吴伟《渔乐图》明代张璐《溪山放艇图》明代陈裸《王维诗意图》明代刘珏《夏山欲雨图》明代朱端《仿郭熙山水》清代王时敏《仙山楼阁图》清代王时敏《丛林曲涧图》清代王鉴《仿三赵山水画》清代王鉴《仿大痴山水图》清代王鉴《梦境图》清代王翚《万壑千崖图》清代王翚《秋树昏鸦图》清代王翚《虞山枫林图》清代王翚《仿黄鹤山人山水图》清代王翚《水阁幽人图》清代王翚《夏五咏梅图》清代王翚《仙山浮岚图》清代王翚《仿王蒙秋山图》清代王原祁《《仿王蒙松溪山馆图》清代王原祁《山中早春图》清代石涛《设色云山图》清代石涛《四边水色图》清代髡残《苍翠凌天图》清代髡残《山水图》清代弘仁《黄海松石图》清代弘仁《林泉图》清代弘仁《西岩松雪图》清代朱耷《山水斗方图》清代吴历《夕阳秋影图》清代高岑《青绿山水图》清代高岑《松窗飞瀑图》清代谢荪《青绿山水图》清代龚贤《溪烟树图》清代张雨森《秋林曳杖图》清代吴历《江城秋访图》清代吴宏《柘溪草堂图》清代沈宗骞《竹林听泉图》清代唐岱《晴峦春霭图》清代黄鼎《山水图》清代任预《前程期远图》清代赵之谦《积书岭图》清代樊圻《江干风雨图》清代樊圻《秋山听瀑图》清代刘泳之《松风山馆图》清代袁江《观潮图》清代袁耀《阿房宫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袁耀《蓬莱仙境图》清代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清代郎世宁《山水图》清代颜峰《秋林书啸图》清代陈漠《白云青嶂图》清代陈卓《云山青障图》清代陆远《仿古山水图》清代邹之麟《青绿山水图》近代黄宾虹《湖山晴霭图》近代金城《山水图》近代冯超然《夏山飞瀑》近代黃君壁《山水图》近代吴湖帆《潇湘雨过图》近代陶冷月《洞庭秋月图》近代溥心畲《白云满青山》近代刘海粟《黄山图》近代张大千《秋水清空图》近代傅抱石《待细把江水》近代李可染《江南春喜雨图》近代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代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近代陆俨少《山水图》近代陈少梅《长夏山居图》近代陈少梅《河阳神韵》近代陈少梅《回归山居图》近代陈少梅《轻舟寻友图》近代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近代白雪石《桂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何延喆《北宗山水》现代杨明义《水墨山水》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李震《工笔界画》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贾国英《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陈国胜《工笔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刘有成《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张泉踪《彩墨山水》现代曾刚《彩墨山水》现代宋滌《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祖立范《彩墨山水》现代刘安祥《壮志凌云》现代刘安祥《天地有大美》现代刘安祥《林泉高致图》现代刘安祥《自有风韵颂千秋》现代刘安祥《峭崖列翠》现代刘安祥《剪取青山入画屏》现代刘安祥《望穿秋水》现代刘安祥《无限风光在险峰》现代刘安祥《山随平野尽》现代刘安祥《万山浮动兩初来》现代刘安祥《擎天一柱》现代刘安祥《晚山晴更好》现代刘安祥《湖山春曉图》现代刘安祥《三峡放歌》现代刘安祥《近山识鸟音》现代刘安祥《晴峦青障图》现代刘安祥《数峰无语立斜阳》现代刘安祥《江山览胜图》现代刘安祥《一帆风顺》现代刘安祥《仙境胜览图》现代刘安祥《晚山无语对斜阳》现代刘安祥《鸟鸣山更幽》现代刘安祥《碧水苍山》现代刘安祥《鸳鸯瀑》现代刘安祥《雪霁图》现代刘安祥《漓江晨曦》现代刘安祥《望断南飞雁》现代刘安祥《旭日照春山》现代刘安祥《云深不知处》现代刘安祥《云开雾散见山青》现代刘安祥《水色山光画图中》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国山水画萌于晋,成于唐,盛于宋元,自五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山水画都是笫一大科。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继承前朝旧制,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更加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呈现出巨匠辈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前面我们已经欣赏李成、范宽、米芾、李公麟、郭熙和张择端六位著名画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欣赏武宗元、王居正、燕文贵、赵昌、王诜和赵佶等六人绘画作品。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绘画作品有:《江山楼观图》《溪山楼观图》《群峰雪霁图》《秋山琳宇图轴》《三仙授简图》《秋山萧寺图》《纳凉观瀑图页》《奇峰万木》《奇峰万木图》《楼阁山水》《秋江晚翠图》《江村图》《烟岚水殿图》《层楼春眺图页》《寒林雪栈图》《江干雪霁图》《江山雪霁图》《梅石瀑泉图》《秋山访道图》《山水》《山水2》《山水3》《武夷叠嶂图》《雪景山水》《雪山行旅图》《雪山图》《岳阳楼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绘画作品燕文贵,浙江吴兴人。

原本是军中仆役,于太宗朝驾舟至京师,受高益举荐,进入翰林图画院,参与相国寺与玉清昭应宫壁画制作,真宗时升任图画院祗候。

擅画山水、屋木、舟车等题材,在宫廷画院中,燕文贵所创立的“燕家景致”与范宽的“巨嶂山水”并列,是继关同、李成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两大主流。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宋代时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其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 的是与董源并称“北宋三大 家”的李成、范宽以及米芾、 巨然。 ◆ 李成,所画多为北方景物, 当时声名极大,称为第一。 以“惜墨如金”出名。有很 多弟子,最出名的是郭熙。
李成 《寒林平野图》 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
李思训《将帆楼阁图》唐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 厘米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另一派为水墨渲染,以王维、张璪和王墨为代表。 王维的山水皴法甚简,以渲染见长,对后世影响 很大,以至把他定为南宗之祖。
《雪溪图》绢本,水墨,纵36.6厘米,横30厘米,无款,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晚唐以来,山水稍衰,至五代则有荆浩,关仝和董源的振起。 关是荆浩的学生,晚年时成绩超过老师。荆浩,关长期生活 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与后来学习他们的北宋李成、范 宽形成了北方派系。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 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 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 南景色,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传统的青绿或金碧山水不再 受推崇,笔法和墨法成为文人画家的自觉追求,水墨及水墨 淡着色的山水画发展成熟,并显示出哲理化倾向。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画圣吴道子以人物画见长,兼写山水,创水墨写意 的“一体”,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 论画山水树石》中有“山水之变始于 吴,成于二李”的评论,吴指吴道子;“二李”指 唐朝宗室李思训(651-718年)、李昭道(生卒年 不详)父子。吴的山水画真迹已无存,二李则有重 要作品传世。
赏)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精逸。特别是水墨山水,更是 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 是赵孟頫、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28.4cm×9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朝皇族后裔。宋亡以后, 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赵孟頫 经人举荐入朝做官,忽必烈死后隐退。 赵孟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 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传世书迹较多, 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 马图》、《江村渔乐图》。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北宋末叶,米家山水在山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芾及其儿 子米友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长,用泼墨、破墨、积墨以 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蒙变化 的境界,世称“米氏云山”。
《春山瑞松图》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横:44厘米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作品欣赏(一)
展子虔简介及作品欣赏
• 展子虔(550-617),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北周末隋初画家。擅画
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 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 •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 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 •画迹有隋朝官本《法华变相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白麻纸》、 《弋猎图》、《南郊图》、《王世充像》、《白描》等六卷,著录于 《贞观公私画史》;《朱买臣覆水图》、《北齐后主幸晋阳图》、《维 摩像》等,著录于《历代名画记》、《北极巡海图》、《石勒问道图》 等20件,著录于《宣和画谱》。
李思训《江帆楼阁》绢本,青绿设色 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作品欣赏(三)
王维简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王维,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 摩诘。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 天宝十五年(755)叛军安禄山军陷长安,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授以 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 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 前期也写过一些以边塞任侠等为题材的诗篇。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 大。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 • 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 曾绘《辋川图》。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明董其昌推 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纵36.6厘米,横30厘米。坡石 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图录于《中国 名画宝鉴》。
《游春图》卷绢本、设色, 隋代,纵43厘米,横80.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局部)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作品欣赏(二)
李思训简介:
• 李思训 (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 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 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 • 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 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 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 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 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 • 《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 《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 《九成宫纨扇图》。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通过 介绍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美术作品,使同 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 源。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古代山水部分著名画 家的成就及其绘画的特点.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江帆楼阁图》图的上方是浩 渺的江水,近处满勾细密的鱼 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 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 去。下方是江边坡岸,山峰耸 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 径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 画七人,一人于廊内,二人于 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 来。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 或提物,簇拥前后。人物描绘 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 画的辉煌。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 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 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 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 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 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 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 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 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 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 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 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 •此画无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 “王维雪溪图”,故长期以来认 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 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画风大变,出现了“南宋 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派系 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成了南宋150年间的主 流,直至元初。李唐创造了“大斧劈皴带披麻水 笔”。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四人的合称。四人突破了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 法,将复杂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 剪裁,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创造了独特的艺 术境界。形成豪放简括、水墨苍劲、意境清远的南 宋山水画风,为以后众多画家所效仿。(后附作品欣
一、中国山水画发展概述
• 中国山水画,“出现在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 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 • 晋室东迁,士大夫们留连山水,江山景物之美, 触景生情,促进了山水画的兴起。其中宗炳所撰 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0年,在山水画上,却有着开 继的作用。除了界画的兴起,最重要的是出现了 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卷》。《游春图卷》是我 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传世作品有《游春图》轴。卷 首有宋徽宗赵佶题“展子虔游春 图”六字。画面描绘了阳光和煦 的春天,翠岫葱茏,碧波荡洋, 贵族士人于堤岸策马游赏的景象。 •《游春图》不同于南北朝时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 石若伸臂布指”的山水画的早期 幼稚阶段,而发展到了人与山有 了适当比例,远近关系有所解决。 因此唐人称展画有“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之势。 •在画法上是青绿填色,有勾无 皴,人物与枝干直接用粉点染, 全画以青绿作主调,是中国山水 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我国 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